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逆向思維,創業者要用不一樣的角度看疫情


逆向思維,創業者要用不一樣的角度看疫情

宏觀經濟受疫情影響同SARS相比,是否更嚴重?

To C和To B行業誰受的衝擊更大?

2020,創業融資環境是否會轉暖?

出海電商如何長遠判斷未來形勢?

遠程辦公下,如何管理銷售團隊,控制人力成本?


帶著這些問題,周亞輝分析了具體行業、融資環境等發生的變化,創業者如何更好的應對。還分享了他本人自己三次經歷重大“災難”的個人經歷,從1996的麗江地震,2003年北京SARS,再到2020的新冠疫情。


逆向思維,創業者要用不一樣的角度看疫情

逆向思維,創業者要用不一樣的角度看疫情

作為出色的企業家和投資家,周亞輝在清華畢業後連續創業,並於2008年創立了崑崙萬維集團。崑崙萬維聚焦於“打造海外領先的社交媒體和內容平臺”,並於 2015年在深交所成功IPO;旗下收購的瀏覽器公司Opera於2018年7月登陸美國納斯達克。2018年創立一站式電子金融服務平臺OPay,致力於科技改變非洲。


逆向思維,創業者要用不一樣的角度看疫情

● 創業者應該學會用逆向思維,用不一樣的角度來看待本次疫情。

● 對於所有創業者來說,宏觀對我們的影響永遠沒有微觀對我們來得大。微觀是每天需要工作的內容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對於我們更重要。

● 該幹嘛幹嘛,創業者只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外界這些東西給你帶來的影響,有時候你是感知不到的。

● 融資方面,我覺得倒不用那麼緊張,融資難是肯定的,至少上半年融資比較困難。公司要儲備12個月的現金這是常識,最好還能夠自己造血。

● 從未來長期來講,大家還是看中國的基本盤,我自己最大的擔心其實是這次會不會導致國際資本對中國的投資減少。


逆向思維,創業者要用不一樣的角度看疫情


疫情對宏觀經濟、行業和融資等方面的影響


談到這次宏觀環境受疫情的影響肯定是比SARS要嚴重的。下週北京50%以上的公司還是不會上班的,也都還是網絡辦公,接下來至少還有兩週時間才會恢復正常。


從未來長期來講,大家還是看中國的基本盤。大家在網上也看過任澤平團隊對當前宏觀經濟增速的預測。我覺得疫情在三月份應該能結束,包括政府在內絕大部分公司在2月17日應該上班,相反下週上班的公司可能不太多。現在來看應該屬於第一種,即防控得力,疫情持續時間較短,受一定影響中國GDP全年增速可能從6%降到5%左右。


疫情之下,肯定對有些行業影響特別不好,同時對有些行業特別利好。比如我的遊戲業務,基本所有遊戲的在線數據都翻一倍。在線教育、在線音頻視頻,還有在線生鮮都會比較利好。而其他需要跑銷售的,或者是依靠線下銷售的,會受較大影響。我自己是投資人,也是創業者,目前90%時間都在做OPay。很多的建議說公司應該現金為王,在過去兩週時間裡投資人找我,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疫情對我有沒有影響,然後發一些資料過來說一定要看好現金,打折融資,我都有點不勝其煩了。


現在對ToC企業影響比較重,但不管ToB還是ToC都應該關注獲客成本、轉化率和ROI,儘量把大量業務線上化。在這個期間,中國的供應鏈會受到影響,現在很多貨都發不出去,深圳、浙江都不能發貨。很多員工這時候都比較緊張,如果不強制要求來公司上班的話,絕大多數人都不會來。這個時候怎麼樣進行協調,相對這方面大家都比較有經驗,我就不贅述了。


融資方面,我覺得倒不用那麼緊張,因為肯定融資比較難,至少上半年融資比較困難。公司要儲備12個月的現金這是常識,最好還能夠自己造血。其實我自己最大的擔心是這次會不會導致國際資本對中國的投資減少。2019年下半年,我自己已經明顯感覺到國際資本對中國的投資減少,這一趨勢2020年會不會加速,轉而把錢投到東南亞和南亞去,這點是我自己沒有想的特別明白,也是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還有一些其他層面的東西,比如說提前預測、隨機應變,抓政府政策,抓住發展規律等。下面這張圖反映從2019年開始融資就急劇的下降。


逆向思維,創業者要用不一樣的角度看疫情


創業者應該以逆向思維看疫情


我先講三個小故事。算上這一次,其實我經歷過三次特別大的“災難”。


第一次是1996年,我上大學的第一年,春節寒假的時候回雲南麗江老家,剛好麗江遭遇7.0級大地震。第一次經歷地震還是挺恐慌的,整個城市的人都住在外面搭的賬篷裡。我覺得整天在帳篷裡挺無聊的,血氣方剛的想為社會做點事情。第三天我就把在省外上學的大學生全部組織起來,到農村去抗震救災前線去了。之後兩週時間都在農村裡各種修路、各種排路障和各種救人。兩週後回到帳篷,你看到所有人其實每天沒有事幹的,就是各種恐慌或者是擔心,或者不知所措。如果這個時候你去找點事情做,其實很快時間就過去了,都來不及想這個事情對自己有什麼影響,對企業有什麼影響,你壓根不會考慮這個事情。


第二次就是SARS。SARS爆發的時候,我創業在做一家叫火神互動的公司,是基於動漫的社交網絡公司。我印象特別的清楚,當時我也不知道SARS有這麼嚴重,那個時候還老跑出去見客戶。那時候北京的地鐵和公交車是沒有停的,北京地鐵2號線那時整個車廂一個人也沒有,自己轉一圈又回來了,也就這樣過來了。


這是第三次。估計年紀大了,我這次反而感覺還挺緊張的,覺得疫情好像很嚴重。現在我不一定敢出去坐地鐵、坐火車。後來想想為什麼?一方面年紀大了,更謹慎了;另一方面跟輿論有關係,輿論比以前更發達了。


總結一下,我講這三個故事想說明什麼呢?我覺得要逆向思維,要用積極的角度看待疫情。這次疫情是我跟我父母這20年來相處時間最長的一次,我還挺享受這個過程的。我父母70多歲了,每天還給我做飯,自己難得有足夠多的時間去陪伴他們,這也挺好的。最近輿論的很多新聞,我都不清楚前因後果。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自己太忙了,我哪有時間去看這些東西,刷新聞等等。我覺得要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疫情,我覺得該幹嘛幹嘛,創業者只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外界這些東西給你帶來的影響,有時候你是感知不到的。我每天都要忙著工作,每天都是各種會議,有點時間就陪父母,跟父母聊一聊、吃吃飯。人其實就是這麼幾件事情,每天吃飯、睡覺、工作,這就是生活。


對於創業者來說,因為工作佔的比重時間太大了,我覺得這些宏觀的東西很難顧及。從不一樣的角度看疫情,儘量發現這個東西跟你以前的生活和工作節奏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儘量感受它美好的一面。對於所有創業者來說,宏觀對我們的影響永遠沒有微觀對我們來得大。微觀是每天需要工作的內容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對於我們更重要。宏觀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沒有那麼重要,有時候嘗試“該幹嘛幹嘛”。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該工作工作,該生活生活,其他的就順其自然。


逆向思維,創業者要用不一樣的角度看疫情


提問1:疫情對創業企業國際化有什麼樣影響,比如說電商出海行業?


周亞輝:如果是跨境的企業,這次疫情是會有比較大的影響。很多好的公司有很強的預判性,我們在1月29日討論時,有同事分享YY的一個政策,所有外派的員工2月1日之前必須全部出國到崗上班。因為他們判斷,各個國家可能會很快限制中國人員的出入境。我們當時瞭解以後,馬上通知所有外派員工必須2月1日之前出發到所在國。大家可以看到,2月2日開始,各個國家開始對中國人員出入境進行限制,這就是一個預判性的問題。


未來整個電商行業,我覺得本土電商要遠遠大於跨境電商的。因為國際貿易越來越受關稅影響,基本所有大國都希望用稅收、財政和貨幣政策鼓勵本國製造業的份額增長,所以本土電商會越來越大。對於個體商戶來講,主要看怎麼樣解決物流問題。長期來講,我覺得跨境電商高速成長會受到一定影響,這些企業要更多想怎麼樣打造品牌,而不是純粹去做貿易。

提問2:遠程辦公時代如何進行組織管理,提升組織效率呢?


周亞輝:我創業20年,有時候覺得管理搞得太複雜,反而很難學到好的管理。我個人覺得管理就要用一句話能夠講明白。我認為遠程辦公就是做到讓你所有的工作都圍繞著視頻會議來進行。只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學會更好使用視頻會議系統,那麼其他的遠程辦公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提問3:疫情時代創業者最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需要防範哪幾個風險呢?


周亞輝:創業者應該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群體,我沒法回答你需要注意什麼問題。我想給創業者說一句,創業者在這個時候應該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怎麼樣應對疫情,怎麼樣感受疫情給自己公司帶來的影響,怎麼樣想到創新的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怎麼樣去調整戰略、執行戰術。

提問4:疫情會加速行業的分化和整合,對資金充裕的企業是否現在考慮進行行業整合呢?


周亞輝:我個人認為公司市值在10億美金以下的,不用考慮整合這個問題的。首先還是要考慮怎麼樣增長,怎麼樣控制成本。

提問5:請教ToB業務銷售上可以做什麼樣的調整?是收兩年合約的款項,還是提前收款的週期,新銷售有什麼好的方針?


周亞輝:我沒有做過ToB的企業,目前正在做第一個。從細的層面講,我覺得能收兩年錢比收一個月的錢要好得多,但是客戶為什麼要一下子給你兩年合約的錢呢?這又變成另外一個難解的題,客戶當然願意少付錢。我覺得中國ToB一直髮展比較慢,很重要一點ToB企業到底有沒有切入到剛需。如果切入到剛需市場,成長還是會比較快的。過去一年成長最快的是電商ERP市場,因為對於所有電商企業來講它是不得不買的一個SaaS服務。做ToB創業的,這個時候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你的產品和服務跟用戶需求的匹配程度。

提問6:沒法見面的時候,如何管理銷售團隊?


周亞輝:銷售團隊你就每天打電話催他,問他今天多少的業績,每天給他視頻,施加壓力。銷售是非常考驗執行力和野蠻性的一個工作。每天盯住幾個人問進展,一起分析討論,提出改進建議。然後讓他們把壓力傳導到下一層,這是最簡單的方法。

提問7:如何節約人力成本呢?


周亞輝:如果目前薪資壓力過大,可以協商能不能先調整,明年調整回來,也可以嘗試分配股票或者是優化人員結構。其實大家都知道就這麼幾種方法,只不過是你有沒有這個判斷力和決心去執行而已。又想節約成本,又不願意採取措施,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