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是什麼因素導致南宋國祚僅持續了一百四十九年?

前言

自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開創新帝國,至公元1127年北宋因靖康之變滅亡,北宋帝國發展出了相當繁榮的經濟規模,令後世所有封建王朝都無比羨慕和嚮往。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古代科技和生產工藝等都出現了一定進步,但經濟卻一直沒有恢復到兩宋時期的巔峰水平。

是什麼因素導致南宋國祚僅持續了一百四十九年?

靖康之變

南宋建立後,統治者效仿北宋繼續大力發展經濟,使南宋的經濟也開始突飛猛進,文化、科技等領域也都有著卓越的建樹。可就是這樣繁榮富庶的國家,卻一直偏安一隅,屢次北伐想要收復北宋舊土但屢屢失敗,最終亡於蒙古鐵騎的馬蹄之下。蒙古帝國的入侵確實是南宋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卻並非是唯一。

是什麼因素導致南宋國祚僅持續了一百四十九年?

南宋、金、蒙三方勢力分佈圖



錯誤的外交政策將自身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自公元1115年開始,宋人就與金人糾纏在了一起。北宋時期,宋廷為了取回燕雲十六州,不惜和金國聯手,推翻了遼帝國在北方的霸主地位。但金人並沒有履行承諾,將燕雲十六州如數還給北宋王朝,這就使雙方結下了世仇。

隨著時間的推移,金國愈發強大起來,而北宋則日益衰落下去。在金軍的強大攻勢下,開封城宣告淪陷,三千餘名皇族成員全部成為階下囚,過上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悲慘生活。

北宋滅亡後,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趙構在杭州開國稱帝,依舊採用宋為國號,意在延續宋廷皇統。但南宋的綜合實力實在有限,只能夠偏安一隅,無力收回北宋舊土。

是什麼因素導致南宋國祚僅持續了一百四十九年?

開創南宋王朝的康王趙構

隨著南宋經濟的逐漸繁榮,南宋君臣開始盤算著如何北伐,如何徹底消滅金國這一對手。經過謀劃,南宋決定與蒙古聯手,一同消滅金帝國。《續資治通鑑·宋紀·理宗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紹定》中曾記載:

"珙料仙勢窮蹙,必上岵山絕頂窺伺,乃令樊文彬駐軍其下。已而仙眾果登山,文彬麾旗,伏兵四起,仙眾失措,枕藉崖谷,殺其將烏沙惹,擒七百三十人,棄鎧甲如山。···策馬直至石穴,分兵進攻,自寅至巳,破之。仙走,追至鯰魚寨,仙望見,易服而遁。復戰於銀葫蘆山,又敗之。仙與五六騎奔,追,隱不見;降其眾七萬。珙還襄陽。"

從上述文獻可以看出,南宋在與蒙古聯手後給予了金國沉重打擊,致使金國的精銳之師幾乎喪盡,使金國無力再抵禦來自蒙古的進軍,最終亡於蒙古鐵騎之下。

在筆者看來,宋人似乎並不善於處理外交政務。無論是北宋也好、南宋也罷,無一例外折戟於錯誤的外交政策當中。早在北宋時期,朝廷就因錯誤處理與遼、金之間的關係,導致三足鼎立的局勢受到破壞。

如此帶來的後果便是金國以驚人的速度崛起,而龐大的遼帝國則好似失去了天命一般節節敗退,最終完全被金國所吞併。實力得到快速增長的金國將目光放在了曾經的盟友,也就是北宋的身上。此時北宋更加沒有招架之力,以至於最終發生了靖康之變的慘劇。整個北宋皇室盡數被擄掠北歸,成為宋史上令人無法忘記的傷痛。

是什麼因素導致南宋國祚僅持續了一百四十九年?

俘獲北宋皇室北歸的金軍

靖康之變並未讓南宋君民意識到唇亡齒寒的道理,在蒙古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南宋朝廷故技重施,又一次上演了靖康之變的"前奏"。那便是與蒙古聯手共同消滅了金國,再一次導致東亞三足鼎立的局勢發生變動,隨後南宋就要單獨面對來自蒙古帝國的攻勢。

或許直到此時,南宋君臣才發現自己的外交政策再次出現了失誤,但這次失誤是致命的。在吞併金國後,蒙古帝國已經完全佔據了北方,佔盡了地利。再加上有蒙古鐵騎的加持,使南宋想要收回燕雲十六州的夢想徹底破滅。

在金國發展至末期時,依然能夠與宋軍戰至平手,可見南宋的軍事力量有多麼薄弱。然而蒙古人卻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金國推進了萬丈深淵,南宋又何以抵抗?在這種背景下,南宋只能繼續偏安一隅,默默等待蒙古鐵騎兵臨城下的那一天了。

是什麼因素導致南宋國祚僅持續了一百四十九年?

橫掃亞歐大陸的蒙古鐵騎

南宋過度發展經濟卻忽視了軍事的發展

雖然宋太祖趙匡胤是以軍事政變的方式奪取的政權,但卻並未與後周軍隊發生激烈的武裝衝突,而是逼迫後周統治者禪位於自己,所以北宋自建立開始就一直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

歷代宋帝都充分利用了這一先天優勢,大力發展國內經濟,使北宋的經濟和國力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已經趕超至其他封建王朝的鼎盛時期。再加上北宋著重發展海外貿易,更是加速了經濟發展的速度。

是什麼因素導致南宋國祚僅持續了一百四十九年?

開創北宋王朝的宋太祖趙匡胤

北宋王朝僅僅維持了一百六十七年的統治就宣告滅亡,但南宋王朝卻繼承了北宋王朝的種種制度,充分利用前朝經驗發展南宋境內的經濟,也同樣使南宋在短時間內重新恢復了勃勃生機。《南宋社會生活史》中曾經提到:

"13世紀的中國在近代化方面進展顯著,比如其獨特的貨幣經濟、紙幣、流通證券,其高度發達的茶鹽企業。···在社會生活、藝術、娛樂、制度、工藝技術諸領域,中國無疑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僅僅看作蠻夷之邦。"

經濟繁榮所帶來的好處便是百姓的生活條件變得更好,宋人也從追求物質享受轉向追求精神領域的滿足,南宋財政收入也因經濟的繁榮逐年增加。但宋廷在注重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同時卻忽視了軍事領域的發展。

自北宋初期以來,宋廷為了壓制武將集團的勢力,故而採取"重文輕武"的政策。武將甚至需要向同一級別的文官下馬行禮。同時,宋廷還為提防武將擁兵反叛而制訂了許多軍事制度,這就使北宋的軍事實力日益下降。

是什麼因素導致南宋國祚僅持續了一百四十九年?

重文輕武的北宋王朝

北宋滅亡後,南宋依舊採取了北宋"重文輕武"的政策,繼續壓制武將集團崛起的趨勢。南宋國力本就不及北宋,再加上對武將集團的壓制,導致南宋的國防力量更加慘不忍睹。

在筆者看來,宋廷"重文輕武"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畢竟趙匡胤原本就是後周武將,依靠掌控著禁軍的權力才奪取了後周的江山。當上皇帝的趙匡胤自然擔心有人會效仿自己過去的行徑,以軍事政變的方式推翻宋帝國的統治。

在"杯酒釋兵權"後,宋廷應當及時調整政策,在已經完成中央集權的背景之下嚴格控制武將權力的行駛,而並不是對武將集團極力打壓。經濟固然重要,但軍事領域的發展也不可被忽視。北宋和南宋都是因為在發展的過程中落入極端才導致國家的發展進程出現了畸形,最終才導致亡國慘劇的發生。

是什麼因素導致南宋國祚僅持續了一百四十九年?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北宋前中期壓制武將集團也無可厚非,但在外部壓力逐漸增強的情況下,宋廷還依舊固執地壓制武將集團,這無疑是一種錯誤之舉。可惜的是,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直到亡國之時都還沒有意識到問題本質的所在,實在是有些悲哀。

頻繁北伐耗盡國力

直到金國滅亡,南宋滅亡前夕,宋廷還曾發起大規模北伐運動。上文已經提到,南宋為了消滅金國,與蒙古達成了秘密同盟。金國覆滅後,蒙古人曾經想借勢直接南下,將南宋帝國也劃入蒙古帝國的版圖之中。但礙於雙方先前締結的同盟關係只好作罷,在大肆劫掠中原大地後選擇撤兵北歸。

就在此時,南宋卻選擇發兵北進。南宋君臣一直以收復北宋舊都開封府為己任,此時河南一帶已經成為"無主之地"(僅剩下速不臺率領的少量部隊),宋廷看準機會想要將其收復,此事被稱為"端平入洛",因發生在端平元年故得名。

是什麼因素導致南宋國祚僅持續了一百四十九年?

蒙古軍大將速不臺

在宋廷發兵北進之前,朝中許多大臣都曾經持有強烈的反對意見。《宋史·列傳·喬行簡》中曾有相關記載:

"今邊面遼闊,出師非止一途,陛下之將,足當一面者幾人?勇而能鬥者幾人?智而善謀者幾人?非屈指得二三十輩,恐不足以備驅馳。陛下之兵,能戰者幾萬?分道而趣京、洛者幾萬?留屯而守淮、襄者幾萬?非按籍得二三十萬眾,恐不足以事進取。借曰帥臣威望素著,以意氣招徠,以功賞激勸,推擇行伍即可為將,接納降附即可為兵,臣實未知錢糧之所從出也。"

從上述史料可以看出,當時南宋朝堂之上的許多大臣都對南宋的軍事實力和當前形勢有著深刻理解,宋理宗自然也對此事心如明鏡。但在宋理宗卻過分低估當前形勢,認為河南一地已經被蒙古人所拋棄,此時出兵並不會遭受太大的阻礙。而且在宋理宗看來,只要開封府得以光復,在自己百年之後也有足夠的顏面面對列祖列宗,不枉自己為趙氏子孫。

是什麼因素導致南宋國祚僅持續了一百四十九年?

宋理宗畫像

宋理宗似乎已經看到了未來的勝利局面,失去理智的他完全沒有想到蒙古人會以此為藉口發起南征戰爭。直到窩闊臺向南宋宣戰後,宋理宗才發現自己給南宋帝國來帶了滅頂之災。

宋理宗在國力衰微的情況下還不斷北伐,加速了宋廷財政的負擔,也在"端平入洛"的過程中損失了大量的宋軍精銳,以至於在面對蒙古人時毫無還手之力。同時,"端平入洛"也使南宋失去了寶貴的休養生息的時間,在聽聞蒙古人南下的消息時,宋廷竟然無法糾集起足夠的武裝力量與其抗衡,這也是南宋滅亡的一個主要原因。

是什麼因素導致南宋國祚僅持續了一百四十九年?

執意收復開封府的宋理宗趙昀



結語

綜上所述,南宋的滅亡固然有著外部壓力的影響,但宋廷做出的種種錯誤決策也間接導致了南宋帝國的滅亡。歷史給了南宋王朝多次亡羊補牢的機會,但南宋統治者一次都沒有抓住。蒙古帝國崛起後,東亞大地上便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蒙、宋、金三方互相牽制又相互依存。

其中南宋軍事實力雖然最為弱小,但完全可以依靠這段時間快速填補國防力量的空白,增進自身的軍事實力,以便在與其他兩國對抗的過程中獲取更加優越的地位。但南宋統治者卻只顧眼前利益,為了收回燕雲十六州不惜破壞當下局勢,導致整個局勢發生劇變,最終朝向不利於南宋的一方發展。

與此同時,南宋統治者還過分沉浸在經濟繁榮的表象之中,而並沒有看到繁榮之下羸弱的軍事力量和國防力量。在已經確立蒙古帝國為第一大敵時,南宋卻還秉持著僥倖心理出兵河南一帶,給了蒙古人出兵南征的合理理由。在蒙古鐵騎兇猛的攻勢下,宋屬城池相繼失守,宋軍精銳也相繼死於戰場之上,維持一百四十九年統治的南宋帝國就這樣宣告滅亡了。



參考文獻:

1.《續資治通鑑·宋紀·理宗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紹定》

2.《南宋社會生活史》

3.《宋史·列傳·喬行簡》

4.《國外漢學家眼中偉大宋朝:繁榮和創新的黃金時代》,李蓉蓉著

文章內容為本號100%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