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在雲音樂節成為主流時,行業人士感慨“樂視音樂早死了好幾年”

在雲音樂節成為主流時,行業人士感慨“樂視音樂早死了好幾年”

這一個月以來,線上音樂節成為了“雲XX”中涉及平臺最多的活動,從最初的B站,到抖音、唱吧、快手,以及這幾天的微博音樂、優酷可以說大大小小隻要能和娛樂沾上邊的平臺都開始為用戶提供這項疫情期間的特殊服務。如果說“雲健身”、“雲蹦迪”只有抖音、快手、映客涉獵,那麼“雲音樂節” 的門檻以及廣泛的受眾,則可以讓更多的平臺參與進來,為樂迷提供宅家“看”演唱會的新體驗。

其實,瞭解行業的朋友應該知道,將線下的音樂節或是演唱會搬到線上,並非上述平臺首創。樂視音樂在2015年成立時就選擇了類似的道路,時任CEO尹亮說,用戶願意為(演出內容)單體付費,這是中國內容產業,包括電視劇領域都沒有的。

可能很多朋友已經遺忘了樂視音樂到底都做了什麼,老翁現在給大家回顧一下。在樂視音樂還沒獨立的2014年,樂視聯手汪峰嘗試演唱會付費直播,當時的數據顯示,該場演唱會直播共吸引到7.5萬次付費觀看,為樂視創造了超過200萬元的收益。

在雲音樂節成為主流時,行業人士感慨“樂視音樂早死了好幾年”

此後的兩年間,樂視音樂合作了李宇春、華晨宇、鄧紫棋等當紅藝人;在現場娛樂方面,直播了草莓音樂節、迷笛音樂節、美國Ultra電子音樂節等大型音樂現場演出,以及包括27屆金曲獎、58屆格萊美頒獎禮等在內的重量級音樂頒獎禮。

在雲音樂節成為主流時,行業人士感慨“樂視音樂早死了好幾年”

時過境遷,當“雲音樂會”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很多音樂圈的朋友便第一時間想到了樂視音樂,也讓尹亮有很多感慨,他發文稱,今天看到的各種線上音樂節、雲蹦迪都是基於這個特殊時期的移動互聯網的,移動互聯網的特點是重交互,講究快速、輕巧,內容不宜過重、成本不宜過高……

在雲音樂節成為主流時,行業人士感慨“樂視音樂早死了好幾年”

尹亮同時透露,近期將“樂視音樂”微信公眾號更名為“比特之音BiteMusic”,希望有合適的機會讓她復活。該消息發出後,知名音樂博主遲斌評論稱,希望尹亮再整出點兒動靜,新音樂產業觀察評論也期待尹亮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把高品質音樂現場直播帶回來。

在老翁看來,人們對於音樂的需求永遠不會被滿足,儘管當下互聯網行業內音樂市場創新乏力,但在去年還是湧現出了很多新形式的音樂App,彈唱、語音彈幕等過去行業排頭兵沒有滿足的需求開始被滿足,但將線下現場搬到線上的付費模式的產品,如今確實少了,其實這也反應了一個問題,“互聯網+”的終極目的到底是免費還是付費,免費代表傳統移動互聯網依託廣告收入的產品模型,流量是基礎,而付費則代表在產品初始階段便可以產生有效的營收甚至利潤。

在老翁看來,單就現場娛樂場景來說,線上付費模式肯定是未來的趨勢,但線上平臺能否為用戶帶來與線下等同的體驗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即互動性與觀賞性需要比現在更高的要求,才能讓用戶感到物超所值,而就目前情況來看,仍沒有任何一家可以做到這些,騰訊音樂集團是目前最有能力做出相關產品的公司。

回到正題,曾經樂視音樂的用戶們現在的雲音樂會、雲蹦迪肯定見怪不怪了,並且還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細品之下仍舊有些懷念過去的樂視音樂,因為它出現時超前的模式對於現場娛樂行業的發展在當下仍然具有指導意義。

昨天2月29日,老翁翻了下4年前這一天的朋友圈,當時分享了賈躍亭在年會唱《野子》的視頻片段,這也成為了本文寫作的初衷。在此,老翁期待尹亮的“比特之音BiteMusic”能夠為音樂市場帶來新的變化,讓人們對音樂的隱性需求被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