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之一曹操。你們有喜歡的嗎?為什麼?

風塵一布衣1


對內,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結束北方戰亂,恢復經濟發展,穩定社會秩序,減少生靈塗炭。對外,曹操徵烏垣,滅高句麗,都是對國家巨大貢獻。文學領域建樹頗多,其蒿里行憂國憂民,龜雖壽表明其志在千里的志向,觀滄海更是大氣磅礴。總之,我很喜歡曹操,他是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對中國歷史的貢獻不容小覷。










國家網文化


我之前在不瞭解曹操的情況下,我對他並無半點好感。畢竟在三國演義中和流傳於世的形象,曹操是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竊國賊,一個生性殘暴好殺的奸臣,一個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好色之徒。但是,隨著瞭解得越深入,會發現曹操這個人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有很多。慢慢地越來越覺得曹操是真的有能力,有氣魄,有包容等等。會慢慢喜歡這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

我可以簡單介紹曹操幾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當然,各位看客,肯定也有心目中的曹操,有一句話不是這麼說的麼,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在這裡就借用一下,一千人有一千個曹操。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

1.曹操的求賢若渴。在群雄逐鹿的東漢末年,謀士英才將才如雨後春筍般一下子迸發出來,神機妙算的郭嘉,料事如神的賈詡,盡職盡責的諸葛亮等,仿若繁星各自閃耀屬於自己的光輝。每位君主都渴求賢士能臣,曹操也不例外。許攸來投,鞋子都不穿,光腳迎接許攸。從這個小例子可以看出曹操對於謀士的的渴求。曹操不僅對於敵方陣營走出的謀士看重,即使,曾經背叛過的人,也能放下之前的仇恨,非常歡迎加入。張繡宛城叛變,在這場戰役中,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逝世。張秀而後又再次投降曹操,曹操仍然接受。由這些可以看出曹操對於能臣的渴求。

2.曹操的知人善任。每一位謀士都希望自己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和謀略。每一位將才都希望征戰天下或者固守一方。曹操的知人善任,讓每一位手下的將才謀士發揮了最大的作用。曹操這一點可以和曾坐擁十萬兵馬,四世三公的袁紹比較一下。許攸給曹操帶來了烏巢信息,帶來了官渡之戰的轉折,而張郃也是在這場戰爭中投奔曹操。而在郭嘉更是在官渡之戰前從袁紹處投奔曹操。為什麼他們都投奔曹操,郭嘉曾給出過答案,因為他們在曹操處可以發揮他們的最大才能。這就是曹操知人善任。


3.曹操的自我反省。曹操在每次戰役後,都會做一次總結。不是各位看官想的那樣,戰敗了殺人解氣,戰爭勝利就自我誇獎自己。而是,戰勝了歸功於他人,戰敗檢討自己。這樣的領導實屬罕見。在官渡之戰後,袁紹死亡,兒子袁尚,袁熙逃到烏桓,為了真正剷除袁紹勢力,曹操北征烏桓,慘勝,回來後,大獎曾經勸阻自己徵烏桓的人。作為一位統一北方的首領,可以做到這樣,真的不容易。

曹操在晚年可能是一個奸雄,多疑,暴虐,嗜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曹操的前半生是一位不折不扣 的英雄,平定中國北方,結束了北方群雄逐鹿,農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悲慘。我感覺曹操和秦始皇有很多相似之處,前半生,雄才大略;後半生,過大於功。


隱泉


喜歡曹操的人基本上都是有主見的人。曹操是一個被演義小說和戲劇黑慘了的人。在歷史上,曹操怎麼看都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可謂文武全才。在當時,以曹操的力量,他能逐漸強大,打敗袁紹等,統一北方,足以說明他並不像小說說的那樣似乎不得人心。無論政治,軍事,還是經濟,文化,曹操都做得可圈可點。所以我也比較喜歡曹操。



性命幽觀


曹操是我從小就喜歡的人物,儘管三國演義的主觀是捧劉抑曹,當時看三國演義,就不喜歡劉備的虛偽的仁義,從曹操身上我發現了他的許多優點,這也是我喜歡他的原因。


1.曹操是卓越的政治家

曹操在年輕時便機警而有權術, 被當時名氣很大的人物評論家評為:

“治世之能臣, 亂世之奸雄”。

這句話真的是太切合不過了。

東漢末年,曹操任洛陽北部尉,

《三國志·武帝紀》中提到:“太祖初入尉廨, 繕治四門, 有犯禁者, 皆棒殺之。靈帝愛幸蹇碩叔父夜行, 犯禁, 即殺之, 京師莫敢犯者。”

可以看出曹操年輕時不畏權貴,具有幹大事的潛質。

到了建安元年,毛玠就曾向曹操建議:“現在天下分崩, 天子遷移, 民生艱苦, 土地荒廢, 饑荒流亡, 官府沒有儲備的糧食錢帛, 百姓不能安定的生產, 這樣很難持久下去。如今袁紹、劉表都是剛愎自用、沒有深謀遠慮的昏庸之輩, 是不會有什麼成就的。現在正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督促耕織、囤積錢糧、訓練軍士, 倘若如此大業可成。”曹操贊成並採納了毛玠的諫議。

把漢獻帝接到了許昌後,第一道旨意便是大赦天下、封賞諸侯。從而消減各路諸侯的嫉恨, 安定天下百姓民心, 求得穩定的發展時間。以天子和丞相的名義發佈求賢三令。曹操的權謀之術尤可稱道。

建安十三年, 他率軍南下, 不戰而得荊州。但在赤壁之戰中被孫權、劉備聯軍打敗, 統一全國的計劃受阻。但曹操則能表現出一個政治家及軍事領導方面的才華, 在戰爭中從不驕傲和氣餒。此後, 他一面發展生產, 恢復經濟, 一面強化對朝政的控制。把權力牢牢握在手中。

但是作為當時的政治家, 曹操也富有許多的不良品德, 最明顯的就是為人的多疑、奸詐與殘暴。這其實壓根就不算什麼。

2. 曹操是傑出的軍事家

如果要說漢末最傑出的軍事家,曹操是當仁不讓的。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曰:

“該韓白之奇策”,

說曹操有著名軍事家韓信和白起之謀略。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詳細地記載了曹操一生的軍事活動。自初平元年二月與董卓將徐榮戰於滎陽汴水起, 到建安二十五年逝世止, 曹操親自指揮的戰役戰鬥行動多達數十次, 其中勝者佔了絕大多數, 敗者十中不到一二, 且多有一定的客觀原因。

例如, 討董卓時敗給徐榮, 一是兵力太少, 二是操系初次從事軍事指揮活動, 缺乏經驗。與指揮能力高低無關。相反, 那些獲勝的戰例, 不僅所佔比例極高, 而且有不少贏得十分漂亮。

都充分體現了曹操靈活多變、奇計迭出、長於戰役指揮和戰術謀劃的特點。

3. 曹操是優秀的文學家

曹操不僅政治上和軍事上有天賦,文學也絲毫不遜色,他是建安文學的領軍人物。

曹操戎馬一生,卻也不影響他的文學創作,他的作品今存20多篇,全部是樂府詩體。內容大體上可分三類。一類是關涉時事的,一類是以表述理想為主的,一類是遊仙詩。著名的有《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等。詩歌裡充滿了志吞天下的豪情壯志。

雖然他的缺點也多,比如喜好人妻啊什麼什麼,可是我還是喜歡這個人物。


歷史研究課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好有文彩,鼎盛時期的曹操,將目光望向中原,將中原一統作為己任,好有雄才抱負。

歷史上的曹操,雄才大略,統一北方,結束軍閥混戰的局面,開屯田,造福民眾,同時首次開啟了任人唯賢的大局面。而受三國演義劉姓正統的影響,民間大大的把曹操妖魔化,塑造了一個白臉奸賊。但不可否認,曹操真性情,功大於過。

在我看來,曹操是東漢末年一代梟雄。對於曹操這個出生於亂世的歷史人物,在當今社會都有很高的認知度,只所以喜歡這個人物,是因為他在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學上都有挺有造詣,是一個全才。

我們從小就聽三國演義的故事,看三國演義連環畫,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名義,官渡之戰奠定曹操統一北方...。長大後看《三國志>>。電影再現《赤壁之戰》慘烈!還聽過易中天百家講壇講曹操傳奇一生及評價。我喜歡和讚許易中天評價。

曹操可能是歷史上性格最複雜、形象最多樣的人。他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奸詐奸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範,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看來,曹操好像有好幾張臉,但又都長在他身上,一點都不矛盾,這真是一個奇蹟。實際上,曹操是真實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詐、狡猾、殘忍、暴虐,都表現得從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誠而坦然。這實在是一種“大氣”。我認為曹操是“奸雄”。不過前面要加三個字:可愛的。曹操是“可愛的奸雄”。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後其兒子稱其魏武帝,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諡號武皇帝(魏武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朝天子劉協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我們讀過曹操的《觀滄海》,曹操喜歡用詩歌、散文來抒發自己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魯迅贊之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曹操雖征戰沙場,家教卻一刻沒有落下,他頒佈《諸兒令》,,,兒雖小時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唯才是用,唯才是舉。

這種全能型人物,值得我們民族去學習和留念。!!!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懊悔,這就曹孟德。

至今,人們欣賞曹操的文化價值和文學思想。建安文學能夠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的背景下得以勃興,同他的重視和推動是分不開的。事實上,建安時期的主要作家,無不同他有密切關係。曹丕、曹植是他的兒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託庇於他的蔭護。可以說,“鄴下文人集團”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質條件基礎上形成的;而他們的創作,也是在他的倡導影響下進行的。曹操墓的發現和發掘,也能間接反映了曹操在人們心目中的歷史價值。

曹操真乃是一代梟雄。......


杏林隱士


他的性格的轉變應該是在張邈叛變之後。

說到張邈很多玩三國志的人都會覺得非常不屑,但是這個人跟曹操的關係其實是很鐵的。袁紹,曹操,張邈,在年輕的時候都是好友,三人都是富二代,又都好仗劍行俠,應該是很合得來的。

後來袁紹曾經要曹操殺張邈,但是曹操當面就回絕了,他說孟卓是自己的親友,他不會幹這種事的。

曹操起兵就是在張邈的地盤上。

曹操在第一次徵徐州的時候曾經囑咐自己的家人,如果自己不能回來,就去投靠張邈。

董卓西逃的時候曹操要追擊,其他諸侯都袖手旁觀,唯有張邈助了曹操軍馬。

這些都說明兩個人的關係有多鐵。

但是張邈最後卻在陳宮等人的策動下背叛了曹操,所以變得多疑!





阿狸阿


做為“三國迷”我很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的觀點是不喜歡曹操,原因有二:一是奸詐,二是狠毒。首先說曹操奸詐,少年時代的曹操已顯示出其詭譎奸詐的性格,如他“裝瘋誣叔”。曹操年少時喜歡飛鷹走狗、耍槍弄棒,其叔父認為他這是不務正業,因而經常在他父親曹嵩面前說他的壞話,曹操因此多次受到父親的教訓。有次曹操路上遇到叔父,故意裝瘋,等到父親來了他又恢復常態。父親問他時,他故作委屈地說這是叔父因不喜歡他而在背後說他的壞話。從那以後,曹嵩不再聽信弟弟的話。顯然,曹操這是通過類似“栽髒”的做法而使自己的對頭失去了信譽,從而使形勢發生了有利於自己的變化,這已明顯帶有使用計謀的色彩。由此,曹操的詭譎奸詐已初露端倪。而且生性多疑,如“許攸問糧”。“……時操方解衣歇息,聞說許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且“先拜於地”,並謙卑問計。但是當許攸問及軍中糧草情況時,他卻先說:“可支一年”,繼而“有半年耳”,又“可支三月耳”。至此許攸忍不住說了句:“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豈不聞‘兵不厭詐’!”接著附在許攸耳邊繼續騙他:“軍中止有此月之糧。”許攸大聲說:“休瞞我,糧已盡矣!”乃出操與荀彧之書以示之曰:“此書何人所書?”……曹操方止。這裡先寫曹操聞故人來連鞋都不及穿,光著腳丫跑出寢帳歡迎許攸,不顧自己丞相身份先拜於地,並拉著許攸開口問他軍中糧草情況時他卻又對故人一騙再騙,直到對方亮出底牌方止。表現了他的奸詐多疑,待人不誠實。

二是曹操的狠毒。對於他看不慣的人從來是零容忍。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意思是雖然我錯殺了他們,對不起他們,但現在也挽回不了,沒什麼用。我現在走投無路,不知道怎麼做,就只好是寧願我對不起他們,我不能讓讓他們對不起我了。這句話是曹操錯殺了呂伯奢一家後說的。九江太守邊讓素有才名,因看不起曹操的作派多次輕視和貶低曹操。初平三年(192年),曹操進入兗州,平定兗州黃巾軍,自領兗州刺史。而邊讓仗著自己的才氣,不把曹操放在眼裡。有邊讓同鄉人向曹操誣陷邊讓,曹操則讓郡中官員將邊讓就地誅殺,令士人心寒。還有楊修聰明過人能猜到曹操的心思,給曹植些“答教條”應付曹操,因此遭忌恨被殺。還有剛正不惡的崔琰,名門望族的孔融都是因為一點小事被殺。可以說幾個被殺者都是為曹魏立過大功的人,而曹操不這樣想,只要不喜歡或者不聽我的就一個字“殺”。全憑個人喜好和價值觀來取定,可以說是草菅人命。

他的狠毒殘忍更體現在對待敵人和“下人”身上。“又有幸姬常從晝寢,枕之臥,告之曰:“須臾覺我。”姬見太祖臥安,未即寤,及自覺,棒殺之。---《曹瞞傳》”

“大破之,盡燔其糧谷寶貨,斬督將眭元進、騎督韓莒子、呂威璜、趙叡等首,割得將軍淳于仲簡鼻,未死,殺士卒千餘人,皆取鼻,牛馬割唇舌,以示紹軍。---《曹瞞傳》”淳于瓊等袁軍,你殺了也就殺了,為什麼還要割鼻去羞辱他們了,以最殘酷的行為去對待敵人一向是曹操的個性。

“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三國志陶謙傳》”

“餘眾偽降,曹操盡坑之,前後所殺八萬人---《後漢書袁紹傳》”百姓和投兵何辜?在曹操眼裡只是沒有利用價值的“敵人”的“資源”。

猶其害死獻帝的皇后是以下犯上的行為,伏壽皇后身份尊貴,她本身也是非常有理想和抱負的女人,但這一切也抵不過曹操的心狠手辣,在給父親信件暴露之後,曹操對其家族展開瘋狂報復,伏皇后長的貌美,對人謙和,還特別有智慧,但漢獻帝沒有任何的實權,而她自己活著也是窩囊的很。伏皇后看不慣曹操整日囂張跋扈,於是想方設法要除掉他。雖然漢獻帝還在帝位,可就連身邊的侍從都是曹操派來監視的人,當趙彥向漢獻帝獻計被發現之後,曹操立馬就殺了他。曹操的士兵去逮捕伏皇后的時候, 皇后嚇得藏在夾牆中,最後披頭散髮直接被士兵拖走。尚書令華歆為郗慮副手,統兵入宮逮捕伏後。伏皇后緊閉門戶匿藏牆壁中,華歆伸手將伏後牽出。當時獻帝在外殿,郗慮坐在他身旁。伏後披頭散髮赤腳徒步而行,哭泣著經過獻帝面前告別說:“不能再救救我嗎?”獻帝說:“我也不知我的性命還能延續到何時!”回頭望著郗慮說:“郗公!天下難道有這樣的事嗎?”於是曹操將伏後囚於掖庭暴室,幽禁去世(《曹瞞傳》稱當場被殺)其狀甚慘。

另外曹操起兵初期,兵餉饋乏,就指示將士盜挖前朝墓葬,竊取珍寶來充軍資,成為東漢末年最有名的摸金校尉,可以說劣跡斑斑,罪惡累累。


一半是火焰


人人都說曹賊"挾天子以令諸侯\

年華將晚2020


可能有的人認為,討厭曹操的都是一些正義人士,喜歡曹操的是一些崇尚奸詐陰險、利益至上的人。

事實上,我沒見過人品好的人黑曹操的,說曹操特別壞的這類人,他們在現實中反而人品不怎麼樣,世故圓滑、陰險狡詐。

他們說曹操應該還政於漢獻帝,太慷慨了,不過是慷他人之慨,換成他們自己的話,不要說是天下大權了,就算是個七品縣官的權力他們也不見得給別人。魯迅、易中天也算是有些正義感的人,他們對曹操評價就很客觀,反而是一些人品低下的人想通過貶低曹操的人格使自己獲得一種人格上的優越感。也不排除罵曹操的人裡真的有一些正義人士,但是佔少數。

當然,喜歡曹操的人裡,肯定也有一部分是利益至上陰險狡詐的人。

而大多議論是以曹操殘暴襯托劉備仁義,這基本上都是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影響的。

這一部分人都是沒主見的人,他們只會被作者牽著鼻子走,根本沒有自己去想人物的感情和精神,是他們錯看了曹操,不說看曹操的詩體會他的情感,就算看三國演義也應該能體會到曹操的才華和大氣,人無完人,那些人只喜歡看虛偽的表面罷。畢竟,世人不都是伯樂。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曹操的舉動買人之常情甚至義舉。他沒廢皇帝,還把兩個女兒嫁給她。他始終沒稱帝,認為自己和夏侯惇是漢臣不過夏侯惇強烈要求才封為魏將。天下不是一屆皇帝所能掌控的,要說曹操是漢朝皇帝保護傘也不為過。沒有了前進,只能被取代。只不過有人會有結局,有人沒有。反觀劉備,也不過如此。漢帝到他手裡不見得會好哪裡去漢室那麼多宗親不差他一家,劉曄也是漢室血脈,卻是曹魏三朝元老。不過是要點執政合法性。他打他們老劉家也得說是上天的旨意。曹操在於軍,劉備在於民。曹操善於賢才,劉備在於民心。而劉備有百姓好評,曹操有實際政策。也正因為如此,劉備對百姓說了很多事情,百姓心情好。曹操做了很多事情,百姓生活好。實幹家的事蹟遠遠沒有演說家的演說精彩。

曹操貴在真實,那句“寧我負天下人毋天下人負我”,其實不知是多少人在那個亂世的真實寫照。但只有曹操一個人敢大聲的講出來!






一位愛電影的職工


他可能是歷史上性格最複雜、形象最多樣的人。他聰明絕頂,又愚不可及;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範,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曹操是真實的,也是本色的。這種本色使他成為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不過,這個大英雄又同時被看作大奸雄。

  曹操確實是很大氣的。讀他的詩和文,常會感到他的英雄氣勢。哪怕是信手拈來,嘻笑怒罵,隨心所欲的短章,也因有一種大氣而不顯粗俗。尤其是他的《觀滄海》,是何等的氣勢:“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這樣的詩,確非大手筆而不能作。

  

  曹操也實在是聰明的。在一個人人都說假話的時代,最好的武器就是實話實說。這不但因為實話本身具有雄辯的力量,還因為你一講實話,講假話的人就沒轍了,他們的戲就演不下去了。即便這些實話後面也有虛套,真話後面也有假心,有不可告人的東西,也隱藏得很自然,不露馬腳。可以說,曹操這個傢伙,就連撒起謊來,都是大氣磅礴的謊。

  這就是曹操了。他大氣、深沉、豪爽、灑脫、機敏、多疑、狡詐、冷酷、殘忍,實在是一個極為豐富、多面,極有個性又極富戲據性的人物。所以,曹操既有奸詐的一面,又有坦誠的一面。他的奸與誠統一於“雄”,他的善與惡也統一於“雄”。曹操的人性中是有惡的,所以我不稱他“英雄”而稱他“奸雄”。

這是易中天對他的評價, 至於小說中麼 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已經可以說明全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