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王爷和丞相谁的权利大?为什么?

半戎冰马


引语:西周以前,王爵即天子,只有周王室主人才能称王,其它诸侯国按照公、侯、伯、子、男爵位来划分阶层。至秦起始,天子称皇帝,不在设王爵,汉承秦制,以郡县制为主,同时也有分封制,诸侯国主人称王爷,此时的王不等于天子,而是天子以下,最高的一种爵位。

王爷更多的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时代背景不同,王爷的性质也不同,有实权王爷,也有无权的王爷;九江王英布、秦王李世民、燕王朱棣,都是实权王爷;宁王朱宸濠、八贤王赵德芳等都是王爷身份,却无实权,不参与国政。

丞相是一种官职,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正国级干部,政府高级首脑;丞相有开府组阁的权利,全国大小事务,地方官员所上奏折,都会送到丞相府批阅,重大事件由丞相上奏天子。可以说丞相才是全国实际的掌权人,只对天子负责,相权与皇权之争由来已久,丞相的存在对皇帝是一种挑战与威胁,却又是政府部门不可或缺的职位,有能力的皇帝可以很好的驾驭丞相,比如秦始皇与李斯,汉高祖与萧何;能力弱的皇帝就会成为傀儡,比如汉献帝与曹操。

各朝各代对王爷有诸多限制,譬如明朝就规定王爷至受封起,就要前赴封地,无诏不得入京且不许募兵;清朝又不一样,所有的王爷活动范围仅限京城,无故不得离京。其实都是皇帝的一种政治手腕,根据历朝历代的意外情况做出的一种防范措施。每个朝代建国初期都会设立一部分实权王爷,以奖励有功之臣,譬如英布、朱棣、吴三桂等,但一旦政权稳定下来就会开始削藩,以巩固皇权。

丞相就不一样,这个职位让皇帝既爱又恨,他可以分担皇帝的工作量,却又威胁皇权,不放权或让没有能力的人担当,丞相等于虚设;放权或让能力特别出众的人任职,皇帝又不放心,这个度不好把握,对每个皇帝来说,这都是个难题,朱元璋一怒之下取消丞相制度,彻底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争端,全国大小事务均亲力亲为,对于能力出众,精力充沛的朱元璋这不是个事儿,对于他的儿孙来说,却成了难题,于是内阁首辅应运而生,其实还是丞相,换了个名字而已。

结语,总得来说,西周以后,丞相的权利要远远大于王爷,丞相作为正国级干部,行使的是全国的行政权,政府的重要决策者;而王爷就不一样,实权王爷也只是在自己的封地说了算,离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除了身份尊贵,享有一些免责特权以外,对别的事物没有发言权。但丞相也是为官的顶峰,今生上升无望,除非改朝换代,自己当皇帝;王爷就不一定了,有一定的几率入主京城,继承大统,登基成为皇帝,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屡有发生,汉文帝、清宣统都是由藩王继位的,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我是历史何必认真,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望赐教


历史何必认真


王爷位尊,宰相权力大。宰相是行政最高长官,礼率百僚。王爷是爵位,体制虽尊,往往并无实权。但宰相若完全不买王爷的帐,后果也不好说。讲个故事,清末道光年间,首席军机大臣、大学士(清朝内阁首辅,俗称中堂、即宰相)穆彰阿,就与当时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一派政见不和,互相挚肘。穆彰阿在平叛张格尔、漕运改海路、用人行政方面,也不是全无见地,深得道光倚重。载垣、端华一派,依其爵高位尊而狂妄。到了咸丰皇帝,信任载、端一派。罢免了穆彰阿。一个官员叫柏俊,道光年间曾与载垣发生过争吵,咸丰时已升至宰相,载垣一派得势,因科考舞弊案,利用权力,硬将柏俊拉到菜市口斩了。虽得势猖狂一时,但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到了辛酉年,慈禧、慈安联合恭王奕䜣,杀了载垣一伙,因为他们要替代君权,又给柏俊平反了。皇帝时期,亲王有篡夺皇位的可能,所以不会有太大权力,而宰相是臣,没可能夺走皇权。当然,王朝末期,王爷掌权柄的,如清朝恭王、醇王,这是因为:要有个爵高的镇着盘,能信任的只有自己家里人了。皇朝最后是帝王家的悲哀,更是百姓的悲惨。


筒子河旁


各个朝代不同,所以具体情况也不同。王爷只是一个爵位,并不是政府内的官职。根据朝代不同王爷的所担任的职务也不同,而有的朝代,王爷只以一种身份的象征,而没有实权。

丞相是什么?丞相就是相当于政府里的总理,处理日常军国大事,直接向皇帝负责,都是在皇帝的首肯下才能具体实行。

比如明朝的王爷都是皇家子孙被分封在各地,它们都是当地权力最大的人,就算是明朝的丞相也不敢管皇家内部的事。此时的这些藩王的权力只是在当地发号施令。

总之前提条件就是皇帝要勤政,不能被有些个丞相越俎代庖了。

像秦二世的奸相赵高,唐玄宗的奸相杨国忠这些人的做法就是另一个极端了就不说了。

到了清朝则吸取了明朝藩王割据的局面,削藩将权力收回中央,以便皇帝形成更有效的集权统治。

前期是八王议政,军国大事大家协商解决,后来清朝政权巩固,皇帝就逐步废除了这个制度成立了内阁办事机构,到了雍正朝就成立了军机处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一般是多人组成,成员被称为军机大臣,领班为首辅大臣。这个时期没有明确的丞相,也可以将这些军机大臣称为丞相。

另外负责旗务的旗主王爷,他们主要是在关外龙兴之地负责本旗的各项事务,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实际权力并不大。

雍正即位后由于其8弟才能过人,将其封为廉亲王爵位后的近一步提升官位为总理王大臣,其权利正式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所以总的来说各个朝代的丞相表面风光,实际就是统治集团的一个高级办事员而已,只有在皇帝许可的范围内做事。有些王爷虽然没有官职,但是毕竟是皇族成员,就算是官再大的丞相见到王爷也要行礼,毕竟王爷还有隐性的权力,有些话还是要听的。


属马姓杨


大家好,我是伯乐说历史,在这阳光明媚的下午,很高兴为大家解答,古代得王爷和丞相,谁的权利大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对于王爷和丞相,我认为是两种不同体制,王爷一般都是皇亲国戚,属于封建等级体系中,是仅次于皇帝的第二高。但是没有实权。而丞相则不用,是国家行政职务,属于有实权的。

就好比一家公司,两个人同时进去,一个是老板亲戚,一个是普通应聘者,结果就有很大区别,老板亲戚进去直接是管理层,不需要干啥活,就能领工资,悠闲的很。普通应聘者,需要一步一步爬上去,天天累的要死,但是这样却是实打实的,有经验有实权。

同是打工的,待遇不同,一个养老的,一个就是为公司打工的。

1.王爷的构造与分别

那些人能称之为王爷?

从开国皇帝开始,每代皇帝的本族同姓(有血缘关系、堂兄弟、儿子等等)且被册封为王的男子;或者是因军功(多数为在皇帝危难之时的军功,也有其它的情况的军功)而被册封为王的大臣。

以上两点在古代可以称为王爷,若是私自称为王爷,为越制行为,一经发现轻则杀本人头重则灭其九族,至于用什么行刑方式重的话用凌迟。

皇上穿的龙袍为五爪,而王爷只能穿四爪袍。

在汉朝早期是分封制,王爷有自己的地盘,国中之国,可以招募自己的军队,更别说亲卫了。到了后期,封国收归国家管理,贵族只享受经济收益,这时候亲兵都是自己招募了。

唐宋明清大体都沿袭了这些制度。

一般建国初期的亲王们手底下都是有实打实的军权,亲兵都是军队中千挑万选的,比如唐太宗还是秦王的时候,明成祖还是燕王的时候。王朝稳定下来的时候对亲王的武力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有的规定军队的数额,有的不允许拥有军队。

但是亲兵都是有的,因为亲王的礼仪制度在哪,中国讲究一个排场,再说为了人身安全,亲兵必不可少,其形式等同于保镖、护院。区别就是亲兵听谁的,有的亲兵是“王府旧人”,就是王爷自己招募的,有些是朝廷任命,就是所谓的“御前带刀侍卫”,这个御前带刀侍卫一部分人是皇帝亲卫,另一部分是分配给各地的王爷,保护+监视。

2.丞相的由来与权利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於

《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他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 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而在秦朝,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慧眼识才,因你而乐,我是伯乐说历史,此篇为本人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感谢大家的观看。


爱吃零食的老鼠


王爷和丞相谁的权力大

我首先亮明自己观点:在一个正常的王朝管理体系中,丞相权力大于王爷!

丞相是六部之首,统辖吏部、兵部、礼部、户部、刑部、工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王爷是皇帝的叔伯、兄弟、子侄、功臣等获封的爵位。王爵,在隋唐之前,有自己的实际封地甚至军队,在隋唐及其以后的朝代,除明朝前期外,只有虚封荣誉和待遇,没有实际封地和军队。王爵分为亲王和郡王,亲王是一字王,如晋王,封地在古晋地,今山西省,齐王,封地在古齐地,今山东省……。郡王是双字王,如襄阳王、琅琊王……。亲王无论荣誉、封地、待遇、军队、权力等都高于郡王。

在一个正常的王朝系统中,丞相掌管天下除兵权之外的所有常务管理权,丞相有权直接向皇帝就重大事务陈述事实、提出建议,丞相可就一般事务直接发布政令。王爷没有权力管理天下日常事务,有封地的王爷在自己封地内可以独立行政和管理军队。

王爷地位高于丞相,丞相实权高于王爷!

王爷如果不得罪皇帝,终身是王爷,丞相无论多么有能力且受皇帝信任,都会在一定时间告老还乡,失去权力,但一般影响力在一定时期还在,且大部分会被皇帝封为公侯爵位。

以上是正常情况下,但实际历史上,如王爷被皇帝猜忌,王爷甚至不如一般官吏自由,如王爷被皇帝重用,那王爷权力远大于丞相,如清朝康熙皇帝的十三阿哥胤祥深受雍正皇帝信任,权力远在雍正朝几位中堂大人之上。


夜读历史故事


王爷和丞相谁的权利大,这要分不同的历史时期。一般来说,王爷都是皇帝的兄弟叔伯等皇亲国戚,皇帝为了避免王爷的权利过大威胁皇权,都会限制王爷的权力,而且会定期削藩。如汉武帝的推恩令,就是很成功的削藩,这个时期的王爷就没有丞相权利大,如霍光,不仅比王爷的权力大,而且还能废立皇帝。类似的丞相很多,比如东汉末年的相父董卓,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明朝的张居正等。

而王爷,当然也有权力大过丞相的,比如咱们的千古一帝,秦王李世民,由于功劳实在太大,能力也太高,被封为天策大将,就没有哪个丞相敢说权力大过他。




陶左574


王爷是高等爵位,不兼政府职务,没有权力。丞相是政府最高职务,统领政府各部门,权力很大,但品级不及王爵高

以唐代为例,根据《旧唐书》《新唐书》来看看二者的关系。

一、王爵一般分两等

第一等,王。品秩上属于正一品,与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并列。李世民登基前就是秦王。

第二等,嗣王、郡王。品秩上属于从一品,与东宫三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等并列。

二、唐代丞相由多人同时担任

唐代丞相职权相对分离,以避免相权过重。一般中书省、门下省长官可称为宰相。

中书令一般两人,品秩为正二品。中书令“佐天子执大政”,也就是辅佐皇帝行使重大政务。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起草诏书,参与国家重大政策制定。唐初长孙无忌就曾为检校中书令。

门下侍中一般两人,品秩为正二品。门下侍中“掌出纳帝命”,也就是负责诏书敕令的发出。其实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和中书令一起,负责诏书的复核,如若诏书有问题,有权“封还”,就是退回去。“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总参,而颛判省事”。

总之,王爷作为最高等级的爵位,很有地位,但一般不参与政事。而丞相也是政府最高首领,职权广泛,但在品级上都低于王爵。


温水历史


在古代,封建等级制度还是非常明显的,朝廷从上而下有各级官员。而在这些官员中,丞相的地位,一般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所以,要说王爷和丞相,谁的权力更大,笔者认为丞相的权力更大。

丞相是六部之首,统辖吏部、兵部、礼部、户部、刑部、工部。而王爷是皇帝的叔伯、兄弟、子侄、功臣等获封的爵位。王爵,在隋唐之前,有自己的实际封地甚至军队,在隋唐及其以后的朝代,除明朝前期外,只有虚封荣誉和待遇,没有实际封地和军队。

王爵分为亲王和郡王,亲王是一字王,如晋王,封地在古晋地,今山西省,齐王,封地在古齐地,今山东省……。郡王是双字王,如襄阳王、琅琊王……。亲王无论荣誉、封地、待遇、军队、权力等都高于郡王。

在一个正常的王朝系统中,丞相掌管天下除兵权之外的所有常务管理权,丞相有权直接向皇帝就重大事务陈述事实、提出建议,丞相可就一般事务直接发布政令。王爷没有权力管理天下日常事务,有封地的王爷在自己封地内可以独立行政和管理军队。

王爷地位高于丞相,丞相实权高于王爷!

王爷如果不得罪皇帝,终身是王爷,丞相无论多么有能力且受皇帝信任,都会在一定时间告老还乡,失去权力,但一般影响力在一定时期还在,且大部分会被皇帝封为公侯爵位。

以上是正常情况下,但实际历史上,如王爷被皇帝猜忌,王爷甚至不如一般官吏自由,如王爷被皇帝重用,那王爷权力远大于丞相,如清朝康熙皇帝的十三阿哥胤祥深受雍正皇帝信任,权力远在雍正朝几位中堂大人之上。






放牛娃看电影


感谢提问。

王爷和丞相的权力要具体分析,不同的朝代王爷所掌握的权力是不一样的。如汉朝的王爷就只能待在封地,不如掌管一国行政大权的丞相权力大;而在清朝,亲王的权力就要大的多了。


丞相制度

丞相的称谓来源于秦国,最早是相邦的副手。吕不韦免职后,相邦一职无人继承,而丞相则被保存了下来。

秦始皇称皇帝后,设立左右丞相,丞相开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汉承秦制,设置相国,而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

东汉时期不设丞相,只有曹操当了一段时间。隋唐时期不设丞相,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的长官相当于宰相。

而两宋、元朝各自设置了相当于宰相的官职,行使宰相职权。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以胡惟庸专权,处死了胡惟庸,同时废除了丞相制度。


品级相同

丞相以及宰相这些宰执一级的高官几乎都是正一品或者是从一品。唯有唐朝是个例外,因为李世民在当皇帝前曾经担任过中书令这个职务,而中书令又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一品大员。之后的官员都没有再当过中书令或者更大的官,因此,唐代二品官几乎是到顶了。

而历朝历代的王爷一般有亲王和郡王之分,亲王是正一品,郡王是从一品。。

从品级上来看,王爷与丞相几乎对等。


不同朝代的王爷

汉朝和晋朝的王爷对封地内有着绝对的控制,并可以自置属官,封地内依旧有丞相等官员,这里的丞相权力来源于王爷,因此没有王爷权力大。但是朝廷的丞相统管全国,却又高于王爷。

其后的朝代也是如此,留在京城且没有实际官职的王爷仅仅是品级很高,实际没有任何权力,远远不如丞相。

而清朝时期的亲王和郡王有实际官职,且又有品级在身,都要比宰相一级的官大。

结语

总体来说,丞相与王爷同属一品,但是每个朝代有不同的政策,有的朝代王爷的地位和官职都高,也有的是仅仅地位高而没有实际权力。


盛夏一抹清凉


其实没什么疑问,基本是丞相权力大。因为丞相这个官职在西汉以后很少设立,一旦设立,必然权倾朝。但是如果问宰相,就不一定了。宰相是一群人的统称,与丞相有本质区别。


先必须说一下丞相和宰相的区别。丞相是个具体官职,不是每个朝代都有,而宰相不同,这是特指皇帝身边掌握最高权力的一批人,不仅仅是行政权,还包括军事权、监察权等等。宰相在不同朝代时期具体官职名称、人数都不定。比如先秦的相邦(相国)、秦汉的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东汉改为太尉、司徒、司空)、唐朝的政事堂(中书门下)成员(中书令、门下侍中、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朝的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明清虽说有认为不设宰相,但还是会有人把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称作宰相。这些人,有时独相,有时两三人,多则八九人甚至十几人,很多时候王爷本身也是宰相。而一旦王爷入相(唐朝政事堂、清朝军机处都有王爷入值的例子),必然在众多宰相中排名靠前,那后面那些宰相也就只能唯唯诺诺了。更不要说有些摄政王、议政王,纵然不挂宰相的名号,也足够压制所有宰相。

但是题主既然问的是丞相,那就不一样了。先秦时期,丞相只是相邦(相国)的副手,但这个时候周天子都只是王,各国诸侯后期才纷纷称王,也就不存在王爷这个定义。秦朝设立丞相,而秦朝没有诸侯王,所以也不存在这个问题。真正二者都存在的,是西汉开始。


西汉,早期设有相国,如萧何、曹参,在丞相之上。但很快废除了,以丞相掌最高行政权。西汉有诸侯王,早期也很强盛,不过那只能说是昙花一现。随着刘邦灭异姓诸侯,景帝平七国之乱,武帝用推恩令和酎金除爵制度限制诸侯。所以,西汉中期以后的诸侯王基本就没什么权力了,他们在封地还要看朝廷委派的地方官的眼色,中山靖王刘胜(刘备先祖)就曾向弟弟汉武帝哭诉自己被官员监视太惨。诸侯王们还要时刻担心自己因罪被剥夺爵位、削减封地。与此相比,丞相后期虽然也被削弱,至少还是掌握一定的行政权。所以,西汉大多数丞相权力还是要大于诸侯王。


西汉末哀帝时开始,丞相官职被废除,东汉以司徒取代丞相,但权力要小很多。直到东汉末,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丞相官职,以为百官之长,从此大权独揽。名义上那还是汉家天下,实际上谁都知道曹操才是真正的君主。这种时候,那些东汉的诸侯王,又有哪一个能和曹丞相相提并论呢?


曹操开了这个头之后,其他人也纷纷效仿。只有一个大臣能够总揽朝政时才会成为丞相。刘备称帝后封诸葛亮为丞相,诸葛亮就是刘备的大总管。而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是蜀汉的实际掌控者,他南征北伐,乾坤独断,这时候蜀汉的王爷们,比如刘备的另两个儿子刘永、刘理,能跟诸葛亮相提并论吗?而诸葛亮一死,刘禅也就顺势取消了丞相官职,此后的蒋琬、费祎等人只能是大司马、大将军,权力无法与诸葛亮相比。同样,曹魏在曹丕代汉称帝后也废除了丞相官职。只有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夺权后,魏帝曹芳一度封司马懿为丞相、相国,都被司马懿推辞,直到他儿子司马昭掌权后期才正式接受相国官职,而那些王爷们,一点用都没有。他儿子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又不再设丞相或者相国。三国中只有东吴一直保留了丞相,这些人也有不少有生杀予夺大权,宗室王爷们显然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从此除了东晋有过短暂将丞相常设之外(这些丞相也往往执掌军政大权说一不二),丞相或者相国就成了一个标志,只有权臣势力达到顶峰时才能获得。这时候不要说一般的王爷了,连皇帝都不得不对权臣点头哈腰。这些丞相、相国也很有可能随时取而代之。比如东魏权臣高欢、高澄父子先后任大丞相把持朝政,高澄死后其弟高洋为丞相,并最终取代东魏建立北齐。西魏权臣宇文泰也获封丞相,其子宇文觉建立了北周。而北周末代权臣杨坚在称帝前也是大丞相。隋朝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后也是自称大丞相,接着就自己称帝了。而这些朝代,丞相都不是常设官职,这时候这些王爷们,还不是这些权臣手里的傀儡吗?


唐朝丞相一类的官职短暂出现过,比如唐玄宗时期短暂将中书令改称右相、侍中改称左相外,这是真正掌相权的人。也就是这段时间出了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祸国殃民的奸相。另外唐朝也曾将尚书省的左右仆射称作左右丞相,这个比较虚衔化。尚书省的左右丞相没有什么实权,只是荣誉官职。当然,唐朝王爷种类比较多,安史之乱时作乱的安禄山也是郡王,不过这些武将都是局限于自己的驻地,在全国范围内,显然还是原本作为中书令和侍中的左右相权力大。


而南宋又将左右仆射改为左右丞相,这是真实掌握实权的。元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右丞相(元朝右在左上)为实际上的百官之长。而元朝的王爷们不是养尊处优就是带兵在外,不涉及核心权力。明朝初年也设左右丞相,左丞相在右丞相之上。但是很快胡惟庸案发,朱元璋废丞相,之后再也没有丞相官职了。就明朝初期而言,左右丞相是真正的掌权,而王爷们虽然比后期受限制要好,但也只能在边疆。

综上,如果是丞相,通常确实比王爷们权力大。但宰相的话就不一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