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醉貓讀史:闖王大順的轉折點--大戰一片石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闖王破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隨後李自成稱帝,國號大順。當時唯一為李自成部所忌憚的是寧遠總兵吳三桂。明朝當時在關外的軍隊近五十萬人都隸屬於吳三桂。崇禎帝殉國後,吳三桂接到了多爾袞的招降書,但是五十萬兵馬在手,吳三桂有的是籌碼。隨後李自成派降將唐通和白廣恩進攻吳三桂。這兩個草包根本不是吳三桂的對手,灤州一役,兩人被迎頭痛擊。隨後吳三桂退守山海關,在投清和投李自成之間猶豫。

這時候李自成佔有先機的地方是已經俘虜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和胞弟吳三輔。李自成逼迫吳襄寫信招降。吳三桂收到父親親筆招降信也是萬般無奈,領軍入關準備投降。一路慢慢行來,不斷派探馬探聽京師的消息。結果不斷傳來的消息是吳府被抄,吳襄被下了大獄,,愛妾也被闖王帶入宮中。這下吳三桂是又驚又怒,立刻率部隊返回山海關,並且借題發揮寫了一封看上去“大義凜然”的書信給了吳襄,“父既不能為忠臣,兒安的為孝子乎?”立誓要掃滅闖賊。

豪言壯語發出了,但吳三桂心裡是沒底,自己現在困守山海關是腹背受敵,投降李闖王這條路看起來是堵死了,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和滿人聯手。糾結再三,還是派使者去探聽一下底細。使者帶著吳三桂的親筆信見到了當時主持朝政的多爾袞。多爾袞咋也想不到天上掉下來這麼大一個餡餅兒,心裡不住懷疑:吳家上上下下都落在在李自成手裡,這是不是個圈套,誘我們深入,後面有大軍埋伏好了等著包了我們的餃子?畢竟多爾袞的政治才能遠高於闖王,也是和明軍征戰多年,對整個局勢有個清晰的判斷。這最後決定答應吳三桂的所謂借兵討賊的請求,派軍入關,但是要緩緩行軍,以觀動靜。讓吳三桂打頭陣,如果李自成東向迎敵,應該吳是真投降,否則,就隨時應變。

吳三桂收到多爾袞的回信,信裡不單是不計前嫌而且還承諾如果自己率眾來歸,將來會晉封平西王,而且讓他在西陲開府居藩。這下吳三桂稍微安了些心,但是軍情緊急,李自成親率所部二十萬大軍東來,直撲山海關。

多爾袞也收到消息,這下證實吳三桂是真降,於是下令星夜行軍。這下滿人騎兵的優勢發揮出來,一夜行軍一百五十里,到達距山海關附近的沙河。這時吳三桂派人送來急報,李自成部估計從一片石關出兵。一片石關距山海關四十里,是長城上的關口之一,長城由此自東向南轉彎,又叫九門水口,是兵家必爭之地。清軍在此擊退李自成前部人馬後,多爾袞率大軍同吳三桂部會和,由吳引導清軍連夜入關。

此時清軍連同吳三桂所部一起不過十萬人,同李自成的人馬比較起來,處於劣勢而且彼此都無險可守,肯定是一場硬仗。狡猾的多爾袞令吳三桂部打前鋒,針對李自成的人馬由北而南綿延十幾裡的一字長蛇陣,要吳部厚集兵力,找一處能守之地,消耗闖軍的銳氣,然後再朝其最弱的地方全力衝擊。清、吳聯軍是面朝西邊佈陣,右翼是北面近山的坡地,便於防守。因此吳三桂部擺在右翼。左翼南面近海地勢平坦,正好適於八旗的騎兵衝鋒。

第二天戰鬥開始,吳軍藉助地理優勢,抗擊闖軍的一次次的衝鋒,始終能堅守不退。正當雙方僵持之際,一陣大風從東向西刮來,風勢極大,海濱的砂石漫天。吳三桂部是背風,趁勢衝鋒,李自成所部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原地區,大部分連海都沒有見過,這下慘了,海沙飛揚,往前衝是格外費勁,更重要的是眼睛都被迷住了,睜不開眼,軍心大亂。風勢稍歇,還沒有等闖王所部重整殘陣,從戰場東面忽然號角嗚鳴,萬馬奔騰,直衝闖軍中軍。原來多爾袞見吳軍趁風勢打開一個缺口,便派多鐸和阿濟格率精銳騎兵移師右翼,隨即開始衝鋒。闖軍還是以步軍為主,而且沒有預料到是清軍八旗精銳,根本無力抵抗整個闖軍的陣線崩潰了。一片石戰場成了屠場,李自成部損失大半,李自成更是策馬狂奔,逃到一百二十里外的盧龍縣才敢停馬喘息。

這一戰是李自成的大順朝的轉折點,自此以後闖軍成了驚弓之鳥,大順朝也隨之灰飛煙滅,最後李自成自己也被幾個農民用鋤頭殺死在九宮山,英雄末路可嘆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