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孔子上任七天殺少正卯,以禮殺人理由是否過於牽強?

民間非知名評論工程師


我們把問題解開看,孔子殺少正卯以禮殺人是否牽強。

誰是少正卯

少正卯,魯國聞人,相當於現在的網絡大V們,後面有很多粉絲,很多是死粉。他鼓吹的是法家,屬於革新派,後世的韓非子,商黃鞅,李斯屬於一家。用法制的手段解決一切政治問題軍事問題民生問題。並且從嚴制法,連帶,酷刑等手段實施。秦國之所以強大,因推行法家,把普通民眾變成戰爭機器,類似軍國主義。

孔子殺少正卯的理由

  • 聚眾結社
  • 鼓吹邪說
  • 淆亂是非

原文,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闢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人則不得免於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之。故居處足以聚傳成群,言談是以飾邪營眾,強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誅也。《荀子 宥坐篇》

孔子攝行魯國宰相職務不到七天便把魯國革新理論法家少正卯殺了。這與孔子提出的以禮治國不符呀。孔子宣傳的周禮,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切都不可越禮的絜矩之道。而少正卯大V反對腐朽的禮治,而提出適應時代的要求法家治國的人。

當時的社會背景,各諸侯國見禮治無法維持,紛紛走向法治創制法律。確定貴族與奴隸之間,稍稍在法律之前獲得較公平的待遇。便將之所規定的條文銘在鼎上。孔子聽說後,憤恨道,貴族與奴隸混在一起,怎麼顯示出貴族的尊嚴與偉大。並且貴賤的區別都沒有了,還成什麼國家。

原文,今棄是度也,而為型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何業之有?貴賤無序,何以為國?《左傳》

得出結論,孔子殺少正卯非禮也。

  • 少正卯宣揚的政治觀點與孔子宣傳的周禮治國相背。不殺少正卯自己的學說思想無法推廣。
  • 少正卯的私學與孔子私學存在商業競爭。兩個人都是魯國私立學校創始人。少正卯推行革新學說受歡迎,人氣爆棚,甚至於孔子的學生都去聽課,只剩下一個老實的顏回。孔子的私立學校無法立足。商業競爭都是血淋淋你死我活的,在過去是在今天更是。所以孔子有權勢後第一件事打擊少正卯的私學,把少正卯殺了,一了百了。
  • 本文參考書目《荀子 》《中國古代思想史》楊榮國著

孟墉


孔子大家都知道的,奉行仁義:勸導百姓做仁義的君子,勸導執政者奉行仁政。可是他自己卻大開殺戒,上任七天就把自己的政敵少正卯殺了。

少正卯此人姓名不詳,少正是他的官職,卯是他的名字,是魯國的一個大夫。生年不知,死於公元前496年。這一年孔子身居大司寇之位,而且兼任代理宰相,可是他上任七天就把少正卯殺了。

大概是因為政見不合吧!

孔子是儒家,核心思想是“仁”;而少正卯屬於法家,奉行法制、強權。話說少正卯也是個人才,知識淵博、能言善辯,有“聞人”的稱號!牛到什麼程度呢?牛到連孔子的弟子都多次跑去聽他的講學去了,孔子的課堂則是三盈三虛,只有顏回一個人在堅守。大概是因為這樣,所以孔子懷恨在心吧,於是便起了殺心:“戮之於兩觀之下,屍於朝”——《孔子家語》。在兩觀中的東觀將之殺害,暴屍三日!

學生子貢疑惑不解,於是便問孔子為何要殺少正卯。孔子給他說了5個很經典的理由:

“心達而險”(通達古今世事而用心險惡);“行闢而堅”(行為邪僻而堅韌不改);“言偽而辯”(言辭偽善且巧於狡辯);“記醜而博”(廣泛地關注社會的陰暗面);順非而澤”(順著非正道的思想並且大加散佈)。

雖然這5個理由看起來很正義、很經典,後人經常引用,但是怎麼都看不出少正卯幹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沒有殺人放火,也沒有燒殺搶掠,只是傳播著非正統的思想而已,何至於無端在東觀下喋血呢?而且暴屍三日,真的是慘無人道。

不得不說,孔子雖被尊為至聖,光環閃耀,但這個汙點是如何也洗不清、遮不住的!

最後的提示:其實孔子有沒有殺少正卯這件事也是存在爭議的,但是由於春秋時期留下來的資料太少,一切也都不過是猜想而已。大多數還是認為這件事是真的,這不是夢。最早記錄這件事情的是幾百年後的《荀子·宥坐》,原文如下:

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門人進問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夫子為政而始誅之,得無失乎,”孔子曰:“居,吾語女其故。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闢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得免於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處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飾邪營眾,強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誅也。是以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正,周公誅管叔,太公誅華仕,管仲誅付裡乙,子產誅鄧析史付,此七子者,皆異世同心,不可不誅也。詩曰:‘憂心悄悄,慍於群小。’小人成群,斯足憂也。”

好了,謝謝閱讀!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話,還請多多關照啊!如果您對孔子、對此事有什麼想法的話,歡迎在下方留下您的足跡!


孫遠遠


孔子上任七天殺少正卯,理由是少正卯犯了“心達而險,行闢而堅持,言偽而辯 ,強記而博,順非而澤”這五宗罪。按孔子的說法,一個人只要犯五宗罪裡的一宗罪就可以處死了,何況少正卯是犯了五宗罪,那可是罪該萬死啊!

我們用現在的話來看看孔子給少正卯定的什麼罪:第一宗罪是明白事理但是用心險惡;第二宗罪是行為怪異反對傳統;第三宗罪是言論荒謬,善於詭辯;第四宗罪是宣傳異端邪說;第五宗罪是妖言惑眾,如洪水猛獸。

孔子為什麼剛上任就急著要除掉少正卯呢?以禮殺人的理由是否牽強呢?

少正卯本來就是孔子的“眼中釘肉中刺”。

孔子開辦私學的時候,打出“有教無類”的招生廣告,不論是種地的,做手工的,做買賣的,當官人家的子弟還是平民百姓的子弟,只要能交得起十條臘肉就可以到他的學校讀書。

所以當時孔子的私學可以說是異常的火爆,擠滿了學生,孔子的名聲也變得很大。

正當孔子事業發達的時候來了個“砸場子”的,這個人就是少正卯。他來搶生意了。有個故事是這麼說的:有一天,孔子在杏林講學,來聽課的人擠得黑壓壓一片,孔子興致勃勃的在演講,正講得高興的時候,忽然間大家突然離場了,只剩下幾個心腹門生孤零零地站在操場上。孔子很納悶,這是咋回事呢?子路告訴他,大家都去聽少正卯講課了。這種情況以後還發生了很多次。

為什麼少正卯能搶走孔子的“生意”呢?因為孔子講的是“周禮、仁義、修身養性”之學,講的都是理論上的大道理,對大多數老百姓來說沒有什麼用處;而少正卯講的是當時流行的縱橫學說,功利之學,只要成功,不擇手段,不計後果,大家都是為了“利益”兩字,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當官發財”,大家夥兒覺得很實用,就跟著少正卯學。

這樣看來少正卯雖然與孔子同朝為官,其實對孔子來說他就是一個最大的政敵,名副其實的“異己”分子,孔子如果不除掉他就難以施政,難以實現他的遠大抱負。

那麼,怎樣才能除掉少正卯呢?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有權不用過時作廢。於是孔子給少正卯羅列了五宗死罪,上任七天就把少正卯殺於市井,暴屍三天,以立威於天下。


等待燦爛春天


尊禮,守禮,不代表就是一個老好人。

很多人,對孔子還是不理解。

大眾的看法,孔子的思想,跟老子,釋迦牟尼比起來,太low了,看看人家佛老,說的東西,玄乎其玄,看的人一臉懵逼,一看就相當高端。

再看,孔子,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用你說麼?老子自己不知道麼?

搞得很多人,看不上孔子,畢竟孔子的話,太難裝逼,還是說幾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來的逼格高。

孔子一直提倡,溫良恭儉讓,搞得人們認為,孔子,就應該是一個老好人,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唾面自乾的那種。

人們都認為,孔子,裝你就裝好了,千萬別漏氣,道貌岸然,就應該有個道貌岸然的樣子。

一旦孔子說幾句衝話,大家就受不了了,偽君子!

更何況,孔子還殺了人,什麼嘛!太虛偽了,你怎麼能殺人呢?你是君子啊!

嘿嘿,這裡我想為君子說幾句話。

君子,可不是道貌岸然,可不是唯唯諾諾,可不是唾面自乾的老好人。

君子,就是一個有自己原則的人,該客氣的客氣,該殺的殺,只求問心無愧而已。

孔子就是這麼一個人,孔子不是一成不變的,他是隨機變化的,但又是一成不變的,不變只是他的原則,只做自己該做的事。

之所以孔子大多數時候和和氣氣,是因為他遇到的大多數事情,就應該和和氣氣,一旦遇到少正卯,他就爆發了。

和氣的是他,殺人的也是他,他就是他,他沒有變,他永遠忠於自己的內心。

所以,那些殺人什麼的,並不是他的瑕疵,他的失誤,研究孔子,要懂他的內心,他一直都是一個完人。

如果他不殺少正卯,也稱不得聖人,不配成為萬世師表,供萬人敬仰!



茅匯






小手冰涼_74283125


少正卯是一位與孔夫子同時代的教育名家,學術見解與孔子不同,在魯國與孔子掀起了一場生源爭奪大戰,很多次孔子辛辛苦苦招來的學生,聽了少正卯的宣傳講座就轉投少正卯的門下,讓孔子非常苦惱。後來孔子做了魯國的首席大法官,馬上以“妖言惑眾罪”判處少正卯死刑,斬立決,在宮門斬首示眾,魯國從官員到百姓都議論紛紛。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貢向孔子進言道:“少正卯是魯國的名人,是和您齊名的著名教育家,老師您殺了他,是不是不妥啊?”

剛從清除對手的快意中走出來的孔子奮然回答:“人有五種罪惡,而盜竊比較起來還稍微輕一點兒:第一種是聰明有學問而陰險,第二種是行為乖僻而固執不改,第三種是能言善辯而能蠱惑人心,第四種是博聞強記而以歪理邪說動人,第五種是誘惑別人犯錯誤而損人利己。一般人只要是有這五種罪惡之一,君子就要除之而後快。而少正卯同時具備五種惡行,是小人中的奸雄,不可不殺。”

馮夢龍說:沒有才能的小人,做壞事兒還不足以亂國。假使小人有才能又肯接受君子的指揮,對國家未嘗沒有好處,而君子也不應一概摒棄他們。可是少正卯煽動迷惑孔子的弟子,幾乎要壓過孔子,還能和他同朝共事嗎?孔子狠心下手,不只是為了阻止少正卯散佈歪理邪說,擾亂政局,也為後世以學術的原因殺人開了先例。

新春秋曰:後世的人以為孔夫子講禮樂,推仁義,一味老好人,其實不然。孔子為了維護其事業,能以理動之的當然會以理動之,對少正卯這種說不動、或許也辨不過的,乾脆殺之以絕後患。今天的職場三六九等,什麼人都有,能團結的當然要團結,對不能團結,又不能遠離的小人,必須要時刻提防,想辦法除之後而快。佛說“殺惡人即是行善”,給小人一點教訓,或許能讓他認識到錯誤,儘早收手,於其未嘗不是一種幫助,於我們也是行善。





勝哥13828472394


你好,我是 沒眼皮的蚊子,我來 回答這個問題。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必須先弄清楚,孔子和少正卯這兩個人的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分析出孔子殺少正卯這件事,到底發生過沒有,如果發生過,孔子為什麼要殺他。

孔子是儒家的鼻祖,聖人,出生在戰國時期的魯國,他老爸是魯國的大將軍 ,在魯國可以算是家世顯赫的世家。

但是由於父母去世的早,他沒有沾上多少祖上的光,因此年輕的時候很落魄。

孔子收了大量的徒弟,到處講學受徒,以此餬口,同時他通過這個渠道,來宣揚儒家學說。

孔子當時是個有理想的青年,當時百家爭鳴,各種學派很多,他認為除了儒家學說,其他學說都會把人 教壞,會導致社會道德敗壞。

隨著歲數增加,孔子聲名遠播,連當時的魯國國王,都經常聽到他的名字。


孔子第一次見 魯國國王,並沒得到賞識,後來有人推薦他,也由於小人作梗,孔子沒能當官兒。

孔子誅殺少正卯,是在他當大司寇的時候, 大司寇是魯國司法界的最高長官,屬於現在的部級領導。

少正卯,也是當時一個名人,據說這個人能言善辯,還是個好老師,孔子的學生經常逃課,去聽他的課。只有顏回沒去過。

少正是官職,卯是氏,但是的人大多數都沒姓,大多數官員,都和國君一個姓,因此為了有所區別,就有了氏。

少正卯講的是法家學說,他的學說和儒家學說對著幹,儒家講仁義,講孝道,講君臣規則。法家就講依法治國,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宋朝以前,學術界一致認為,孔子確實殺了少正卯,暴屍三天,都認為孔子做的對。因為不殺少正卯,少正卯的邪說就會廣為流傳,就會搞亂社會秩序。

少正卯有五條罪責:心達而險,心闢而堅,言偽而辯,記醜而博,順非而澤。除了這五條,他還亂政,因此必須殺。

自宋朝朱熹之後,關於這件事 就經常爭論不休,到現在還沒個定論。

因此來看,孔子如果真的殺了少正卯,還確實是以禮而殺的。孔子所說的禮,是儒家之禮,是周禮,是完全合乎當時道德規範的 。

周禮雖然不是法律,但是自從周公制定《周禮》之後,就成了周朝的最高準則,《周禮》的地位相當於憲法。

當時的法律也非常簡單,殺人有時候並不需要有法律依據,只要被殺者違背了周禮,殺了他就是合法的。

少正卯大講依法治國,講利益,講人慾。他和孔子的理念完全相對,他們之爭,其實就是儒家和法家之爭,這種鬥爭一直延續到現在。

孔子殺少正卯是為了理想,為了理想死都可以,殺個人算什麼。


沒眼皮的蚊子


據史料記載,少正卯,春秋時代魯國的大夫,官位為少正,相當於副部級,此人能言善辯,是魯國的著名人物。“少正”是官職,“卯”則是名字。

公元前496 年,孔子剛剛當上魯國大司冠,代理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孔子的位置決定了他的思想,他所考慮的是國家的安危!上任後7 天,就把少正卯以“君子之誅”殺死在兩觀的東觀之下,曝屍3 日。孔子認為:少正卯是身兼“五惡”的“小人之桀雄”,有著惑眾造反的能力,他和歷史上被殺的華士等人是“異世同心”,不可不殺。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五惡”。一曰“心達而險”,通達世事而用心險惡。用今天的話來說,可能是顛覆政權的陰謀家!二曰“行闢而堅”,行為邪僻而不知悔改。用今天的話來說,以他的能力能夠建立起“邪教組織”。三曰“言偽而辯”,強詞奪理而善於狡辯。現在來看,這個人很有煽動性,對政權的穩定存在危險性。四曰“記醜而博”,刻意關注社會的陰暗面。這種人屬於“煽陰風,點鬼火”的謠言製造者,危害國家正常秩序!五曰“順非而澤”,順著非正統甚至違背道德之引導思想,如同江河氾濫般散播四方。這種人將會將大眾引向歧途!通過上述對“五惡”的分析,身兼“五惡”的人,一定會是一個能夠顛覆政權的危害人員,孔子,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代宰相,從國家政權穩定的角度考慮,將少正卯以“君子之誅”處死,屬於“在其位,謀其政”!孔子殺少正卯不僅僅是以一個“禮”為理由,而是從國家政權安全角度出發,行使職權,不存在“牽強”一說!





許躍


誅得好。

一般對無爭議的惡人,誅之是沒問題的。

但內惡外善的兩面人,只有高人才能把這種人識別出來,並誅之以利天下。

孔子列舉的少正卯的五個特點,是典型的兩面人。如果我們是這樣的人,希望也能被誅而改正之。

其實,這五種小人行徑在我們身上並不少見。以自己為例反思,言偽而辯,紋過飾非的情況經常有。所學的知識多是些是是非非,無關社會或個人的痛養。

這種人如果只在朋友圈小範圍地作死倒也罷了,但少正卯是高官,影響太大,不誅之則國基不穩。

附:

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

一曰 :心達而險;

二曰 :行闢而堅 ;

三曰 :言偽而辯;

四曰 :記醜而博 ;

五曰 :順非而澤。

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得免於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

故居處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以飾邪營眾,強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誅也。

是以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止,周公誅管叔,太公誅華仕,管仲誅付裡乙,子產誅鄧析、史付,此七子者,皆異世同心,不可不誅也。

《詩》曰 :“憂心悄悄,慍於群小。”小人成群,斯足憂也。

——(《荀子 ·宥坐》)


西域某乙


孔子殺少正卯是荀子或者他的學生們編造的謊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