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中國近代防疫功臣,沒有他中國將死千萬人,發明“口罩”至今沿用

1910年11月初,哈爾濱爆發大型鼠疫。不到一個月時間蔓延到整個東三,舉家,舉村死亡,屢見不鮮,人人自危。東北三省籠罩在死亡的恐慌緊張氛圍中。此時搖搖欲墜的清政府,上至地方衙門,下至平民、對現代檢疫、防疫知識,幾乎一無所知。

中國近代防疫功臣,沒有他中國將死千萬人,發明“口罩”至今沿用

村莊感染疫病

百姓也只能依靠經驗判斷,一旦發現家裡有人感染,把認為感染的人移送到隔離場館。死去的直接趁著天黑將屍體拋至街頭。沒有任何的防護措施,以至於死傷者,在短短不到一個月呈幾何級數增長。疫情迅速有東三省向山東地區擴散。

清政府派從劍橋大學留洋回來的伍連德前往東北進行防疫工作,隨伍連德來的還有5位有專業經驗的護士及若干醫生(伍連德出生於1879年3月10日出生於馬來亞北部的檳榔嶼,比愛因斯坦大4天,在劍橋大學攻讀醫學專業9年有餘)

中國近代防疫功臣,沒有他中國將死千萬人,發明“口罩”至今沿用

伍連德

伍連德來到東北後,經過實地考查,以傅家甸地區為樣板,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對病患進行了集中隔離,切斷交通路線;將病逝者集中進行火葬;按照病人的病情,將診病院分為疫症院、輕病院、疑似病院,醫院定時用硫磺消毒;將疫情最嚴重的傅家甸被分為4個區。將救急隊內分診斷、消毒、抬埋、站崗等1諸多崗位。每天各區派出50多支巡邏隊,入門入戶訪查。發現感染者,立即送到防疫醫院。為了徹底控制疫情,將四個區用不同顏色證章區分,居民出行必須在左臂佩戴證章,憑證出入,不同顏色證章不得來往。(“‘疑似病房’的提法是伍連德首創的,直到現在我們還在使用。”),並將”傅家甸模式“複製到所有的疫區。

中國近代防疫功臣,沒有他中國將死千萬人,發明“口罩”至今沿用

伍連德首創的疑似病房

為了進一步瞭解鼠疫疫菌,還解剖了一名死於瘟疫的與當地通婚的日本女人,這一次的屍體解剖,通過血液化驗。並將樣本固定進行組織切片檢查。在顯微鏡下,看到了鼠疫疫菌真面目,中國第一例有記載的病理解剖,

中國近代防疫功臣,沒有他中國將死千萬人,發明“口罩”至今沿用

伍連德顯微鏡下觀察疫菌切片

伍連德經過仔細觀察發現

這種病是在人與人之間通過飛沫和呼吸傳播的,屬於急性肺部炎症。,為了防止飛沫傳染,伍連德設計了“伍氏口罩”,用兩層紗布,裡面方一塊吸水藥棉,至今,醫務人員仍在使用這種口罩

不到四個月時間徹底消滅了這場百年不遇的烈性傳染病,拯救了幾千萬人的生命。清政府為表彰其功績,授予陸軍藍翎軍銜及醫科進士。伍連德一時被國內外譽為防疫科學的權威。 

1923年6月2日,伍連德帶著東三省防疫處專家,再次赴中俄邊境考察。還捕獲到了染疫的旱獺以及病疫而死的旱獺,獲得實驗動物標本。經過實驗。“證明了旱獺不經過跳蚤這個中間媒介,而是通過空氣傳播鼠疫桿菌;從而證明,人與人之間也可以直接傳播病菌。”在傳染科學研究方面為現代醫學奠定了雄厚的基礎,被中國現代醫學、微生物學、流行病學、醫學教育和醫學史等領域的先驅和創始人,

2007年04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伍連德講堂”隆重舉行了,紀念伍連德誕辰128週年、歸國100週年儀式暨《國士無雙伍連德》首發活動。

中國近代防疫功臣,沒有他中國將死千萬人,發明“口罩”至今沿用

國士無雙伍連德

其中講到1907年到1937年的30年間,講述了他為中國現代醫學做出的卓越貢獻。他創建中華醫學會,創辦了20多所醫院或醫學院校,收回港口衛生檢疫權。梁啟超回顧晚清到民國五十年曆史中,發出這樣的感慨:“科學入垂五十年裡,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即伍連德)博士一人而已!”

1935年被推舉為諾貝爾醫學獎候選人,也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

2007年,諾貝爾基金會官方網站公開1901-1951年度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獲得提名的科學家中只有一位中國人,伍連德(Lien-Teh Wu)。
  
  伍連德的諾獎評價人是著名瑞典病理學家Folke Henschen,(1881-1977),中譯“韓森”。在瑞典醫學界乃至世界醫學界有著很高的地位。擔任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評審主席(1942-1946年)。他著有《病理學史》(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diseases),其中名言“人類的歷史即其疾病的歷史”,被廣為引用。

民族的脊樑,當被後世永遠紀念,為後世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