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仿真苦旅天路漫漫:仿真自主征途之(2)中國仿真軟件發展崎嶇路

本篇,面對中國仿真自主研發的商業化“維谷”,我們“叩天”的任務是找到那條商業成功“天路”。

我們把這段征途的策略簡稱為“高點起跳、賦能開道”,將通過五節(其中第五節分三次發佈)來走完這段漫漫天路:

中國仿真發展崎嶇之路

國內仿真市場的總體規模自從產生之日其就逐年增長,近10年內增長更為明顯。雖無確切數字,但通過對各主要供應商的調研做推測,近三年的數據應在30億~40億人民幣之間。

目前在中國市場流通的仿真產品數百款,原廠供應商數十家,通用軟件十幾家,代理商上百家。本書無意對這些數據做精確的統計和測算,只是想表達一個觀點,如此巨大的市場和活躍的產業,卻鮮有中國自主研發仿真軟件的身影。現在在中國市場上,被普遍應用的仿真軟件,大多數都是國外的,其中歐美的居多。

儘管如此,我國在仿真理論研究和軟件自主開發方面的努力並沒有停止過,也有一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系統脫穎而出,如大連理工大學開發的JIGFEX、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開發的HAJIF、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所開發的FEPG、鄭州機械研究所開發的紫瑞CAE、航空工業總公司開發的APOLANS、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在美國SAP軟件源碼基礎上開發的SAP84等等。這些軟件在1990年代中期其分析能力達到了一定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並不亞於國外同類產品,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國外商用軟件的水平,但後來在國外產品的擠壓下逐漸凋零。

伴隨國際仿真軟件的發展,國內仿真軟件也同樣經歷了三個階段,時間上也與國際大體重合。

1. 1990年代中期以前

這段時期可以認為是中國仿真技術的萌芽期。國內仿真軟件開發起步並不晚,基本上從1970年代就開始相關程序的研製。該時期主要以算法理論及程序編制與提升計算性能為主,嚴格意義上說還不能稱之為軟件,只是科研院所為解決科研問題或產品設計中遇到的需要通過計算機模擬的技術問題而編寫的數值計算程序,只有參與編寫程序的課題組人員才能熟練使用。它們屬於專家科研程序,非一般工程師所能掌握。

2. 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中期

這段時期是國內仿真軟件的沉寂期。在這一時期,國外商業仿真軟件進入穩定的商業化運作期,不再帶有行業特性,更加突出了專業特性,使得無論是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還是工業設計部門的工程師,都能夠很便捷地藉助國外商業仿真軟件快速完成課題研究或產品設計。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仿真軟件被廣泛應用在裝備和產品的研製過程中,逐漸體現出其對製造業的重要性。得益於政策上的許可,科研結構或產品設計部門都紛紛引進商業仿真軟件,逐漸拋棄了操作原始的行業專用程序,促進了國產仿真軟件的退場。

此時正值國外仿真軟件的成長壯大期,在市場營銷上依靠國內代理商或經銷商向企業用戶推廣產品,另一方面又採用“科研低價”和“高校免費”等戰略,促使國外仿真軟件迅速佔領整個國內市場。此處一個敏感的話題不得不提及,那就是“盜版”問題。任何一家仿真軟件的新版本發佈後,在數日內國內就可以獲得破解版。在很多用戶那裡,正版與破解版共存,有些企業甚至只有盜版。盜版的存在,讓軟件新版本剛推出不久便能快速送到個人用戶手中,客觀上普及了軟件的使用。

這一時期體制外的仿真從業人員主要從事國外商業仿真軟件的銷售、培訓、諮詢、二次開發等工作,幾乎無人從事仿真軟件開發工作。可以說,國內仿真軟件自主開發止步於1990年代中期。到今天為止,落後國際水平三十年。

3. 2000年代中期至現在

這十五年間為國內仿真軟件定製化開發期。國外商業仿真軟件經過十多年在中國市場的開拓,基本上佔領了國內絕大部分市場,涉及各個行業領域。當然,國外商業軟件功能再強大,也不可能完全滿足國內生產、製造、建設中遇到的所有仿真需求,這逐步促生了仿真軟件定製化開發服務。國內以“自主仿真軟件產品研發”為願景和使命的公司,到最後多數實質上淪為仿真軟件的定製化開發公司。冒自主研發之名,行定製化開發之實,存自主研發之夢,靠定製化項目謀生。

仿真苦旅天路漫漫:仿真自主征途之(2)中國仿真軟件發展崎嶇路


下期預告

天路漫漫:自主仿真征途

之中國仿真軟件發展崎嶇路

本篇,面對中國仿真自主研發的商業化“維谷”,我們“叩天”的任務是找到那條商業成功“天路”。

我們把這段征途的策略簡稱為“高點起跳、賦能開道”,將通過五節(其中第五節分三次發佈)來走完這段漫漫天路:

1、全球仿真軟件發展珠峰起

2、中國仿真軟件發展崎嶇路(本期)

3、中國仿真自主研發的障礙(下期)

4、中國仿真自主研發的機會

5、 中國仿真自主發展的策略

1. 高點起跳 2. 基礎免費

5、 中國仿真自主發展的策略

3. 賦能開道 4. 雲化普及

5、 中國仿真自主發展的策略

5. 人才聚合 6. 政府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