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写作的文笔能练出来吗?

福尔摩小黑


我在大学里教授写作,发现所谓能练分两个层次,有的可教有的不可教:如果只是达到日常交流,掌握基本写作技巧,所写文字文从字顺。这是可以培养练就出来的。第二是文学创作层面,不断练习自然可以积累经验,提高写作技巧,但作品是否可以写好,为大众、后世认可,得需要一点天分,完全凭勤写勤练恐怕还不够。我在一篇文章《文章有命》里这样讲过:“近代以来,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沈从文于西南联大开讲写作,培养了汪曾祺。仔细思量,似乎也不能说沈从文培养了汪曾祺,实在是俩人的遇合罢了。一个自学写作成功的小说家,一个有心创作的青年人。实在说不上谁培养了谁。天底下的事机缘往往很重要。

清人章学诚说,文章的事可教的是规矩方圆,不可教的是心营意造。若是告诉学生一些基本写作技巧,这倒可行,但也只是可以而已。

讲文章做法,你必须做减法,想想如何言说,当然最好是化约,集中,简单。最方便的路径是多举案例,让学者有眼前此路可通之感,但事先却是培养感觉要紧。”

不然成名作家为什么那么少。所以你说文笔能练,关键是练到什么程度。这个很关键。有时那百分之一的天分非常重要。


民国滋味


作为一名从教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师,教过小学、初中、高中语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写作体验,可以明确的说,答案是肯定的,写作的文笔是能够练出来的。常人通过海量的阅读、不停的笔耕、生活的积淀、人情的练达,不断历炼提升,完全可以做到笔下生花、文采斐然。这里的练,不能简单理解为写作练习,当然,写作训练是练的重要内容,但绝不是全部,离开阅读和感悟的简单写作练写,就成了无本之木。我在教学中发现写作水平高的学生有个共同特点:阅读面广、写作兴趣高、喜欢练笔。下面就以我自己写作经历现身说法,从小学到高中,我的作文水平只能是差强人意。后来,鬼使神差居然读了中文系,在校啃了几部大部头,写作水平也很一般。毕业分配到农村中学,校长很器重我这九十年代初的科班生,对我寄寓厚望,布置我写什么教师节致词、文艺节目串词,整理先进教师事迹报告。其实,开始我也有点怵,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时常憋得头望天花板,嘴咬笔杆杆,搜肠刮肚,也难以交差。但为了不辜负校长的期望,只得厚着头皮上,逼自己不停读书、思考、写作。不久,自己对写作就有了一点感觉,再过了一二年就显得心应手了,当时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新兵,我和学生在征文比赛中屡屡获奖,师生都有不少“豆腐干”见诸报刊杂志,我也成长为镇上小有名气的笔杆子。后来主编了校刊《新绿》、《朝霞》。近年所编校本教材《红星闪闪》(获广安市三等奖),主编了《观阁镇志》,还编辑了一本电子书《编志杂记》。特别是编志这最近两年,我利用周末和业余时间,翻阅手上的志书,网上查找资料,电话询问知情人,整理记录,提笔著文,“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个字爬格子,有时月上中天,几乎每天都要写七八百字,杂七杂八写了十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有的文章发表在《四川教育》、《教育导报》、《众锋新声》。近半个月,在《今日头条》发表诗、赋、散文、故事二十多篇。写作是项辛苦的脑力劳动,为了使文章接地气,本人到田间地头采风,当天形成书面材料,然后字酌句琢的修改,为观阁量身打造一系列文章,力求反映观阁的风土人情。我的一些文章发布在社区和学校微信群中,也受到同乡及本校同仁的关注和点赞。爱迪生说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曹学芹写《红楼梦》尚且“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何况我辈凡夫俗子?“文从改中出”这是大家的共识,改就是不断借鉴、反复练习、仔细推敲、精心打磨。因此,优美的文笔是在博览群书、体察事物的基础上,呕心沥血、持之以恒练习的结果,这就是我三十多年阅读、写作、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胡林平a


我的经验是:文笔是可以练出来的,只是不能达到作家的水平,创作需要天赋。当然,练习也是要有方法的,我讲的方法主要是思想方法。一般人写不出东西来,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脑子里空空如也,沒有东西可写。二是脑子里的东西是死的,一时想不起来,没有条理性,也写不出东西来。要解决第一问题,就必须学会阅读,不能像看小说一样来读文章,而是要把问题放在前面,思考文章里讲的有理无理。阅读多了,思维就形成一种探究模式,习惯地去思考问题,积累多了,自己便会有许多主见,主见多了,就可以去解决新的问题了。我经常建议人家看今日头条里的“悟空问答”,你要从中看出问题来,提出自己的见解,你就上路了。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必须学会一定的思维方法。例如,现在空发议论的文章太多,从来不想一想,读者为什么要相信你的话。我跟考生们常说,写文章要记住一句农夫山泉的广告词: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写文章也是一样,也要学会用材料,有许多材料是公理,不需证明的,如领袖的论断,有许多材料是文化精华,人人认同的,如孔孟的许多名言。有许多材料被实践证明了的,如成功的做法。如果文章由这些有价值的材料构成的,读者才会认同,才会从中汲取养份。反之,你的话,人家根本不往心里去,当成了耳边风。

至于文笔,其实是语言表达,至少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阅读的习惯,平时喜欢读什么书,思想上就会感染什么文风。我年轻时喜欢读《毛选》和鲁迅的文章,潜移默化地,用词造句,就会有模仿的痕迹。二是与个人的性格有关,文如其人,多少会有些影响。三是与个人的生活阅历有关。

所以,要练文笔,一是要多读自己喜欢的书,二是要升华自己的人格,三是要经受生活的磨炼。



朵朵佬爷


写作的文笔:一是靠学习积累,多读别人的好作品,尤其是文学大家的精品,做好读书笔记,把精彩的词句和段落摘抄下来,仔细品读体会,除了词汇的积累,更要学习他们遣词造句,运用修辞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二是靠多写多练,可以从基础的片段练习开始,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写随笔的方式练笔,逐步上升到写整篇文章,练的过程中还可以把写与读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由模仿到创作,提高会更快。


二零二零起飞


我认为文笔是可以练出来的。

同时写作有时候也是靠灵感,有时也是靠大量的阅读,借鉴。时间久了,在你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好多东西都是你在潜意识记下来了。当你拿起笔灵感来的时候,刷刷刷那些大量的词汇都出来啦。

人的意识每一秒都在跳动,意识关乎灵感,爱好写作并且想要努力去写好的人总是会在灵感消失之前将其记录下来。记录灵感必须要以看得见的形式去记录,比如记录在纸张或者可以储存文字的设备上,若不去记录,灵感必定会很快消失,当你过后再去回想时,很难再想起之前的灵感/想法。

大部分意识都会在你不经意间偷偷溜走,故此,很多人经常忽略它们。但凡你注意到的东西一般情况下都是添加了自我意识。

写真实故事中,其实个人风格比文笔更重要,即便是一句很简单的句子,放在不同的语境里,表达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

看了那么多回答,大多数都在说诗词、散文、韵律....纯文学一类的,如果想刻意练习,从而提高文笔,可能不大合适。

其实故事能写好的人,并不是比你聪明或是走了多少捷径,而是比你少走了很多弯路。我就不说一些文学上的专有词汇了,尽量讲的接地气一些,让你们读完都有所收获。

“读读写写”,亦或是,“多读多写多思考”,诸如此类。

写真实故事中,其实个人风格比文笔更重要,即便是一句很简单的句子,放在不同的语境里,表达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

在后面写作的过程中,也发现,文笔的确没有那么那么重要,最起码在写非虚构文章中,是如此。

所以大家在写作前期,千万不要进入这样一个误区,

①在自己还没确定写哪个类型的文章时,(比如非虚构故事、新媒体、育儿文、自媒体...) 在还没确定文体的时候,就开始盲目的打磨文笔。

②单纯的认为,文笔是要花大力气去打磨的,然后花很多时间去练习“文笔”单项,而忽略了文字风格和语境的用处。

好,知道了误区之后,才能更有效的针对性解决问题,那么,在写非虚构故事的时候,如何提升自己文笔,包括语境、个人风格呢?

阅读+模仿 – 塑造潜意识里的“文笔”

在前期学习的过程中,无论如何都逃不掉阅读的,那我应该阅读什么呢?杂文、散文、小说、唐诗宋词都得去读吗?!

不是,你只需要读你喜欢的、你觉得有趣的文章,如果你觉得那位作者写的文字很符合你的喜好,那就多找几篇过来读。

读这样的文章或是书籍,你可能会随着作者一起进入另一个世界,你会产生另一种思考,直接的问题是: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





水灵儿芳芳


有人天生聪明,书一读就活,下笔也有神。俺自认资质一般,只能“笨鸟先飞”,就苦读苦写。读小学对语文的爱好,在班上是几位作文写得好的人,老师常拿自己的作文当范文在班上唸,激发了我的积极性,能找到的文学书都读,读了就要写点东西,写出的东西很盼望很喜欢老师拿到班上去唸,唸了,一连好多天整个人飘飘然,在同学中有“鹤立鸡群”的感觉。

1976年10月9日投了一篇诗歌《党中央的决定表达了亿万人民的心愿》给《济南日报》向阳花副刊(后改趵突副刊),寄来汇款单,稿费6元。

迁居泰国一心挣钱,中断写作15年。又恢复写作17年。对那15年我很后悔,如果一直坚持练笔下去,文笔肯定得比现在进步。

文笔当然能练出来,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缀,不受物质的诱惑。


今石看泰国


写作的文笔能练出来吗?答案是肯定能。我的答案没有人敢否定,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写作功底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当然了,自古至今所有的文豪大家也不会不例外。倒是从你的提问中感觉你是有所怀疑的。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来源于生活;丰富于阅历;成功于勤奋。生活给与你的是素材,它们是你未来小说,戏剧、影视、诗词、所有文字作品的萌芽地。阅历给予你生活中的体验和感知,它教诲你分辩世间的人情冷暖,看懂善恶黑白、明辨真假,它迫使你体验凄苦和快乐,感受真情和冷漠以及爱恨情仇。最后就是用勤奋来开辟你的成功之路了。

勤奋的方式有很多,老师早就教过了,在重复一次还是多写、多记、多问、多想这些,老师没教的属于“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中的自身修行范畴,它们是多比较,多思考,多凝练,多引证。说了这么多,它们都是方式,是死的东西,它是一种状态。那么什么是方法呢?方法就是让死的的东西进入一个过程,催生这一过程的就是勤奋作用下的——行动。

一个词,放在那里什么也不是,渺小到像一粒尘土,当成千上万的词堆在那里的时候,无非是增量后的一堆尘土。但是最起码用作建设高楼大厦的砖块总算有了。

一句话,说给大家伙听,说明不了任何完整的事情,当成百上千的话句堆集在一起,就像纷乱熙攘,嘈杂无序的菜市场,但可喜的是建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也有了。

最后就是勤奋的你,用你勤劳的双手,一块砖一块瓦,精挑细选,用心琢磨,一滴汗,一滴血堆砌起你心目中那座参天巨著。


斤斗山下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文采从哪里来?有趣的灵魂需要有,你会有强的敏感度,感受力对于文章的内容采集是捕手。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一种历练,也是文字工作者的基本功,笔下自有千斤力。笔力来自真实、来自平实、来自真情,不虚不假,不冒不夸,不空不泛,不乏不钝,如此,文章才有感染力、凝聚力、引领力。

文笔能练出来吗?孜孜以求,一物一事、一草一木,增加阅读,从日常做起,记录下点滴,伟大的作家也可能由此诞生,写作之路由此开始,即使做个文艺青年又何妨,写作中,你会青春永驻,以前的日子从前慢,见字如吾。现在很多人却下笔无言,最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多年后再读父母书信,竟是悠长岁月的家族档案。

写作的文笔一定能练出来,犹豫什么,开始吧!


偶然回眸


想要文思泉涌,就要书破万卷、笔耕千里。有人说,我天生就不会写东西。这是一种畏缩,不是天生不会,而是天生惧怕。提高文笔没有捷径,只有勤奋,必须要多读,多看,多思,多写。

我曾经就职过几级机关,机关工作大都是上传下达,文来电往,不是说文笔有多好,至少选人时,文笔基础是首要条件。工作期间,我个人深有感触,从无从下手到轻车熟路,我的感触就是自己动手,从无到有,不停地看,不停地写。从我的几位同事身上,我更加坚信了这一点。这几位同事非科班出身,又是从最基层的岗位上选调过来的,刚开始连基础的电脑打字都不会,经过几年的锻炼,也能行云流水了,有的还成为本业务岗位上的“笔杆子”,你能说这是与生俱来,还是灵感突现呢?都不是,唯一的就是靠自己从零开始,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所以,当你羡慕别人妙笔生花时,请别忘了他们经常五更灯花,羡人学识五车富,不知五更灯下苦,“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文笔是绝对可以练出来的,只要你坚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