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渣渣辉”、陈咬唇、骨天落”:香港人讲普通话为啥那么难?

文 | 徐文思

网友中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港星讲普通话。近年来,大陆的影视剧市场越发壮大,虽然港星进军大陆市场看上去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是人们依旧无法绕开那个最大的难题——普通话。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为什么香港人对普通话那么头疼。

“渣渣辉”、陈咬唇、骨天落”:香港人讲普通话为啥那么难?

古天乐。(IC photo/图)

香港演员的普通话困境

随着大陆影视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香港明星选择来大陆发展。

其中包括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等资深影帝,开始纷纷接拍陆资或者陆港合资的影片。也有像佘诗曼、蔡少芬等昔日TVB当家花旦,凭借《延禧攻略》、《甄嬛传》等电视剧再度走红。可以见得,香港的市场有限,选择北上发展对于香港明星而言,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很多大陆观众而言,他们的成长是伴随着TVB电视剧和香港电影的,因而使得其对香港明星抱有一丝特殊的情怀。虽然港星进军大陆市场看上去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是人们依旧无法绕开那个最大的难题——普通话。

网友中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港星讲普通话。不得不说,绝大多数香港明星的普通话都不是太标准,甚至根本是很难听懂。“大葛好,我系渣渣辉、我系陈咬唇、我系骨天落”这句话大家应该很熟悉,这是张家辉、陈小春、古天乐他们三人代言一款网络游戏时的自我介绍。还有蔡少芬也在《王牌对王牌》里竟然把“给我住手”,说成了“给我锯手”。当然,这种极具喜感的口音成为了网友们调侃和搞笑的段子,也为香港明星增加了不少人气。

即便如此,对于口音的争议依旧是存在的,一方面,港星出演大陆电视剧或者电影,就意味着要选择配音。实际对于演员而言,这意味着他无法展现出其台词功底。这也是为何当人们在看香港电影的时候,会更倾向于去看粤语版,而非国语配音版,因为从整体效果上看,明显是粤语版的更自然。

另一方面,在大陆普通话一统天下的大环境下,普通话不标准始终被看做是“污点”,除非是周润发、梁朝伟这种影帝级别的演员,普通艺人说不好普通话则是会被观众吐槽不敬业。甚至在某种语境中,还会被解读为香港的优越感以及对大陆的抵触。

不过,稍具理性的人都知道这实际只是在过度解读而言。其实,不止是香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地区都是以方言为主导的。至少在日常生活领域,大多数人的交流都是以方言为主。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普通话才被广泛推广,即便如此在一些小城镇中,人们交流的主要语言依旧是当地的方言,而香港就是一个以粤语为主导的地区。

虽然彼此在文字上是一致的,但在语音上却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好比在英国,英格兰人同样听不懂苏格兰人说英语。甚至可以说,在发音系统上,粤语和普通话的差异之大,甚至比一些欧洲语言间的差距还大。也就是说,对于这些香港艺人来说,要实现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的程度的确是比较困难的。更何况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大陆和香港之间的往来也比较有限,港人对于普通话也是比较困难的。

“渣渣辉”、陈咬唇、骨天落”:香港人讲普通话为啥那么难?

张家辉。(IC photo/图)

不分高低的汉语语言体系

即便当前中国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实际上方言还是很大程度低丰富了汉语这个古老的语言体系。语言仅仅是呈现方式,其背后所承载的是该地区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就像一些电影或者小说会有意的使用方言,比如《罗曼蒂克消亡史》、《繁花》中的上海话,那是由于人物的一些微妙感觉都只能通过方言来表达。

粤语文化也是如此,正如人们很熟悉的那些粤语歌曲,上个世纪末,华语流行音乐的半壁江山由香港音乐人占据,哪怕大陆的听众听不懂粤语,他们也依旧会哼唱粤语歌。这种现象在港片里更为明显,香港电影中的很多细节,如果不用粤语来表达,会丧失很大的内涵意义。比如构建了一代人回忆的周星驰式电影里就充斥着很多粤语文化的表达,其中包含了各种市井俚语,低俗段子等等,相当多的粤式笑话,是无法用普通话来诠释的。在《唐伯虎点秋香》中,兵器谱排名第一是小李飞刀的母亲,周星驰说“原来系小李老母飞刀”,而其粤语的本意是谐音某著名国骂。

从某种程度上,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存在着不同口音或是方言,不仅不是弊端还是一种丰富的资源。如同有人会喜欢《唐顿庄园》中古典优雅的英音,也有人喜欢《老友记》中随意自然的美音。放在中文领域,每种特有的语言体系都反映的是一种文化,就像人们提起北京话,就会想到胡同、四合院以及大院文化。提到粤语,则会想起中西结合、充满着国际范的港人。

不过,这其中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有时候人们会无意识的为语言打上很多观念的烙印。

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大陆也曾有过学习港台腔的热潮,相反普通话则意味着土气、落后、闭塞。而在当下,也不乏有人反过来以此来排斥粤语,戴上有色眼镜看香港人,甚至号召以强制的手段取消粤语节目和电影等,好像以此来证明北方文化的强势地位。

如果是以这种心态去看待方言,那未免就太过狭隘了。香港演员作为个体选择来大陆发展,学好普通话是获得更好机会的一个有利条件,就像北方人去到香港、广东,也会学习粤语融入当地生活是一样的。在最近十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香港文化人和电影人搬到大陆居住,像是梁文道、陈冠中、陈可辛等,其中很多已经能够说一口没有口音的普通话,这也在侧面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大陆,并创作出更多杰出的作品。

所以,去给这两种口音去分个高下,近而扩大到对另一种文化的贬低是毫无意义的,就像梁文道所言:“文化从来是杂种的,纯种不可能有文化,因为只有杂交才有交流,只有杂,只有交流,只有不同地方的相遇才会出现文化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