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怎麼看待喜歡寫詩的人?

ZXZ我心永恆


野狐試答

題主好,我認為寫詩的人都要尊重。

一 詩是一種精神

詩總是和美好的情感連在一起,是高貴的靈魂所需要的糧食。詩是一種精神,它和愛、美好、追求、擔當、勇敢等相聯繫,即使悲傷、憂愁、哀怨、痛苦、憤怒……也是出自一顆正義和善良的心。通俗地說詩大都是與好人相關聯。

二 詩意的生活

沒有詩的生活是枯噪乏味的,喜歡寫詩的人大都有著豐富的感情,他們身上常能體現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敬畏,他們熱愛自然,熱愛周圍的一切,積極向上,傳遞著正能量。

寫詩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寫得好壞是水平問題。如果是付出真情去寫,一定都是好詩,與格律無關,與平仄無關。

知識水平高的可以寫格律詩,填詞,寫古體詩,可以唱和應答,以詩會友。文化低的,可以先寫打油詩、順口溜呀,自己開心就好,悅己娛人,傳遞正能量就好。

三 誰都可以寫詩

我的一位同學,高中沒讀完就輟學了,他自己開店做生意,業餘的時間就是寫詩,朋友圈天天發,從形式講,他的詩真不咋樣。但很有真氣,有實質性內容,比那些格律精嚴,對仗工穩卻又無病呻吟的詩要好得多了,看了給人以喜氣,滿滿的正能量。


總結

頭條有很多喜愛詩歌的朋友,他們增加了頭條的文化氣氛,這要比一味地娛樂要更有積極意義,我們應該感謝和尊重這些人。


野狐習禪


一個人喜歡寫詩,說明這個人有一定的文學基礎,有一定的生活經歷,對社會對自然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在感情上比較細膩,容易觸景生情多愁善感。比方說我把,六歲就開始學習語文,從小就浸泡在文學的海洋裡,尤其是古代唐詩,就是我人生方向的指路明燈,我爛熟於心的的就有十幾首,李白,杜莆更是我人生座標的起點,指引我生活道理的方向。

自從15歲走向社會,進入工地。不管是搬磚還是抬鋼筋,我都在詩情畫意中愉快的生活。我為自己的感慨也作了兩首詩。

第一首 死狗

遠看像只狗,

近看就是狗。

狗確實是狗,

原來是死狗。

第二首 內急

腳踏黃河兩岸,

手拿機要文件。

前面機槍掃射,

後面大炮轟炸。

怎麼樣,詩不錯吧。


雪山上的嫖客


都是隨時隨地、有情有感而發!我喜歡多少年了,讀書時偏文,作文基本上都是傳閱,作文每次二三十張,最少每學期要四五本作文。一般都是詩言志,哪怕是開學時的決心書都用詩。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學習小靳莊,我在學校初中當班長,經常在校內、校外舉行賽詩會。我記得有次和外校賽詩,我的開場白是:東風萬里紅旗揚,處處學習小靳莊,十件新事爭仿效,新詩萬首貼滿牆……具體十件什麼新事已經不記得了。同時也是一種愛好。我隔三差五都會在朋友圈發些小玩意,娛樂而已


源遠永遠流長


喜歡寫詩的人,都是有涵養,聰明智慧之人。他們的思維很豐富,熱愛生活,熱愛祖國。追求理想,充滿快樂之人。在他們的眼中,清徹的河水,挺拔的勁松,天空中飛翔的大雁,水中歡快的魚兒,祖國的每一寸土地,美麗的田園風光,都會在他的筆下被描繪的絢麗無比,美景俏麗。我個人認為我特別喜歡詩人,也特別願意和寫詩的人(不分年齡,不分男女)。交朋友。因為他(她)們的心地都是善良的,充滿愛心的,心胸開闊,心境明朗之人。和愛好文學,喜歡寫詩之人交朋友,你會學到很多東西。生活充滿快樂和歡笑,在頭條我就有許多才女妹妹和知心朋友。和她們交流的每一天,我都感到開心快樂,自我感覺年輕了許多,人生也更加富有詩情畫意。








66662847755忠誠衛士


我的保安弟兄老李同志就特別喜歡寫詩,滿腹黑墨水,人稱小秀才,他出口成詩,而且將詩詞變成生活化,張口就來上一首。

老李休息在家,閒來陪伴媳婦出城到郊外挑野菜並賦詞一首:《定風波》為挑麻菜出城來,電動車將二載。正值下午高溫曬,不呆,我找樹蔭去涼快。忽覺縷縷清香在,放眼,荷葉擁簇白蓮開。菜滿意足妻開顏,燦爛,有說有笑把家還。

李師傅晚飯後散散步並和老頭老太跳跳廣場舞健健身亦詩性大發:《定風波……金陵御花園廣場舞》天賜平民心事少,不羨闊太富家饒。鍋碗瓢盆收拾罷,出發,廣場舞裡興趣高。預熱來套健身操,換調,沂蒙一曲人輕飄。試問快樂何處找,笑道,此有健康人顯俏。《賀新郎……金陵御花園廣場舞隨想》快樂廣場舞,活絡筋骨交朋友,心愉身舒。音樂響起不自主,手舞足蹈流汗,腰痠腿疼症除。曲調終了人未去,尚三五成群鬧樂趣。熱乎勁,天也妒。只爭朝夕為家富,不覺頭飛雪無數。靜心思慮,人生到底為誰過?隙中駒、路辛苦,此行風景欣賞否?放慢匆匆快腳步,看藍天白雲花草樹。人心安,最喜處。

《卜算子……登大伊山》嗖嗖秋風起,單衣易著涼。山上落葉鋪滿地,脫下夏時裝。獨自來登攀,萬事不思量。偶見楓紅鳥嗚笑,空寂一掃光。這是李師傅爬山健身而發的詩詞。老李的詩也許難登大雅之堂,但很親民近民,和他當班很活躍,時間過的也快,真乃保安隊伍中的"大活寶"……


老夥計610322


怎麼看待寫詩的人?

我認為:

寫詩的人才是人。

相信很多人又要群起而攻我了。我就先說,你就先聽,然後再決定是該打不該打。

很多人童年天真無邪,後來在社會生活中被規則被經歷的風風雨雨所累,失去天真,變得圓滑世故,變成社會規定的那種“人”了。



這種“人”沒有什麼不好,但是把生活變成了生存,變成一種手段,人生趣味不多。

就像魯迅筆下的閏土,當初月下那麼精靈,成年後木納呆滯了。

詩人就是不會被世界被社會改變的人。

他們是自己,很久很久都是自己。

你看李白精神病在皇宮裡多傻?我都認為他“傻”,他要寫詩了,喊貴妃磨墨,高力士脫靴。

所有人遇見這個情況巴結還來不及,何況美人猶在呢? 實在是瘋了。

但他不是瘋,不被權貴折腰,不被美人俘獲。這才是我們每個人原本的心。

詩人是同情人最重的人。

你看杜甫,一生飄零,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大雨滂沱,他還在想著其他人。

遇見這種情況,又有幾人能夠想天下蒼生?都是自掃門前雪。

文學家是創新語言的,詩人又是語言的創新先鋒。

語不驚人死不休。

陳言之勿去。

詩歌任何時候都是人們喜愛的。

當然詩人的特性不止這些。 所以詩人常常不溶於社會,特立獨行,看不得不平,不清,不公,一丁點也不容。 所有文學家裡詩人自盡是最多的,從國內到國外。海子,顧城,馬雅可夫斯基等等。

也說明他們想找到一個心中的樂園,桃花島。至死不渝。

現在我們被錢塘江潮般的文字所遮蔽,不容易發展好詩歌。

其實好詩歌還是很多。 我們慢慢去發掘。

詩人是人類社會中的“嬰兒”,有了我們就要好好愛護。

從頭條上來看,人們對待詩人的態度就不可取。

詩人也有百種。


有寫現代詩,有寫古體詩。有寫自由詩,有寫格律詩。有好詩,有差詩……

人有百種。 有喜歡格律詩的,看見現代詩就憤,有喜歡情詩的,看見哲理詩就憤……

更搞笑的是,對詩歌通了九竅的人,也跑來罵幾句。找快感。

這就是詩歌發展的不好的環境。

但是詩人是不懼的,詩歌也不懼。


獨行的豬


喜歡寫詩填詞的人,我朋友圈裡就有兩位,在我的眼裡,喜歡寫詩的人是這樣的:

1、他們內心敏銳,感情豐富,能察善物

詩歌,其實就是內心的活動,用韻文表達出來。古人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可見引起內心感動的活動,都是詩創作的動力。愛寫詩的人,善於觀察細節,善於體察外物,不論是山川河流,還是一草一木,又或者陰晴雨雪,只要引起他們內心感動,可能就會寫成詩表達出來。

像我就不行,很少寫。我看到外物的變化,心裡浮現的是古人的詩詞,很少有自己要寫的衝動。

2、真正愛寫詩的人喜歡讀書,喜歡古詩詞

葉嘉瑩先生說:要寫詩,既要能感之,又要能寫之。“能感之”就是內心要有那一份感動。“能寫之”就是具備寫詩的技術要求,格律、音韻、意向、典故等,好比蓋房子,這些就是建築材料。喜歡寫詩的人,肯定喜歡讀詩,喜歡讀書,他們可以從這裡吸收營養,從而提高自己的創作能力。如果一個人沒有讀過幾首詩,就整天要寫,那麼他的作品也可能就他自己覺得好。

《紅樓夢》裡,林黛玉叫香菱學詩,要她把王維的五言律詩讀一百首,細細揣摩,再讀杜甫的七言律詩一二百首,再讀李白的七言絕句一二百首,有了這些做基礎,再把陶淵明、謝靈運等人的看一看。林黛玉的這個方法,很能說明問題的。

3、喜歡寫詩的人不會那麼浮躁

現在的人,生活節奏很緊張,過於重視物慾,多看眼前利益,逐漸失去了人之所以為人的那一顆關懷宇宙、萬物、人生的活潑美好的心靈。而學習欣賞詩詞,學習寫作詩詞,對於提升每個人的精神品質都可以起到相當的作用。所以,喜歡寫詩的人不會那麼浮躁。

以上就是我對寫詩人的理解。我朋友圈裡有兩位,我喜歡讀他們的作品,古色古香的。

關注梅鶴讀書,歡迎點贊、留言、轉發,一起讀出不一樣的精彩!!


梅鶴讀書


寫詩的人也稱詩人與常人一樣,也不一常,詩人的靈敏度較高,他能觸景生情,觸物生情,心情起伏跌宕比常人高,比較帶情緒化,一般詩人有些喜歡憂愁善感,愛恨情仇比常人深切,所謂愛之深,恨之切,他的立場比較堅定,認準的東西不會改變,他看事物有他獨特的面,反映問題比機睿智,機靈,詩人之所以寫詩,他是借詩"消愁",或借詩"助興"他用詩來表達他心內心世界喜與憂,表達他對社會對生活愛與恨。





zdp查


我覺得寫詩是一種個人愛好,而真正能夠寫詩的人則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學寫作水平,這個能力不是一般人所具備的,反過來讀時也需要一定的文學修養,沒有文學修養的人是讀不懂詩的。所以真正能夠寫詩的人,是很少的,並且很多都是個人的一種喜好,而並非一種職業,在近代的詩人當中,汪國真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他寫的詩創造了新體詩的發行之最,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是一位出色的詩人,你能說他們不正常嗎?

可能有很多人讀不懂詩,其實讀不懂詩是自己沒有那種文學修養,而不能瞧不起寫詩的人,所以問題當中所說的被人瞧不起,實際上只是個別的沒有文學修養的人,才能瞧不起這些詩人,這只是一種特殊情況,並不具備普遍性。

我年輕的時候也喜歡寫詩,也在報刊上發表過自己的詩作,並且我也模仿過詩人,汪國真和張真寫過詩,下面我就把它貼到這裡,供大家欣賞。

(原創)模仿汪國真、張真的不同寫詩風格寫兩首詩

[注] 張真(曉楠)、汪國真是我最喜歡的兩位詩人,我也拜讀過他們各自的詩集,我認為他們的詩寫的非常好,但風格卻截然不同,汪國真的詩注重韻律和哲理性,節奏感強,讀了以後總會有某種啟迪。而張真的詩則比較注重朦朧、寓意深奧,詩風波動較大,真是各有千秋。

記得在電視中曾看到有人專門模仿毛澤東的書法,別說還真挺像。今天我也來試試模仿這兩位詩人不同的創作風格(我只是模仿,我的水平離他們可遠了去了)來寫兩首詩,讓大家看看還有點像不?

秋雨思

[注] 模仿汪國真的創作風格

一道閃電,

一聲吶喊,

轉眼間,

種下千萬把傘。

下吧,

濾去飛揚的愁,

下吧,

洗掉淡淡的憂,

潮溼了心,

並不等於,路難走.。

如果 , 退一舍,

來品嚐瑟瑟流淚的秋,

還不如, 進一步,

去眺望春光明媚的秀。

[注] 模仿張真的創作風格

握著冬天的手,

漸漸鬆開,

原野講述的,

是春的獨白,

採一縷南來的風,

種在腳下

繁衍起生命的萌動,

從此 , 我默畫的,

便不在是,

那段蒼白的素描。


驕然


無論古代的詩人還是現在的詩詞愛好者,我都點贊!

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所以我認為寫詩的人,一般具備以下幾特徵:

第一,寫詩的人大多是感情豐富的人。因為詩歌最擅抒情,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怒,拍案而起,怒髮衝冠憑欄處;哀,哀鴻遍野,欲哭無淚;樂,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後盡開顏。詩人借詩發聲。毛主席一首“我失驕陽君失柳,淚飛頓作傾盆雨”,不僅讀哭了多少多仇善感的女子,也讀哭了多少血氣方剛的三軍將士。可見寫詩的人感情多麼豐富!

第二;寫詩的人大多想象力也是豐富的,因為詩歌不是白話,要有比興賦的技巧,這就需要詩人有豐富的想象力。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可見想象力之豐富。再看他的《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這些詩句,以豐富的想象把詩的審美價值提升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第三,寫詩的人大都具備有較高的志向與社會責任感。所以說詩言志。請看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他深深同情窮苦得連房孑都住不上的人。鼓與呼曰”安得廣廈千萬間,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還有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的精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了詩人為國為民浬應吃苦在先享樂在後的崇高遲想境界。

從傳統文化的衍生發展來看,古代文化尚欠發達,詩歌成了文化潮流的主體,出現了李杜等千古名人。而現代文化更廣泛更多樣化了。詩歌的位置於文化只是一個不十分重要的分支了。所以現代詩人象魯迅郭沬若這樣高造詣的就很少了。特別是我們國家進入改革開放以來,精神文明文化百花齊放,物質文明迅猛發展,詩歌漸漸退至文化邊緣。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許多退休的老年人,以及部份年輕人,還在攷攷不倦的寫詩。對於這種不趕潮流,不忘初心的精神,我還是非常敬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