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见过父母一地鸡毛的婚姻,发现《父母爱情》才是好婚姻该有的样子

同样是一辈子,同样是一年四季,同样是一日三餐,同样是柴米油盐,有的人把日子过的诗情画意,有的人把日子过的一地鸡毛。

见过父母一地鸡毛的婚姻,发现《父母爱情》才是好婚姻该有的样子

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不吵架的时候少,有时候即使不吵架,气氛也是沉闷的,就连过年过节这样的日子,家里也经常是鸡飞狗跳。父亲脾气暴躁,我只敢问母亲:这样的男人,你为什么要嫁?

母亲说:唉,都是命!我以前找人算命,算命先生说我俩就是针尖对麦芒,一个刚一个强。看来还真是这样。然后又为父亲开脱:你爸以前也不这样,以前抽烟很少,滴酒不沾,人缘也好,现在都是因为烦心事多了才这样的。然后也会絮叨说父亲以前爱穿白衬衣,总是干净清爽,结婚前每次来找母亲,总惹得同伴羡慕。语气里满是欢喜。看来没进围城前,也是岁月静好。

其实他俩吵架的原因无非鸡零狗碎,有时是婆婆、媳妇、小姑的千古难题,父亲唯父命母命是从,只好委屈媳妇;有时是父亲做事不顺心烦拿母亲当出气筒,尤其是在他做生意失败后。母亲也抗争过,寻死觅活过,可父亲大男子汉主义不改,母亲后来就屈服了,认命了。

见过父母一地鸡毛的婚姻,发现《父母爱情》才是好婚姻该有的样子

我不解。我心里暗想:以后可不能找个这样的男人。这样的婚姻,我宁可不要!

父母吵吵闹闹半辈子,然后十年前父亲得了癌症,在与病魔抗争了整整一年后去世了。那一年,在我印象中,是最安稳的一年。父亲疼的啥也顾不上,母亲也是有病乱求医,到处打听偏方土方,求神拜佛。父亲走之前,跟母亲说了一句话:这辈子,我最对不住的就是你。

因为这句话,母亲在父亲走后很长一段时间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每次提起父亲来都是父亲的好。

几年后,我看了《父母爱情》,发现原来这才是好的婚姻该有的样子

男人懂得示弱,女人懂得包容。江德福是个大老粗,口袋里插两支笔装知识分子,安杰是资本家大小姐,矫情,讲究,江德福即使看不上,也还是按安杰的要求做一个“三洗”好男人。 德华来后,姑嫂两人互相看不惯,尤其是德华从王秀娥口中得知哥哥为了结婚前途受阻,百般跟安杰过不去,安杰气不过回了娘家。江德福放下大男人的架子,适时示弱,“三顾茅庐”,求安杰回去。德华回老家以后,安杰在知道了德华从小没娘,结婚后丈夫去当兵生死未卜的情况后,满心同情,同意让德华回来。

见过父母一地鸡毛的婚姻,发现《父母爱情》才是好婚姻该有的样子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在琐碎的家长里短面前,夫妻互相迁就,互相包容,各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

爱一个人就要爱她的全部。在那个年代,安杰的资本家大小姐身份影响了江德福的提拔。为了不让安杰内疚,他隐瞒了这事。安杰的矫情在江德福眼里也是情趣,江德福专门在家里给安杰建一个厕所,出差也不忘给安杰买咖啡。

江德福不拘小节,安杰也会护短。听到哥嫂议论江德福吃饭吧唧嘴,安杰摔门离去。江德福老家的人来了,安杰像对待家人一样,江德福的同事来家吃饭,安杰也会做个贤妻良母,满足了男人的自尊心。

见过父母一地鸡毛的婚姻,发现《父母爱情》才是好婚姻该有的样子

没有人十全十美,爱一个人就要爱他(她)的全部。接纳,是幸福的开始。

真心付出,姑嫂和睦。安杰觉得德华粗俗,德华觉得安杰娇气,两人一见面就掐。可是,安杰对德华是真心好。德华老家的人骂德华的时候,安杰替德华说话:“她就是这家的姑奶奶,在这儿她就说了算。”老丁偷着换了家里的锁,德华只会哭,只会背后做个“纸老虎”。安杰替德华出气,把老丁狠狠地说了一顿,老丁被批得体无完肤,却偷着夸奖安杰。德华给老丁送饺子,怕哥哥唠叨,安杰给打掩护。在安杰的帮助下,德华终于如愿以偿。安杰还为德华准备了丰厚的嫁妆,让德华风风光光地嫁给了老丁。

见过父母一地鸡毛的婚姻,发现《父母爱情》才是好婚姻该有的样子

姑嫂关系是一道难题,但是有解,答案就是以真心换真心。

巴法利·尼克斯说:婚姻是一本书,第一章写的是诗篇,而其余则是平淡的散文。

我的脑海中一直存着两个画面:

之一:一对老年夫妻,穿着朴素,步履蹒跚,妻子眼睛不好,老头在前,左手拿着马扎,右手拿着一根木棍,木棍的另一头牵着老太太。估计是那个年代出生的人,不好意思牵手吧。

之二:一对中老年夫妻,都穿着素雅的棉麻衣服,牵着手,信步闲谈。

这是小区里的两对老年夫妻,我在下班的路上经常见到他们。不一样的风格,却一样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