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1年跳槽8次?一言不合就辞职?懂得这一点,顺心工作来找你


1年跳槽8次?一言不合就辞职?懂得这一点,顺心工作来找你

本文共2729字,读完需约5分钟


频繁换工作,到底是谁出了问题?

一位90后职场新人在贴吧上吐槽:"我已经受不了我的上司了。3天的任务1天就要完成,完成了还嫌方案做的不好,按她的意思修改了,她又觉得缺乏新意,老板怪罪下来就把责任都推给我,大家评评理,这个地方我还能待下去吗?"

后面一位网友跟帖说,他在1年的时间里换了8个工作,而离职原因大部分如下:

1、996工作制太累,没有自己的生活,换个轻松的环境体验一把。

2、与领导、同事闹矛盾,眼不见心不烦,当场和老板提辞职。

3、专业不对口,业务上无法实现突破,干得没劲,没有成就感。

4、嫌弃收入太低,自己的年终奖只是别人的零头。

如今,老板们也在诉苦,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好管,一言不合就辞职。"干得不开心,那就换个工作呗。"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可是,换个工作地点,换一批同事,甚至换一批客户,就真的能解决问题了吗?找工作可能会有运气成分,但这也并不至于高频次更换。只恐怕,频繁跳槽的人也没清楚的认识到,工作不顺利,到底是公司的责任还是自己的问题。

其实,所谓的太累、人际关系不好、没有成就感、收入低都只是表面的理由,要想真正解决自己工作不顺心的问题,就得剖析自己的底层心理:问一问自己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在此之前,我们首先得明白两个心理学概念:应对方式和心理舒适区。


1年跳槽8次?一言不合就辞职?懂得这一点,顺心工作来找你


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压力情境下,试图减轻压力给自身情绪的影响而采取的策略或行为

通俗的说,应对方式就是我们如何处理外界压力。

应对方式可分为行为和心理两个层面:

1、行为上,是指应对的具体动作。比如,面对压力,我们会与人倾诉还是独自流泪;面对质疑,我们是急于解释还是选择沉默。

2、心理上,是指应对时所产生的情绪。比如,我们遭遇背叛时会愤怒还是害怕;遇到失败时,是伤心还是振奋。

为了转抽象为具体,心理学家设计了一款量表——应对方式量表,以评估个人应对方式类型,并以此为依据衡量个人的心理状态和个人素质。

应对方式可大致分为6个因子,当个体面对压力时,应对方式从积极到消极的排序为:

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自责-幻想-退避。

根据应对方式的不同组合,可将受评估者分为成熟型(解决问题-求助)、不成熟型(退避-自责)、混合型(合理化-幻想)。


1年跳槽8次?一言不合就辞职?懂得这一点,顺心工作来找你


心理舒适区

我们对“心理舒适区”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可很多人对其理解是存在偏差的。我们所理解的心理舒适区,是只待在一个舒适的心理环境中,只做擅长的事情,不思进取,甚至好逸恶劳。

舒适区和舒适度并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拿着理想工资的人,即使工作环境恶劣也不会轻易换工作。这说明了在舒适区内并不意味着舒适,不舒适也并非是因为走出了舒适区。

所谓"舒适",实际上就是用熟悉的应对方式去面对问题。

我们通常用右手拿筷子,如果某一天要求用左手夹菜时,我们会不习惯。从右手换到左手,是我们的应对方式发生了改变。

一位职员被晋升为领导,当他面对原部门的同事时,也会很不习惯。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由于身份的转变,他的应对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走出心理舒适区很难吗?很难,因为改变应对方式很难。

心理学家说,当我们用熟悉的应对方式去处理问题时,我们会获得控制感。

控制感有多重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证明,当我们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后,我们会寻求安全感,包括人身安全,也包括心理安全。

控制感就是一种没有变化的、确定性的安全感。

什么事情最安全?当然是确定的事情。什么事情是确定的?当然是做过的事情。面对同样的问题怎么办?用同样的方式再做一遍。那些超出现有能力范畴的事情呢?尽量不去做。因为这件事没有先例,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做,过程得不到控制,结果就不确定。

所以,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就会有如下的心理流程:

遇到问题-产生焦虑-控制心理启动-寻找已有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

这就是舒适区的心理机制。

而想要走出舒适区,我们就必须打破原有的规则:

1.首先,我们仍然会遇到问题,产生焦虑情绪。

2.此时,控制心理仍会启动,需要改变的是,我们不再寻找已有的应对方式,而是用新的应对方式去处理问题。

3.倘若控制需求感足够强大,或新的应对方式偏向不成熟类型,心理层面逼迫自己回避焦虑,那么我们又会重新回到熟悉的应对方式,行动宣告失败。

4.倘若你能忍受"不习惯"带来的不适,努力创造出新的情感体验,并通过重复体验强化了情感经验,最终适应了新的应对方式。那么恭喜你,你顺利的走出了舒适区。

1年跳槽8次?一言不合就辞职?懂得这一点,顺心工作来找你


如何解决频繁换工作的问题

至此,我们知道,总是想换工作并不是因为每家公司都有着无法忍受的管理问题,而是你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总是使用相同的应对方式。

还记得上文说的应对方式的组合类型吗?有的人在工作中不开心,他就会逃避、自责,或者把责任推卸给同事、领导,这样的应对方式属于不成熟型(退避-自责);有的人会幻想如果找到"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该多么美妙,而现在的自己都是不公的命运导致的,这样的应对方式属于混合型(合理化-幻想)。

所以,如果你不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不尝试走出舒适圈,不管你怎么换工作,换多少工作,你都会遇到与之前相同的问题。当然,我们也不能对现状视而不见,得过且过。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试图构建成熟型(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

  • 1、困难就是机会,学会接受困难,努力克服困难

如果上司要求你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不要再抱怨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正是你展现能力的好机会,给你的上司超出期望的答复。

如果你的同事不配合你的工作,不要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这正是你处理人际关系的实战演练。

如果你被分配到了一个陌生的岗位,不要再琢磨怎么和领导说自己并不适合这份工作,干好工作就是你突破自我,走出舒适圈的目标。


  • 2、正视焦虑,学会与孤独共处

在职场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新问题。当我们遇到新问题时,我们百分之百会产生焦虑。如果说焦虑感在所难免,那不如调转枪口,正视焦虑。

焦虑感并不一定对我们有害,有时,它也能作为前进的动力。

有人说,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一定会有不被理解的时候。你要做的是调整心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孤独,面对焦虑。


  • 3、习惯成自然,时时刻刻培养学习习惯

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时,可以求助,可以探索,把它当做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要知道,职场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前路一定有数不清的问题等着自己。

那么,我们就要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习惯去培养。遇到新的问题时,不再想着怎么去逃避,而是学着怎么去解决。这就是不断突破舒适区的过程。当你习惯了这样的应对方式,就没有问题能够阻拦你。


1年跳槽8次?一言不合就辞职?懂得这一点,顺心工作来找你


结语

频繁的换工作并不能解决你的职场心态问题。只要改变自己的应对方式,努力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无论你在哪个岗位,都能打拼出一片天地。

同样,在生活中,在人生道路上,问题总会接二连三的到来。可是,方法总比问题多,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拥有迎难而上的应对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