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華夏文明的西南邊陲|淺析我國古代與越南、柬埔寨的關係

漠北的草原和河西的黃沙承載了很多中國歷史記憶,無論是封狼=居胥的典故還是張謇行走西域的事蹟,都為後世留下了無數波瀾壯闊的歷史。相比之下,東面廣闊的大海難以留下歷史的印記,南境邊陲更像是被人遺忘的角落。至於西南邊境的國家,更加無法與樓蘭、匈奴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為人熟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古代越南和柬埔寨這倆國家與中原王朝之間的關係。

華夏文明的西南邊陲|淺析我國古代與越南、柬埔寨的關係

北方的草原

華夏文明的西南邊陲|淺析我國古代與越南、柬埔寨的關係

肅殺蕭瑟的西域

一、古代中國與越南的關係

(1)古代中國統治下的越南區域

公元前221年,始皇帝吞併六國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統一六國之後,始皇帝征伐不止,不久後便派遣五十萬大軍秦始皇就派遣大軍征服了百越部族,並設立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如今的越南北部在當時就屬於象郡管轄。秦二世而亡後,百越之地被後來的百越王趙佗佔據。直到西漢武帝時期,漢朝國力空前強盛,順利剿滅了南越國,並且在這片區域重新設立交趾、日南和九真三郡。此後,歷經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象郡該地區的統治和疆域都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唐初襲盛世榮光,改變了該地區沿襲數百年的建制,在此處設置安南都護府。唐中期之後,受到安史之亂的影響,帝國已經沒有餘力直轄安南地區,便在此設立靜海軍節度使以主持邊疆防禦。

華夏文明的西南邊陲|淺析我國古代與越南、柬埔寨的關係

漢朝時期南部疆域圖

唐朝滅亡之後,越南地區開始逐漸從中國的統治中獨立出來。先是靜海軍節度使無力抵抗越南地方武裝的勢力率先撤出這一地區。後在五代十國和宋朝軍力羸弱、軍事重心傾斜的紛亂情況下,中原勢力無慾收回越南。雖然明永樂年間,因為越南地區進犯明朝而重新被收回中國統治,但是中國對越南地區的統治逐漸轉向名義化。

華夏文明的西南邊陲|淺析我國古代與越南、柬埔寨的關係

(2)古代越南與中國的藩屬關係

雖然大明在永樂大帝之後逐漸放棄了對越南地區的掌控權,但是越南北部王朝的主動投降和拜明帝為君,越南與中國的關係變為藩屬關係。所謂藩屬關係,是指屬國保有名義上的主權,但是實際上在外交、政治等方面均受制於宗主國的一種關係。在這種關係的制約下,越南新王登基都要徵求明朝同意,並且每年按照約定向明廷進貢。明朝滅亡後,越南地區的統治者阮氏便屢次派遣使者和進獻貢品到清廷,延續了與中國之間的藩屬關係。古代越南與中國的藩屬關係在清朝終結,清朝在中法戰爭中失敗後,放棄了對越南地區的宗主權。

華夏文明的西南邊陲|淺析我國古代與越南、柬埔寨的關係

二、古代中國與柬埔寨的關係

柬埔寨是東南亞中南半島地區擁有悠久歷史的古國,在公元一世紀左右建國。柬埔寨在九世紀至15世紀末建立了吳哥文明,史稱高棉帝國。由於領土之間互不接壤,中柬之間並不像越南地區一樣頻繁征戰。秦漢時期我國將柬埔寨稱作“扶南”或“校南”,隋唐時期則被稱作“真臘”國,直到明朝萬曆朝後,我國才將該地區稱作柬埔寨。

華夏文明的西南邊陲|淺析我國古代與越南、柬埔寨的關係

盛極一時的吳哥文化

中國和柬埔寨主要是通過陸上交通和貿易進行溝通聯繫的。根據史料記載,中柬兩國之間的路上交通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張謇在出使西域的路途中,不經意間發現了一條通往西南方向的道路,這就是後來的“蜀身毒道”。這條道路自成都出發,途徑雲南、緬甸等地,最終通往印度,被譽為西南邊境的“絲綢之路”,中柬之間開始逐漸產生聯繫並且開展貿易活動。海上道路的開拓則主要得益於鄭和下西洋,七次下西洋不僅宣揚了明朝國威,也促進了中國和柬埔寨之間的海上交易。

華夏文明的邊境綿延上萬裡,除去漠北的豪邁和西北的肅殺之外,藏在原始叢林中的西南邊境卻稍顯神秘。或許我們應該多些將目光投放在此處,去探尋其中獨特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