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洋蔥閱讀法》:誰說碎片閱讀不能成體系?開啟閱讀尋寶之旅

最近開始變得忙了很多,但是仍然不能丟掉閱讀的習慣,因為我深知“閱讀能改變一個人”。好的閱讀方法還是要去刻意練習直到養成習慣。

《洋蔥閱讀法》:誰說碎片閱讀不能成體系?開啟閱讀尋寶之旅

之前我閱讀過10來本國內外閱讀方法論的書籍,建立了閱讀領域的知識框架。書中方法多少有些幫助,但是在充斥碎片時間的日常生活中,這些方法變得像是隔靴搔癢一般。

《刻意練習》中提到,在進行刻意練習的時候需要找到領域中的導師,給自己制定計劃,獲得及時的反饋。這讓我想到一個人,從程序員到“簡書一哥”,再到暢銷書作家、講師,他這一系列身份的轉變,都是通過閱讀來完成的,他就是彭小六。於是我翻開他的《洋蔥閱讀法》,試圖從中找到我要的答案。

相對於其他閱讀類的書籍,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輕鬆愉快的。因為彭小六運用手繪、插圖和遊戲化場景設置,將枯燥的理論知識生動呈現。但是國內市場上也不乏優秀的同類書籍,想要做到脫穎而出,僅僅只有這些花架子,顯然是不夠的。有乾貨,才是書籍最核心的競爭力。

《洋蔥閱讀法》:誰說碎片閱讀不能成體系?開啟閱讀尋寶之旅

看完《洋蔥閱讀法》的目錄,我提出了三個問題,並期待在閱讀中找到答案。

問題一:如何利用碎片時間進行系統化學習?

我也嘗試過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閱讀,但是短時間內專注力有限,也無法深入思考,最後只能選擇消遣類、信息類的文字來閱讀。但是這並非我的初衷,我希望碎片時間能夠產出價值,學習的知識能連成體系。

彭小六充分意識到了讀者的需求,並且看穿了“碎片閱讀”的本質。所謂碎片閱讀,就是:

在可以利用的時間內(碎片時間),以自己能夠理解的程度(碎片化的理解)去閱讀(碎片化的學習內容)。

在這樣的場景下,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抓重點。一本書的重點是什麼呢?

《洋蔥閱讀法》:誰說碎片閱讀不能成體系?開啟閱讀尋寶之旅

如果你閱讀過不少非虛構類書籍,會發現很多書籍其實就在講一個概念,或者一組概念。比如《覆盤:對過去的事情做思維演練(實踐版)》、《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彭小六認為,“碎片閱讀的核心是概念”。概念可以獨立於文章、書籍拆開看,那麼時間有限的時候,就先去了解最核心的概念,時間充裕的時候,再瞭解概念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當同領域的概念積累足夠多的時候,就可以進行組合,構建出該領域的知識體系。李笑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無論是他的書,還是他的文章、課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梳理概念。

認識到概念的重要性,那麼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就不應該一行一行看下來,而是用眼睛去掃視,找出其中的重要概念。在閱讀概念、理解概念上去花時間。

不過,我們還要注意避免一個誤區:切忌貪多。在某一段時間內,應該集中大量碎片時間聚焦在一個點上。比如用一天的碎片時間去理解一兩個概念,用一週、一個月的碎片時間反覆聽一個課程。

問題二:快速閱讀如何刻意練習,需要花費多長時間?

《洋蔥閱讀法》:誰說碎片閱讀不能成體系?開啟閱讀尋寶之旅

看過“碎片閱讀”這一章後,我發現“碎片閱讀”其實是“快速閱讀”的微縮版。不同的是“碎片閱讀”聚焦於概念,而“快速閱讀”聚焦於解決問題,並且更注重流程與時間分配。

彭小六將“快速閱讀”的流程編成一個口訣:

因概少切復。它分別代表五個步驟:

提問、預習、掃讀、切重點、複習

同時,每個步驟的耗時也有差異,需要刻意練習,最後達到每個步驟的耗時。


《洋蔥閱讀法》:誰說碎片閱讀不能成體系?開啟閱讀尋寶之旅

《洋蔥閱讀法》插圖


快速閱讀的步驟看起來比較多,但我覺得反而是三個問題中最容易解決的,多練習就好了。

另外,再配合九宮格筆記法或者RIA便籤,留下一本書的精華筆記,一本書也就讀得差不多了。

在閱讀之旅的初期,我就讀過不少快速閱讀主題類的書籍,後來讀地越多,對於快速閱讀的理解也有所改變。

讀得快不是最終目的,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切不可本末倒置。快速閱讀可以幫助我們篩選出好書,篩選出書中的重點,然後把有限的時間,花在必要的地方。

問題三:如何進行深度閱讀?

深度閱讀是三個問題中最難的一個,也是閱讀拉開差距的關鍵點。彭小六同樣用一個口訣來解釋瞭如何進行深度閱讀:練兵場

《洋蔥閱讀法》:誰說碎片閱讀不能成體系?開啟閱讀尋寶之旅

何謂“練兵場”呢,指的是深度閱讀的3個方法:尋找聯繫、探索冰山、多場景應用。

如果平時不善於思考,可能就會卡在“尋找聯繫”這一步。一個概念無論是怎樣得來的,最後都只凝練成簡單的一兩句話。

我們在讀到一個概念的時候,不知道它的使用條件,就容易對它造成誤解。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去找到這個概念對應了生活中的哪些現象、經歷等,與自己已知的概念作聯結。

比如,當我學習了“刻意練習”這個概念後,需要將它與普通練習作區分。我聯想到考駕照之前,針對項目難點,按照要求訓練,就是一種刻意練習。相反,缺乏目標、衡量標準、反饋的練習,就是一種簡單的練習和重複。

然後,再繼續挖掘概念之下的冰山。一個概念的背後可能潛藏著眾多的底層規律、理論和原理,探尋到這裡,才找到根源所在。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有一整套理論支持,能夠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

市面上有很多講培養習慣的書,但是最經典的還是《習慣的力量》。因為這本書揭示了習慣的實驗與原理,一個簡單的循環:暗示 -> 慣常行為 ->獎勵。瞭解這個原理後,我們就可以自己制定習慣迴路,用新習慣代替舊習慣。

最後,就是多場景應用,到了收穫學習成果的時候。多場景應用可以達到什麼程度呢?有點像“一招打遍天下無敵手”。

我之前參加秋葉老師寫作訓練營,看到他把寫作的技能,內化成思維能力框架,運用到生活中80%的場景。我特別羨慕,不禁感嘆,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後來發現高手似乎都是這樣去做的。比如文案思維,不只可以用來寫文案,還可以用到自我介紹、寫簡歷、面試、寫文章等多個場景。

讀完《洋蔥閱讀法》,我的3個問題也得到了滿意的解答。彭小六作為讀過N本書的人,書中一些獨到的見解,還是給了我不少驚喜,這些驚喜也會啟發更多的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閱讀過程中,我也充分體會到彭小六學以致用的本領,遊戲化場景設置、手繪、提煉口訣等,都是這本書的亮點。

作為一本“尋寶之書”,書中關於其他閱讀問題的探討與分析,就留給大家自己去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