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在特大疫情之年需要研究,农村如何留住农民?农民又如何创造农业?

鸟雀林老王19966


 政府拿什么留住农民,我想说以下几点!

 首先要靠政策。现在国家优惠政策不少,但是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实在有限,生猪养殖500头有补贴政策,问题是有几个人买的起500头猪苗呢,更不用说场地建设的费用,很多人是有心无力。当然如果让国家大幅度的扶持,是不可行的,也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把一部分农户组织起来,整合大家的力量一起搞生产。针对这些组织,政府要给予更多的支持,指导他们制定相关的保障机制,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个体得到均等利益;在优惠政策上要给予一定倾斜,优先扶持。

  其次要靠环境。必须尽量缩短农村与城市在工作、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差距,在当前就业竞争压力下,让农村也成为一种不错的一种选择。优化人居环境,加大农业科技含量,转变靠天时吃饭的传统耕种方式。

  除了政策和环境外,关键还要靠待遇。加大农村投入,加快实施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民医有所治、老有所养,能踏踏实实生活下去。

  如此说来,寥寥几字,但是操作起来并真正实现却是一个极其曲折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尝试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的发展,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公民努力的方向。

  





吉安伟伟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当下很多农民外出打工,有的甚至在城里买房安家,大部分都是80、90、00后。能让他们常年和父母、孩子分开外出打工,能让他们花高价也要在城里买一套面积只有老家房子的三分一的房子安家的,无非有四点:

1、价值的体现。个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他工作的结果上。在农村种地,一年两季,付出了时间和汗水,天越热越往地里跑,可是付出的努力却仍抵不过一场大风,一阵冰雹

......但是打工就不一样了,工作具有多样化,可选择离自己能力目标近一些的工作;同时富有挑战性,让这些年轻人有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屡试不爽,上瘾的感觉!

2、收入。在外打工一年能攒下5万元左右,而在家种地由于农资成本上涨,很多时候能做到不赔钱就不错了;

3、方便性。这个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是采购生活必需品,人们更喜欢在家口买,而不是需要跑20分钟去别的地方买,如果天气暖和了还可以,天气冷了太不方便;一方面是交通,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不通公交车,要走很远的路打车,很不方便;一方面是快递,农村很多快递都是到县城代理点,并不是送到家,收件者需要自提,也很不方便。

4、教育。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城市有补习班、艺术教育等,闲暇之余,孩子可以学学书法、舞蹈、跆拳道等,机会多,而农村是没有这些学习机会的。

如果能招商引资,让农民在家门口挣钱;把返乡创业扶持力度加大;把农村土地流转,土地集约发展起来;把以上四点逐渐完善起来,我想留住农民不难!


等你的Y


农村很难留住青壮年农民:因为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吃用全靠天,一场灾害到来时,只听哭声难叫冤。加上山区创业成本极高、修路、修场、等等所以农民宁愿到外面混得一年是一年,反正多少得点钱、比在家里强点、比方农民种出东西市场风险大连年亏损有的烂地里、只能对苍天哭、对大山喊、对田地剁脚。


龙向辉


这次疫情让我们感到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未必是最好的选择,适当的以县级小城市建设是个不错的方向,围绕县城,建设好乡村,把大城市的人分散下去!我们长说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倾巢之下,岂有完卵?这次是瘟疫,要是发生战争怎么了办?比如上海广州这样超大城市,疏散都是问题!把乡村当城市一样建设好,农民留在原地生活就业,建设好家乡!最好是乡村一半人,城市一半人!


临风诉


说说我们这里吧,虽然改革开放己多年,农民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人居环境还是很差,农民享受到的公共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年轻人纷纷离村进城,打工谋生,土地绝大部分交由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管理。试问:农村再有十到十五年,还能有多少人种地?还能有多少人留在农村?

通过两次疫情,大家发现没有,病源全部来自城市,而且往往是大城市,大城市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空气变暖,污染严重,各种城市病突出。城里人除了能享受到过多的公共资源外,不看到还有什么好处。

农村要想留住农民,必须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能老是停在口号上。振兴乡村的号角早已吹响,但就是只闻雷声不见风雷,希望各级攻府要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并且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大力推动工业化发展。人居环境好了,农民有地方赚钱了,还何愁农村留不住农民!





金色光环242760


我现在最耽心的是,大量的土地和农民被城市化,许多土地依赖化肥而成了板结的不良田地,大部分的农村青壮年到城市打工挣錢,许多村庄留下的是老弱病殘,若干年后,农民都不会种田了,这可怎么办?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希望政府能引起高度重视。


老顽童6658


现在农村年青人不会种地,他们是拥有耕地不会种地的地主,怎么办?要么租出去,要么荒芜,他们拥地指望卖地换钱,政策必须断了这种念想。分地东一块西一块,没有机耕路,无法机械化耕作,劳动力成本降不下来,只有抛荒。办法很简单,到退休年龄每月五百起步,耕地归村集体,收回耕地进行平整高产田,想耕的人成片承包。


天儒文化


说句实话。农民工。有些农民工是高材生。种种原因没有上大学。中国人还在叫农民工。叫啥都无所谓。为什么生活在最底层?农民不都是窝囊废。想当初。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是农民。难道是中国共产党有意让中国八亿农民认真体验生活吗?


用户3198632332613


从现在的农村现象,人员流失情.况确实严重了,基夲上可以说在田间地头找不到三十岁左右的农民,是不是城市化过了头,任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参加,没有青年没有创新,农村尤如一潭死水,要想振兴农村农业必须上游放水,下游舒通。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飞翔润先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农民兄弟也是人,我生产你享受生活,把农民当牛马,打一鞭要走,累倒了喂把草。只有生产权,没有生存利,生不如死。你来生产我来管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