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果诸葛亮比刘备早死,蜀汉还能存在那么久吗?

梦想努力乐观


当然会。

很多人喜欢本末倒置。

封建社会,对一个国家起决定性作用的永远都是一把手,而不是二把手。

也就是说,好的君主一定可以带来盛世,但好的臣子则不然,古往今来一直如此。

诸葛亮对蜀汉来说是很重要,但也不可能比刘备更重要。刘备作为一代枭雄,能够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建立蜀汉成为一方霸主,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和野心。君主其实不需要样样精通,他只需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关键时刻敢于拍板就可以了。吕布是个好臣子,行军打仗是一把好手,但他脑袋糊涂而且优柔寡断,不是一个好君主。而刘备则要比吕布强的多,所以如果刘备不是那么早就死的话,蜀汉的局面应该会更好一些。


诸葛亮只是一个臣子,即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也要在君主的指示下行事。前期在刘备的支持下他呼风唤雨,展现了一个军事奇才的足智多谋,中期又在刘备的支持下作为蜀汉丞相把蜀汉经营成三国之一,但是到了后期刘备死后,他几次北伐都无功而返,主要原因之一原因就是后主刘禅对他的掣肘。没了刘备的支持,神如诸葛亮也无可奈何,这就是刘备的作用。没了诸葛亮,蜀汉失去的是一条胳膊,但是没了刘备,蜀汉失去的是整个大脑中枢,。

所以对于蜀汉而言,刘备比诸葛亮更重要,即使诸葛亮比刘备早死,蜀汉也不会因此灭亡。欢迎关注【江湖小生】,本回答属一家之言,如您有不同意见欢迎批评指正。


江湖小生


我认为会生存的更久。其原因诸葛高犯了两个错误。诸葛亮的错误在现代管理中及家庭教育中也随处可见。

  • 第一个错误:人才断层。
    诸葛亮的大权独揽,导致了人才断层,无人可用是后来魏军长驱直入的原因之一。

诸葛亮用自己的思想培养人才:如姜维、马谡,与自己意见不和的人则打压:如魏延。

诸葛亮的小心谨慎,高威望,导致了人才的发现、培养与成长出了极大问题,甚至可以说,诸葛亮根本无人可以培养,蜀国根本没有人才培养机制。因为他只相信自己。这也引出了我所说的第二个原因。

  • 第二个错误:国力透支。诸葛亮六出祁山严重透支蜀国国力,是历史上仅有的弱国主动持续征伐强国的案例。如果不是有个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平原提供粮食的支撑,估计不用魏国出兵,蜀自已就能灭亡。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六出祁山就是自飞蛾扑火 的行为。

连年征战,导致了劳动力大量丧失,农业生产肯定受影响,蜀国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决定了他的经济好不到哪里去。(后附六出祁山及三国人口数据)

诸葛亮为什么不顾现实,连年发动战争呢?我认为他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也不是穷兵黩武之人,这点可从出师表中看出。他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忠和自信。

因为完成先帝匡扶汉室的目标是他的使命,但又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完成,除己之外再也没有人可以完成,或者说再也找不到原意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的继承者。

所以必须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来完成这个目标,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得去做。

所以在后继无人,国力空虚的情况下,面对魏国的打击绝对无法抵挡,另外连年征战必定导致人民生活极端的困苦,民心所向是个问题。

  • 我们来从三国的地图看看国土面积的对比:蜀国所处的位置远离经济发展发达地区,国土内除成都平原外,多为农业难以发展的山区。无法支撑战争的持续进行。可以说蜀国举全国之力伐魏,魏只需不痛不痒的进行防守即可。
  • 我们来看看三国人口数量的对比:在古代,人口即军力,即粮食产量到公元236年三国人口如下。

蜀国:蜀国人口约94万,但是常备军居然有10万军队,蜀国居然有11%的人都是常备军。94万人当中,女人扣除47万,16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男性劳动力有多少是军人?丢了荆州,对蜀国来说,是丢了40%的经济最发达地区,将近一半的人口。

吴国:人口约210万,其中夺取的荆州地区即有80万人口,可以说失去了荆州,刘备即失去了争霸天下的资格。

魏国:人口数约为445万。比蜀吴加起来还多。

  • 六出祁山相关数据:

1、建兴六年(公元228)春,兵力约10万。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遂有诸葛亮空城计一事。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

2、同年(228)冬,诸葛亮出散关(陕西宝鸡市西南)围陈仓(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

3、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天,魏军撤退。

5、同年(230),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6、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诸葛亮在木门道设计,连弩射杀为名将张郃。李严废为平民。此为二出祁山。

7、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司马懿据守不出。八月,诸葛亮卒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

这七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并未交战。第五次只出偏师,诸葛亮未出汉中亲至

共6年,6次出击(第4次是防),除第一次出兵10万外,后几次都不到10万,但是最后一次,出兵约23万,估计也是诸葛亮感到自已不行了,要尽其功于一役。但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名句。


九曲青溪


刘备织席贩履之徒,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一,绝非只是汉室宗亲之故,曹操看的很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文武双全,仁义宽厚,能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即便没有诸葛亮,也会有其他旷世之才辅佐。

刘备因桃园三结义,初期打天下关张二人立下汗马功劳,后期却不利复汉事业,赵云魏延等名将能力不在关张之下,却未有关张之地位,反观曹操手下,名将如云,晋升通道相对畅通,一定程度影响将士士气。

诸葛亮虽有旷世之才,是人就有弱点。刘备长期的依仗和将士吹捧,后期用人用兵刚愎自用,不允许他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听不进不同意见。魏延有勇有谋,为人孤傲,多有见地与亮不谋而合,所以不断打压魏延,说什么反骨。对唯唯诺诺的纸上马谡信任有加,致使有失街亭这一战略失败。

若亮死在备前,而刘备早告诉亮谡不堪大用,绝不会重用谡而重蹈街亭失守的悲剧。因为此时关张已故,以刘备的雄才大略识人之明,会重用魏延,延曾请谏兵出子午谷,很可能获备恩准,历史将会改写,当然历史没有假设。



风云杂谈


对于一些三国迷来说,三国是一部可以再造的历史,特别是其中的很多人物,很多人愿意去想象他们的可能性,比如很多人提出,如果诸葛亮不死,他能否统一三国,这是对崇拜诸葛亮的朋友的一些猜想。

第一,在经济实力上

当时蜀地的经济,是三国中最落后的,当时三国中北方的经济是最发达的,人口也是最繁荣的,吴国位于东南,属于南方地界,当时的经济还不如曹操坐拥的北方,南方的经济是在魏晋南北朝之后,大批的北方人,逃到了南方,南方的经济最后才超过了北方。

第二,人口无法比拟

曹操掌控的地界,人口大约在1000万到1200万,当时的蜀国,和吴国加起来,人口只有在300万到400万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曹操近80万士兵赤壁战败,很快就可以重新建立起来一支强大的军队,就是因为人口比例的问题。

反观刘备和孙权,他们如果损失惨重,对他们来说就是灭顶之灾。而且三国中,蜀地由于地势原因,很多地方还处于蛮荒未开发,很多人那还无法进行统一的管理。

第三,诸葛亮一人难以支持

蜀汉大小事务,基本上都有诸葛亮一个人来处理,诸葛亮虽然在政务上处理能力相当强,但是人总归不是铁,也有精力耗尽的时候,所以呀,50多岁的诸葛亮就病态外露,那是因为他对国事操碎了心。

第四,高人早已预言

当年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水镜先生早有预言,诸葛亮虽得明主,不得其时,早已预言了诸葛亮的命运。

第五,诸葛亮北伐意图

诸葛亮北伐是被迫无奈,如果曹魏大举入侵,他们将无安身之所,所以北伐的时候看起来是在攻打,实际上他们是在防守,为了更好的守住后方的大本营,等待更好的时机。

众所周知三国中曹魏兵广将多,蜀汉仅仅只靠着那些老人支撑着,他们一死在,无人才可用,而且很多人都已经渐渐老去,不堪重用。





电影之迷


肯定不能!这是毋庸置疑的,看了几个人的评论,把诸葛丞相的功绩轻松的就抹杀了,完全就是网络上博人眼球瞎写一气的文章给害的。

诸葛亮对蜀国后期有多重要?你看看刘备给诸葛亮留下的烂摊子。

夷陵一战,张飞,张飞在夷陵之战前被部下所害,刘备痛失一臂。而留守在成都的马超、黄忠也相继病逝,谋士法正在夷陵之战前也病故。看看这些人吧,现实情况就是,本来刘备帐下人才众多,关羽、张飞、黄权、黄忠、马超,谋士法正、庞统,这些都是超一流的人才,但是这些人在夷陵之战前纷纷去世,因此,战前蜀国已经是人才凋敝的状况了,刘备还瞎折腾。这一折腾,把二流将领也给整没有了。

夷陵之战后。冯习、张南、傅肜战死,杜路、刘宁等将投降,黄权在长江以北防备曹军,后路被吴军所断,于是北上投降了曹军,五万士兵几乎损失殆尽。

此时大军被刘备全带着送人头,益州的南蛮又起反叛之心,外有魏国虎视眈眈,你说说,刘备给诸葛亮留下了什么?诸葛亮率军平定南蛮,安定蜀中,还能组织军力反攻,没有诸葛亮蜀国可能就报销了,可笑的有些人居然说诸葛亮不会用人,专权,呵呵了。人才都被刘备带去阴间了,谁来帮忙?后期蜀国的人才,蒋琬,姜维等人谁提拔的?

可笑至极,一个小小的益州还能爆出大量的人才?至于诸葛亮北伐,若是不北伐,蜀汉就一个州,曹魏中原九州,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临江陆子鸿


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才27岁,死的时候53岁,花了自己20年多的时光,全部用在了匡复汉室这件事情上。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跟刘备就已经规划过了天下的局势,而且刘备也是跟随着诸葛亮的脚步一步一步在落实的。先是拿下了荆州,然后就是入川建立自己的大本营,然后再辐射全天下。战略目标清晰,诸葛亮是在第五次北伐的时候,由于年事过高,病死在五丈原。

第一,在经济实力上

当时蜀地的经济,是三国中最落后的,当时三国中北方的经济是最发达的,人口也是最繁荣的,吴国位于东南,属于南方地界,当时的经济还不如曹操坐拥的北方,南方的经济是在魏晋南北朝之后,大批的北方人,逃到了南方,南方的经济最后才超过了北方。

第二,人口无法比拟

曹操掌控的地界,人口大约在1000万到1200万,当时的蜀国,和吴国加起来,人口只有在300万到400万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曹操近80万士兵赤壁战败,很快就可以重新建立起来一支强大的军队,就是因为人口比例的问题。

反观刘备和孙权,他们如果损失惨重,对他们来说就是灭顶之灾。而且三国中,蜀地由于地势原因,很多地方还处于蛮荒未开发。

第三,诸葛亮一人难以支持

蜀汉大小事务,基本上都有诸葛亮一个人来处理,诸葛亮虽然在政务上处理能力相当强,但是人总归不是铁,也有精力耗尽的时候,所以呀,50多岁的诸葛亮就病态外露,那是因为他对国事操碎了心。

第四,高人早已预言

当年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水镜先生早有预言,诸葛亮虽得明主,不得其时,早已预言了诸葛亮的命运。

第五,诸葛亮北伐意图

诸葛亮北伐是被迫无奈,如果曹魏大举入侵,他们将无安身之所,所以北伐的时候看起来是在攻打,实际上他们是在防守,为了更好的守住后方的大本营,等待更好的时机。

众所周知三国中曹魏兵广将多,蜀汉仅仅只靠着那些老人支撑着,他们一死在,无人才可用,而且很多人都已经渐渐老去,不堪重用。





阳阳陪你看视频


这个问题让小编来回答吧, 小编认为如果没有诸葛亮,蜀汉的历史会不会改写?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战略家,军事家。他写的《陈情表》。也是流传千古。

如果没有诸葛亮,蜀汉的历史会改写吗?这个问题小编认为要从几个方面回答。一个方面是诸葛亮对蜀汉的贡献。如果没有诸葛亮,当曹操进攻时,蜀汉也未必会和孙权东吴政权结盟。也就不会有后面的赤壁大战中,蜀汉和东吴两家的胜利了。

诸葛亮的第二个贡献是对刘备的儿子刘禅的辅佐。虽然刘禅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但在诸葛亮的管理下,还是把国家做治理的相对稳定。为诸葛亮多次的北伐战争做了很好的后勤工作。所以小编认为在这个方面诸葛亮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但这又引到了另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诸葛亮,蜀汉还会有这么久吗?其实我认为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北伐,蜀汉如果能更好休养生息,说不定实力会比吃之前更强大。

虽然这只是一个假设。但是如果考虑到蜀汉,是在最丰饶的四川的时候,我认为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而且当时蜀是三国时期。实力相对最弱的一个国家。人口也是最少的。虽然说天下归一是迟早事情。但我认为如果蜀汉能更好地休养生息的话,说不定还有翻盘的机会。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诸葛亮的才华跟对蜀汉的贡献。

但也不排除会有其他人上位。所以我认为如果没有诸葛亮历史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具体往哪个方向发展,这个还真的不好预测。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啦,希望大家多多点赞关注评论,谢谢大家。


最强大的我们


我认为可以。

1.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三国志》评论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尽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不二,诚君...

2.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历史没有卧龙,凤雏其实也够用,如果真是题目这样,历史有可能改变




中外历史百汇


我觉得吧,如果没有诸葛亮,蜀汉可能会存在的久一点,有以下几点原因:

1.刘备会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取得西蜀后,得到了大量的人才,比如:法正,刘巴,李严,黄权等等,还有荆州系的人才。

2.蜀汉后期人才匮乏,一方面是夷陵战造成的,另一方面是诸葛亮的不放权,国内有人才得不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锻炼,缺乏成长。

3.刘禅也不像外界说的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诸葛亮死后,蜀汉还存在了二十几年,虽然后期有姜维,费祎,董允这些人在,但是这和刘禅自身还是有一定的能力分不开的。


倾城聊影视


说一下蜀汉还会存在那么久吗

首先看一下刘备先去世了,导致一大摊子事都都抗在了诸葛亮一个人的身上,并且蜀汉的战争都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为什么这么做呢?为什么当时的曹魏不进攻蜀汉呢?而要一直等蜀汉进攻而他们采用防御的态势呢?这就说到了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为什么是司马懿就不进攻呢?

曹魏不主动进攻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对手是诸葛亮,司马懿多次对上诸葛亮都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这就是所谓的胆寒吧!不过更多意义上来说是认清了自己,不鲁莽行事,是理智的一种行为,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还有一个就是地理位置原因,蜀汉当时的地理条件,曹魏根本没有探查清楚,再者他的部队多以平原作战为主,再看看蜀汉的地理,对曹魏的部队毫无优势可言。

而蜀汉的部队正是适应了自己所在地的作战方式,假如诸葛亮先于刘备而去,依刘备的才能和当时蜀汉仅存的几位元老,虽然说可以守个几年,但是也难逃被灭的厄运,因为诸葛亮已死,司马懿心中也去了一大块心病,这就加快了他灭蜀的信心和决心,蜀国虽然地理位置比较有优势,但是诸葛亮这棵大树一倒,灭亡之日就不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