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內部矛盾激化,諸葛亮為何執意北伐

事實上,諸葛亮是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他定會選擇北伐。諸葛亮是個聰明人,他心中知道這次北伐失敗是已經註定的,但是諸葛亮必須要擔起北伐的重任,他是一個何等聰明的人,他怎麼會不知現在選擇休養生息,讓國力充分的恢復一段時間更好呢,但是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允許做出休養生息的選擇了,因為蜀漢內部矛盾已經到了激化的地步。直截了當地說

“劉備留下了一堆爛攤子,諸葛亮一輩子都在收拾!”所以無論如何,諸葛亮必須北伐,原因有二:

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內部矛盾激化,諸葛亮為何執意北伐

原因一:利益集團的生死鬥爭

這也是諸葛亮北伐的根本原因!很多人對蜀漢利益集團的構成不甚瞭解。作者將在這裡簡要解釋它。蜀漢有三個利益集團,這三種政治勢力依次被稱為:益州集團、東州集團和荊州集團。後期三大政治勢力的代表人物是譙周、李嚴、和諸葛亮。

從表面上看,三個利益集團是和平的。事實上,他們已經到了生死關頭。為什麼?因為利益分配不均。

建立蜀漢(也叫季漢之前)這塊最初的蛋糕完全屬於益州集團。劉焉劉璋父子倆來到了蜀都。蛋糕被分成兩部分,兩份兒當然不比獨佔一份兒的感覺舒服。劉備入蜀後,蛋糕被分成三份。荊州集團拿了最多。東州集團被一直擠壓,益州集團淪為權力的底層。三股勢力針鋒相對,尤其是蜀漢在夷陵戰役中的失敗,削弱了三股勢力。劉備又死了,三大利益集團的最後一根脊樑斷了。

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內部矛盾激化,諸葛亮為何執意北伐

為了維護統治,劉備死前也做了安排。劉備在死前將自己所有的遺願和囑託都交給了諸葛亮,希望諸葛亮能幫助自己完成興復漢室的願望。諸葛亮是託孤大臣,其目的是確立荊州集團利益的主導地位。授予李嚴軍事指揮權並任命他為託孤大臣是為了維護東州集團。至於益州集團,在荊州集團團結了大多數人之後,還能做什麼?

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內部矛盾激化,諸葛亮為何執意北伐

諸葛亮上臺後,提出了一個新計劃。那就是建立一個貧窮的法治社會,以保持階級穩定。大致穩定的隊伍仍在向前推進,諸葛亮最終走上了北伐之路。因為戰爭是培養凝聚力的事業,是轉移社會矛盾的手段。

原因二:奮鬥的目標和不懈的追求

這是諸葛亮北伐的重要原因之一,也與他的政治目的和利益集團鬥爭的緩和密切相關。

如前所述,諸葛亮採取了兩大措施來緩和利益集團的鬥爭:建立一個貧窮的法治社會和北伐戰爭。事實上,建立一個法治社會是諸葛亮一生的政治追求。諸葛亮是多麼聰明,他怎麼能為一個過時的口號奮鬥一輩子呢?他所做的可以幫助蜀漢有一個新的形勢,一個新的階級統治環境和一個新的階級水平。

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內部矛盾激化,諸葛亮為何執意北伐

對政治家來說,沒有什麼比實現他們的政治理想更能讓他們的瘋狂生存下去。理想總是美好的,而現實往往很殘酷,曹操的政治理想已經破滅,而尋覓也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諸葛亮一生的政治理想也破滅了。荀彧不需要多說什麼,為了重建漢朝,他終其一生都面臨著幻滅和悲傷。他的死亡歷史中有矛盾之處。不管死因是什麼,荀彧絕對是痛苦的,因為沒有什麼比幻滅更痛苦的了。

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內部矛盾激化,諸葛亮為何執意北伐

曹操和諸葛亮有著共同的政治理想,都是建立一個出身卑微的法家社會,即平民法治社會。在這裡,每個人都應該明白,這種法治不是我們現在談論的法治。雖然我們都是依法治國,但目標是不同的。前者以統治階級為目標,而後者以全國人民為目標。

諸葛亮就更慘了,他一生都在奮鬥,竭盡全力想要將蜀國興復漢室的目標達到,但最後還是力不從心,他最終一安息,後顧之憂就爆發了。楊儀與魏延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譙周也沒有什麼能力,劉禪就更別提了,最終還是決定了投降,這樣一來,蜀國就再次回到了曹魏的統治之下,他們要把這塊兒地區的利益佔為己有,最終蜀國還是在歷史的長卷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也消亡在歷史長河之中。

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內部矛盾激化,諸葛亮為何執意北伐

諸葛亮作為足智多謀的代表,在民間的形象已經趨近於完美,許多人對他的讚美和追捧,將他完全的神化。但若是沒有諸葛亮,蜀國也不可能在三國鼎立這麼久的時間,可以說,當時蜀國的成就離不開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是一個相當偉大的政治家,後世的百姓們可能會對諸葛亮有著過多的讚美,但是卻有一大部分都是事實。劉備死後蜀國亂作一團,全國上下混亂不堪,而這個局面持續了幾十年,諸葛亮在最後為蜀國盡心盡力,可是最終也沒能維護住衰敗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