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大明王朝滅亡的真正元凶:明末大鼠疫

大明王朝本可推遲退出歷史舞臺時間

明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建立大明,明朝歷經十六位皇帝,享國276年,是中國歷史上除漢唐盛世外少數的長命王朝。研究歷史我們可以知道,若不是崛起於東北白山黑水間的努爾哈赤起兵犯境,若不是闖王李自成發動農民起義,再加之各地爆發乾旱災害,明朝不會那麼快滅亡。

大明王朝滅亡的真正元兇:明末大鼠疫

明朝疆域

鼠疫:壓斷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實, 即使努爾哈赤不起兵、李自成不起義,上天眷戀大明,各地都風調雨順,明朝也註定難逃一劫,只不過再多苟延殘喘幾年罷了。大明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統治後期,隨著起義軍隊伍的不斷擴大,東北戰事告急,各地旱災又頻頻來報的同時,一場鼠疫以華北為中心開始向全國蔓延,這場瘟疫恐怕是壓斷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明王朝滅亡的真正元兇:明末大鼠疫

古人預防瘟疫圖

明末大鼠疫持續爆發

大明王朝滅亡的真正元兇:明末大鼠疫

瘟疫無情 人無罪

明朝統治後期,中國進入了一個少雨的時代,旱災連年爆發,一年比一年嚴重,大旱之年的比率持續增加,為瘟疫的肆虐創造了條件。公元1633年,明末大鼠疫正式爆發,首次發現地區為山西。由於朝廷忙於東北戰事,又要派兵到各地鎮壓起義軍,還要賑災,此次鼠疫沒有得到有效防控,導致死傷者無數,感染者持續增加。

李自成:成也瘟疫,敗也瘟疫

大明王朝滅亡的真正元兇:明末大鼠疫

李自成

到了公元1641年,鼠疫傳到了京都,導致大批人死亡,其中不乏守衛京都的將士。李自成帶著起義軍打到京都城下之時,城裡面拿得動武器作戰的士兵已寥寥無幾,李自成的起義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下了大明首都,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獨自西去,大明王朝就此滅亡。

李自成為人好大喜功,各地戰事還未平定,就風風火火地在北京稱帝,國號大順,可惜這個政權沒存活了多長時間就滅亡了。李自成的軍隊到了京都也染上了鼠疫,病死者無數,努爾哈赤的軍隊來勢洶洶,李自成眼開京都呆不下去,只得帶著僅剩的少數人馬撤出北京,滿族人沒有花費多少氣力就佔領了北京城。

大明走向滅亡的真正原因:水旱災害、饑荒、瘟疫的惡性循環

大明王朝滅亡的真正元兇:明末大鼠疫

崇禎皇帝

滿族大軍進城前已提前獲知城中爆發鼠疫的情況,進城後採取滿漢分離居住的策略,防止瘟疫進一步蔓延。據相關史料記載,因明末鼠疫死亡者高達數十萬,公元1643年的8月到12月間,北京城保守估計死亡人數高達全城五分之一。公元1644年4月,李自成起義軍攻進大明帝國都城北京時,他面對的是一座“人鬼錯雜,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

異常的氣候條件引發旱災、蝗災、鼠疫等,成為波及明朝全國範圍的大瘟疫,形成了“水旱災——饑荒——瘟疫”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大明王朝走向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