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史話三國:從不同階層人物眼中,淺談劉備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街頭巷尾說歷史,茶餘飯後話三國。

引言:漢末三國群雄激盪,各顯神通。劉備能從眾多英雄中脫穎而出,與他個人高尚的道德情操緊密相關。

風雲際會,以才建功者多,以德立業者少,劉備篳路藍縷,夾縫中求生存,百折不屈,草創蜀漢基業,無疑是群雄薈萃中的一朵奇葩

史話三國:從不同階層人物眼中,淺談劉備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萬綠叢中的一棵奇葩樹

禍亂紛擾,上下相疑之秋,多行兵家詭譎之道,能特立獨行,堅持以德服人,成就帝王之業者,縱觀漢末三國,唯劉備一人而已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劉備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並非只施於某些特定的人物階層,而是上到公孫王侯,下到販夫走卒,無不施與。以下請允許我嘗試從不同階層人物的眼中,淺談劉備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與大家分享,以作拋磚引玉之用。


劉備,字玄德

《道德經》言: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意思是讓萬事萬物生長繁殖,產生萬物、養育萬物而不佔為己有,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他們。

普通百姓眼中的劉備樂善好施,有濟民好生之德

《三國志》記載,備試領平原令,後領平原相。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劉備在做平原相的時候,平原百姓生活困苦,饑民流離,時常還受盜賊劫掠。劉備一邊組織人手抵禦賊寇,一邊安撫百姓,救濟饑民。坐談與百姓同席,吃飯與百姓同器,所吃之食也一樣,從來不有所挑揀,更沒有任何的官架子。

郡民中有個叫劉平的豪紳不服從劉備的治理,唆使刺客暗殺劉備,劉備毫不知情,對前來的刺客禮遇有加,刺客深受感動,不忍心殺害劉備,便坦露實情而去。

由此可以想見劉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一定像極了一位溫和恭謙的長者,與之交往肯定會有如沐春風的感覺。

史話三國:從不同階層人物眼中,淺談劉備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楊柳依依,如沐春風

公元208年曹操攻打荊州,劉備駐守樊城被曹操一路追到當陽,這一路聚集跟隨劉備的民眾足有十萬之巨,行進緩慢,一天只能走十幾裡地。過江奔江陵時,有人就跟劉備說:“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劉備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史話三國:從不同階層人物眼中,淺談劉備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重山。

以人為本之詞,最早見於史書,就出自劉備之口。諸君試想,當此之急,棄妻兒於不顧,卻不忘黎民蒼生,劉玄德其好生之德,不動人乎?

普通士人階層眼中的劉備寬仁有度,有禮賢下士之德

三顧茅廬的故事大家都熟悉,簡直是劉備禮賢下士的典範。諸葛亮是隱逸派士人,隱居南陽,不問世事,一直到二十六歲都沒有出來做官,自比管仲樂毅,更是有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的意思。

諸葛亮和荊州牧劉表沾親帶故,以諸葛亮的才情和名氣,不可能無人徵辟,最後委身侍備,足以說明劉備的人格魅力。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更不用說了,再加一個貼身保鏢趙雲,簡直可以說是生死相依、義薄雲天

《三國志》記載,時人傅幹評曰: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此三人者,皆人傑也。以備之略,三傑佐之,何為不濟也?

史話三國:從不同階層人物眼中,淺談劉備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仁者愛山、義重如山

大名士階層眼中的劉備忠心可信,有救難扶危之德

孔融,建安七子之一,絕對是漢末時期的大名士,清流派士人的代表。一向自恃清高,目無下塵。孔融任北海相時,被黃巾軍管亥圍困,慕名前來解救他的太史慈跟孔融說要帶兵迎戰,斬殺敵寇,孔融擔心實力不濟,不聽太史慈的,說等外援來救,結果沒有一對人馬來救。

孔融沒有辦法派人去求救劉備,劉備得到信後,大吃一驚,感慨說,孔北海這麼大名氣的人竟然知道天下有我劉備這麼一個人,真是三生有幸啊。於是發兵三千馳援孔北海。

史話三國:從不同階層人物眼中,淺談劉備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北海風光,綺麗多姿

劉備接到孔融求救信的感覺,就像有一天你突然接到劉德華的電話說找你借錢的感覺應該是一樣一樣的。

孔融在被困無援之時,並沒有求救於他的故交曹操、袁紹,而是求救於劉備,說明他相信劉備是忠心於漢室的。孔融這樣的大名士是一心輔佐漢室的,他看出了袁、曹二人有不臣之心,為了不玷汙自己的忠君臣節,他寧願委身於沒有多大名氣的劉備,也不能委身於袁、曹,而喪失臣節。

三國志記,太史慈因求兵出斫賊。融不聽,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圍日偪。

官宦、宗親階層眼中的劉備德高望重,有可託事業之德

《三國志》記,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

徐州刺史陶謙病重之時一定要把徐州讓給劉備治理,劉備再三推辭,說袁術近在壽春出身名門,而且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極有聲望,要將徐州轉讓給袁術,陶謙與部下糜竺斷然拒絕。

孔融知道後還特意寫信給劉備,貶低袁術一通,讓劉備不要有心裡負擔,該接受就接受,以他的德行完全擔負得起徐州刺史的職務。劉備就不得已接受了徐州刺史之職。

史話三國:從不同階層人物眼中,淺談劉備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徐州雲龍湖春景

雖然陶謙讓徐州史書記載確鑿,但不是很可信。另有漢室宗親劉表讓荊州的事,三國志也有明確記載,也不太可信。但這兩條史料至少可以從側面反映官宦、宗親階層對劉備品德操行的態度。

由此可以推知,劉備的道德水準和人格魅力是能夠征服官宦、宗親階層的心理的,至少被官宦、宗親階層所接受和禮遇。

由此可見劉備以德服人所言不虛。

思考總結

在提倡學習傳統文化的今天,我們首先需要知道,今天的我們究竟要從古人哪裡學到些什麼,做人的道理無疑是第一位的。從劉備的故事裡我們可以領悟到,君子欲成其事,必先修其德,這是古今相通之道,正如我們上學時老師常說的,要做事,先做人。

史話三國:從不同階層人物眼中,淺談劉備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君子如竹,高風亮節。

劉備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有如此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他也是經歷世事磨鍊,不斷糾正自我,修身達性,才成長為一名謙和有為,以德服人的君子。

今天的我們也是一樣,向劉備學習做人的道理,從什麼時候都不會晚。最後以劉備臨終前教育兒子劉禪的兩句話,與諸君共勉。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