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有什麼電影讓你看完之後逢人就推薦?

職場人


我也曾經以為自己是風,到最後發現自己是草

這部被看了幾次,裡面有讓人熱血澎湃的片段,有心照不宣的話語。

電影裡兄弟五人,或是因為打群架,被志龍一眼相中;或是因為挑起艋舺角頭廝殺,而導致街頭堵塞;或因為被對方拽,而聯手一起恐嚇回去;或是一起逃課,被長輩問責。一群在艋舺混跡的年輕人,五個性格迥異少年命運,因為黑道,因為義氣走到一起。

蚊子從小到大沒有什麼朋友,父親在他從小離開,母親和黑幫有特殊關係,但他是個缺少關愛的孩子;和尚聰明大義,是黑幫的子弟,他在兄弟之中能力很強;志龍霸道仗義,是黑幫老大獨生子,既有責任又有擔當。

電影告訴我們,什麼是義氣?義氣是相互理解達成共識,義氣是盡力幫助,義氣是肝膽相照。即便是黑道里,在你追我趕的日子裡,擁有各自夢想,銘記朋友模樣。艋舺裡的黑幫塑造了他們,他們成就了艋舺角頭勢力。——一種相互的依存,在黑幫裡的友情,時勢造英雄。

在時代沖刷下,堅信自己的信仰,去為那份執著努力而嘗試。大多時候朋友不在身邊,我們仍然記住,那份純真和初心,用殊途同歸的想法,向著未來奔跑。哪怕有時候不確定,也會抱著初心哥夥伴一同反抗,不就是叛逆的模樣嗎

——就像電影說: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要往哪個方向倒,年輕時我以為自己是風,後來遍體鱗傷,最後發現,我們原來都是草。電影裡的他們,用自己力量和外界抗衡,活出精彩人生與本色,為保護好愛和被愛的人,就是一種責任。

恰似這種時代背景和人物設定的關係,在「美國往事」裡,也恰如其分。可我依舊覺得,「艋舺」畫面給人一種,是接近生活本來樣子的感覺,年輕且堅強,無知且幼稚,為了義氣和愛,可以奮不顧身地混黑道,一起開摩托,一起打籃球…這,不就是叛逆期,不少初、高中學生的模樣嗎?留長髮、打架、逃學,那些三觀不被推崇的舉措,被電影表達。

——義氣是三小,我只知道義氣。

蚊子吃麵時,和尚幾人說,要幫他慶生。蚊子不知所措和他們先去酒吧跳舞,後去買便當,慶生派對恰有社會大哥風範的氣勢。而就連蚊子,似乎都對自己的生日淡漠,反倒是兄弟幾人,對他關心有佳。

把故事情節推向高潮的,是因為兄弟五人錯手殺死狗仔孩,Geta知道後勃然大怒對兄弟五人家法伺候,和尚挺身而出卻被打得鼻青臉腫。

故事至此,看似在敘述,黑道里兄弟五人的命運起伏,實際是在講述一個關於青春,關於少年義氣,關於黑社會里愛恨交織,五個有著不同個性卻幾乎走著同樣道路的年輕人的故事——關於友情。

正是這種瑣碎日常裡斑駁的時光,和片頭青春歲月一樣,讓人熱血沸騰,會想我們唸書叛逆時,面對社會青年,何嘗不是一種“又愛又恨”的態度,而電影裡的蚊子,就選擇了加入太子幫,並歃血為盟。蚊子問白猴什麼是義氣時,他的回答,幾乎是衝口而出,昇華到身心臨界點的友情,已經是白猴身體一部分。

時代背景裡,小人物的情感與經歷,叛逆青春和熱血歲月,給我留下了,一個印象深刻的青春。

因為感覺許多黑幫電影,是通過描繪畫面感,比如教父裡的舞會與教父柯里昂的模樣,比如美國往事裡面條一襲長袍菸斗出鏡的樣子,比如英雄本色裡小馬哥用錢點菸的模樣,比如無間道陽臺上陳永仁和劉建明對峙的戲碼。經典黑幫電影,觀眾記憶都會有代表作。

而「艋舺」,是用青春和友情,為那個時代臺灣黑幫電影裡,發生在五個少年身上的故事,用友情的方式,講述了一次迴歸。混跡黑道勢力,要麼執迷不悟,要麼浪子回頭。

在這部電影結尾時,兄弟幾人因動亂,各自反目成仇。和尚與蚊子刀槍相向,但他們都各自心有餘悸,和尚幾乎是哭著著和蚊子打架,這種無奈與心酸,和現實成為鮮明對比。就像蚊子後來看見櫻花說的話:“和尚,當你拿槍對著我的時候,你選擇擁抱我,你以為你混得是黑道,其實你混得是友誼。”

電影的最後,是兄弟情義的歸回,電影至始至終,講述著兄弟五人在艋舺裡跌宕起伏的人生。兄弟幾人從懵懂無知到結識認知,Geta從輝煌到面對動亂,情義的青澀,意志的磨練,到後來面對難關時的決絕。

令人難忘的還有是:這部電影裡有一首好聽的歌,中文是「讓愛憑空出現」。

寫到這裡,記得第一次看「艋舺」,是在高中假日裡的晌午。蚊子看見櫻花時,緞子般的記憶,彷彿回到年少時,因為電影的主題是友情,它,讓就像我的日記本的第一章。所以,我想謝謝你,謝謝你們,能讓我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