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花朵是人类所珍视的事物当中

第一个沒有实用价值,而且与生存无关。

——《那些花痴们》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圖片 | 來自網絡


地球

一亿一千 四百万年前

一个旭日东升的清晨

在这个星球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朵花

正迎着阳光绽放

多年以后

这些优雅芬芳

我们称之为花朵的存在

在人类意识的进化当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人类逐渐被花朵吸引并为之着迷

随着人类意识的进化发展

花朵可能是人类所珍视的事物当中

第一个没有实用价值

而且与生存无关的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花朵也为无数的艺术家

诗人 作家 神秘学家带来了灵感

据说佛陀在一次默示中

拈花不语

只是凝视着它

半晌 一个名叫大迦叶的僧人

若有若无地开始微笑

而他是唯一领悟了这个开示的人

相传那个微笑(也就是那个领悟)

被二十八位大师相继传承下来

后来就成了禅宗的起源

可见 一朵花的美丽

无论时间多么短暂

却能唤醒人类去正视自己最深处的本体

而这个本体才是一个人最本质的美丽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中国传统哲学有着天人合一的观念

天与人 人与自然是交融共通不可分割的

正是在这样一种精神传统的洗礼下

中国人自古就将花视为与自身同格的生灵

认为花朵同样具有生命力和灵魂

与人类一样是天地自然孕育而生的

而传统文人更是赋予花朵无限的精神寄托

中国人爱插花从六朝时期就慢慢兴起

宋时 插花与挂画 点茶 焚香并称为四艺

而且好此事的人真不少

也诞生了很多花痴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明代的袁宏道袁中郎十分爱花

他常常翻山越岭探寻奇花异草

以至于皮肤皴鳞

污垢如泥也不止不弃

花将要开的时候

袁宏道就在花下睡觉

从花初开盛开到花落

枯萎成泥他才肯离去

袁宏道爱花爱到不计寒暑 伴生伴灭

这样的花痴真是古今无二了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曾在他的《陶庵梦忆》中说

人无癖不可与交

以其无深情也

人无疵不可与交

以其无真气也

既然袁宏道也是一个爱花成癖者

也不枉我待他为知交了

袁宏道爱花 知花 惜花

也日以插花为事

还专门为花写了一本书《瓶史》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袁宏道《瓶史》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姜泓《瓶梅水仙图》局部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陈洪绶《歌诗图》

《瓶史》在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写成

此时的袁宏道尚任职京师

但在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后

袁弘道就开始在柳浪隐居了

所以《瓶史》应该成书于他隐居之前

此时的他经过了为官吴中的辛苦

以及任职京师的闲适

一心向往恬淡自适的生活

所以他说

案头的瓶花不过是被名利所累

而不得畅游于山水间的一种自我安慰

此暂时快心事也

无狃以为常

而忘记山水之大乐

对袁宏道来说

案头的瓶花成为了他向往山水生活的寄托

袁宏道的《瓶史》在清代的时候传到日本

日本人写了一本《瓶史国字解》

当时还有一个插花流派叫宏道流

他们认为袁宏道代表了中国文人插花的最高水平

中国的瓶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对植物

对花器对环境的理解所呈现的艺术

是我们看到一花一叶时的感动

如今我们看到的插花艺术多为西方和日本

清代以来由于战争不断

中国传统的瓶花艺术就断掉了

到了六十年代

我们看到的所有出版物都已经变成了日式插花

除了日式文人插花以外

更多的日式插花注重的是造型技法

而非作者感情的外化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清代的文学家沈复也是个极爱侍弄花草的人

沈复在他的《闲情记趣》里说

及长 爱花成癖 喜剪盆树

沈复对选花 插花 剪裁 盆景 玩石颇有研究

他还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他说花以兰为最

取其幽香韵致也

次取杜鹃

虽无香而色可久玩 且易剪裁

而插瓶之法

瓶花的数目宜单不宜双

每瓶一色不取二色

瓶口取阔大不取窄小

木本花果插瓶必先执在手中

横斜以观其势

反侧以取其态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除了插花

沈复还在他著名的《浮生六记》里记载了一段故事

有一次他和太太去扫墓时捡了一些石头回来

想用这些石头做些漂亮的假山盆景

于是他们俩特别陶醉地去规划

例如哪里修亭子

哪里可以登高望远

哪里能钓鱼

以及自己在哪儿住

费了很大功夫商量

他们还在石头上种了红色的茑萝

在旁边铺河泥的地方种了白苹

等到秋天的时候

茑萝一片红

白苹一片白

结果有一天两只小猫打架

不小心就把这个费了很大功夫的假山给打碎了

于是 他们就哭了

看到这个故事

总觉得他们对待生活特别认真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宋代也有很多花痴

尤其是苏东坡

他给自己的海棠花写诗说

只恐深夜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等到花开的时候他说

每岁开时 必为置酒

对苏东坡来说

花开就像节日一样

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要为它们置酒吟诗

然后来赏花

古代人有很多种赏花方式

分为曲赏 酒赏 香赏 琴赏等等

曲赏是赏花咏歌

酒赏是饮酒观花

而到了五代南唐大臣非常喜欢对花焚香

他觉得对着鲜花焚香气味相和

简直妙不可言

宋代会玩儿的文人雅士很讲究风雅

他们会对花抚琴叫做琴赏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据说一代女皇也是一个爱花成痴的人

唐代时洛阳牡丹已经名扬天下

每当牡丹花开之际

武则天都要举行盛大的庆赏活动

莺歌燕舞

那时的牡丹花究竟有多美呢

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为证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后来的唐穆宗也是个超级花迷

据《王尘录》记载

唐穆宗不仅要将盛开的花在四周用栅栏围起来

头上面还要还搭起帐篷

同时还要专门任命 惜春御史 负责看护工作

而且有个专业名词叫括香

就是将花香封锁起来

防止花儿的香气被风吹跑了

这样的爱花方式也是从未有之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屈原爱兰

陶渊明爱菊

周敦颐爱莲

黄庭坚爱水仙

杨万里爱荷

林逋爱梅

古代文人已将花引入了境界高远的审美空间

借花点出自己理想的人格和特立独行的坚守

物我合一

从而积淀成厚重而别具韵味的中国传统意象

自远古以来

花朵 水晶 宝石和鸟类

就一直对人类心灵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们之所以对它们着迷感觉亲切

就是因为它们脱俗空灵的气质

对于奔忙又十分爱花的我们来说

累的时候不妨像袁宏道一样

自由又随性地插一瓶花

或许这是这个时代最容易得到的快乐与抚慰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没想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花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