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蛮纠结的,到底学什么,毕竟一辈子的事情,哪个技术还没有饱和,有哪些建议?

太阳大大哭了


很多行业,很多技术都没有饱和,只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会有一些新兴行业的出现,也会有一些行业的没落,比如电动车的兴起,自行车的没落,那么慢慢的修电动车的人多了,修自行车的人少了。

再比如说互联网经过了兴盛——衰减——兴盛的过程,时代需要的产物不一样,催生出许多的附属品。

只要能学好一门技术,把它研究透,同时具有学习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充实自己,学习新的东西,就不怕技术过时。哪怕技术过时了,人还是在学习进步的,永远不会被淘汰。

个人觉得销售是个很好的行业,自古至今,所有的行当都离不开买卖,只有把东西卖出去了,才能有盈利。只是现在出现了很多不同以往的销售方式,比如微商、直播带货等等,这就是随着时代变迁发展出来的新的销售方式,但是归根结底还是销售。

所以个人觉得销售这门技术还是相当不错的。


中原小咖


没猜错的话,你应该现在相当迷茫,也相当的无助,觉得路很难走,但我希望你接着看下去:

首先,你已经人为的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天花板了,就是我学的肯定用不上,而且就算用得上,别人都会,那时我就没有优势了。这种想法我觉得要不得,有两句俗话我想送给你:一是存在即合理,你选的那个行业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要不然它也早就没落消失了;二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从事同样技术的人很多,但为什么有的人叫专家,有的人叫菜鸟,那就是因为无论做什么,如果把它做到了极致,你收获的将不仅仅是金钱,还有社会地位、尊严等等。

其次,我建议你在做出选择前要认真的去剖析一下自己,我到底有什么优势,我对什么比较感兴趣。还要去市场上跑一跑,看一看相关的行业现在情况怎么样,比如奶茶技术,我可以去看看几个品牌店的客流量、口味等相关方面的差别,再认真的去思考思考,我相信你能够选择出自己的方向。

最后,我觉得还是那句俗话吧:干一行爱一行。不要受短期的市场波动影响,觉得自己学的没用,当然了,你现在应该不会去选择修BP机,哈哈,开个玩笑哈。干到那一行的极致,你就成为了这一行的权威,然后你的路会越走越广(培训教学、技术转让等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冬日里的一米阳光



我岁数也不大,也没有什么资格去讲人生的大道理,我就从我工作这几年的一些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我毕业以后做了四年多的房产置业顾问,刚开始第一年做感觉这个工作确实门槛比较低,会说话能吃苦基本就可以干,但是到第二年我就慢慢发现,同样的职位,人和人依然是有差距的,

我在销售圈里算是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置业顾问了,但是和前端排名的大佬们还是有很大差距,不得不承认。 我从以下几点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差距。


1. 专业技能方面:任何一个职业,只要他能成为各个职业中的一类,那么都有他一定的专业性,

包括看大门的大爷,也得经过一些培训才能上岗。所以,你想要在一个行业里扎根,那么你也一定要在这个行业里深耕。

2.非专业技能方面:这就包含很多,你的人际交往能力,你的领导力,你的特长。等等等等。所有一切可以为你加分的项目。 这些能力很多也不是天生就有的,那么也是需要你不断学习的。往往一些特殊的东西能让你这个人散发独特的魅力。给你的事业生活增加不一样的色彩。

3.勤奋:不管什么行业,只要你想长久发展,勤奋永远是你必须要具备的优良品德,当时我们团队的一个老阿姨,快60了,2017年一年收入80万左右,我由衷敬佩,她的销售能力很一般,普通话都不标准。但是她一天干的活,比很多年轻置业顾问一周干的活都多。这也是她厉害的原因。 很多时候,你的勤奋是可以弥补你很多其他方面不足的地方。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回到楼主的点,一辈子的事,需要学什么?那么我就老生常谈一下。

1.第一点,肯定是你的兴趣爱好为主。你热爱一件事情,你才能更容易把它做好,至于什么行业,不用担心,我认为几乎没有什么行业是不能做的, 当你去向你的朋友亲戚去咨询这些问题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负面消息出来,比如这个行业不行啦。 都不赚钱。。 ;这个行业马上就饱和了你干这个干啥。等等之类的话。 我就呵呵。 我家里开了有个服装店,开的时候大家都说,现在谁还干服装? 什么想法,现在都网购了。谁在实体店买? 呵呵呵,,现在开的挺好。

2.不要盲目跟风,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很多新的行业新的事物不断出现,选择适合自己的永远是对的。

3.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了解自己的短板,不断地学习,不断的进步。

行业是会有饱和的,但是行业里的翘楚永远不会饱和,现在不是也流传一句话叫:“剩者为王”!


感谢看到这里的伙伴,觉得回答还不错的,麻烦点个关注哈。 跪谢!


果然劳道呢


因为我个人偏艺术,自己是画画写东西的,所以看法会不够务实。如果您有自己的爱好或者理想,那答案很明确了。

如果是长远的立足目标,以哲学的角度看,越是原始的行业越稳定,越是先进的技术淘汰越快,以目前的市场发展可以推测的 有养老服务行业以及教育产业,当然还有很多细分领域也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已经被瓜分完了,很多领域的竞争也依然是“青铜时代”[笑哭]。换种说法,我们怎么感知行业的兴衰呢,(因为世界其实是非连续的,所以经验往往会蒙住我们的眼睛)很简单,一个行业极盛之时,就是将要走下坡路的时候了。各个领域行业也是有生命的,也是一个生态,所以那些能跨越断点的企业寥寥无几,他们在想法上就与大众不同。

针对个人,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情,那我必须说一些并不让人兴奋的实话了,人和人最大的区别不是能力的区别,而是思想。听起来很虚无缥缈,不太符合中国人务实的需求,但往往越是“无用”的道理,对人的一生越是重要,就像你人生的地基一样。大道至简,各行各业的道理和法则往往本质都相同,所以您在选择好自己安身立命的技能后,读书是永远必不可少的。现在我们能预测的未饱和的技术,可能已经行将饱和。个人觉得自己如果在某个小领域有独到之处,是应对饱和最大的利器。

所有的预测都没有太大的帮助,未来不可预测。

我这边的建议:

1、如果您对各行各业都充满疑惑,没有特别在意的领域,那如果身边有朋友已经是某个行业中的佼佼者,您可以和他多聊聊,在自己身边找突破口。

2、定好学习计划,短期的学习和长期的人生投资,先动起来。

3、不要轻易跟随大众,自己独立思考。(正常情况下,如果你的一个决定,十个人中有八个看好,虽然你得到了支持,但也代表这个决定并没有太大意义。有时候一个决定,无人看好,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决定太超前了。至于这个度,需要多领悟。)

4、不要给自己设限,相信自己(我常和朋友开玩笑说:大多数人最后都成了闰土,而你要明白,你是迅哥[灵光一闪])


hyll0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一门合适的手艺可以让人高枕无忧,而入错行金钱损失是一方面,更多耽误的是黄金学习时间。毕竟生命是短暂的,又切割的零零碎碎,分配到学手艺上面,也只是短短几年……

个人想法,行业分为三类

朝阳产业:短时间内有较好的发展和利润空间,但长期并不是刚需,比如自媒体。

夕阳产业:曾经辉煌过,但现在已经没落,且看不到什么未来,比如:家电行业、通信行业,辉煌的几年依靠人口红利是个大风口,但现在很难赚到钱。

日不落产业:这类产业最鲜明的特点,只要人活着,就要追求更高更强更好,而且每个人都需要。比如:医疗、健康、教育。

三类产业是一个大方向。如果只是平民老百姓,赚点小钱,不被社会淘汰,我推荐从私人订制的角度出发,且机器智能化不可替代的。

比如:理发师,一百个托尼老师眼中,就会有一百个不一样的你。同样,每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各式各样的托尼老师。这方面解决了行业人员竞争问题。再从可替代性方面看,人都是追求个性的,既然要选择一款有灵魂的发型,必然要有一个有灵魂的托尼老师,机器人只能提前编制程序,没有自己灵魂的躯体一个。


杰拉德9527


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俗话说360行,行行出状元。其实每一行如果说你能够干好的话,都能够有很好的发展。能够干好的前提是你必须对某个技术有足够的兴趣。兴趣是驱使人学习的一个动力。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这个事情。

首先,如果是我的话,我会选择进入装修行业。因为为什么这么说?中国的城镇化现在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未来的装修行业还有很广阔的前景。装修行业里面你可以选择一个工种。比如说可以是贴地板砖。电工木工。或者是水电工等等。一定要选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去研究它。

其次在学技术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进行进修提升一下自己的文凭。当然技术是选择你从事的技术相关方面的文凭进行进修。比如你选择了装修行业,那么你就可以去进修。装饰类相关的一些文凭。那么这样你就在装修行业就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前途。

最后还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因为人的心态影响着人的一生,方方面面。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影响非常大。心态不一样,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样。最后我想说不论你选择哪个行业。都应该好好的去钻研。还是那句老话。360行,行行出状元。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或者对你有一点点启发。最后希望你能够给我一个关注。


小小麦克风


朋友,没有最稀缺的技术,只有最感兴趣的职业,学技术要沉得下去心,任何行业学精学透了都有可以在该领域挣到钱。

家里的钥匙掉了,咱们的开锁师傅,几分钟就能收你百八十块。

做美容美发的Tony老师,一个月随随便便挣个万儿八千。

做自媒体看似简单,其实同样需要用心去做,学习各位同行技巧,需要摸清它的规律,你同样有有机会成为大咖。

加油,朋友,祝你成功。


大王两三言


学什么是个很宽泛的话题。能经常思考这个问题的,表明是没有特别的兴趣的。就目前来说,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人工智能 物联网 大数据等。

要想进入这些领域,那就必须学会计算机编程了。计算机的编程语言有很多,可以搜索这按自己的需求学习。学会计算机编程,接下来就是搞嵌入式开发。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坚强战斗追梦人2


社会发展很快,但还是有很多趋势性的行业,在了解专业的基础上也要兼顾自己的兴趣,有兴趣才能深入并坚持,专业经验需要积累,根据个人研究可以给你以下方向:大数据、云计算、软件编程、动画制作或游戏开发(前端 后端)、生物工程/技术(疫情后生物技术和医疗研发会有革命性的发展),智能产业:机器人、无人机、智能设备研发制造、VR虚拟现实技术,文化旅游行业,如景区规划设计、文化投资管理、影视制片、艺术品拍卖、文旅产品开发等,另外重点推荐一下体育行业,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视,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体育经纪、体育营销都大有可为,找到方向深耕细作,祝你成功!


实干兴邦老青春


“专业的选择其实是职涯规划的第一步,如果要问一些具体的建议,我是给不出,也不敢给的,这篇文章给的只是几点思考的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到专业的选择,有些“过来人”会劝你说“不要学医”“不要学化工”之类的,但是你无从猜测他提出这个建议的根据是什么,是因为他本身是医学专业毕业没有找到理想的就业方向吗?还是因为他本身不太适合读这个专业读得比较困难呢?

有些长辈也会说“读这个牢靠”,他们也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或者说时下的“热门”来给孩子出主意。但是现在高中生的家长们的青春期所处的环境,和我们国家目前的发展状况已经大相径庭了,很多专业设置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当初热门的专业现在可能已经是冷门,现在热门的专业过几年也许也会变成冷门,所以长辈们的意见,也都是从他们有限的人生经验出发,或者是结合他们自身的具体情况给出的。

01 那我们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呢?

我给出的建议就是三个标准:“你擅长什么?你喜欢什么?你真正能从事的是什么?”

这三个标准乍一听其实很容易,但是仔细分析,在现实生活中这三个方向也许是不同的。比如这位题主,他生物成绩比较突出,那应该是“他擅长生物”的一个信息,但是他有色弱,所以注定了“他能从事的”和他“擅长”的就不会是同一个方向。

根据研究表明,这三个方向的职业,如果有两个重合,那么你在职业上的幸福指数就比较高。比如说你从事的是你擅长又最终从事的职业,那你幸福指数也会比较高。或者是你从事的是你喜欢的最终又能从事的职业也是同理。比如由老师做的那个测试,给出的参考发展方向是领导者,这可能说明我比较擅长这个,但是我本人很讨厌领导别人,我更喜欢在家里从事园艺,然后我现在又能从事园艺,那就算不是我最擅长的职业,我的幸福指数也比较高(仅仅是打个比方,我连仙人掌都养不活)。

一 直接动力

有些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特别草率,盲从父母意见,或者随波逐流,那之后的生活就会尝尽苦头。这种苦头不是一下子能看出来的,它会以别的方式出现,让你觉得生活不对劲,但是又说不上来。我这里有一位长期在我这里咨询的女士,她今年已经二十多岁了,她有很严重的拖延症。她大学的时候读的是商科,但是并不喜欢这个专业,所以大学四年虚度光阴,毕业之后又不得不从事专业相关行业,整个人就觉得生活特别无力。她缺乏目标,不愿意交友,和周围也格格不入,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有抑郁症。

我问她有什么想做的事情没有?她说她喜欢设计,非常喜欢设计。她缺乏管理时间的能力,并且那种重复性的朝九晚五的工作让她喘不过气来,挣扎了一年多,终于决定换工作。虽然目前她依旧还是在探索阶段,但是从事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之后,状态明显是比之前要好很多。

这个案例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不管你选择的专业或者职业是什么,不管赚不赚钱,不管是不是社会上认可度比较高的职业,只要你不喜欢,你就缺乏动力。兴趣是最直接的动力,而社会性评价是间接动力。我经常有个比喻,说直接动力就像是你自己装上了引擎,你自己会有向前奔跑的欲望,而间接动力就像是加了马匹拉你走动,被人拉着走和自己主动要走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小时候努力的动力可能是来自家长的赞许,或者是老师的夸奖,但是越往上走,我们就会渐渐发现自己内心的动力,就像是一个孩子小时候要人扶着走,长大了得自己学着走,甚至跌倒了就爬起来。

越往上走,社会给予你的关注和支持会越少,你看这几天高考,似乎全社会都在为你开道,道路有警示牌叫人不要鸣笛,走错考场了有警察叔叔和热心司机给考生带路,但到了研究生考试根本没人管你这些,到了博士生考试社会的关注就更淡漠了。

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但是我们得到的支持会越来越少,那靠什么?只能靠你内心的直接动力。

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最好选择哪种“能让自己奔跑”的专业,不要有那种“先混一个文凭出来,爱好可以慢慢培养”或者是“工作了再换”的心态。

你会发现你没机会换,你爱好是比不上人家大学四年的专业培训,你工作之后专业才是你的敲门砖,专业不对口你也许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你和人家的差距会比四年更大。

不要混,专业选择永远比学校选择重要,要选择自己内心真正会迸发动力的专业,长大了不会再有人拉着你走,你得自己跑起来。

二 对专业的理解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专业的想象,和现实是有差距的。

我就举个例子,这位同学来信说他生物成绩不错,所以想到适合读生物。我告诉你我以前还在化学的奥赛拿过奖,但实际上我对化学毫无兴趣,我身上也毫无从事化学行业的特点你信吗?

中学阶段的学习,仅仅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的,你对它的想象和实际职业的状况相差也许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就拿这位同学说的“写小说”是不是要学中文来说,大多数人说“应该要去学”,但是也许也有人说“那些小说写得好的人大部分都不是中文系毕业的啊”,那写小说是不是需要去读“中文”呢?

这就是他们对“小说创作”这个职业不了解导致的。

写小说需不需要文笔好,需要。但是文笔好就一定能写小说吗?不。

真正的架构小说的其实是你的想象力和逻辑能力,因为这个世界是虚幻的,但是你得写得跟真实的一样,不同专业的人写小说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偏重于故事结构,有些人偏重于人物设定,有些人的小说充满了诗意的幻想,有些人的小说则是冷酷的社会思考,但是不管是什么专业的人写小说,他最后必定要从事大量的阅读,这个恰恰就是中文系的同学最初学习需要的步骤。

回到之前那个问题,你说写作需不需要读中文系呢?

中文系读出来不一定能当小说家,但是文学修养肯定是比其他专业的同学要强,这就是一种积累。

再举个例子,心理学。

一说到心理学大家都觉得好牛逼啊,我读书时候,我的老师经常讲一个笑话:“人家经常说读心理学就能猜到你在想什么。”

听到这种话,心理系的学生都忍不住翻白眼。

心理系在学什么呢?第一年学解剖,大一生的基础实验为了省钱,用到的实验动物是青蛙学统计学,学测量学,学实验学。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课程,心理学的实验是什么样的呢?你可以去高年级的实验室看看,他们估计严肃认真的打点,或者给人展示各种意味不明的,看起来特别枯燥的卡片。

医学院的学生会特别困惑:“我明明是一个理科生,为什么我要不停的背书?为什么我的高数只需要学个数C就够了?”

然后隔壁的经济系的学生会哀嚎:“经济明明是文理兼收的,为什么我一个文科生要学高数A?”

大学的高等数学根据难度分ABC三个等级,如果不明白的同学可以去找一下考研的要求,那里会对不同专业的数学要求做出明确的标示。A是最难的,学经济的同学看到高数A不要哭,因为学到研究生你们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难。

反而是那种“纯纯的只招理科生”的专业,比如医学,比如建筑系,他们的高数要求反而会比较简单一些。

如果对数学实在没有兴趣觉得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最好避开那些对数学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商科类虽然文理兼收,但是越往后面学,数学的要求会越高,这也是为什么学数学的同学去读经济类的研究生,特别受欢迎的原因(在这里小声说一句,心理学的研究所特别欢迎有医学背景和生物学背景的本科生报考)。

完全不用学科目的专业就是文史类,法学类和语言类的,这类专业就算大学设置要考数学,也是比较简单的,不会构成太大威胁。

如果在高考填报志愿阶段还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的同学,我建议你们可以考虑报考一些基础类学科。

所谓的基础类学科就是中文,英语,数学,物理,生物之类的,这种专业偏理论,就业或者考研口径比较大,比如之前说的,你学数学的话以后要转行读商科,就是很大的优势,你要是学英语的,以后想报考中文研究生,你的英语也会是考研时候很有利的竞争优势。而且这些基础学科就业比较广泛,比如你要是读个经济管理大学毕业去竞争管理层,就比较难,但是你读个中文系,将来进企业,或者考公务员,选择面就很多。

就生物专业来说,很多人觉得读起来苦,但是如果真的是有兴趣的同学,会发现这个专业往上走其实比较容易,出国留学也很容易申请到奖学金,真的能静下心搞科研的同学可以考虑这个专业。但是它的确是很辛苦,就拿实验这项来说,曾经和我一个寝室的生物学博士,她经常是做实验做到半夜三点才回来,而这是家常便饭。

与基础学科相对应的就是应用学科,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工科,学土木,学建筑,学电气,这种工科一般专业就决定了你的职业方向,要转行比较难,要考研跨专业,你也不会有基础类学科的同学有优势。你一个读土木的如果想去跨专业考法学的研究生,你要补政治英语,还得自学专业课,你不会比一个读英语的学生有优势,因为英语这门可能他可以放空,或者用很少的时间去学。比如金融类也算是应用学科,更多的我在这里就不补充了。应用类专业的选择,最好是选择自己“擅长的”或者是“喜欢的”。我读大学时候,楼下就是土木系的女生,她们天天夹着块板子去画图,有时候赶作业到三更半夜,这种男生也一样,只不过男生寝室烟雾缭绕,熬夜画图的他们会抱怨就自己烟不够了。如果你们不是特别喜欢这个职业,或者说你们读这种专业觉得还比较擅长,那读起来就会很痛苦,那时候跟你说能赚多少钱都没用。有些同学空间想象能力就有限,他们要是去画设计图,就很可能出现那种周围同学都轻易能完成,可是他们自己怎么弄都弄不对,这个就很痛苦。

所以选择应用专业,你必须在“我喜欢”“我擅长”“我最后能从事”这三点里,找到个重合点你才做选择比较好。

外界对职业的理解通常是有很大偏差的,比如他们都认为从事法学的人一定要口若悬河,从事理论研究的人一定是古板严谨。实际上可能刚好相反,擅长法学工作的人也许就是个木讷但是思维缜密的人,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却是充满想象力的。

我的实验学老师说过一句话“现在什么设备都有,实验设计需要的是什么?是你们的想法!你们的想象力!”

这是为什么很多父母的职业会影响小孩的职业选择,因为他们最熟悉的职业,理解最深刻的职业也许就是父母的职业了。

如果实在缺乏信息和想法,可以从父母的职业方向入手。

三 量力而行

你感兴趣,你很擅长,但是很可能这种工作并不是你能从事的。

新社会给我们教育最大的馈赠就是阶层壁垒的松动。但是松动不意味着没有,有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会直接决定你“能不能”从事这个职业。

特别典型的例子就是艺术类。

大家都知道艺术类很烧钱,尤其是现在娱乐产业发达,影视专业吸引了大量的学生。

我特别不建议家境不太好的同学冲着“这个圈子钱多”就去学。这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才华,不仅仅是运气,还需要一些家底来支撑。

比如说你没戏拍的时候,你家里能不能养着你一两年?

不说娱乐业,那些从事写作,绘画,甚至是设计类的人,大部分都有过空白收入的日子。这段日子是你和这个职业磨合的日子,你要在“艺术”和“生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段日子是需要你的家庭来支撑的。

换句话说,一个“不红”的艺人,或者作家,或者画手,他一穷二白在家里蹲,和衣食无忧地在家里蹲,那个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心态容易崩,心态崩就容易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你会拿出一些东西去交换,这些东西当下看起来也许不值钱,但是日后也许是你扔了就拿不会来的珍贵东西。

我很敬佩那些来自底层最后走红的艺术家,明星,还有作家,画家。但是你们看到的这些,其实是少数,这里面存在着幸存者偏差。如果真的要走这条路,最好有一笔能支撑自己的物质积蓄,不管是自己挣的还是家庭给的,虽然说出来不太好听,但是人要做风险预估再做决定。

这个世界上其实不缺乏有才华的人。

你看到的那些明星,那些日进斗金的明星,其实都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他们之下白骨累累,是无数郁郁不得志,迷失了自我的小艺人做炮灰支撑起来的。

高风险行业伴随着高回报,希望你们看到高回报的时候也要预测高风险。

四 文理之分

长久以来,文科生好像都会被理科生微妙的diss。

我在微博上提到过一句话,说媒体行业最好要放一个理科生做一把手二把手,这句话也被一个粉丝拿出来疑惑的私信问我,是不是我也存在着歧视文科生的心态。

首先我要说明一下,我原话并不是这个意思,我说放“理科生”在媒体行业,是希望在媒体言论上,除了耍一些嘴皮子,争夺眼球,制造话题之外,还应该有更为严谨的态度和更缜密的数据,这一点也许是理科生思维的一些特点。而新闻传媒业却是文科生居多,这个行业需要更加综合的素质。

我并不diss文科生(我生活里仅讨厌利用口舌之利随便评价自己不了解的科学领域的文科生),相反我认为文科综合考试的一些试题设置,其实非常注重逻辑能力的培养。很多人认为文科生就是“背”,这一点是完全错误的。我随便拿出现在高考文综卷,里面就没有任何一题是可以靠死记硬背能拿分的。记忆仅仅是只是的基础,里面的一些题目,不管是历史还是政治,引用材料需要学生先透彻理解材料的意思,再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综合分析,现在连选择题的出题都是这样,这些恰恰是目前在网络里最缺乏的。

所谓的“阅读理解能力负分”并不单单是一句驳斥别人的话,很多争论,都是出在阅读理解这一块。同样一句话,要结合上下文意思阅读,要放在特殊语境里理解,要清楚的搞清楚这句话的使用范围,这就是文科考试里,考核的一项最基本的能力。

文科生之所以会被微妙的鄙视,和大体环境分不开,我国教育界重理轻文已经有一段历史了,而且文科的教学设置,成果评选,和理科相比,更加像一门“内功”,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分值不会像理科拉得这么大,但是它的影响却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社会的进步。

很多社会案件的起源都是表达和理解的问题,或者说表达方式和理解能力的问题,说高了是人文素养,说低了就是基本交流能力欠缺,这就是文科没学好。

对于高中生有一种说法就是理转文容易,文转理比较难。并不是说文科比理科低一等,而是理科的学习它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你要学得从初级的学起,懂就是懂,不懂就是零分。而文科 ,好像你不管怎么样都能掰扯出一点东西,上面的字至少你都懂,上面的话你也许也能知道意思。它不会拉开太大的分值,也不会让你的分数太难看,但是你要知道,你想拿到你理想的分数,还真没那么容易。

所以不管是文转理还是理转文的同学,最好先把“文科就是考背诵”这种低级思想去掉吧。

只会背的话一百分的卷子你最多就等于拿了个三十分。

何况我知道有些同学上了高中后根本没时间背书,也不会好好背书,你们的智力发展阶段也注定你们不能像小学生那样死记硬背了。

说了这么多,大概也就我非常有限的经验和知识给大家一点非常粗浅的意见了。

高中生朋友们其实大多心理并未发展成熟,最简单的一个判断就是,你们认为的自己,和人们眼中的自己还有实际上你们“自己”,可能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人,如果这“三个人”差距过大,会严重影响你们的判断。成熟就意味着你要把这三个“自己”统合起来,让你认为的自己,和实际的自己更为接近,这就是自我认识。

别人给的意见,或者是经验,都是别人走过的路,不见得适合你自己。而且别人给出的经验和建议,其实都是和他们的价值观分不开。比如由老师给的这些意见,你们仔细看也发现偏重于学术类这一块,或者说更注重你们自我价值的发现,因为我本身可能对攫取财富或者说一些协调性很高的职业没有兴趣,或者说我并不擅长这类职业,所以我也不能给你们一些“怎样才能发财”的专业建议,就算我尽可能公正客观,给出的意见依然是受我的专业和经历局限,所以以上意见还是那句话“仅供参考”。

你一定要自己谨慎思考,根据自己的内心做出判断。

最后祝大家都能从事“最少两个点重合”的职业,获得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