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房價為什麼會大起大落,原來是“指揮棒”在來回“折騰”


房價為什麼會大起大落

中國在養豬上摔了一個大跟頭,讓決策層發現房地產上不能再摔跟頭。

讓我們先來看看在豬肉的巨大質疑聲音中誰抓住了機會。

自從2018年8月非洲豬瘟開始進入亞洲,一場補殺生豬的運動開始了。養豬戶虧損累累,餐桌上談豬色變,一夜之間,二師兄成為了人人喊打的對象,對應的市場行情就是豬肉批發價格跌到每公斤16元,創出五年新低。

房價為什麼會大起大落,原來是“指揮棒”在來回“折騰”


生豬肉價格走勢圖

再來看看一年後的今天,生豬肉批發價格高達27元,一年的漲幅超過一倍。去年放棄養豬的商戶頓足捶胸,去年不吃豬肉的人現在正在排隊搶購。

豬肉價格的反彈週期,恰恰把人類投資市場的真諦演繹的徹徹底底,這個真諦就是別人恐懼我瘋狂,別人瘋狂我恐懼

一年前,豬肉市場血流成河,大家對豬肉就像瘟神一樣恐懼,恰恰鑄就了歷史上最好的豬肉投資機會。

如果那個時候能夠投資豬肉,在16元的價格大量冷凍儲存豬肉,今天就會有超過一倍的收益。

可惜,只有少數人能夠做到,這些少數人就是別人恐懼我瘋狂的價值投資者。因為他們很明白,今天那些對豬肉恐懼的人就是明天對豬肉瘋狂的人,這種恐懼跟瘋狂的差價就是投資價值。

豬肉市場現在有多瘋狂,各地開始的限價限購政策就已經很清楚了,那麼去年豬肉市場有多恐懼,可能很多人已經忘記,就讓我們來看看昨天人民日報發表

《穩定豬價,“指揮棒”不能來回“折騰”》文章就能看的清清楚楚。

房價為什麼會大起大落,原來是“指揮棒”在來回“折騰”


人民日報截圖

1. 人民日報寫到:“要立即清理超出法律法規規定範圍的各類生豬禁養限養規定”的提法,說明去年很多禁養限養的政策超出了法律範圍,現在來看,去年那些超出法律規定額的大棒揮向豬肉市場是多麼的恐懼,沒有這種恐懼,又哪有今天的瘋狂!

2. 人民日報寫到:“從財政金融用地等方面加大對養殖場戶政策支持力度,有效調動養殖積極性”的提法,說明去年從財政和金融方面對養殖戶的打壓,極大的消滅了養殖戶的積極性。

3. 人民日報寫到:“各地因環保和防治非洲豬瘟等政策要求,強推生豬禁養限養,一些地方用力過猛,或者政策不斷加碼,或者乾脆一拆了之,導致生豬養殖戶積極性受到影響,紛紛退出養殖業,生豬產量驟減”的提法,直接指出當時環保的政策就是錯誤的,並且錯誤的政策還用力過猛,不斷加碼,逼迫養殖戶退出養殖業,終於釀成今天價格的暴漲。

4. 人民日報寫到:“生豬養殖作為生產週期較長的農業活動,抗壓能力弱,最忌產業“指揮棒”來回“折騰”,一旦生產積極性受影響,很長時間內都難以恢復”的提法,嚴厲批判指揮棒來回折騰,對產業週期和生產積極性造成極大傷害。

可以想象,當時各種各樣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雖然超出了法律規定,但是都打著各種名正言順的藉口,本質上是政策制定者對當時市場的恐懼採取的應對措施,才造成了“指揮棒”來回“折騰”的結果。

這種“指揮棒”的來回“折騰”恰恰就是有遠見的投資者極好的撿金撿銀的投資機會。這種“指揮棒”來回“折騰”的送金送銀的投資機會,不僅僅已經造就了豬肉市場投資機會,也正在造就房地產的投資機會。

房價為什麼會大起大落,原來是“指揮棒”在來回“折騰”


熟悉我的觀點的粉絲,都知道我提出的樓市見底的四個條件,這四個條件就是別人恐懼我瘋狂的踐行:

1. 打死都要買房的人打死都不買房了,成交量極低。

2. 數不勝數的專家說房價就要崩盤。

3. 土地流拍,退地頻現、退房頻現。

4. 政策開始回暖,從打壓開始鼓勵。

我們用豬肉市場去年八月見底的恐懼跟樓市見底的四個條件做對比,發現驚人的相似之處。

1. 打死都要吃豬肉的人打死都不吃豬肉,豬肉賣不動價格極低。

2. 農業專家預測豬肉繼續走低,號召大家不吃豬肉只吃蔬菜。

3. 出臺各種生豬禁養限養規定,一些地方用力過猛,或者政策不斷加碼,或者乾脆一拆了之,導致生豬養殖戶積極性受到影響,紛紛退出養殖業,。

4. 打壓之後就是鼓勵,政策指揮棒開始折騰。

豬肉跟房產,不僅僅具有民生功能,同時具有投資屬性,這個投資屬性就是價格波動給儲存行業帶來的價格差的機會,這個價格差的投資機會就是指揮棒的折騰帶來的供需之間的矛盾的必然結果

那些抓住樓市投資規律的人都成為了前幾輪樓市恐懼時佈局的獲利者,那些抓住去年豬肉市場投資規律的人都成為了本輪豬肉市場恐懼時佈局的獲利者。

房價為什麼會大起大落,原來是“指揮棒”在來回“折騰”


更相似的是,當前國內豬肉價格暴漲,民眾呼籲大量進口海外豬肉,這點就像中國房價暴漲後,大量投資者遠赴海外購房。中國每次房產一限購,海外樓市機會迎來大量的中國買家。

更神奇的是,豬肉作為食品領域的大宗商品,根本不是真正的剛需,因為大米白麵才是真正的的剛需,豬肉只能算作改善需求,因為百姓一年不吃豬肉也能過得很好,但是一天不吃大米白麵就要餓死。而奇怪的的是,沒看見大米白麵暴漲,怎麼唯獨豬肉價格暴漲暴跌?

其實非常簡單,大米白麵屬於國家的戰略物資,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頭號定力。所以,國家政策對大米白麵的政策從來持續一致的,沒有出現指揮棒的來回折騰,所以也就沒有出現價格的暴漲暴跌。

最重要的是,國家對大米白麵有大量的的戰略儲備,根據人口基數預測到需求的儲存基數,這就是剛需產品的政策制定的優勢。

反觀豬肉市場,因為只屬於改善需求,不屬於剛性需求,有錢了多吃,沒錢了少吃,有的人根本不吃,有的人天天大吃。

這種改善物資無法預測到每個人的實際需求,並且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造成了政策的不穩定,出現了豬肉價格的的暴漲暴跌

中國房地產市場也是一樣,作為保障性住房一定要嚴格管控,價格由政府控制,流動性一定受到限制。而並非剛需的改善性住房需求,本來應該交給市場來決定,但是卻受到政策指揮棒的來回折騰,造成了房價的大起大落。

所以,房地產市場應該從本次豬肉暴漲的教訓中吸取經驗。房產本應該也是嚴格區分住房保障體系和市場體系,讓保障的歸保障,市場的歸市場。而不是一刀切的方法把所有房子都通通用行政手段限制,最後造成整體行業的低迷,造成了“受國內外多重因素疊加響”的困難局面。

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針對房地產的提法是:

要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

這是中央層面首次提出“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的兩個體系的提法,把市場跟保障徹底分開,就是落實凡是用來保障居住的房子都不能炒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