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戰疫群英譜|餘燕:一線醫護人員的“定心丸”

“有你在就有安全感,細緻的你就像我們的定心丸……”疫情發生以來,在貴州省新冠肺炎確診定點救治醫院貴州省職工醫院總是會聽到護士們這樣的讚語,大家口中說的“定心丸”正是醫院院感科科長餘燕。

從1991年入職至今,餘燕有著30年工齡,其中,在院感科任職的10年經歷讓她養成了事無鉅細的習慣。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餘燕挺身而出堅守在醫院,更體現著一個共產黨員的擔當與責任。

戰疫群英譜|餘燕:一線醫護人員的“定心丸”

(圖1:餘燕在對醫護人員的防護進行督導)

把“醫護人員零感染”作為重要目標

1月27日晚,餘燕和父母、兒子短暫告別,拖著行李默默地住進了辦公室。“從哪裡入手?做什麼?怎麼做?”坐在辦公室,這三個問題盤旋在腦海裡,這是貴州首次遇到烈性呼吸道傳染病,作為院感科主任,餘燕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但做好醫院防控勢在必行。

“沒有經驗,就要摸索。”餘燕查閱了古今中外數次大型烈性傳染病的爆發原因、治療方法、歷史經驗的總結。密切借鑑2003年我國戰勝SARS肺炎、小湯山的管理經驗。同時,結合現代化醫院建築佈局特點,進行三通道的合理改造設計,為減少醫、護、工的“零”感染做一期準備。

在醫院定位為貴州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定點治療醫院後,餘燕就在收治患者病區實踐防控流程,對醫務人員的防護用品的穿脫規範性進行督導,確保實現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目標任務。

戰疫群英譜|餘燕:一線醫護人員的“定心丸”

(圖2:餘燕培訓醫護人員)

希望每一位醫護人員都能將防護做到位

2月21日,在貴州省職工醫院見到餘燕時,她正忙著檢查院區各區域的防護。而在此之前,她剛對第九批援鄂醫療團隊做完防護培訓。

記者瞭解到,每天的工作中,餘燕說的最多的話便是“摘護目鏡動作一定要輕”、“醫療廢棄物口袋包紮不能太快、折邊很重要”、“戴口罩不要多說話”、“動作時手不能超過胸部以上”……“大家總調侃我們院感科,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要管空氣,管得太寬了。”餘燕說,管理防護是對所有醫護人員和患者負責,所以細節十分重要。

2月13日,貴州省職工醫院被任命為貴州省新冠肺炎援鄂醫療人員培訓基地,截至2月21日,餘燕已經參與了第五批、第七批、第九批援鄂醫療團隊的防護培訓,培訓的目標是“醫護零感染”。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儘管大家都是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但對於防護措施的掌握還十分欠缺,對細節的把握稍顯粗糙。“尤其是對醫療廢物的包紮,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折邊。”餘燕說,病區的醫療廢棄物包紮太快容易產生氣溶膠,所以包紮要輕柔,而且要進行折邊確保衛生。

戰疫群英譜|餘燕:一線醫護人員的“定心丸”

(圖3)

為了培訓到位,疫情防控期間,餘燕每天都要進行“充電”學習,隨時對更新的“新冠肺炎”診療指南、防護指南進行反覆研讀,找差別,糾細節,生怕哪一個環節被忽略。在培訓中,餘燕對於每一個細節都要親自示範,一天下來,口乾舌燥,聲音嘶啞,腰膝痠軟。“看到大家都認真記錄,辛苦也很值得。”餘燕告訴記者,希望每一個醫護人員都能做到細緻,加強防護保護自身安全。

戰疫群英譜|餘燕:一線醫護人員的“定心丸”

(圖4)

戰疫群英譜|餘燕:一線醫護人員的“定心丸”

(圖5:餘燕通過監控查看病區病人衣物放置是否妥當)

舍小家為大家 愧疚只好留給家人

作為院感科主任,餘燕身上的擔子很重,除了逐步完善醫院感控管理工作、組織架構、人員協調等相關制度及流程制定以外,還要組織各級層面開展多形式學習、培訓、演練、考核,讓大家應知盡知,確保院區的防護應有盡有。

也因繁忙的工作,從大年初三至今,一個多月以來,餘燕沒有回家,甚至連今天是周幾都不知道。“院領導說要去慰問家屬,我才反應過來,我20多天沒有給家裡打過電話了。”餘燕告訴記者,她一直都認為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2月18日那天,她突然想起來給家裡電話才得知,母親最近老是頭暈,而且吃了午飯還嘔吐,一時間內心情感交織,眼淚流了下來。“我母親年紀大了身體不好,1月才出院,我都沒能在身邊照顧。”餘燕說,院感科只有2個人,她作為主任要對很多事情進行把關,今年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她都在加班,已經叮囑好了家人不用等她吃飯,但是一想到不能好好照顧母親,內心便十分愧疚。

舍小家為大家,令餘燕感到愧疚的還有自己的兒子。“本來今年兒子是打算年初結婚的,但是我毅然決然的命令他推遲婚期了。”餘燕說,今年情況特殊,不能聚集,推遲婚期是最好的辦法。“作為共產黨員,這個時候國家需要我,醫院需要我。”面對家人,餘燕只好把愧疚留在心裡,她說:“雖然不能陪伴在身邊,待到春暖花開,大家再相聚。”

戰疫群英譜|餘燕:一線醫護人員的“定心丸”

(圖6)

記者:楊隆曼

通訊員:田茂強、王夕陽、田娜娜、於曉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