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鋼筆書法能稱之為書法嗎?你怎麼看?

水墨書蘭亭


引言:我不是看不起鋼筆字,但不要跟毛筆書法站在一起,該幹嘛還幹嘛去。

書法是一種文字表現的藝術形式。

一,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這是一種廣義上的定義,所以書法包括硬筆書法。廣義上攪屎棍寫字也是書法。

二,狹義而言,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佈局(分佈、行次、章法)等內容。

狹義上,書法只能是傳統意義上的毛筆書法。

傳統意義上的書法,是指以文房四寶為工具抒發情感的一門藝術。工具的特殊性是書法藝術特殊性的一個重要方面。藉助文房四寶為工具,充分體現工具的性能,是書法技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文房四寶,書法藝術便無從談起。

三,本人是傳統書法愛好者,我不認為鋼筆字是書法。如果是,那麼電腦寫字也是書法。現在的人工智能在某些領域的技巧已經超越了人類。比如圍棋阿法狗智能機器人,人類已經不是對手了。

龐中華說:“別拿鋼筆字不當書法,好多人都是練著鋼筆字長大的。”但筆者不認同這個觀點。鋼筆字既無歷史,也不會有未來,肯定會被新的書寫工具所代替。而毛筆書法是有歷史傳承的,不會因為書寫工具的改進而淘汰。鋼筆是實用工具,沒有了實用性,就會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結束語:我不是看不起鋼筆字,但不要跟毛筆書法站在一起,該幹嘛還幹嘛去。





青溪散人


鋼筆書法寫的好的人也能寫出輕重緩急,粗細變化,氣勢力度,點按提收,筆斷意連等等特點,我覺得如果能表現這些特點的就是一副書法作品,當然一般人寫的字只能算鋼筆字,不能算書法。











六扇門人jgy


鋼筆書法到底算不算書法呢?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盡我所能,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鋼筆書法包括圓珠筆、蘸筆、鉛筆、塑頭筆、竹筆、木筆、鐵筆等在內的硬筆書法,是我國書法藝術百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都以墨水為主要載體,來表現文字書寫技巧。其主要特點是點畫纖細,去其肉筋存其骨質。

關於硬筆筆書法的起源,很多學者認為可以上溯到上古時期人們用石片、刀子刻畫龜甲獸骨,並以此證明硬筆書法是產生於毛筆書法之前的藝術形式。這個觀點有失偏頗。我們可以從鋼筆的誕生慢慢說起。

早期的硬筆,比如蘆管筆,竹管筆等,都是把材料的一端加工成斜尖,蘸墨書寫,沒有貯墨的功能。真正具備現代書寫功能的鋼筆的誕生,是在1809年,英國頒發了第一批關於貯水筆的專利證書,這標誌著鋼筆的正式誕生。

1829年英國人詹姆士·倍利成功地研製出鋼筆尖,這種筆尖經過打磨,書寫起來非常的順滑,但是隻能夠蘸墨水書寫,不宜長途攜帶。

到1884年,美國一個叫沃特曼的公司職員發明了一種用細管供墨的鋼筆,解決了上述問題,鋼筆逐漸開始廣泛推廣。

鋼筆書寫的漢字仍然使用軟筆創制的漢字字型,這是不可以違背的,因此,鋼筆書寫的漢字仍然能夠或多或少地表現出漢字傳統的風格來。

鋼筆寫出來的漢字有什麼特點呢?

當我們用“模糊”的思維方式,把毛筆書寫的筆畫看作是“面”時,我們也可以把鋼筆書寫的筆畫看作是 “線”,一條基本不能表現線條粗細變化的“線”。鋼筆筆畫僅是線條,傳統的 “使轉”技法也就失去了它的運用意義了。如此說來,,鋼筆書寫的漢字就只是線條的組合,很有點清代創制的“鋼絲篆”的味道。

而鋼筆字真正上升到書法的高度,應該從1940年中國第一本鋼筆字帖《鋼筆字範》的問世開始。

這本字帖的書寫者都是當時的毛筆書法大家,如白焦、鄧散木,這本字帖比較詳細的介紹了鋼筆的使用方法、執筆方法、筆畫特點和寫法、結構特點,還配備了楷書、行書和草書的三種書法的範例,現在看來也是一本比較實用的鋼筆書法教材,還有人說這本鋼筆字帖至今無人超越。

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在龐中華等書家的大力推動下,硬筆書法開始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速度在全國普及,其風頭甚至一度蓋過了毛筆書法,一大批具備傳統書法功底的書法家開始順應時勢轉戰硬筆書壇,湧現出王正良、任平、趙彥良、劉惠浦等一大批硬筆書法名家。

遺憾的是,就在鋼筆書法發展風頭正盛時,鋼筆書壇兩個最有影響力的組織開始為了爭奪合法地位而內鬥不休。結果影響力巨大的“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被迫取消,在書協成立了“硬筆書法委員會”,就這樣被書協正式“收編”了,但同時也證明鋼筆書法的藝術地位得到了權威認可。

當然,因為硬筆的表現力的確不能與毛筆相提並論,時至今日,還是在書法藝術領域中處於邊緣化的地位,很難登上大雅之堂。

現在,鋼筆書法仍然需要大發展,需要取得新的突破,我們期待廣大鋼筆書法愛好者和有實力的鋼筆書法家共同努力。





99優先百科


特意查了查書法這個詞的出處:宋.錢愐《錢氏私志》“元章書法之妙,今日可謂第一”。

書法這個詞的意思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嗎?要這麼看說硬筆書法應該要認親也是靠上去的。

如果書法是指漢字書寫的法度呢?那麼硬筆需要書寫法度嗎?硬筆寫好也需要講究結構章法的,那麼這是否也算是法度呢?

軟筆和硬筆在書寫時,運筆方法是不同的,章法也不同,墨法不同,書寫工具更不同,雖然硬筆雖然是近現代才開始成為人們的常用書寫方式,但與軟筆書法有一個相同之處,就是人們喜歡把漢字經過藝術處理,變得更具有欣賞性,所以我認為無論軟筆硬筆都算是書法吧。


墨淡花開


這一直是有些爭議的問題,我認為無論硬筆也好,軟筆也罷,都可以稱得上是書法。

硬筆書法之所以一直在書法界存在很大的爭議,是因為大家總是把它的藝術性跟實用性混為一談,硬筆書法藝術強調的是藝術性,而實用硬筆書法講求的是實用性,就好比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硬筆書寫,希望能寫得工整乾淨,這其實只能算是強調書寫的美觀度,上升不到藝術的高度.

而硬筆書法藝術就不同了,主要是通過線條與結構的變化表現出書寫者對書法藝術的認知和感受,它追求的是美感、情感、趣味、意境、個性等等。這跟軟筆書法藝術想要表達的是異曲同工的。只是它們之間區別在於用的工具不同,軟筆書法主要是以毛筆展現,而硬筆書法工具則是以鋼筆為主,也兼之中性筆、美工筆、鉛筆、粉筆等等。還有所不同的是,在線條表現變化中,由於硬筆筆尖較硬,書寫當中沒有軟筆線條變化大,那麼豐富,但硬筆正是由於它的筆尖硬度,在書寫中也相對更加容易控制。

縱觀說來各有千秋,只是看各位書家個人審美喜好而定。以上是我的一點拙見,有不同觀點歡迎交流。


紅茶書畫美學空間


關於鋼筆書法能稱之為書法嗎?你怎麼看?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要從幾方面分析。

一是鋼筆書法起源於原始社會,人們用石片或製陶器的刀在陶器上刻上象形符號。後來,商朝出現了甲骨文,秦漢有了木簡、竹簡。這些,都稱做硬筆書法,硬筆書法的起源與發展對於軟筆書法來說,也起著促進的作用。

二是鋼筆書法與軟筆書法統稱為書法藝術。鋼筆書法是與軟筆書法相對而言的。 書法評定委員會和相關藝術部門認為: 廣義的書法包括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圓珠筆字等,以墨水為主要載體,來表現漢字書寫技巧,具有攜帶方便、書寫快捷、使用價值廣等特點,是相對於軟筆書法的一種藝術形式。狹義的書法是指毛筆字。蒲松年在《中國美術史》中對於“書法”這一概念是這樣闡釋的:“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以毛筆書寫為表現工具而構成的藝術形式。”

三是鋼筆書法包括楷書、行書、草書等書法形式。當代著名的硬筆書法家有龐中華、田英章、盧中南等人。

四是現在的師範院校都曾開設有一門課,名曰“三筆字”,是針對師範生的,其實就是鋼筆字、粉筆字和毛筆字,注重的更是服務於一般教學的鋼筆字和粉筆字。很多學校每學期都舉辦鋼筆、毛筆、粉筆書寫比賽。所以說鋼筆書法是書法藝術百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五是今後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更新,書寫工具的進一步改進,鋼筆書法將會更快地發展,為中國的書法藝術增添新的光彩。

所以說,在廣義上鋼筆書法可以稱之為書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大盛書法


硬筆書法是書法藝術,現以實例實物說明中國在1500年前己存在硬筆書法。

以下二幅硬筆書法是大約1500年前古人用硬筆書寫的。

《李嶠雜詠》局部。

《前生修福得聞詩》殘卷,(左二行為硬筆行草,右二行為毛筆小楷。

1900年,從甘肅敦煌出土實物中發現,硬筆尖端為兩瓣,和現在的蘸水鋼筆相同,當時是用木筆、葦筆、竹筆等作硬筆書寫工具。

為了適應字跡變化,還分別製出有鈍鋒、平口、斜口等不同形制硬筆。還有骨筆、角筆和錐筆。

.

近現代的各種硬筆字,用筆結構都存在於敦煌硬筆書法規範,它是現代硬筆書法的先祖。

現代硬筆書法具有一定美學特徵

線條流利靈動,剛勁秀麗。結構變化多端,錯落參差。能傳達美的境界,有的柔和、有的溫雅、有的瘦勁等不同風格。

硬筆書法可以反映書者的情感、對自然萬物的理解,表現審美趣味。

(盧中南先生鋼筆書靈飛經)

從漢代以來,我國書法史是由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兩大系組成。硬筆書法的存在是事實。

(田英章先生鋼筆書靈飛經)

現代書寫工具有的是用的西方的。但硬筆書法是我們中國固有的,己有幾千年歷史。鋼筆書法能稱之為藝術,用鋼筆寫中國人自己的傳統硬筆書法藝術。

(筆者鋼筆書法習作)


神韻軒書法


當今聽到很多朋友提起這樣一個詞——硬筆書法。甚至有時提到某人是書家時這些朋友經常就會問到:“此人硬筆書法怎樣?”我為這個問題感到困惑不解,他們究竟是怎樣認識書法的?他們的“硬筆書法”這一概念是從何而來的?而且提到“硬筆書法”的這些人中,還不乏院校書法專業的學生以及教師。

師範學校曾開設有一門課,名曰“三筆字”,是針對師範生的,其實就是鋼筆字、粉筆字和毛筆字,注重的更是服務於一般教學的鋼筆字和粉筆字。這種硬筆字更加註重字形,曾經風靡一時的硬筆字帖,也是用寫的像不像做為一個人練習寫字的衡量標準,因為字形寫像了,字體美觀了,書寫達到一定高度了,亦就被人冠名曰“硬筆書法”,這種用鋼筆之類的硬性材料筆寫出的就真是書法了麼?

這件事本無可厚非,因為現在毛筆已不是實用的日常書寫工具了,但硬是要把“書法”這一詞強加於“硬筆”上,這個問題就大了,是當代人對“書法”的認識出現了偏差。

蔡邕《筆論》雲:“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若迫於事,雖中山兔毫不能佳也。”現在人把字寫好的最初動機也即是“迫於事”,然蔡邕提到“任情恣性,然後書之。”經過千篇一律的臨寫硬筆字帖,以求形似,個人性情早已不復存在,因為沒有了書寫者獨立的思想與審美精神的寄存空間,沒有了這些東西,顯然“硬筆書法”是不符合藝術創造的本質的。

蔡邕在《筆論》中又提到“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

中國20世紀初從外國引進了鋼筆工具

縱觀自上世紀以來的硬筆字,除了與字帖作者的“入其形”有掛鉤外,剩下的“若水火,若雲霧”等等都無一例外地避過了。學卓別林的太多了,難道帶個禮帽,穿個大皮鞋,拄柺棍外八字走路就是喜劇大師了嗎?人們看到一副字時,看到的首先是它的形,但是隻有個“形”是不足以構成“書法”的,齊白石的意義不在於他弄出了一個區別於他人的題材來,相反他的畫中有很多如吳昌碩等人的影子,它的意義不在於把小的昆蟲什麼的畫得生動,問題是他在他的畫中都能表現出一些常見物體所能表現的極大藝術含量,而這些藝術含量不光是把東西畫得生動就能體現出來的,這就是他的成就。

極大的藝術含量是在硬筆中體現不出來的,寫“硬筆書法”的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即講究字形,亦可說為線的空間分割,那麼,英文、阿拉伯數字、心電圖,這些都是以線的空間分割來作為表現方式的,難道也都是書法嗎?蒲松年在《中國美術史》中對於“書法”這一概念是這樣闡釋的:“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以毛筆書寫為表現工具而構成的藝術形式。”

漢字在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時期已見雛形,漢字最原始的書寫,或刻、或鑿,本應都屬“硬筆書法”,但是,如果漢字的書寫僅僅只是停留在以刻、鑿為書寫方式的這一步的話,亦就不可能出現毛筆,亦不會出現紙張,更不會出現後面的筆法、墨法等等,也就無法形成這作為一門藝術的中國書法。正是因為有了書寫材料的變化,亦有了無窮的變化,才有了“書法”,這是決定性的。

書法,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用毛筆書寫漢字營造意境抒發情感的造型藝術,因此,書法之妙,全在用筆。趙孟頫嘗言:用筆千古不易。筆法第一,結字第二,章法次之,墨法又次之,這些關係在書寫中不可顛倒。而“硬筆書法”卻恰恰是結字第一,結字第一了,那還要毛筆幹什麼?硬筆只有使轉,沒有提按,線條的表現性遠遠沒有毛筆線條的表現性豐富。書法是寫毛筆字,但寫毛筆字不一定就是書法。顏真卿在寫毛筆字,你自己在寫毛筆字,隔壁二大爺也在寫毛筆字,小學生還在寫毛筆字,難道這全都是書法嗎?

唐以前,書法藝術被稱為“書”或“書道”,從道的層面來理解書法藝術,如袁昂《古今書評》、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等,書論均為意象比喻,至宋代,書論漸漸出現大量的技法敘述。今天的書家,大言筆法,然不知其所說均為技巧和形式,而這些技巧和形式均為斤斤計較於一家一體,真正的筆法,唐以後已逐漸衰微,筆法,可以用四字概括,即“莫可名狀”。這種莫可名狀的筆法,從宋代對書法技法更加關注時就開始產生了批評,一直至今,如米芾《海岳名言》雲:“歷觀前賢論書,徵引迂遠,比況奇巧,如龍跳天門,鳳臥虎闕,是何等語!或遣詞求工,去法逾遠,無益學者。故吾所論,要在入人,不為溢辭。”筆法沒有了相對的高度,技法卻有了相對的高度,筆法已被形式技巧代替,導致筆法的時代衰微。

“硬筆書法”的濫觴,正是鑽了筆法衰微的這個空子,大談線條空間分割,書法的形和勢以及點畫內涵上的變化越來越少,其實書法從意象把握和從技層面上的分析各有短長,他們是互補的,本不應偏廢,而“硬筆書法”即是以偏“技”而濫觴的,何況這裡的“技”,還不足真正書法筆法上“技”的九牛一毛。

時代的變化,導致書法上很多東西都轉變了:

其一,創作主體的身份;

其二,書法的功能;

其三,交流方式;

其四,展示空間。

以上四點,都已或多或少轉變,而給我們最強烈的感受是:書寫越來越普及,書法卻越來越專業。“硬筆書法”的濫觴不但影響著一般書寫者,甚至還影響著學院書法專業的師生,當代學生剛開始學寫字時必然是先寫硬筆字的,到後來因各種原因逐漸接觸毛筆,而當日常書寫的硬筆已成習慣後,才開始學習毛筆書法,學習毛筆書法到最後也就是“再現式背帖”或“創造性再現式背帖”。這種學習書法的方法,與他們用硬筆寫字的某些書寫習慣結合,再加上教育者個人藝術價值觀的錯誤引導以及被教育者主動意識的消失,從而出現了一種很普遍而且很不容易改變的尷尬局面:審美定勢趨同。

在書法的學習過程中,出於情感的審美選擇性和來自於理性的技法理解性是風格尋求的重要前提,“硬筆書法”的出現,終究夠不上“筆法”這一內在核心,情感及理性更無法從硬筆中體現,硬筆不應冠以“書法”稱謂,否則貽誤後學,書法將會越來越脫離“筆法”內核。

漢字書寫中的硬筆工具自漢代就有了,但兩千年來,從未入流過。


陳老師愛畫畫


如果說是鋼筆字,那倒不一定可以說它是書法,但是,如果以鋼筆書法這個名字,那是可以確定它是書法,因為鋼筆書法還有另外一個名稱,我們稱之為硬筆書法。

硬筆書法是區別於軟筆書法而言的,硬筆包括了鉛筆、水筆、圓珠筆、鋼筆、粉筆等等以硬質材料來書寫的工具。

早在商周時代,就曾有過使用硬筆書寫的歷史,當時的甲骨文,金文等字體就是採用硬質的筆頭進行刻寫的。只不過在後來的發展中沒有形成體系。我們現在所說的硬筆書法這個名詞是近代的事情。

硬筆書法由於書寫工具“硬”的特性,比較容易體現字的形體結構美,但是難以表達點畫形態和筆致的要求;

而毛筆書法由於書寫工具“軟”的特性,使其在點畫的書寫表現上形態各異,千變萬化。因此,就有曾說過“唯筆軟則奇怪生焉”。



總之,

若以鋼筆書法這個名詞來推斷是否為書法藝術,那是可以肯定的,因為它本身就是屬於硬筆書法範疇裡的一種。只不過真正的硬筆書寫要成為書法藝術,個人覺得,它比軟筆書法的難度會更高一些,因為硬筆書法對於筆致的體現是很難的。另外,則是歷史上還沒有現成的資料可以學習借鑑。


書法有云


書法是什麼?

書法是指文字符號的書寫法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毛筆和鋼筆,都只是書寫文字符號的工具!

毛筆可以稱之為書法,鋼筆為何就不能?

那豈不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了嗎?[捂臉][捂臉][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