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教师,你认为呢?

不是天方夜谈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教育的根本出路却不在于教师。

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时期因需要强调某个方面,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国教育的根本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

社会人才录用机制制约着教育的出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教育的目的,社会录用人才的机制反过来影响教育的过程和方式方法,从而进一步影响教育的出路,让人才培养与社会建设需求一致,人才与岗位无缝对接。

社会对人才观的认识影响教育的出路。社会录用人才的机制影响了社会对"人才"观念的认识,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学校的知名度,社会对专业的需求,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回报,影响入学、对专业的选择、对岗位的竞争。骨感的现实反过来影响学校的发展,专业的建设,培养人才的数量,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出路。最残酷的是,把教育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扭曲成培养的人在未来索取社会!

教师践行教育方针影响教育出路。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是教师践行教育方针的阵地。教师的天职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传道授业解惑"。学校培养人才的合格率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力,教师是培植生命力的缔造者。人才的合格率主要体现在升学率,升学率主要体现在知识学习,尤其是普通教育,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深受高考指挥棒指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方针的践行,从而影响着教育的出路。

综上所述:国家政策导向是教育的根本出路,社会需求和人才观反过来影响教育方针的制定,教师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教育发展前行的践行者。






老樵


胡说八道,妄自尊大。教师就是一个职业,就和农民、军人、公务员、环卫工人一样。

不管什么国家,必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因此教育非常重要。这个教育不是教师承担得起来的。所以教育的根本出路不在于教师。

朱元璋开创了元朝帝国,他就是一个放牛娃,是教师教育出来的吗?英国称之为“不落帝国”,它是教师们教育给的根本出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哪一个国家的发展是教师给的根本出路?

综上所述:一个国家的根本不在于教育,教育又如何根本出路在于教师呢?

中国共产党和建国七十年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党指挥枪,党领导一切,党管一切。党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教师就是一个从事“教书育人”的职业,教师能承担起中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出路吗?!


木易拙见


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教师,这句话有道理,但是并不全面。

的确,身高为师、学高为范的教师,是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直接施教者。教师的思想理念、学识素养、道德修养、个性爱好、言行举止,无不直接或者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着孩子。或许可以这么说,一个好教师就能教出一帮好孩子。

因此,这一生如果能上上一所好学校,遇到一名好老师,那是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最大的福气。

不过有时候这话也有点绝对,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地去看。

毕竟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重要的,关键的。但是家庭是一个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师是家庭教育的接力棒者,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和发展。一个家庭都教育不好的孩子,往往单纯依靠老师的教育是很难凑效的。

此外,影响教育的还有环境及社会方方面面。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还有孟母三迁的故事,都告诉我们,环境对教育的重要作用。


幼教新视力


又一顶好大的帽子啊!

多少年来老师承受了多少坑人的帽子,人类的工程师,阶梯,蜡烛,甚至是一些高帽子的言论,比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好教的老师。

其实,在整个教育来看,最无奈的,最无发言权的就是老师了,所有的教育方法方式都是规定好的,教师只能在小范围内容做最小的改动,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受到上级的严格管控,你想创新?你想改革?一个小老师根本没有发言权,何谈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教师呢?


龟仙岛


如果说“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教师”我觉得未免有些片面,因为好的教育要有适合国情的教育制度,要有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教学环境,当然也离不开为人师表、德才兼备的教师。

首先我要说的是教育的出路首先决定于教育制度

当今中国是应试教育,考察一所学校,考察一位教师最直接的指标就是升学率,如果一所学校的升学率高,这所学校所吸引的资源也更好,招生的分数线也更高,这样一来,好的学校的生源好、师资好,水到渠成其升学率也一定会更好。其实应试教育也是一把双刃剑,高考选拔相对公平的同时,也把许多某一科目出类拔萃的人才挡在高校大门之外,这也是相关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其次我要说的是学校要能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良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学校不仅要培养孩子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积极阳光的心态,教育孩子心存感恩的学习生活,并有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智商对一个人成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情商、逆商在关键时候的对人的影响更大,当一个人面对危机,当一个企业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这个人、这个企业的领导如果临危不惧,能够力挽狂澜那就不只是高智商就能解决的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

无论教育制度多么完善,无论学校环境多么优美,如果离开每一个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严谨耐心的培养,循循善诱的教导,都不会成就一个德才兼备、体魄健全的有用人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校园里的园丁,是每一位学生的领路人。

春夏秋冬百花园里栽桃李,东南西北万木丛中育栋梁。有了每一位尽职尽责的教师,有着尊师重教的完善制度,定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才,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也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筑梦驿站


这种说法有些片面。

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社会、家庭和教师,只有三方面共同发力才能真正强大我们的教育体系。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争议的热点话题。因为教育关系到我们每个人,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切身利益、子女升学息息相关。

那么,教育的根本出路在哪里?怎样强大我们的教育体系?需要从以下三点分析:

第一

社会认可是找到教育根本出路的前提条件

1.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

只要把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提高了,教师感觉到了社会的尊重,社会中那群最棒的人就有了从事教师的意愿。然后投入人力物力把师资队伍培养到最好,让每位老师在入职之前享有足够的教育,这样,大量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就愿意当老师。

2.国家通过竞争手段提升教育质量

有了竞争,大家都很重视学术教育和学术成绩,整个教育体系就会变得均衡。而不像市场化手段,使教育充满了金钱的气息。进而学校就会讨好学生和家长,使得教育失去了优质化和学术化。

第二

家庭教育是找到教育出路最直接、最简单可行途径

孩子的智力、语言能力在3岁以前就决定了。其他品质,比如坚持、好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同情心同理心,在7岁之前决定。

学前教育是需要家庭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家长的教育能力又直接决定这些优良品质的结果。所以,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手段对整个社会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庭和家长的教育能力又受到社会共识的影响。

即使孩子到了学龄甚至成年,家庭教育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第三

教师队伍是找到教育出路的可靠保障

假如我们能坚持对所有层次的老师的高学历要求。所有老师都要有硕士学位,并且精通至少两个其他领域。那么,我们对教育也是那么的淡定和放心。

但是,悲剧的是,我们目前阶段做不到。芬兰人就做到了。

人家是如何破局呢?这就又要回到社会因素上了。

即使工资不吸引人,但是搞教育水平和高能力的芬兰人,愿意选择作为老师。
只有10%到15%的老师放弃他们的职业。这可以反映教师的受欢迎程度。

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芬兰有这很高的社会地位,是一个受尊敬的职业。所以,社会因素也同时影响着师资队伍的建设。

总之

教育的出路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之后开出的一朵鲜艳的花。需要社会、家庭和教师三方面通力合作,三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只把目标聚焦在教师因素上的观点有些偏颇。


杨振伟老师


小学是基础教育五年足矣,初高中合并五年,叫中学教育,文、理分科,毕业后,按专科学习实用技能,再上大学教育,为社会需要培养各类人才!!!而不是随意安排多门课程!!!例如师范生该学如何教课的技能!化工大学应该教学生化工知识和如何出成果!使学生学有所用!而不是上学只是为拿个文凭!!才是教育的出路!!!


胡真实105181123565


针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教育的本根出路在老师,而老师的出路在领导,环环相扣,如果这个学校的的领导不给力,整天想一出是一出,朝令夕改,老师就没有心思和精力去做教学准备,没有充分的教学准备,肯定会影响上课质量,就很难教出栋梁之才,个人认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术业有专攻,专人做专事,老师,负责把课上好就行,不要奢求把课上好,还要做很多无用功,本来在大树教育上班,虽然不是负责教学,但是我们分工明确,各自负责相应的板块,整个工作都在有序推进,正因为如此,我们一次次刷新了上岸率,获得了家长及学生的认可,接下来,我们也会继续努力,让来我们这里报班的小伙伴,都顺利的考上自己心仪的工作,这也是我们公考行业的使命。


起风啦


作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我们每个人都会关心的身边事,教育总是充满了争议。有的教育专家说教育的根本出路是素质教育,也有的教育专家说教育的根本之路在于发展职业教育。说“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教师”,我不认同这个观点。

  教育的根本出路不在于一个人,而在于整个社会,下面我从四方面谈下我的看法:

  第一,首先要从国家方面说起。

  由于国家高考的存在,不论是家长,孩子还是老师都以应试教育为主。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学习好,各方面的缺点都可以掩盖。导致现在的高中孩子都还处于不成熟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甚至于连自己的一双袜子都不洗,可以说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主导和现象!

第二,从老师这方面说。

  对教育来说,课堂改革非常重要,改革是一场新的理念的改革。老师要认真对待,不能只是把传统课堂进行修修补补,而是应课堂的颠覆性改变。老师要树立崭新的教育观,在课堂上解放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轴心和拉动!

  第三,从家长说起。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改变观念。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们死活不让孩子上职高,托关系走后门上高中。导致这些基础差的孩子在课堂上什么也听不懂,可是家长认为就是听不懂也比在职业高中强。认知和理念!

  第四,从孩子方面说一下。

  教育再改革,老师再努力,家长再付出,如果孩子不努力一切等于零。所以说,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必须把孩子的思想教育好。对于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贪玩,没有学习兴趣,生活没有规律,没有爱好,过于内向,青春叛逆等,这时候,沟通很重要。千万别让孩子成为脱缰的野马,失去了控制。我们应该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鼓励孩子,让孩子慢慢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由让他学变成他要学,作为老师和家长一定要耐心指点,循循善诱。规划和发展!

  总之教育的根本出路,不可能有一个人或者一方面儿来决定,我们必须全方位考虑,找出教育的出路。愿我们的教育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国老师数学课堂


学校只是教育的干,家才是教育孩子的根。

一提起教育,我们都自然地想到了学校,小学,中学,大学。

其实,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就欣喜地来到了他们的学校,那就是他们幸福的家,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所以,我们要把孩子教育的大厦建牢,就要打好教育的地基,扎好教育的根。

那么我们追问——教育的根到底在哪里?

其实,教育的根不在学校,也不在社会辅导机构,教育的根就是家。

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不仅要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工作,还要准备做好孩子的“终身老师”的工作。没有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长早早就把孩子送进早教机构,希望能“赢在起跑线上”。他们将孩子送进最著名的学校,为孩子请最好的家教,承包下一切家务甚至包括帮孩子清理书包,希望为孩子创造最好的读书环境……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就是孩子的人生课堂。

当我们感慨“生一个孩子容易,但养一个孩子很难”时,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养育孩子的另一副重担——家庭教育。

为什么都是上帝赐予的小天使,为何有的孩子各个方面都出类拔萃,而有的孩子却一切平平?学校教育之外的家庭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占了特别大的比重,作为父母,要从家庭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发掘孩子的天赋,并适时引导,这才是成就孩子的教育之道。

教育的根是从家延伸出来的。

“温暖、和谐,亲密”这些字眼,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养分”;

父母恩爱相处,同担责任,教育步调一致,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要说,父母要做孩子的终身老师。西方有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颇给人启发,说的是一个“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些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要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生活是一本耐读的书。也许只有当孩子们步入中年、晚年时,才会更多地想起双亲,感念父母对自己人生影响,感恩当年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但对孩子的教育,我们不能等到他们那个时候,做父母的,更应该成为他们终身的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