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请问,您最爱易安居士的哪首词?

g_Bye、


大家好,我是海海文化闲谈,爱读书、爱生活,不同的视角你会发现不同的世界。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易安居士"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著名女诗人李清照,我最喜欢她的的一首诗是《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表达出了诗人对项羽这位英雄的赞叹,表达了对这位悲剧英雄悲惨命运的遗憾和悲痛。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诗激励和鼓舞了无数人,表现出了英雄为了理想赴汤蹈火、宁死不屈的大丈夫情怀。

李清照作为一个女诗人,大部分诗都是描写离愁别绪,以及女儿家内心世界的千回百转。但是这首诗却表达了对项羽这位悲剧英雄钦慕和赞叹。一个女子,能有如此情怀,让人不禁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感叹!


海海文化闲谈


说起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词,除了那首著名的豪放词《渔家傲》,寒柏陇卧子最为欣赏的应该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其词字声调非常讲究,意境凄美心痛的让人窒息,是之前词人不曾见过的双声叠字韵词《声声慢》。



——名作《声声慢》及其创作背景

这是李清照词中特别讲究声调的一首名作,全词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金人攻陷宋汴京,宋室南渡之际,李清照仓惶南逃。在动乱中,她的丈夫赵明诚去世,她一个人在浙江东部各地饱经颠沛流离的生活。

李清照所作的词,前期闲适,后期感伤。她暮年痛苦绝望的心情,在这首词中充分的抒发了出来。

——《声声慢》特点解析

下面寒柏试着就声调方面来谈谈这首词的特色:

这首词用了许多双声叠韵字,一开头就用连串的叠字。这是为了加强刻划作者百无聊赖的心情,从前古人认为这是李清照了不起的创造。

尤其是最后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二十多个字里,舌音、齿音交相重叠,是有意以这种声调来表达其心中的忧郁和怅惘。

这些句子不但读起来明白如话,听起来也有明显的音乐性,充分体现出词这种配乐文学的特色。因为词原本是来唱的,要使人容易听得懂。文人刘体仁说这首词是“本色当行”,就是指它明白易懂而言的。这首词借双声叠韵字来增强表达感情的效果,是从前词家不大用过的艺术手法。


——结语

李清照是一位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女作家,不仅有丰富真挚的生活感情,又有她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确实当得起婉约派杰出词人的称号。

这首《声声慢》词以细腻而又奇妙的笔墨,用双声叠韵啮齿叮咛的音调,来写她心中真挚深刻的感情。这是从欧(阳修)、秦(观)诸位大家以来,都所不曾见过的一首十分突出的杰作。

注: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请关注@寒柏陇卧子 ,获取其他精彩内容。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读书心得、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邮票知识及文史知识等方面。

寒柏陇卧子


词坛大家,有语云,男有李后主,女有李易安,婉约派旗帜人物。

前期词作缱绻秀丽,后期冷寂凄苦,可以说,每首都是精品。

我独爱《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桥东。

这首诗文和前后期的风格皆不相同,语出惊人,直抒悲愤。

与其说借凭吊项羽,不如说是对其夫赵明诚懦弱表现的无比失望。

试想,一直忠君爱国的李清照,面对支离破碎的山河,是如何的哀婉悲伤?赵明诚非但没有抵御胡虏保家卫国,反而弃城私逃,无疑上敏感多愁的此人更是郁郁难平,谁问哪个妻子不想自己的良配是个力挽狂澜的盖世英雄?

诗中未叙之意也许是,如果你(赵明诚)能像楚霸王一样骁勇御敌,即使不幸兵败,你依然可歌可泣;而作为妻子的我,也会效仿虞姬,永世相随。

当然,这也是我凭诗吊古的小意揣测。


松叶文学主理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的早期词作。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全文释义: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功效一醒觉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神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路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因而,她急问清算衡宇,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若何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气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怀古叹今


大家好,我是三平子7777,我爱诗词,李清照是我最爱的女词人,没有之一。

最喜欢的还是《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这是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待字闺阁的一首小词。全词尽显天真浪漫、娇憨可爱的少女形态。

“纤纤手、“露浓花瘦”多美的古装女子!见有人来,羞红着脸,慌忙提着鞋子,穿着袜子跑开,金钗乱坠,青丝散开。来人可是俊美才子赵明诚?倚门的那一回眸,可知少女心思?想看又害羞,低下头假装嗅青梅,掩饰小鹿乱撞的情怀。一位纯洁矜持、活泼可爱的少女立于眼前,读者们是不是看到了当年青春懵懂的自己?

后期,国破家亡,流离失所,怀着丧夫之痛,带着几车金石书画,追随逃亡的皇帝足迹一路南下,一介弱质女子该多么的凄苦无依呀!

是否在逃亡的路途,某个有流星划过的夜晚,易安会想起自己锦色年华?会想起那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妙龄少女?虽然一切如流星,划过夜空,再无踪影!





三平子7777


我是爱读书的【十二十页】,我来回答,易安居士既是李清照,既是千古第一才女,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宋代女词人。她的词语言清丽,并且强调协律,崇尚典雅,体现了宋代女人之美。她也是婉约词派代表,李清照可谓是古代的才女,现代的网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让李清照红遍大街南北。对于李清照,我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最喜欢的词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此词为李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象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


  •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李清照不仅是古代的才女,还是现代的网红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电视剧与歌曲全部火遍大江南北,记得在2019年公司的年会上还有一对情侣演唱了此首歌,李清照在最近几年可谓是红极一时。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除了《如梦令》还有《浣溪沙》、《菩萨蛮》、《武陵春》、《一剪梅》、《念奴娇》等等。


【结语】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谢谢。


囊萤映雪,韦编三绝;耽书成瘾,笃信好学。我是【十二十页】,欢迎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分享文化感悟。谢谢!

十二十页


最爱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虽用词简单,却清新自然,写出了李清照少女时期的天真烂漫,如此潇洒自在的生活不知羡煞多少女子。


李清照出生在书香世家,父亲师从大文豪苏轼,母亲是状元之后,二者都是文学修养极高之人。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加之本身聪颖过人,年纪轻轻便受到当时文坛的青睐。

可李清照并不是那恬静的闺阁女子,她有思想,有温度,还有山东人特有的豪爽。高墙小楼哪里关得住她,她常常一个人跑出去玩耍,喝醉了酒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一直玩到很晚才撑起一艘小船回家,哪知道荷塘景色太美,深入其中竟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呀怎么办?!少女的叫声和划船声,惊飞了水面的鸥鹭。

少女亭下醉酒,荷塘采花的画面,多美啊!


18岁的时候,李清照嫁给了同样出身名门的赵明诚,两个人出双入对,琴瑟和鸣,十分恩爱。这个时期的李清照沉醉在爱情的滋养中,和千千万万热恋中的少女一样,爱撒娇,爱吃醋,作品里处处透露着幸福的味道,比如这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出门逛街,买了枝娇俏的梅花拿在手上,又担心丈夫说自己没有梅花好看,不行!我要将这梅花插在云鬓之上,让他来评评到底是花美,还是人美!十分可爱。

只可惜世间的美好往往稍纵即逝。两家接连的官场遭遇让两个恩爱的人不得不长期分居,饱受相思之苦。

与丈夫分居后的李清照开始借酒消愁,白天"东篱把酒黄昏后",夜晚"浓睡不消残酒",俨然成了一个女酒鬼。往日的潇洒肆意和浓情蜜意都已不再,只剩下日日思君不见君的寂寥和惆怅。


靖康二年,北宋王朝分崩离析,金人的铁蹄开始南下,李清照由此开始了她颠沛流离的人生后半场。她一路逃难,带着15车之多的金石器物,硬是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兵荒马乱中顺利到达目的地。然而南宋王朝懦弱无能,一味言和,至使百姓流离失所,人民苦不堪言。

亲历战乱的李清照不再有往日的烂漫,也不再像往日那样纠结于个人情感,她开始忧心国事,感时伤怀,并写出了大量的泣血诗篇,比如那首《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可是,我仍然怀念那个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的女孩。


书野


易安居士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词家一大宗”

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从简


最爱的是李清照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和李清照其他的作品相比,属于非常含蓄,非常女性化的作品,它不像李清照有的词,表达情感很直白,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呢,写得非常收敛,女性的情感表达得非常曲线。

首先,她借助“永昼,佳节,重阳,半夜,夕阳”这样的词语,写出时间的漫长和变化。从时间好像过不完,不知不觉,又到了秋天,夜半的时候感到有点凉,黄昏的时候又可以在院子里喝酒。

“瑞脑,金兽”,在暗写焚香的情形,它们都属于家庭生活中一些小物件。“玉枕,纱橱”,不用说,是床上用具。如此品味起来,感觉李清照似乎是躺在床上写成了这首词,充满慵懒的氛围。

“东篱”,是陶渊明诗的象征。“暗香盈袖”,肯定指菊花。注意,这里边还有微妙的嗅觉。

著名的“人比黄花瘦”,“瘦”,本是对身体的描绘,李清照特别爱用形容肢体部分的字来表达情感,正是她的特质。

在这样一个“莫道不消魂”的情境里,几乎人人都会动情,但是这个美的表现又是如此遮遮掩掩的,因此,我们就把它称之为婉约,即,属于李清照的女性的情感。



在文化的边缘行走


李清照是古代文学史杰出女作家,婉约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其作品多悲伤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在宋代订左宛中独树一帜,后世称为"易安体"。其诗则跌宕昭彰,气格不凡。甚称才女第,芬馨神骏。李清照(1084-1156〉,自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人。她的作品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她的代表作数百首,是世人百读不厌。本人最为喜欢爱的一首《声声慢》更是让人爱不择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丶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推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丶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伟大

诗人气势。显现出当时悲伤凄惨之处景,是读者恸感悲伤!

且百读不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