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如果不讀歷史 我們根本不知道澶淵之盟對宋朝的危害是這麼大的

澶淵之役,寇準欲邀契丹,且獻幽、薊地。曰:“如此可保百年無事,不然,數十年後,戎且生心矣。”真宗不從,及女真取燕山,遂成靖康之禍。——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十》

文丨孤篇君

圖 | 網絡

閱讀用時2分鐘

“澶淵之盟”,很多朋友聽過或者沒了解過,也有朋友知道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所以我在這裡就用一段話來簡述一下“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

這是源自宋朝宋真宗時期與遼國之間簽訂的盟約,雙方規定:“遼宋兩國約為兄弟之國,雙方同時撤軍,並且以白溝河為邊界,北宋皇朝每年要給遼國10萬兩白銀(史稱“歲幣”)、絹20萬匹;這個條約是在宋朝的澶淵郡簽訂,所以史稱澶淵之盟。”

如果不讀歷史 我們根本不知道澶淵之盟對宋朝的危害是這麼大的

可能有人會說:按道理說兩個國家簽訂和平條約應該是對等才對的呀,為什麼北宋還要每年給遼國進貢禮品呢?這不是辱了咱們中原大國嘛?

要是像您這麼說真的是太小看這個遼國了,要知道當時雙方能以這樣的方式停止戰爭,宋真宗趙恆算是燒高香了,那時候的遼國可是由遼聖宗和蕭太后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攻打北宋的,蕭太后什麼人?就是當時遼國手握實權的領導者,擱在北宋就是皇帝一樣的級別呢。

即便是宋真宗的父親宋太宗兩次攻打遼國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反而自己卻在戰鬥中中箭落馬。

雙方能以這樣的方式停止戰爭對雙方來說都是有利的,但是正是這紙合約給宋朝的江山留下了重要的隱患。

如果不讀歷史 我們根本不知道澶淵之盟對宋朝的危害是這麼大的

永遠失去燕雲十六州,讓北宋皇朝頭上時刻懸著一把利劍

當年宋太宗攻打遼國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完成統一大業,二是解決開封以北無險可守的窘迫,以便保證北宋邊防不會時刻暴露在敵人面前。

而要達成這兩個目標,只需要做一件事——收復燕雲十六州。

如果不讀歷史 我們根本不知道澶淵之盟對宋朝的危害是這麼大的

燕雲十六州分佈圖

可能有人會問了,燕雲十六州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這麼來說吧,在當時中原只要稍微有點政權的君主,都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力量恢復對燕雲十六州的主權。

後周世宗柴榮北伐僅僅收了兩州,剩下的沒有完成就仙逝了;

宋太祖趙匡胤設立了一個叫做“封樁庫”的地方,這個地方是宋朝期間在戰爭中繳獲收入,或者每年國庫盈餘的錢財都收入到這個“封樁庫”中,準備通過錢財來贖買燕雲十六州,可想而知這裡對於中原政權來說有多重要了吧。

燕雲十六州都是山脈,是一個山勢險要的地區,如果宋朝能擁有燕雲十六州,則在佈防方面少花很多的功夫,畢竟在寬闊的華北平原上面佈防,即便是能做好防護,所花的成本也很高,並且平原的佈防相對山脈而言易攻難守。

儘管“澶淵之盟”給北宋帶來了百年的和平,但是隨著女真族的崛起,北宋北方無險可守的致命弱點也就暴露的一覽無遺了,最終也導致了北宋開封的失守,連宋徽宗、宋欽宗都被俘虜了,這也是後來導致北宋滅亡的最大隱患。

如果不讀歷史 我們根本不知道澶淵之盟對宋朝的危害是這麼大的

北宋時期地圖


這時候有人會說了,導致北宋滅亡的原因多了去了,怎麼會和這個有關呢?

請看我從以下兩個角度為各位講講燕雲十六州對於北宋的重要性,以及北方得到燕雲十六州之後的優勢在哪裡。

從北宋角度看燕雲十六州

一、邊防要塞

在古時候的中國,中原地區要面對的威脅大多都是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並且你也知道在冷兵器時代,山脈是最好的天然屏障,不然你以為秦始皇沒事最喜歡依山而建長城嗎?

中原政權,特別是在北宋時代必須依託燕山、太行山來據險而守,秦始皇定都咸陽,明明是關中的險要地區了,還要修築長城,防止入侵,這就是最好的說明了。

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也是看中了北京三面環山,易守難攻的地勢。

二、燕雲地區盛產戰馬

秦朝的大將蒙恬奉命北擊匈奴的時候就曾經在這個地區的馬邑(今天山西朔州)築城養馬。

因為燕雲地區地處農牧交錯地帶,適合養馬,對於中原的政權來說,都無疑是強有力的戰略資源。

馬匹對於北宋政權有多重要?因為戰馬長期短缺,在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就以“改革馬政”作為重要的舉措之一,試圖扭轉缺少戰馬的局面。

如果不讀歷史 我們根本不知道澶淵之盟對宋朝的危害是這麼大的

金滅遼和北宋的路線圖

無論是在邊防還是戰馬,都是扼住北宋咽喉的重點之一,沒有險要地勢作為邊防的守城,那麼隨時都會被北方的遊牧民族南侵,並且一旦作戰,沒有一點優勢可言。

戰馬的重要性就更加的不言而喻了,在古時候用兵都講究兵貴神速,而古時候不像現在這樣有飛機呀,那時候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馬匹,有了精良的戰馬,雖說不能戰必攻,攻必克,那也能做到行軍迅速,作戰迅速。

從遊牧民族看燕雲十六州

一、南下中原,進可攻,退可守。

當年契丹多次南下都受到了挫敗,在它得到了燕雲十六州之後,才得以把自己的勢力發展到了中原,最後輕而易舉的滅亡了定都開封的後晉,北宋的滅亡也是從開封失守開始的。

控制燕雲十六州的勢力基本上能夠進退自如,大軍可以從容的馳騁在寬闊的華北平原,不必在戰爭一開始就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攻幾個關隘,給進攻中原帶來順利的開始。

二、燕雲十六州提供大量的兵源和賦稅

安史之亂的時候安祿山就是靠著河北經濟的發展,才得以組建起強大的叛軍,這一點對於北方的遊牧漁獵的民族來說尤其重要,如果沒有好的經濟基礎去支撐,難以發動長達數十年的戰爭,更別說佔領北京,稱霸中原了。

基於以上兩個角度,我們都能看出燕雲十六州有多重要了,北宋想要解除北方對開封的軍事威脅,遼國想要保持對北宋的壓力,予取予求,宋、遼兩國也是看出這個地方的重要性才頻頻為了這個地區開戰,互不相讓。

“澶淵之盟”之後,宋、遼兩國互稱兄弟,雙方都沒有能力吞併對方,持續作戰只會讓雙方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

燕雲十六州的問題直到元朝統一中國的時候才得以順利解決,而由漢人重新掌控燕雲十六州,到追溯到明初北伐成功的時候了。

如果不讀歷史 我們根本不知道澶淵之盟對宋朝的危害是這麼大的

後述

在今天看來,宋朝面對北方民族總是一忍再忍,也有人說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懦弱無能,重文輕武也導致了宋朝在軍事上的弱勢,然而沒有收復燕雲十六州,讓整個北方邊境保留在遼、金軍隊面前,也是北宋軍事上落於下風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遼國方面,坐擁燕雲十六州,享受民耕文明帶來的富庶,國人迅速被漢化,導致失去了原有的銳意,被後來的金國取而代之。

在合約簽訂的時候雙方都覺得自己是最大的得益者,從短期而言是沒錯的,但是從長期的角度看待,“澶淵之盟”的簽訂,對於雙方而言,最終都是失敗者。

如果不讀歷史 我們根本不知道澶淵之盟對宋朝的危害是這麼大的

關注文化歷史,關注 ;

銘記過去,共同成長!!

我是孤篇,一個專注於文化歷史的95後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