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口罩和信仰


早上出門。以消耗昨天半夜塞進肚子裡的兩塊鴨胸肉,三罐啤酒跟若干零食。按我響良牙般的方向感,高德地圖是必不可少的夥伴。計劃沿何鴻燊大馬路至西灣湖廣場,轉向媽祖閣走十六鋪,再由亞美打利庇盧馬路回來。雖然我在東北多年,聽說和見識過許多很質樸的地名,但真心是來了澳門,才對於街道起名學有了新的印象,比如羅利老馬路,肥利喇嚴美打大馬路等,華語艱深,絕非妄言。

口罩和信仰


前行的第一階段比較順利,畢竟以前也走過幾次,無論是去旅遊塔還是1826,都不陌生。只是天氣漸暖,雖然科羅娜病毒的日子不好過,但在N95及牛仔布西服加持下,我也頗有與子偕行的感覺,就當是無氧運動了。路上晨跑的人多是沒戴什麼口罩的,騎行鍛鍊的一眾大爺倒是都人人蒙面。


從西灣湖大橋下來的那處正在施工。說是施工,但從各種隔擋的空隙望去,都不見動靜。看介紹是輕軌工程。澳門的輕軌工程耗時比較長,已經衍生出了若干的傳聞以及笑話,其中之一就是造價一升再升,步步高昇,比在雲南修高速還要貴上許多。


無須走近,只靠鼻子也知道路過媽祖閣了。香火氣很濃。三年前我在迪拜有個朋友,說喜歡有人間煙火氣的生活。至今念念不忘。澳門香港,供奉都多。大廟小祠以至飯店門口都有焚香供果。供奉得多,說法也多。澳門既供媽祖,也立觀音,二者和諧共管,容許信徒兩頭下注。珠海也是如此,漁女捧珠的雕塑是標誌性Logo之一,景點屢被調侃為珠海旅遊的幾大不值得。又因新的珠海歌劇院形似大小兩枚貝殼,即有人說自有了貝殼精,漁女就鎮不住風浪了,天鴿山竹接踵而至。其實居山傍海之處,都是如此。東北自古入山採參之前,都要拜山神,免得麻達山。至於供奉就更是如此。新冠初起之時,有段子講為什麼東北人吃野味少,因為大如熊虎打不過,狐蛇黃鼠皆是仙。

口罩和信仰


過了媽閣,隨便尋了條小路走去下環街方面。同事講十六鋪附近的吃喝便宜。他家在珠澳兩地皆有住所,與眾多澳門人一樣,日常居於珠海。母親時常過到十六鋪來吃個午飯或早茶,然後再回珠海,悠閒之處比梁朝偉去倫敦喂鴿子亦不多讓。下環街在丘陵上,路窄坡陡,時常行走有利於腰腿,幾個岔口下來就徹底不辨東西。路邊飯店多以咖啡美食為名,想來是葡國遺風所致。路過了一家不太起眼的店,內裡頗大,名字起得很實在,錢納利。基於多年在迪拜養成的習慣,有牛羊時不食豬,牛肉飯加咖啡一共39元,咖啡味道還不錯。上週我同事嘗試了咖啡加奶加茶水的三拼喝法,澳門同事稱為咖啡奶茶。我看他喝完後的表情,應該是有點兒心疼我的寒潭翠芽。


出門向左不遠即看到有燃香紅綢在小區大門口,寫著:本坊恭祝土地爺爺寶誕。果然丘陵也是山。

口罩和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