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甘肅發現的蜀漢姜維墓,佔地六千多平,墓中沒屍骨,那放的何物?

甘肅發現的蜀漢姜維墓,佔地六千多平,墓中沒屍骨,那放的何物?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古來忠將悲發白,長使英雄淚滿襟。他是諸葛亮眼中的後起之秀,是拯救蜀漢存亡的英雄之輩。他死後屍骨被暴於荒野之地無人敢收,他就是姜維。

遇到貴人諸葛亮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之間明爭暗鬥、風雲四起。在這場雲波詭譎的鬥爭中出現了許多英雄,他們或文或武,或是足智多謀,或者一身氣力舞刀弄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為國赴身。不得不提及的一位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蜀國丞相,幫助劉備建立蜀國,立下汗馬功勞。

他的才智和智謀是歷史聞名的,如今大家在稱讚某人聰穎時會說“真是個小諸葛”,在說某人只會在事情結束後出謀劃策的則會稱他為“事後諸葛亮”。無論哪種叫法都是拿諸葛亮做比較,

可見他的聰慧和天賦。被他相中的人則肯定是人中龍鳳、非凡豪傑。

甘肅發現的蜀漢姜維墓,佔地六千多平,墓中沒屍骨,那放的何物?

諸葛亮原本鍾情的後輩是馬謖,但是在街亭一戰後,揮淚斬馬謖。在諸葛亮愁眉不展之際,姜維出現在了他的眼中。彼時的姜維是一位正值26歲的少年郎,雖然他年輕,但是早已久經沙場,是戰場上的一名“老將”。這還要從姜維的父親說起。在《三國志·姜維傳》的記載中,姜維的父親姜囧是隸屬於曹魏部下的武將。

在建安十九年時,馬超與羌戎向涼州發起進攻,他們裝備精良、糧草豐足、戰馬強壯,很快便拿下了涼州各地,此時只有姜囧守的冀縣還久攻不下,死死抵抗。可最終由於寡不敵眾戰死了沙場。此時只有12歲的姜維危難之際扛起了守衛冀縣的職責。等夏侯淵收復涼州投奔諸葛亮時,姜維的才能和勇氣吸引了諸葛亮的眼球。

諸葛亮很高興在失去馬謖之後又遇到了可以培養成有用之才的人。很快,諸葛亮對姜維一通嘉賞,

封他為當陽亭侯、奉義將軍,統領五千精銳

甘肅發現的蜀漢姜維墓,佔地六千多平,墓中沒屍骨,那放的何物?

身處囹圄

比起曹魏時守衛偏僻的涼州,諸葛亮給予姜維的封賞和職責大得多。千里馬難遇伯樂,諸葛亮的偉大不僅在於自己擁有雄才偉略,還有一雙識別英雄的慧眼。姜維對諸葛亮的

知遇之恩感激涕零,發誓誓死報效蜀漢。他沒有辜負諸葛亮的期望,成為了一位保家衛國的忠臣。為蜀漢大業操勞一生的諸葛亮最後病死在北風哀嚎的五丈原。諸葛亮死後,將匡扶漢室、北伐曹魏的心願交給了姜維。

此時的劉後主一副貪圖享樂、無所事事的狀態。由於連年征戰,大臣和百姓都厭惡了戰爭,朝中不少人反對北伐,當朝丞相費禕更是想盡辦法遏制姜維,還奪了姜維的兵權。姜維臥薪嚐膽十年,十年後,丞相費禕被刺殺,兇手是誰沒有查到。在丞相死後,姜維重掌大局,整頓兵馬北伐,可是曹魏的兵力是蜀漢的十倍,諸葛亮活著時北伐很是艱難,如今他死後,姜維單槍匹馬伐魏談何容易。

甘肅發現的蜀漢姜維墓,佔地六千多平,墓中沒屍骨,那放的何物?

景耀六年,曹軍南下,征討蜀軍。姜維在劍閣與曹軍血戰,拼死守護家園,一如當年追隨父親守衛冀縣。每每心灰意冷,姜維總會想到諸葛亮生前對自己的囑託和信任,他希望自己完成他生前未完成的心願。即使這個願望太難實現,但只要存在一絲希望,姜維便會拼盡全身氣力去爭取。可是,自古將士守家園拼死殺敵,可悲皇帝一個念頭就扭轉了局面。

此時身處成都城的後主劉禪做出了投降的決定。接到消息的姜維憤怒的揮劍砍地上的石頭。藉著心裡的憤懣向天哭喊,孔明前輩,泉下有知,一定看到了姜維的無奈和心酸,一身孤膽卻沒有發揮的戰場。

甘肅發現的蜀漢姜維墓,佔地六千多平,墓中沒屍骨,那放的何物?

全家被殺,屍骨無存

即使劉禪決定投降了,姜維也沒有熄滅心中匡扶漢室的燈火。因為是這盞燈這份希望支撐了他數十載無趣的生活。姜維有意與鍾會友好,騙取他的信任藉機離間曹魏的將領。姜維還寫信給劉禪安慰後主漢室匡扶大業指日可待,讓後主寬心等候自己的好消息。可是蜀漢一個國家都不是曹魏的對手,姜維一人又能做什麼呢,很快他的計謀便被魏軍識破,魏軍大怒下令將姜維斬殺,妻兒老小也沒能倖免於難。

此外,他的屍骨被丟棄在荒野上不許下葬,任風吹雨淋鳥啄蟲食,還派軍守著不許他的部下來收屍。在姜維被殺後,他的悲烈感動四方的百姓,在甘肅甘谷、天水、四川劍閣、蘆山等地都為他修個墓。在姜維的老家甘肅甘谷,百姓為他修建了一個佔地六千多平的陵寢,這塊地方名叫將軍嶺靴子坪。

甘肅發現的蜀漢姜維墓,佔地六千多平,墓中沒屍骨,那放的何物?

這個墓室中沒有埋葬姜維的屍首,而是埋葬了一隻他的戰靴,令人肅然起敬這隻戰靴是當年他的部下在夜晚冒死偷回來的,將軍的屍首怕是沒有人拿回來了。可悲的是姜維將軍為國征戰幾十載,戎馬一生最後屍首都沒能安眠於地下。

姜維的屍骨可能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風眠於自然中,也可能有幸被某位崇敬老將士的無名之輩收斂起來埋入地下,但是他的

風骨英氣一代代流傳下來。甘肅老家的衣冠冢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地方祭拜先烈,住在周圍的百姓會定期舉行祭祀活動,姜維的故事也會在百姓之間口口相傳。幾千年後,我們只能在書中讀到前輩的英勇事蹟,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和壯舉。

甘肅發現的蜀漢姜維墓,佔地六千多平,墓中沒屍骨,那放的何物?

姜維一名將士尚且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滿心想的都是匡扶蜀漢,短短人生幾十載把生命的全部都放到了救國大業上。可是劉後主卻選擇了投降,將劉備諸葛亮等大將操辦下的事業頃刻間付之一炬。時勢造英雄,也篩選出了懦弱無能之輩。

劉後主自稱“安樂公”,生下來便是榮華富貴、一國之主,受百官朝賀,百姓擁護,他沒有經歷戰爭的磨難很難成大器,所以即使有像無數姜維一樣的愛國將士,即使他們為了護衛家園連去死都不會眨一下眼睛,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首領,所有的努力也只是徒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