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五年期的LPR的涨跌谁说了算?与什么有关?

我们一起嗨皮吧


未来利率是下行,但是lpr5年期及以上大概率不会。首先你要想明白为什么会有lpr,因为以前是国家定的基准利率,所有正规贷款都跟着这个走,房贷利率也是和他挂钩的,而实体企业的贷款也是和他挂钩的。但是这几年企业日子不好过,融资难贷款利率高。国家一方面想要降低企业贷款利率,给企业输血,一方面又不想因为不断地降准,导致房价继续走高,如日本那样一个东京买一个美国,导致房产泡沫破裂。所以出现了lpr,lpr可以有效的分开,因为企业贷款有几个是5年以上的,基本都是一年期的然后不停地周转,而房贷基本都是5年以上的。所以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情况大概率是,一年期的持续降低,5年期以上的不动,或者增高调整。2月下跌是因为疫情原因。可以看2月lpr,一年期低了10个点,5年以上的低了5个点,有效的分流。如果你贷款20年,30年的,准备提前还款的,那么可以选浮动,如果不准备提前还款的,就是要还满30年的选固定,当初贷款超过上浮20%的,比如贷款利率达到6的,也可以选浮动。


我们仅是过客


这次 针对存量浮动房贷利率的改革影响是非常广泛的,目前房贷余额高达26万亿,虽然不知道里面的浮动利率房贷比例是多少,但是我们凭感觉也知道,我们办理房贷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选择的浮动利率。

所以,这是一次影响20万亿房贷余额的大改革制度,未来所有的贷款定价的基准都是以LPR为基准,不再是以前的贷款基准利率了,LPR到底是怎么来的?

1、LPR怎么来的?

LPR是由18家商业银行共同决定的,每个月由18家商业银行共同报价,去掉最高价和最低价,然后进行算术平均,所以,这个LPR是非常贴近市场的实际利率的,因为市场利率的高低最清楚的还是各大商业银行,他们对市场上市资金的供求关系是最敏感的。

那么,LPR是 由18家商业银行决定的,这个也意味着没有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有操作利率的能力,那么央行如何去影响LPR?因为央行以前通过贷款基准利率来调节市场利率的工具随着这次改革也将消失了。没有了贷款基准利率,那么央行如何来调节市场利率?

参与报价的18家银行,既有四大国有银行,也有其他股份制银行,有外资银行,也有农村商业银行,也有互联网银行,算是包含了目前所有银行的类型。

2、央行如何影响LPR?

LPR是和MLF挂钩的,MLF是中期借贷便利,央行已经实施5年了,规模大,运作比较成熟,MLF是每个月都会操作一次的,LPR和MLF的关系是:LPR=MLF+点数。

其中的点数是由商业银行决定的,比如最近一期的5年期LPR是4.8%,而最近一期的MLF是3.25%,所以这是一个利率的传导链条,央行有影响和条件市场利率的能力,也同时兼顾了商业银行的参与能力。10月份的MLF是3.3%,到11月份是降低到了3.25%,所以12月份的LPR也从4.85%降低到了4.8%。

这是一个利率传导链条:政策利率MLF——LPR——市场实际利率。


壹号股权


首先明确什么是LPR:贷款基准利率,由18家银行共同报价产生,计算方法为去掉一个最高价和一个最低价,最后算术平均得出,每月20日重新报价计算。

18家银行包括: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行,中信、浦发、兴业、招商、民生等5家股份制银行,西安、台州等2家城商行,上海农商、顺德农商等两家农商行,渣打、花旗两家外资行,微众、网商银行等两家民营互联网银行。

未来,LPR报价银行应该回持续增加,但截至目前,五年期LPR的涨跌,简单说是由这18家银行,对于未来利率的发展趋势,做出的判断来决定的。它只与这18家行对于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市场货币的充裕程度以及本行自身的流动性、融资成本、对利润的要求等等相关。

有些人会潜意识的以阴谋论的角度,来判断LPR的推出,是否会为了降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与房价控制等相关——如果为了这个目的,当前的基准利率不是更容易操作,何苦整这些麻烦又无聊的东东?

LPR的推出,简单说还是为了更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借用一句话:降息不是LPR的目的,方向比幅度更重要。


莫事来嗑


一直以来我国的贷款利率都是参考央行的基准利率来执行的,各大银行在实际执行的过程当中会在央行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或者下浮。

但从2019年10月8日之后,我国的贷款利率正式参考LPR。LPR跟央行的基准利率是有很大差别的,央行的基准利率相对来说比较固定,比如从2015年之后,我国的央行基准利率就没有进行调整过,但是LPR每个月都在不断调整,有时候高有时候低。

比如2019年10月份的时候,LPR的利率还维持在4.85%,但是到了2019年12月份,LPR已经下跌了4.8%。

对于LPR的这种波动,很多朋友都可能都不理解,LPR每个月都在波动,那LPR的利率到底是谁在定呢?上涨还是下浮,由谁说了算呢?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什么叫做LPR

LPR简单来说就是贷款基础利率,它是由各报价银行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是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加权平均之后形成的报价,这个利率由全国银行业同业拆借中心计算得出,并为银行贷款提供定价参考。

目前LPR报价银行主要有18个,这18个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这些大银行,而2019年10月份之后又新增了西安银行,台州银行,上海农商行,广东顺德农商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

这18家银行涵盖各种性质的银行,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商行,还有民营银行,这更能全面的反映出我国贷款利率市场的实际情况。

而这18家银行在每个月20号9点之前需要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数平均,向0.05%的整数倍就近取整数计算得出LPR,并在每个月的20号上午9:30正式公布。

有了LPR指导价之后,各大银行在进行贷款审批的时候就可以参考LPR进行定价,可以在LPR的基础上上浮或者下浮,具体要看不同银行的政策。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LPR的定价是由18家报价银行的利率综合计算之后得出的,这18家银行的利率对LPR的利率影响是比较重大的。

但从根本上来说决定LPR高低的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

虽然目前LPR的定价是参考18家报价行的利率来计算得出,但这18家银行的利率并不是孤立存在,它只是反映了整个贷款市场的利率真实情况,这18家银行的利率也只不过是市场利率的一种体现而已。

所以真正决定LPR高低的是市场的需求,当市场对资金需求比较旺盛,而银行资金比较紧缺的时候,各大银行的利率就会上调,那么对应的LPR的利率就会跟着上升;相反,如果市场对资金的需求不多,各大银行资金比较宽松,那么LPR的价格就会跟着下降。


贷款教授


LPR长期下行的大背景下,存量房贷条款变更对个人是利好,应该积极变更,重定价周期应该选择最短的一年期。这也就意味着,存量房贷基准调整为LPR,短期对银行是利空,住房按揭贷款可是银行很大一块资产。





行风财经


什么是LPR?LPR就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以往我们贷款,银行给出的利率是以央行基础利率为标准的上浮或者下沉,而现在,有关部门逐步推动由LPR决定银行贷款给出的利率,这是我们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

LPR的利率水平怎么来的呢?LPR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的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各家商业银行集中上报本行贷款基础利率,在此基础上,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对各行报价进行算数计算,最终形成的利率水平并向外发布。

01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涨跌谁说了算?

根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形成机制,不难看出决定此利率的几方力量:

  • 第一,央行监管依旧是基础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加点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LPR以MLF为锚定利率,追踪这个利率,体现为公式更为简明,LPR=MLF+点数。

这个公式中,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现了有关部门的宏观政策调控。它每月都会操作更新,2014年创设,至今已经运作了5年。

而公式中的“点数”由商业银行决定,这也体现了利率市场化是当前的政策导向。在这个公式中,体现了一个利率传导链条,央行监管依旧是基础,而LPR同时兼顾了商业银行的参与。

例如,最近一期的5年期LPR是4.8%,而最近一期的MLF是3.25%,这其中既有监管层意志的体现,也有商业银行经营实际和市场实际的体现。

除此之外,央行还会加强对各银行执行LPR政策的监督,对各报价行的报价质量进行考核,把银行应用LPR的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这同样体现了对于利率政策的监管。

  • 第二,各家商业银行积极参与

刚刚说到,LPR制度的推行,主要是为了利率市场化,它的形成机制中,商业银行的参与体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去年8月,有关部门披露了最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行,在原本的10家报价银行的基础上,新增了8家城商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这几家银行在贷款市场影响力较大、贷款定价能力较强,它们的加入能够提升LPR利率的代表性。

报价行的名单是定期更新,实时变动的。对于LPR利率而言,这有利于实现市场化的贷款定价基准,能够更好地体现整个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同样有助于提升信贷产品的定价效率和透明度。

未来,商业银行的经营实际、竞争状况、资金使用状况都会在贷款利率中,得到及时的体现。

  • 第三,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是LPR利率的核算发布机构

去年8月,央行在对外的公告中,授权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作为LPR利率的核算发布机构,每月20日对外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在各家商业银行报价的基础上,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的方式计算得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02 归根到底,LPR利率高低由市场需求决定

最近,LPR利率的消息甚嚣尘上,新闻很多,它的背后最重要的还是“利率市场化”。

这些年,随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国内贷款利率上下限均已放开,但是依旧保留着贷款基准利率,各银行发放贷款依旧以此定价,这就出现了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

现在,推行LPR利率,就是为了让贷款利率切实体现市场的需求,推动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让贷款利率反映整个贷款市场的利率真实情况。

所以,市场环境是决定LPR利率水平的终局力量,以GDP和CPI等数据为代表的宏观经济情况,直接影响LPR利率的最终定价。

综上所述,LPR就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它的涨跌体现有关部门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监管政策,也体现商业银行的实际经营、竞争和资金使用状况,归根到底,它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也欢迎在留言区一起探讨。


我是正好,专注小白理财的80后巨蟹男,请关注@正好的理财笔记,和我一起慢慢变富。码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请您点个赞!

正好的理财笔记


这是金融国际化市场道路上的必经之路,不可能始终由央行来包办利率的高低。

如美国的隔夜拆借利率也只是美联储与各大银行之间的拆借利率,再通过这个利率及其他相关的货币政策来引导银行贷款利率的走势。

我们推出LPR也是基于市场化的目的,只不过LPR主要是通过一篮子贷款利率来核出LPR基准利率。就如同CPI的通货膨胀率一样。可是,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央行手中,那么这个LPR的利率高低也就不言而喻是央行主导下的一篮子贷款利率的综合。

LPR是每月都会有出来参考基准利率,也不是具有强制性要求利率,而是一种市场化下的参考利率。不同的银行在贷款时可以在这基础上做一定的上下浮动。只不过在如今对稳定房地产的政策下,一般不会低于这个LPR基准价,只会等于或者大于这个基准价。

要问5年的LPR基准价如何定?其实LPR就是每月出来的一个参考标准,跟1年、5年、10年和30年的融资贷款期限没有关系。而选择5年只不过是投资者和银行的约定而已,也就是在这五年里协议合同利率不变。至于是否要在LPR上进行上涨或下调也是与银行的合同协议。贷款调整年限也可以5年或全部的30年到期为不变的LPR利率。

当按揭贷款期限为30年,而LPR采用5年一次调整。那么,五年后的同月LPR下跌就会得利,上涨就是等于未来5年要多付利息。以此类推,直到最后的5年。可LPR的每月定价还是有一篮子贷款利率来决定。


鞅论财经


五年期的LPR利率的涨跌肯定是央行说的算,而央行确定五年期LPR利率也是根据国内18家银行的综合利率,以及宏观数据来确定最终的贷款利率定价。

中国人民银行是银行也最高机构,国内各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农商银行,城商银行,外资银行,民营银行等)都是以央行的利率作为标准,各大银行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利率,所以央行是银行最高权利,LPR利率涨跌都是由央行决定的。

LPR利率与什么有关?

其实LPR利率已经作为当前贷款市场的基准利率,而这个LPR利率是跟很多方面有关的,具体有以下几大关联。

(1)宏观数据,这里面自然就是包括了GDP和CPI等两大数据了,LPR利率跟这两大数据是最直接挂钩的,都是形成正比例关系。不管是GDP数据还是CPI数据的走跌,都是会直接影响LPR利率的最终定价。

(2)各大银行的贷款综合数据,类似当前LPR利率为了更好的具有贷款市场的代表性,各大银行的贷款利率是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银行的贷款数据是最能反映贷款市场的真实利率,所以银行会不定期的对国内18家银行贷款数据进行评估。

(3)当然也是跟降息加息来决定,其实降息就是降低贷款的基准利率,加息就是提高贷款基准利率。加息与降息是一种调控货币市场最有利的工具,综合根据各经济数据来决定货币调控方式。

汇总为

自从2019年8月20日起实行以LPR利率代替了原有的基准利率以来,近几个月关系LPR利率的新政策不断地推出,尤其是前几天的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市场的转换通知,对于整个贷款市场都统一转换为lpr利率为基准了。

而国内LPR利率最终是由央行最主要根据宏观数据,银行利率利率评估和货币市场的情况等综合衡量,最终将由央行确定每个月LPR利率,确定LPR利率之后将对外公布。所以贷款市场都是以央行公布的LPR利率为参考,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加减基点确定最终定价。


老金财经


5年期LPR利率为LPR利率中的一种,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将LPR利率代替原有的基准利率,央行基准利率最后一次调整已经要回到2015年10月24日,之后一直没有再调整过。10月8日,房贷利率已经将原来的根据央行基准利率浮动变更为采取LPR报价利率加点的方式形成。

今年央行对LPR报价利率机制进行了改革,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为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代表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行类型在原有的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此次由10家扩大至18家,今后定期评估调整。

按照上述公告,西安银行、台州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渣打银行(中国)、花旗银行(中国)、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为此次报价行扩围后的最新成员。

此次改革,主要在于新LPR设计定价瞄定利率由“贷款基准利率”改为“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加点方法进一步明确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报价行范围由原有的10家新增为18家,期限品种新增5年期的LPR,增加5BP的最小步长限制,报价频率由日度降为月度。

根据报价利率的形成方式,需要剔除最高、最低各1家报价,对其余报价进行算术平均计算后,得出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那么既然利率由这些银行报价所得,如果这些银行为了自己贷款利率更高多赚钱而全部报很高的利率,那么利率不是很高吗?具体的五年期LPR利率高低由什么决定?

LPR利率的改革,对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有重大积极作用的。首先,LPR报价利率有利于形成市场化的定价基准;其次,这可以有效反映整个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最后,LPR利率有利于提高信贷产品定价效率和透明度。

因而,利率并不是简单的由银行的主观想法决定,而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是央行的MLF利率,央行于2014年9月创设MLF,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目前MLF交易对手主要为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等一级交易商(一级交易商获得流动性后再借给券商、保险、基金等非银机构),LPR利率的跟踪锚是MLF利率,MLF利率下行可以创造更多利差空间,银行就有了下调贷款利率的空间,从而传导致LPR利率。

第二是市场实际利率,虽然说LPR报价利率由银行报价产生,但如果宏观经济低迷,企业成本较高,经营压力困难,不敢盲目贷款经营,会压低实际利率,那么如果银行报出较高的利率,钱贷不出去也无法实现盈利,银行就需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报出与之对应的利率,这就利率市场化的机制,如果央行采取定向降准的方式释放资金,银行可以获得更多资金置换MLF资金,同样也会使得报价利率产生下行空间。

自新的LPR利率机制实施后,LPR报价利率呈现下降趋势,为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流动性支撑,预计未来或将扩大报价行的范围,城商行、民营银行乃至小贷公司或将参与报价,银行竞争加剧大概率公导致基础利率继续下行。


财经宋建文


LPR是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官方的定义是是由具有代表性的报价行,根据本行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由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计算并公布的基础性的贷款参考利率。

简单点说,LPR的涨跌由市场中的三方决定:

一、LPR报价行

目前,全国LPR的报价行有18家,分别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10家全国性银行,西安银行、台州银行2家城市商业银行,上海农商行、广东顺德农商行2家农村商业银行,渣打银行(中国)、花旗银行(中国)2家外资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2家民营银行。这些银行向同业拆借中心报送其贷款利率,作为计算LPR的基础数据。

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银行同业拆借中心负责收集汇总各报价行的贷款数据,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进行算数平均计算,最终得出最新的LPR值。

三、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在LPR形成中扮演的是指导监督的角色,主要是完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对报价行的报价质量进行考核,重点考察报价行报价的真实性、有效性,杜绝违规报价行为。同时,根据考核结果,定期对报价行进行优胜劣汰,确保LPR报价的高质量。


总的来说,LPR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标志着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从根本上提高了利率传导效率,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