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俗话说,现在不吃苦,将来准辛苦,小时候吃不了苦,长大了就能?

作为父母,最大的骄傲莫过于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然而很多父母把孩子养育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吃不得一点苦,受不得一点罪。

俗话说,现在不吃苦,将来准辛苦。真正有格局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俗话说,现在不吃苦,将来准辛苦,小时候吃不了苦,长大了就能?

1

吃学习的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学习一定是充满艰辛的,但只有越过万重山,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门捷列夫说:“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学习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必须肯吃苦,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成为人上人。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却没有看到别人为之付出的努力。

一个生活懒散,不爱学习,没有认真努力付出的孩子有什么资格抱怨学习苦呢。

人生本就是一场苦乐交织的旅行,求学之路更是荆棘丛生。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有人优秀,有人堕落,除去家庭教育因素外,关键在于孩子是否吃得了苦,有没有努力。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学习时偷的懒,将会用一辈子来还。学习上现在吃点苦,将来才能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否则只能等待被选择。

俗话说,现在不吃苦,将来准辛苦,小时候吃不了苦,长大了就能?

2

吃失败的苦

生活从来都不容易,有成功的喜悦,就会有失败的痛苦。失败是人生的常态,只有经历了失败的苦,才能体会成功的来之不易。

人生这一路,成功固然美好,失败何尝没有让我们看到更多风景呢?

真正有格局的父母,都懂得教会孩子承受失败的苦。他们不会把孩子塑造的过于完美,他们也允许孩子犯错,他们也会带孩子了解很多人生路上可能会遇到的挫折。

俗话说,现在不吃苦,将来准辛苦,小时候吃不了苦,长大了就能?

要让孩子明白,成长路上胜败是常事,唯有每一次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变得更加优秀才是应对失败最好的方式。

孩子可能会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闷闷不乐,对学习失去信心,作为家长请肯定孩子的努力,指出孩子的问题,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与孩子一起打败问题。如此,孩子在学习中遇到每一次失败时都不至于产生消极的甚至极端的想法。

孩子也可能会因为一次演讲没发挥好,就没有了重新再来的勇气,告诉孩子古今中外优秀的演说家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有了流利的口才,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失败,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永远是孩子最坚实的依靠,父母会陪着孩子面对问题,打败问题。

并时常告诉孩子,真正让你变好向上的路,从来都不容易走。

俗话说,现在不吃苦,将来准辛苦,小时候吃不了苦,长大了就能?

3

吃生活的苦

前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爱孩子”的父母:

再苦不能苦孩子,总给孩子最好的;

即使家庭条件再艰难,也心甘情愿给孩子买名牌;

心疼孩子学习累,不让孩子参与任何家务活;

俗话说,现在不吃苦,将来准辛苦,小时候吃不了苦,长大了就能?

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但若成了“溺爱”,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孩子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习惯了被父母包办的生活,习惯了被呵护。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就很难适应各种考验。

我们看过太多这样的新闻案例:

上了高中甚至大学的孩子,不会洗衣做饭,即使有高学历高文凭,却没有一点独立生活的能力。

父母若真的为孩子好,就要舍得孩子吃苦,学着做个懒父母,让孩子做家务,锻炼他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

让孩子学会现在吃苦,以后才能享福。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家庭教育中,真正有远见有格局的父母,都带点狠心,早点让孩子吃苦,往后的人生就少一些波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