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曹丞相大家都很熟悉了,有人稱之為曹賊,有人稱之為一代梟雄,有人稱之為大詩人,但很少有人稱他書法家。這位文武雙全的三國風雲人物,雖然宦官出身,卻一路逆襲成為曹魏基業的奠基人,其很多地方值得後人借鑑與深思(當然是取其精華)。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鮑國安版曹操


今天我們看看這位鮮為人知的書法大家:

曹操是一代書法家卻鮮為人知,這主要是曹操傳世的書法作品極少,少到啥程度呢,就是石頭上的兩個字,還是依拓本刻寫的。

為啥少呢,一是時代久遠可能損毀,宋鄭樵在所著《通志·金石略》中,僅收錄曹操書寫的一篇《大饗碑》;明楊慎在《丹鉛總錄》中,也只是說到元朝時還有曹操書寫的《賀捷表》但目前都不知所蹤;

二來曹操南征北戰,忙於戰事,很少有機會書寫;

(三來曹操自尊心較強自傲,可能別人說寫的不好自己燒了作品。只是個人想法,看他燒孟德新書所想)

雖然留世僅僅兩個字,但通過歷代大家的書評可以得知曹操書法造詣很高。

有《唐人書評》稱:“操書如金花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若璀粲”

西晉司空張華在《博物志》中稱:“漢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農張芝、芝弟昶並善草書,而太祖亞之。”

南朝的書法評論家庾肩吾在其《書品》中,把曹操的書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稱其“隸墨雄瞻”。

唐代書法家兼評論家張懷瓘在書法評論專著《書斷》中稱曹操“尤工章草,雄逸絕倫”,將其章草作品評為妙品。由此看來,曹操的書法作品雖不能與王羲之等相比擬,但在歷代名書法家中是能排上名的。

那麼他僅留於後人的兩個字又有什麼故事呢?

袞雪真的是故意寫錯?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去打張魯,到漢中經過褒斜棧道咽喉石門時,看到河水衝擊石塊水花四濺,猶如滾動之雪浪,觸景生情,頓時詩興大發,奮筆疾書“袞雪”二字。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褒斜棧道全景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咽喉石門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原石門隧道遠景


身邊的人提醒曹操,“袞”字寫錯了少了三點水。曹操大笑道:“一河流水,豈缺水乎!”遂成千古美談。後依本刻於河中巨石上流傳至今。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複製版

曹操來了興致書寫“袞雪”二字中的的“袞”字真的是如他所說故意少了三點水,因一河水嗎?我們看《周禮·春官·司服》和《禮儀·覲禮》中關於“袞”字的解釋:是“袞衣”、“袞冕”、“”的意思,而“袞衣”、“袞冕”、“”是帝王的專用禮服;所以有後人猜測,“袞雪”二字是曹操本人遠大志向的內心寫照。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漢魏十三品

1969年至1971年,國家因修建水利設施,為了保護,將水庫淹沒區內一部分最受推崇的13件摩崖石刻鑿將下來,其中就包括“袞雪”,現收藏於漢中博物館。這些石刻書法作品號稱“石門十三品”,被譽為“國之瑰寶”。這些書法作品,因字刻都在石板上,故稱作“品”。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當年切割舊照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漢中博物館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陝西漢中市古漢臺博物館 舊照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現十三品展館


一品《石門》碑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原洞內情景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原石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拓片


二品《畜君開通褒斜道》摩崖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局部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局部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拓片局部

三品《畜君碑釋文》摩崖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原石

四品《李君表》摩崖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原石

五品《石門頌》摩崖,是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漢中太守王升撰文,為順帝初年的司隸校尉楊孟所寫的一篇頌詞,全稱“故司隸校尉楗尉楊君頌”,刻在陝西褒城褒斜道南端石門隧道西壁之上,通高261釐米,寬205釐米,書體為漢隸,刻書20行,行30、31字不等。1967年因在石門所在地修建大型水庫,乃將此摩崖從崖壁上鑿出,1971年遷至漢中市博物館,保存至今。。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遠石門頌石門內景局部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原石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局部拓本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手繪

六品《楊淮表紀》摩崖,刻於東漢熹平二年(173),全稱“司隸校尉楊淮從事下邳湘弼表紀”,亦稱“楊淮碑”。楊淮、楊弼兄弟是《石門頌》中司隸校尉楊孟文(楊渙)之孫。東漢熹平二年(173)二月,同郡卞玉過石門,見《石門頌》,有感於楊氏祖孫業績,因作此表紀,故又稱《卞玉過石門頌表紀》。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原石局部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整拓

七品《玉盆》摩崖,《玉盆》二字,相傳張良所書,其中“玉”字一點置於上,不解其何意。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原址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原石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拓本


八品《石虎》摩崖 刻於東漢,石門洞東岸石虎峰的山崖間,豎方形,高100釐米,寬50釐米相傳他遊歷到此,見褒谷石門對岸有一山峰,其形如虎,弓腰欲撲,作嘯風之態,鄭子真見此情景,乃大書“石虎”二字以抒懷。有西漢隱士“鄭子真”三小字,用筆圓渾。原指西漢隱士鄭子真看到山峰極象石虎,抒懷之作。後研究者或疑為後刻。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原石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原石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拓本


九品《袞雪》摩崖

“袞雪”二字一動一靜,“袞”字動如脫兔,氣勢磅礴,充滿剛毅;“雪”字靜如處子,平和內斂,柔情萬種。字如其人,可見曹操陰陽並蓄的功力。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原址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原石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拓本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漢中博物館展廳


十品《李苞通閣道》摩崖

《右扶風丞李君通閣道》摩崖於東漢永壽年間(公元為155年)刻於石門隧道內壁。呈不規則四邊形,上寬40釐米,下寬43釐米,高70釐米。隸書,7行,行10—13字不等,凡50字。系李君承修褒斜道,使“行人蒙福”,故時人為文記此事,並記述其爵裡、仕跡等,故亦稱《李君表記》,簡稱《李君表》,還稱為《右扶風李禹表》《永壽殘刻》《李壽表》等。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原石局部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拓片局部


十一品《潘宗伯、韓仲元》摩崖,記晉泰始六年(230)修棧道事。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整拓

十二品《石門銘》摩崖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原石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原石局部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手繪版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拓片局部

十三品《重修山河堰》摩崖。原石刻於南宋紹熙五年(1194),據傳清嘉慶間“紹熙”二字被石匠取石不慎損毀。刻石所述內容為紹熙四年夏水患,官府百姓集資修堰,特銘功為紀。刻石未註明撰書者姓名,但據其書跡,推測為晏袤所書。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原石


三國書法大家曹操,傳世作品僅兩個字寓意頗深(另附漢魏十三品)

清拓本


不知這石門十三品,我個人喜歡袞雪,其次是石虎,給人靈動又不失氣勢的感覺當然我不懂書法只是看著好看。你最喜歡哪一品呢?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