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吳爭先:以2020為時間中軸,農化行業發展關鍵在於四個“zhi”

2019年,對於農化行業來說是喜憂參半的一年,同時也是引起鉅變的一年。草地貪夜蛾的入侵讓我們明白了病蟲害預警的重要性;雲南乾旱、廣西洪澇讓人們再次感受到在自然災害面前的無助與無奈;時隔十年重修《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足以證明國家在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保障食品安全的決心;而“5G”時代的到來,給農業數字化提供了很大可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攻堅之年。日前,農業農村部出臺的《2020年種植業工作要點》為今年農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並將推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出臺提上了日程,數字農業、綠色農業、智慧農業也將是今後發展的重點。

機遇就在眼前,未來如何發展?在這新一輪的變革中,誰又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停產、停工的同時,也給了我們更多的時間去回顧過去,思考未來。 本次南方農村報記者採訪了惠州銀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爭先,由他講述疫情期間的感悟及對未來農資行業的思考。

吳爭先:以2020為時間中軸,我想可以用四個“Zhi”及其相關邏輯關係來描述個人對過去幾年以及未來幾年農業行業發展及變化的一些看法。

吳爭先:以2020為時間中軸,農化行業發展關鍵在於四個“zhi”

△ 惠州銀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爭先

第一個“Zhi”,指的是“質”,質量或者品質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經濟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要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在高質發展的國家意志前提下,原本雜亂無章、無序發展的農化行業必將迎來一輪新的變革及挑戰。而在農產品消費端,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升,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明顯,這也倒逼生產前端必須發生改變來滿足需求

現在正處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抗擊肺炎病毒目前沒有特效藥,而疫苗的研製成功也還需要一點時間。作為普通人,在藥劑研發上我們無能為力,但我們可以保持身體健康,提高免疫力,做好保護措施來預防病毒感染。由此,我也想到了農作物,同樣,目前沒有特效藥來防治好病毒病。但是,我們都知道健康的作物不容易感病,保護作物健康就是我們農業從業人員的使命

不過,行業一些不好的現象讓人揪心。舉個例子,甲氧基丙烯酸酯類產品,特別是吡唑醚菌酯是很好的保護性殺菌劑並具有作物保健作用,正是由於吡唑具有很多獨特優點,在中國的銷售逐年增長。本人在巴斯夫工作推廣吡唑期間,也常聽到農戶使用過吡唑後探討其導致作物的一些變化。

但隨著專利到期,各種吡唑產品湧入市場,價格參差不齊,差異很大,有些廠家25%的製劑產品居然銷售價格在5.6萬元/噸左右,要知道原藥價格每噸基本都在20萬左右,所以,這些產品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就不言而喻了。

再看看草銨膦,同樣是亂象叢生。當行業陷入這種無序的價格戰,何來質的飛躍?同樣,一些種植戶也在貪便宜的過程中不斷試錯,可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時期一旦錯過,損失就在所難免了。真心希望行業亂象越來越少,大家真正走向質的競爭!

第二個“Zhi”,指的是“制”,制度、法規

改變無序行業現狀最快的辦法不是靠行業內部的自我發展,而是制定新的法規制度。2017年正式實施了新的《農藥管理條例》,行業門檻的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加強、環保的高壓、監管工作的從嚴等等措施對行業快速整合起到加速器的作用。只有行業肅清原有的混亂及各種潛規則,才有可能對產業

的發展帶來根本的變化。

2019的行業變化,有幾點令人深刻。

一是行業的整合方面,大公司的整合基本告一段落,不再贅言。我更關注的是國內小企業的掙扎或退出,從部所公佈的活躍企業數字看,已經消失了一批小而不強的企業,我猜想大多數是年銷售額在3000萬以下的企業。由於環保的壓力以及原藥價格上漲的影響,這些產品競爭力不強的企業很難找到繼續生存的空間,當然,還有一些企業處於掙扎求存地步,委託其它企業生產,自己能賣多少就多少。

二是外企加快加大與國內企業的合作。在未來幾年,在產品邁向品質競爭的情況下,市場份額應該成為公司首先考慮的因素。無論是外企還是國內企業,在市場及各項制度的推動下,促成合作增加市場份額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一個好的化合物也需要更多的渠道快速推廣。

最後就是無人機飛防市場,在眾多渠道從銷售轉型到服務的過程中,作為一個切入點被快速放大。

第三個“Zhi”,指的是“滯”,行業滯漲

近幾年,大家覺得生意難做一方面是由於農化行業處於轉型升級過程的必要階段,也跟國家倡導的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甚至是負增長的基調相關,另外也跟農產品價格因素、作物種植結構變化、商業服務模式產生變化等等相關

2020年行業應該還是處於滯漲階段,但一些品類有望進一步增長。比如說草地貪夜蛾發生常態化,可能帶動今年的對標殺蟲劑銷售增長;隨著薊馬發生的日趨嚴重,相信這類殺蟲劑也會有好的結果。另外,對農產品產量及品質可以帶來正能量的產品系列,比如甲氧基丙烯酸酯類產品及一些特肥,銷量還會繼續上升。

當然,行業滯漲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需要行業整合到一定程度以及部分農產品品牌逐漸被建立起來,才是高價值高品質農化產品需求爆發提升的真正階段,市場蛋糕才會被做大。

應該講,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整個農資行業還是會帶來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由於餐飲聚會的減少直接帶來農產品消費量的降低,同時農產品收購及運輸的不便影響了已收(必須採收)農產品的進一步銷售,同時也加大了損耗,使得在過往春節期間農戶盈收的關鍵窗口期縮短,影響了農戶的收益,從而對下一季的投入帶來一定的影響

對農化製劑廠家而言,如果不能及時開工,可能會造成一些產品的短缺,特別是除草劑系列產品。更擔心的是,如果疫情時間拖延太長,可能還影響到很多作物的種植季節推遲。技術和服務無法下鄉,也會對新一季的農產品產量及品質帶來影響。現在也只能是希望疫情過後,被短期壓抑的市場需求後面能夠爆發一下,儘量彌補之前的損失

第四個“Zhi”,指的是“智”,智能化及智慧農業

在行業滯漲的階段,最好的辦法就是以智破局。對農化企業而言,智能化的研發及生產可以帶來高品質的產品,提升競爭力。而智慧農業顯然包括了精準農業及數字農業。

當前我國的數字農業的進程還處於起步階段。首先是製造端,目前鮮有企業能真正做到智能化生產,甚至有些企業的生產設備和工藝還停留在上世紀,和我本人27年前在廣州農藥廠工作時所見到的場景也好不了多少;在銷售流通端,產品二維碼溯源也是剛剛開始;在種植端,生產管理的數字化工具還遠遠沒有被推廣應用。

品質和效率提升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可以預見,製劑企業的智能化生產會逐漸加強,同時會逐漸減少產品品類,以提升效率。我認為農化企業數字化發展方向可以有幾個:一是在研發及生產端,做到智能化;二是在銷售流通端,做到渠道透明化;三是在用戶端,做到核心用戶的信息化

不過,要讓企業做出改變,困難還是有的。一是企業高層思維的轉變,這個需要重新去審視企業發展戰略;二是投資問題,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畢竟需要大量的投資。現階段企業更多的是求生存,以上兩點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還是很難解決的。

未來農業的場景同樣值得期待,我腦海裡會浮現出一幅美好的畫面:在大型種植公司的智慧農業工作室內,專業的技術人員會通過大數據分析品牌農產品的市場供求情況,通過土壤分析並經過改良後的土地資源被合理利用安排種植。整個種植管理過程中,技術人員通過數字化工具對田間小氣候進行監測,指導田間機器人對作物進行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預防,高品質農產品的生產井然有序。

不過,這個場景很難在全國各地產生,一是受制於我們的土地性質及租賃年限問題,對做好長期規劃帶來一些障礙;另外,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還是以小規模的種植經濟為主。未來,我想銷售渠道很難再做到銷售區域的劃分,而是專注在以作物為導向的服務商之間的跨區域的全面服務競爭

當然,除了數字化農業外,行業的變化應該還包括開始出現寡頭現象,大公司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高;小而強的特色公司根據各自產品競爭力,在細分市場做大最強;能力強的渠道商會加快服務團隊及服務能力的建設,以服務帶動產品銷售,並與上游生產企業加深合作關係;隨著精準農業及數字農業的發展,品牌農業興起,受到消費者喜歡及信賴的農產品品牌會逐漸出現。

作者 | 南方農村報 任亞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