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康熙帝的五皇子很有实力,为何没有参与夺嫡?

钰眀


自从中国产生皇帝这个职业以来,皇位便一直世人角逐的对象,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优越感就是实现一个男人终极理想的状态了。而皇子作为离皇位最近的一群人,如果无法处理好他们的关系,很容易出现互相残杀的局面。所以,中国一直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也有一些时代,皇帝为了选出其中的最优秀者,便会采取放羊的态度,对皇位的争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那么当这种机会出现在眼前,却无动于衷的角色究竟是什么神仙人物。

背景介绍:

康熙四十七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康熙帝24位皇子中,参与这次争夺皇位的皇子有九个,所以这次事件也被称为“九龙夺嫡”,而其中拥有深厚背景的五皇子却没有参与争夺,这是为什么呢?

优势:

一:背景强大

爱新觉罗·胤祺(1679—1732),是康熙帝的五儿子,其母亲是康熙帝的宠妃宜妃郭络罗氏,并且在其很小的时候,便被康熙帝送到了其祖母孝庄皇后那里代养,在孝庄身边长大,感情十分深厚,所以相对于其他阿哥们来说,胤祺在这靠山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能力出众

据清朝的《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康熙三十五年征战噶尔丹时,太子胤礽被受命监国,大阿哥至八阿哥全部一起随军队去战场。大阿哥是军队最大的前锋。八阿哥因为年龄尚小在中军跟随康熙坐镇。其他阿哥每人都领着一个旗的大营出征。五阿哥胤祺领导的是正黄旗大营。要知道正黄旗在满清八旗中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正黄旗,以旗色纯黄而得名。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由皇帝亲自统领,是上三旗之一。兵丁人口最多,至清末,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所以可以看出康熙帝对五皇子胤祺的宠爱。

作为皇位候选人的不足:

一:性格敦厚,没有权利争夺的野心

胤祺之所以没有参与夺嫡事件与他的性格以及教育有很大关系:胤祺“心地善良,为人忠厚”。 雍正十年( 1732年)胤祺去世时,雍正给死后的他谥号“温”。两年后,雍正想起了这位弟弟,也命令专门的人为其竖立一座纪念碑,并为其题写“秉性和平,谦虚真诚”。皇位不仅仅是权利的制高点,而且还是责任的制高点,作为一国之君,在必要的时候是需要杀伐果断的,善良温和有时候是会起到反作用的。

二:文化教育方式的不足

清朝虽然是少数民族政权,但是奉行的却是汉制,所以要求统治者要有相当的汉文化水平。而胤祺在这方面是十分欠缺的,由于在孝庄身边长大,所以,胤祺在9岁出阁读书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汉语。所以若是让其掌管政权去批阅奏章,怕是胤祺还得抽时间去学习一些汉族的文化知识。

所以,综上胤祺是不可能去争夺皇位的,即使是去了,也不会得到其身后势力的支持。


欧将子


康熙皇帝的皇五子胤祺,实际上实力是非常出众的,在所有康熙皇子中,有着非常强的竞争力。

康熙皇帝的皇五子胤祺,生于康熙十八年(1680年),与参与了“九子夺嫡”的九阿哥胤禟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同为宜妃郭络罗氏所生。

在康熙所有的三十五个儿子中,胤祺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具备着加较强的实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胤祺的出身并不卑贱。

胤祺的生母是康熙的“四妃”之一的郭络罗氏,按照“惠宜德荣”的排序,其地位是要高于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和三阿哥胤祉的生母荣妃马佳氏的,并且宜妃郭络罗氏是康熙非常宠爱的妃子。

从出身上来说,尽管胤祺的出身比不上太子胤礽和十阿哥胤䄉,但是比起出身卑贱的八阿哥胤禩、庶妃所生的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其他年幼的阿哥们,还是有着一定的优势的。

其次,胤祺受到康熙的器重,再加上他自己有功,被康熙封为和硕恒亲王。

胤祺非常受到康熙的重视,在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胤祺成为为数不多的随同康熙一并前往征讨的皇子,还有一位就是大阿哥胤褆。在这期间,胤祺就开始统领正黄旗大营兵马征战,积累了一定的功勋。

在这之后,胤祺也非常出色完成了康熙交给的其他差事,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祺被康熙册封为“和硕恒亲王”,同时受封还有胤祺的两位哥哥,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而胤祺也是仅有的在康熙朝时期就获封亲王爵位的三位康熙皇子之一。

再次,也是胤祺最具优势之处,便是胤祺是由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太后抚养长大的。

按照清朝后宫的规矩,品阶较低的后妃生育的皇子自己是没有资格抚养的,需要交给其他品阶较高的妃子来抚养皇子,例如,雍正出生的时候,其生母德妃乌雅氏品阶较低,康熙就是将其安排给当时还是皇贵妃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的,八阿哥胤禩也不是由自己的生母抚养长大,他的养母是大阿哥胤褆的生母,惠妃那拉氏。

胤祺也不是由自己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是抚养长大,而是由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太后抚养长大的。孝庄太后在后宫中的地位那是无人可及的,由孝庄太后抚养,并且孝庄对其是宠爱有加,非常的喜欢,这也让胤祺自己的身份瞬间高了很多。

所以,正是具备了这些优势,让胤祺在康熙所有的皇子当中,也算是出类拔萃,身份和实力都非常出众的。

胤祺并没有参与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性格问题。

康熙对于胤祺的评价是“心性甚善,为人淳厚”,就连日后的雍正皇帝都称其为“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造成胤祺性格如此亲和的最为主要的原因便是来自于抚养他的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此时年氏已高,早已性情和蔼,不问政事,开始安享晚年,而孝庄太后自从皇太极去世后开始就一直潜心礼佛,这些都影响着年幼的胤祺,这也使其的性格更加类似于孝庄太后。

而另一方面,孝庄太后亲手促成了康熙与索尼的孙女,康熙的结发妻子、第一任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联姻,他更喜欢也更希望的是太子胤礽继承皇位,也就不会对其灌输夺嫡争位的思想,这就使得胤祺从小就心性平和。

在“无情最是帝王家”的皇室家族,善良与仁德往往就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和劣势,也将很难在激烈斗争的宫廷中安身和立足,所以胤祺索性就退出了皇位的争夺。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胤祺在所有康熙的皇子中,汉化程度并不高,文化层次也比较低,可以说是半个“文盲”的存在。

不得不说,这也与孝庄太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孝庄太后来自于科尔沁蒙古,精通是满文和蒙文,对于汉文掌握并不好,而在抚养胤祺的九年岁月中,孝庄太后也是只教其满蒙文字和文化,使得胤祺在此期间对于汉族的文化知之甚少,相对于从小就接受四书五经和儒家经典教育的康熙其他皇子,在文化程度上,胤祺确实是出在了下风。

而这一点也将直接影响到日后的政务处理等方面,因而成为了胤祺的一个重要的劣势所在。

正是因为没有参与“九子夺嫡”,胤祺在雍正继位后得到了优待,最终也是得以善终。

胤祺没有参与“九子夺嫡”,使其没有成为雍正的政敌而遭到清算和报复,相反,雍正对于自己的这位弟弟给予了足够的尊崇和器重。

雍正不仅保留了胤祺和硕恒亲王的爵位,还对其委以其他差事,就连被雍正赶出宫的康熙妃子,胤祺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雍正也是交代给胤祺照看。

雍正十年(1732年),五十四岁的胤祺因病去世,雍正为其上谥号为“温”,胤祺也算是寿终正寝。

而雍正对于胤祺的亲弟弟,九阿哥胤禟可是没有如此的尊重。雍正刚一即位就将九阿哥胤禟发配到了西北大营之中。随后在雍正四年(1726年),将胤禟削宗夺爵、圈禁致死,就连名字也改为了“塞思黑”,可以说受到了最为残酷的惩罚。

相比较于自己的弟弟胤禟,胤祺也算是得以善终了。


雍亲王府


康熙晚年众皇子为争夺太子之位明争暗斗,搅得乌烟瘴气,其中有九人分为四派:太子党、大阿哥党、皇四子党和皇八子党,史称九子夺嫡。不过,大家在关注字眼的时候,很容易忽视一个问题:除了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䄉、老十三胤祥和老十四胤禵外,别的皇子在做什么呢?

在康熙年长的子嗣中,五皇子胤祺也颇为引人注意。胤祺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是宜妃郭络罗氏所生,与九皇子胤禟是同胞兄弟。不过,胤祺并没有跟着生母长大,而是交由康熙孝惠皇太后抚养。由于孝惠皇太后为人固执,重满蒙而轻汉,加之其自己文化程度也不高,使得胤祺这个孩子,接受到的教育远不及其他皇子。

按照孝惠皇太后的要求,胤祺几乎只学满语和蒙语,是按照满人的那一套来进行教育,十分排斥汉化。可是,清朝入关后,不可避免的与汉人接触,而且势必会发生汉化,否则便无法调和满汉关系和维持自己的统治。康熙朝时,许多皇子都在学习汉人文化,可胤祺却如同固步自封,导致其文化水平选不及其他兄弟。

当胤祺和其他兄弟到一起后,显得非常“呆萌”。康熙二十六年时,众皇子奉命读解经文,接受康熙的考核。结果,九岁的胤祺竟不及七岁的胤禩,对汉文典籍一窍不通,最后憋得满脸通红,只好读写了篇满文草草了事。

不过,即便胤祺的文化水平低,但在骑射上倒并不逊色。康熙三十五年时,胤祺还同康熙一并上了战场,两年后又被康熙封为贝勒。当时,一并受封的还有四皇子胤禛、七皇子胤祐和八皇子胤禩。可以说,在康熙三十七年时,胤祺的地位倒也不比胤禛、胤禩差,也是很具有竞争力的。

然而,在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中,胤祺倒也做过一件颇为引人瞩目的事情:太子胤礽被废后,胤禩结党行径暴露,康熙要锁拿胤禩,结果胤禵冲撞了康熙,引得康熙拔出佩刀要斩杀胤禵。关键时刻,胤祺突然抱住康熙双腿,以解救胤禵。

不过,历史上的胤祺,自此之后倒也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了。前文提及,胤祺虽与胤禟是同胞兄弟,但两人自幼没有一同成长,如同胤禛和胤禵一般,虽同父同母,却感情不深。所以,当胤禟加入皇八子党参与夺嫡时,胤祺并没有跟他们站在一起。另外,由于胤祺自知文化水平不及其他兄弟,在骑射方面虽然不差,也不及胤祥和胤禵,并不具备竞争力,故而显得相对“低调”。

也正因如此,胤祺并未与胤禛发生对立,在雍正打压政敌时,胤祺反而没有被殃及。当然,历史上的胤祺到底有没有过夺嫡的想法,已经很难讲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随着皇祖母长大的孩子,虽然身份尊贵,却根本不具备担任储君的资质和能力。


夕阳下的晚枫


与四皇子胤禛、八皇子胤禩等人相比,康熙帝的五皇子胤祺的名声确实不够大,因为他并没有参与到夺嫡的战争中。

五皇子胤祺自幼就跟在太皇太后孝庄身边,十八岁就率领正黄旗大营跟随康熙出征葛尔丹,先被封为多罗贝勒,后被封为亲王。在胤祺被封为亲王的时候,八皇子胤禩还只是贝勒,由此可见康熙对五皇子胤祺能力的认可。

被孝庄抚养长大、三十岁就能够被封为亲王,这些资本足以成为胤祺竞争皇位的优势,但是他一直作壁上观,没有参与到皇位斗争当中,因为他没有一颗帝王心。

胤祺的成长环境让他成为了善良淳厚的人,这种性格的是不适合当皇帝的。

五皇子胤祺自小跟在孝庄文皇后身边,孝庄性情温和,给胤祺的性格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不争不抢的性格让他成为了为数不多的雍正没有打压的皇子,在胤祺死后,雍正还因为他“心性甚善,为人淳厚”,赐予谥号“温”。

在孝庄的眼中,太子胤礽是下一任皇帝的人选,其他皇子们应当尽心尽力辅佐太子。因此胤祺自小就是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长大,从内到外断了当帝王的心思。

在孝庄病重的时候,胤祺曾经对康熙说:“臣自幼蒙皇太后祖母养育。皇父圣体违和,一应事物臣可料理。“胤祺考虑到康熙身体不好,提出帮康熙照料孝庄,但是康熙没有同意,直接说:“我在,尔何可代理耶!朕务期躬尽典礼耳。”胤祺的这句话是极具危险性的,往大了说就是争权。如果胤祺有心想要争夺皇位,是不会说出如此赤裸裸的话。

胤祺除了知道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当皇帝,还可能是想要给郭络罗氏家族留下一条后路。

宜妃一共为康熙诞下三个皇子,十一皇子夭折,五皇子胤祺和九皇子胤禟顺利长大成人。九皇子胤禟一点都不像自己的哥哥不参与夺嫡,相反自己恰恰是八爷党的骨干,十分积极地参加政治斗争。

雍正登基后,九皇子胤禟被削去宗籍,关进监狱,但是雍正因为五皇子胤祺没有参与皇位的争夺给了他很好的待遇,他的母妃郭络罗氏在康熙驾崩后也跟着五皇子胤祺生活。如果他们两兄弟都去争皇位输了,那么他们的母妃以及郭络罗氏家族的日子就会过得战战兢兢。


大脚姑娘碎碎念


康熙晚年那一场夺嫡大戏,众位皇子斗得头破血流。

雍正登基后再来一轮清算,和他斗得最欢的几位皇子都没有好下场,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在狱中不明不白的死去,其他阿哥有的被圈禁,有的被疏远,只有一直紧跟雍正的十三阿哥胤祥得了重用。

可以说皇子们都因夺嫡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的变得更好,多数变得更差。而在众人争位的时候,五阿哥胤祺是一股清流,从来未曾参与夺嫡,在众兄弟间也没有什么偏向。

(五阿哥胤祺)

七阿哥胤祐不参与,那是因为他天生腿疾,有损皇室形象,绝对不可能登上帝位。

五阿哥胤祺身体可没什么毛病,也不是晋惠帝那样的智力障碍者,智商正常。出身也不错,母亲是郭络罗氏,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里最受宠爱的那位宜妃。

而且他还有一个众人不及的优势,被孝庄太后亲自抚养过。康熙非常孝顺,担心祖母寂寞,从儿子中挑选出胤祺承欢祖母膝下。

孝庄太后在清朝的地位就不用多说了,和她有关的人或物都会被高看一眼。康熙对其更是尊崇,可想而知这段经历肯定会提升胤祺在康熙心中的位置。

(电视剧中的孝庄太后)

要知道雍正能被康熙选中,和他被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过有一定的关系。在清宫,被身份高贵的女性长辈抚养,是一种额外的加持。

孝庄去世后,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的侄孙女,康熙的嫡母)接着抚养他,祖孙感情很好,患病时胤祺殷勤侍疾。

也就是说,如果胤祺站出来争位,背景上至少要比八阿哥胤禩强。可他没有,从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对太子之位的在意,安安分分的当着他的好儿子,好兄弟。

胤祺的同母弟就是上面提过的老九胤禟,他是老八的铁杆粉丝,肯定拉拢过自家哥哥来帮助老八,但胤祺也不参与,他只做他该做的事儿,颇有种“你们打你们的,我就看看不说话”的意味。

(各怀心思的众位阿哥)

胤禩的贤名,只是一种故意营造出来的人设;雍正的不争,更是一种投康熙所好的政治态度。但胤祺的淡泊却是发自内心的。

也许在年幼之时,胤祺也曾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能当太子成为皇帝吗?答案是不太可能。此后他就真的放下了妄想,不但自己不争,也不帮兄弟们争,远离这个大漩涡,反正无论谁上位,都不是他的敌人,不会故意为难他。

事实也正是如此,雍正那么讨厌胤禟,连带着迁怒宜妃,但也没牵连到胤祺身上,最后还把宜妃送到他府上,让她得以享受天伦之乐。

(电视剧中的胤祺)

康熙对胤祺的评价是“心性甚善,为人淳厚”,雍正则认为他“秉性和平”,54岁时病逝,谥字为“温”,可见在雍正眼里,这位排行离自己最近的兄弟是个温和之人。

总之,我觉得胤祺是难得的明白人,心境平和的豁达之士。他立身正,不贪心。没有被野心冲昏头脑,不争不抢,因而得以善终。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胤祺的能力和背景都非常强大,不输任何一个参与夺嫡的皇子。


胤祺的生母是宜妃郭络罗氏,是九阿哥胤禟的亲哥哥。从小是由孝庄带大的,比苏麻喇姑带大的十二阿哥胤祹还不一样。


实际上几乎康熙朝甚至雍正朝的重大事件,胤祺都和其他皇子一样都经历了,而且都有胤祺的身影。晋封多罗贝勒、晋封亲王、康熙亲征噶尔丹、胤礽两次被废、托合齐案受赏、雍正解决政敌,给胤禩胤禟起名,都有胤祺的身影。


根据清朝《圣祖仁皇帝实录》,在康熙35年征噶尔丹时,命太子胤礽监国,一到八阿哥随军出征。大阿哥胤禔最大打先锋;八阿哥胤禩最小跟随康熙坐镇中军;其他阿哥各领一旗大营随征。四阿哥胤禛率领的是正红旗大营,而五阿哥胤祺率领的就是正黄旗大营。

但是有三点制约了胤祺的参与夺嫡。

首先,胤祺的性格不适合夺嫡。

胤祺“心性甚善,为人淳厚”。这个和孝庄的功劳分不开,事实上由于胤礽名分早定,所以在培养其他皇子方面,康熙也好孝庄也罢,考虑的更多的是,倾向于将皇子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五好青年,目的是为了帮助胤礽,拱卫好大清江山。孝庄和苏麻喇姑带大的皇子,在道德和人品上都是非常高的,也都是有资格有能力参与夺嫡,但都未参与夺嫡的。


胤祺的人品甚至是得到雍正认可的。雍正10年(1732年)胤祺死的时候,雍正给的谥号是“温”。隔了两年,雍正想起这个弟弟,还命人立碑勒铭,称其“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其次,胤祺的汉化程度相对其他皇子不是很高。


我们看《康熙王朝》孝庄似乎都是说的汉语,其实不然,入关以后,清朝的后宫说汉语的并不多,而蒙语和满语才是主流。胤祺在9岁出阁读书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汉语。所以弓马骑射胤祺没得说,但是写文章,看奏折。对于胤祺来说,至少没有胤禛和胤禩顺利。

再次,胤祺在康熙35年亲征噶尔丹的时候,中流矢破相,脸上留下了疤痕。

康熙虽然对胤祺恩宠有加,但是在二废胤礽之后,为什么没有把选嫡目光落在胤祺身上,这应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大清继承人的仪表那是重大的面子工程,不容有闪失。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为什么要刻意忽略胤祺?


炒米认为主要是这个人物的个性特色不太突出。他参与了几乎其他角色都参与过的重要历史事件,但是个性并不鲜明。他的角色主要被胤祉和胤祥这两个角色分掉了。而且他的存在也不符合胤禛和其他皇子间产生“空档”,他的能力与背景可以说和胤禛不分上下,会影响观众关注点。


炒米视角


康熙晚年时期,太子两度被废,诸皇子参与夺位,又称九龙夺嫡,分别是大阿哥、太子、三阿哥、四阿哥(即雍正帝)、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其中并没有五阿哥,今天熊猫君就给大伙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五阿哥有没有夺嫡的资格?

康熙第五子爱新觉罗·胤祺,生母是宜妃郭络罗氏,就是微服私访记里面的宜妃。宜妃是康熙最早的惠、宜、德、荣四大宫妃之一,除了皇后外,此四妃地位最高。其中,宜妃排第二位,仅次于大阿哥生母惠妃。

图:《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宜妃

因此,五阿哥生母身份高于雍正的生母德妃,更是远强于八阿哥,后者的母亲卫氏仅仅是奴才出身。而八阿哥是夺嫡的中心人物,所以五阿哥肯定有资格参与夺嫡。


五阿哥还有一个其他皇子没有的优势,就是他从小是被孝庄太皇太后抚养。孝庄在历史上都很有名,在清军入关时,维护了清王室的团结,培养辅佐了顺治和康熙两代明君,康熙对她也十分孝顺。

有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撑腰,应该说五阿哥如果想参与夺嫡,底气应该很足。雍正之所以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他的养母是身份尊贵的孝懿仁皇后。而孝庄太皇太后对康熙的影响力远大于孝懿仁皇后。


所以,先天条件上,五阿哥不仅不弱,而且在诸皇子中算是很强的。


性格使然,五阿哥无意于皇位

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孝庄太皇太后,晚年时国家安定,康熙已然有名君之相,此时是孝庄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在慈祥和蔼的孝庄教导下,五阿哥的性格也是温润如玉,淡薄名利,并不想和兄弟们争夺皇位。


早年康熙就曾评价五阿哥,心性甚善,为人淳厚。知子莫若父,想要瞒过历史上少有的圣君,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后来五阿哥的表现也当得起这个评价。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怒斥八阿哥企图谋害太子,十四阿哥力挺八阿哥绝无此心,康熙盛怒之下,拔出佩刀要砍十四阿哥,当时五阿哥死死抱住了康熙大腿,恳求他饶过十四阿哥。此事也让康熙进一步觉得五阿哥重情重义。


据传闻,五阿哥破相

根据民间传言,五阿哥曾在康熙三十五年出征噶尔丹时,被流矢划伤了面部,导致破相,因此自动退出了夺嫡的行列。这种说法听上去很像那么回事,但是正史并没有记载这件事情,无从验证。


比起破相传闻,我更相信是由于五阿哥无意于皇位争夺。雍正十年,五阿哥去世,谥号是“温”,雍正也给予了这个哥哥很高的评价,称其“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有时候,做个太平王爷未尝不是幸事。相比他的同母亲弟弟,后来被雍正改名塞思黑,并折磨致死的九阿哥,五阿哥的结局无疑幸福得多。


机智的小熊猫


夺嫡是一门艺术活,涉及到皇子的出生、意愿、才能、运气、皇帝的喜好、大臣的支持等一系列因素,成了就能黄袍加身,败了就会后事难料。

康熙的皇子很多,龙椅却只有一把,夺嫡成功的概率不大,失足的可能不小。作为皇子,只要不捅出篓子,在身份待遇上一般都不差。康熙的皇子里面,就有人看得非常透彻,夺嫡是趟浑水,不如退一步,平平安安地当个富贵王爷,五阿哥便是其中之一。

五阿哥名叫胤祺,是很受康熙宠爱的宜妃所生,同母弟弟就是八爷党的骨干胤禟。

胤祺从小由孝庄太后和孝惠章皇后抚养,这是连皇太子胤礽都得不到的特殊待遇。

在康熙朝,皇子的出生以及抚养人对于皇子的地位至关重要。

胤禩夺嫡失败,很大原因是受低微的出生导致。胤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从小就由佟家的孝懿仁皇后抚养。

孝懿仁皇后自己没有儿子,就将胤禛当亲儿子对待,让他在康熙面前加了很多印象分。在胤禛继位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隆科多,就是这位皇后的亲弟弟。

胤祺能被康熙的祖母抚养,这简直就是天大的面子。很自然,康熙对胤祺也会高看,每次出征都将他带在身边,让他18岁就能独掌正黄旗大营。他若想夺嫡,起码在身份上比其他阿哥更有竞争力。

然而康熙对胤祺的评价是“心性甚善,为人淳厚”。这句话是康熙对胤祺人格的肯定,说他是个老实人,也是间接宣告不会传位于他。

善良的老实人只能当王爷,当不了皇帝。单位表彰员工时,老实人只能拿好评和优秀员工奖,升职的大多是“奸诈”员工。皇帝要懂得帝王心术,要用权谋驾驭群臣和王公,善良敦厚的胤祺不适合。

胤祺受太后熏陶,也会有自知之明的智慧,面对康熙的评语,他是听得出弦外之音的。

有一次征战时,胤祺的脸被敌方的军箭划伤,严重破相,形象受到很大影响。

《雍正王朝》中,孙嘉诚本该是探花,结果因形象有碍观瞻而被降低名次,这个事件虽是作者虚构的,但是很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大清的皇宫中,明里暗里都会以貌取人,不太可能选一个“其貌不扬”的皇子当皇帝。

胤祺的亲弟弟已经深度参与了夺嫡之争,如果他再搅和进去,只会让竞争更加激烈、局面变得更加复杂。

康熙已经被夺嫡搞得焦头烂额,如果看到胤祺跳进来,对他的好评就可能变成差评。皇帝的评语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胤祺好不容易树立起的良好口碑经不起夺嫡失误的风险。万一自己和胤禟都败了,宜妃这一支就全完了。

胤祺有夺嫡的身份优势却无夺嫡的意愿以及手腕,远离了夺嫡之争,反而受到命运的眷顾,康熙不仅对他印象良好还赐他亲王爵位,到了雍正朝胤祺也能得以善终。


秋媚读史


五皇子胤褀参与夺嫡,他的身份地位是够了,但他的性格和政治基础决定了他参与不了争夺皇位。

胤祺是宜嫔郭络罗氏(宜妃)所生,自小交由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扶养。被康熙册封为和硕恒亲王,是最早被封为亲王的皇子之一。他的身份地位在皇子中算很高的,他没有参与夺嫡主要有三个原因。


不是康熙心中能做大事的人选

康熙经常对几位年长皇子的学习进行考核,但基本每次都没有五皇子。另外,满清是游牧民族,康熙十分重视皇子们的骑射技术,他经常会带皇子们去守猎,但每次也没有带五皇子参与。这只能说康熙对他在政务上是没有期望的。


没有外力支持

八阿哥胤禩虽然母亲家族身份不高,但八阿哥善于搞外交,人缘好,在夺嫡得到九、十、十一皇子和众大臣的支持。四阿哥胤禛的养母是身份尊贵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胤禛视她为生母,也正是佟家在胤禛夺嫡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胤祺生母宜妃娘家身份不高,胤祺自己为人忠厚,不善于交际,所以他如果参与夺嫡,在朝廷中能获得的支持太少。


性情善良,与世无争

胤祺的温顺善良是朝野公认的,康熙皇帝曾这样评价胤祺:“心性甚善,为人醇厚。”所以就算条件具备,估计兄弟相残,以命相博的事情他是不会参与的。

胤祺没有参与夺嫡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生享受荣华富贵,在心狠手辣的雍正手下能得善终,这不是比其他的皇子下场好很多?



花木童说史


胤祺确实有实力。

康熙三十五年,胤祺随康熙亲征噶尔丹。康熙三十七年封爵,胤祺便同胤禛、胤祐、胤禩一起被封为贝勒。康熙四十七年第一废黜太子前后,胤祺又同胤祉、胤禛一道被封为亲王。



由此可见,胤祺的起点是很高的,至少不逊于四阿哥胤禛,而且远强于“八贤王”胤禩。可以说如果胤祺参与夺嫡,胜算肯定会很大,但为何他始终没有参与夺嫡呢?

第一,胤祺从小就被交给孝庄太后抚养。在孝庄太后的影响下,胤祺养成了忠厚、老实、平和、真诚的性格品质,对皇子之间的倾轧和争夺看的很淡,以至主动远离。加之胤礽早早就被定下了太子之位,孝庄太后一直以来对他的灌输也是服从既有的君臣关系,并努力辅佐太子治国理政。



第二,胤祺九岁才开始接触过汉语,导致其汉化程度不高,无法熟练运用汉语处理朝政。因为清初宫廷普遍汉化程度不高,前朝由于有汉臣的参与,汉化程度尚可,而在后宫大家基本上说的都是满语和蒙语。胤祺自小就生活在孝庄太后身边,长期接触的是蒙语和满语,汉文功底相当一般,具体办差没问题,但处理朝政批阅奏折就有些困难了。

第三,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康熙三十五年平定噶尔丹之时,胤祺面部遭到创伤,并留下了伤疤,通俗来说就是破相了。历来选择皇帝都是以最完美的标准来要求,尤其身体上不能有任何残疾和缺陷。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个别一些身体有缺陷的皇帝,他们在执政过程中就显得不够自信。康熙作为清朝历史上的圣君,对继承人的要求也更高,胤祺虽然很优秀,但缺陷也很明显,所以也就没有入了康熙的法眼。



当然,胤祺没有加入夺嫡行列,对他来说有失必有得。他虽然没有当上万人敬仰的皇帝,但在血雨腥风的雍正朝却保住了一世平安。雍正帝铁腕治国,将兄弟们纷纷一网打尽,但唯独没有动胤祺一根汗毛,他也得以平安地度过人生中的最后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