今年真是怪異,都快到五一了還感覺這麼冷,怎麼回事?

悠閒畫板tF


今年就是不正常,疫情鬧的一切都不正常。工廠雖復工,但活也不多,三天兩頭放假,工資也發不了。學生不能開學,在家雖上網課,但搞的父母雞飛狗跳的,不管吧,父母生氣,管吧,父母和孩子都生氣!疫情期間不是酒店倒塌就是列車脫軌,還發生山林火災,真是災難一茬接一茬。中國疫情剛好轉,得到控制,境外輸入又新增,真讓人防不勝防,頭疼啊!到現在東北一帶又下雪了,還很大,這也是天冷的原因?2020鼠年就是不平凡的一年,經歷過的每個人都會永遠永遠不會忘記的,也是全家在家呆的時間最長的一年!願疫情不要再持續,工人復工正常運轉起來,畢竟要掙錢養家!學生快快復學,時光一去不復返,在家快浪費半年了,小孩子還能強點,大學生在家無所事事,太浪費他們的青春了,大好時光白白流走!



He1l0


按照公曆來說,和近幾年的氣溫進行比較,是有點怪異。過去十幾年每年將近五一,天氣變熱,開風扇,開空調是常態。可是今年冷風冷雨,早幾日只熱了兩天,一下子又變冷了,夜裡要蓋厚被,總即來講,可能是地球氣溫發生變化,或者是地球氣候變化輪迴,為什麼這樣猜測呢?因為民間流傳大量氣候諺語,以我家鄉為例,例如“清明冷後生,穀雨冷老女,立夏冷婆耄”等氣象諺語。

如果按照陰曆來說,是一件正常的事,不會產生怪異的問題。陰曆包含二十四節氣,在古代以節氣指導農業生產唯一科學依據,比如,南方地區,有的雨水浸谷種,有的驚蟄浸谷種。春分後插田,清明前後插田,立夏插山衝卡拉的瘦田。農民都是尊守節氣來勞作,世代相傳,一直到八十年代未。改革開放,年輕人外出打工,產量低下的瘦田無人耕種,丟荒。打工好搵錢,造成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種田,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二十四氣拋之腦後,不重視種糧食了,重視的是如何搵錢。

翻開民歷通書,看一下今年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按排在正月那一天。原來是庚子年農曆正月十一日17時立春,公曆2月4日。立春遲,則節氣往後推遲。再看下公曆4月未,為“穀雨氣”管十五天,民諺說“穀雨冷老女”,證明這一段時間也是屬於倒春寒,在過去,穀雨寒冷這一自然景觀氣候是一件平常的事,意思是說,連年齡較大的青年女也怕冷。“立夏冷婆耄”,日曆往下翻,“立夏”在5月5日,農曆四月十三日,諺語的意思是說,立夏節期間,還有一股弱冷空氣南下,最後一次倒春寒,連七八十歲的老婆婆也怕冷。

二十四節氣管轄的日時與農曆月份不相同,農曆是正月,二月,三月等。二十四節氣的月份是立春後十五天雨水後十五天為正月,驚蟄後十五天春分後十五天為二月,清明後十五天穀雨後十五天為三月,立夏後十五天小滿後十五天為四月,往後的如此類推。現在是農曆四月初七八,但實際上還屬於二十四節氣穀雨三月份管轄,立夏節起才算農曆四月份。今年農曆兩個四月,有一個稱為閏四月,閏月是按照陽曆(古稱太陰曆)地球,陰曆月球推算出來的。曆法早有記載,地球繞日一週,為365日。月球繞地球一週為354日,公曆和陰曆相差11日,故陰曆每三年必須安置一個閏月以求平衡。而以有節無氣之月為閏月,有閏月之年為閏年。一般平年為12個月,閏年則增為13個月,

近十幾年以來,地球變暖,到了公曆5月1日勞動節已經很熱了,可是,今年與往年不同,將近五一節還是陰冷,好像恢復古代節氣諺語的氣溫,睇來也算是最正常談不上怪異。再一個原因大概猜測與全球疫情有關,停工,停產,溫室排放減少,大型活動減少,工業氣體排放減少,天空變清變藍,經過人類的共努力,玩境優良,共享藍天白雲。


岑升廣


今年真是怪異,

都快到五一了還感覺這麼冷,

怎麼回事?

因為今年農曆是閏四月,

因為是兩個四月,

所以今年的春天會漫長一點,

相對來說,

今年的倒春寒天氣也會比往年長一點點兒,

儘管再有10天就要立夏了,

但我在鄭州在屋裡還是穿著毛衣打底褲,

一點也不覺得熱。

今年這個春天我們過得都格外小心翼翼,

不能受涼,

不能發熱,

不能咳嗽,

更不能感冒,

因為疫情時期,

今年鄭州的供暖還延遲了7天。

古人云,

春捂秋凍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願大家都健健康康的度過這個特殊的春天,

開開心心的迎接2020年即將到來的夏天,

春天已經來了,

夏天還會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