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中國摩托車敗走“東南亞”?日本摩托車佔了市場,我們丟了信用

在東南亞,我們會發現,這裡的交通工具主要的摩托車,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摩的,非常的方便。在仔細看看,我們會發現這些摩托車的品牌基本都是日本的,偶有幾輛是重慶製造,比如力帆、宗申等,在日系車的夾縫中艱難求生。

中國摩托車敗走“東南亞”?日本摩托車佔了市場,我們丟了信用

還記得早年間,重慶製造的摩托車,能佔到東南亞市場的80%,而曾經的盛況,今時今日卻早已消失的幾不可見。

行走在東南亞的街道上,我們會發現,東南亞摩托車的市場特別大。

中國摩托車敗走“東南亞”?日本摩托車佔了市場,我們丟了信用

這還要從東南亞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的建設來說,從東南亞多山靠海的地勢,我們不難看出,東南亞的路況其實非常的複雜,平原地區非常的稀少,加上東南亞很多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比較緩慢,很少有國家有足夠的資本,修建能夠通汽車的橋隧和公路。

中國摩托車敗走“東南亞”?日本摩托車佔了市場,我們丟了信用

從地勢和路況來看,靈活的摩托車和顯然比轎車更適合東南亞。

還有就是當地的居民收入,眾所周知,東南亞地區很多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被稱為10年GDP增長200%的越南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尚未超過1800美元。

中國摩托車敗走“東南亞”?日本摩托車佔了市場,我們丟了信用

雖然當地的消費水平也都不高,但要普通家庭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購買價格上萬元的汽車,還是有點難以承受。

那麼都說東南亞的摩托車市場巨大,到底有多大呢?

中國摩托車敗走“東南亞”?日本摩托車佔了市場,我們丟了信用

據統計,東南亞各國則基本保持在人均保有量1/3臺左右的水平。泰國人口近7000萬人口,摩托車保有量近3000萬臺;兩億多人口的印尼有6000萬臺;人口近億的越南擁有4500萬臺;馬來西亞人口3000多萬,擁有1000多萬臺。

中國摩托車敗走“東南亞”?日本摩托車佔了市場,我們丟了信用

對於當地的很多居民來說,摩托車不只是代步工具,更是生活必須的生產物料,在泰國和越南,隨處可見騎著改裝摩托車的小販,在摩托車側面用鐵桿子焊一個平臺,就是他們的移動店鋪,周邊居民買菜、買水果、買夜宵的需求都通過小販的摩托車實現。

中國摩托車敗走“東南亞”?日本摩托車佔了市場,我們丟了信用

在東南亞,雖然很多人都已經擁有了摩托車,但介於摩托車較為開放的結構和較低的技術水平,很多摩托車的正常壽命只有10萬公里,由於摩托車的價格也都比較便宜,所以摩托車的迭代也都非常的快,所以即使東南亞的摩托車保有量已經很高,市場潛力仍然是巨大的。

中國摩托車敗走“東南亞”?日本摩托車佔了市場,我們丟了信用

7、80年代,很多日本摩托車商進入了東南亞市場開廠,借用當地廉價的勞動力開發一片數億人的巨大市場,又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1998年之前,日本品牌摩托車在東南亞的市場佔有率高達98%,擁有一輛雅馬哈,是東南亞各國年輕人最大的夢想。半個世紀前日本軍國主義者靠暴力沒能完成的影響南洋橡膠國家的夙願,沒想到在世紀末靠摩托車完成了。

中國摩托車敗走“東南亞”?日本摩托車佔了市場,我們丟了信用

那麼重慶的摩托車又是何時進入的東南亞呢?

2000年左右,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摩托車幾乎只在中國火了十幾年,市場空間就開始縮水,重慶摩托車行業要保持高速增長,只能南進。

中國摩托車敗走“東南亞”?日本摩托車佔了市場,我們丟了信用

但由於沒有技術和品牌溢價的優勢,重慶造進軍東南亞最初只能打價格戰,並通過兇狠的價格戰一度佔據了7成的東南亞新增市場,打得日本車抬不起頭。

但對於經驗豐富的日本商人來說,價格戰終歸不是長久之計,沒多久重慶造的劣勢就凸顯了出來,且由於質量問題,敗得非常不光彩。

中國摩托車敗走“東南亞”?日本摩托車佔了市場,我們丟了信用

雖然現在我們的生產技術提高了,摩托車的產量也在不斷增加,但過去十年裡重慶造給東南亞消費者造成的心理陰影尚未散去,日系摩托車仍然憑藉良好的品質和服務影響著當地人的生活。想從虎口奪食,重慶造還得吸取過去的教訓,在外國市場穩紮穩打,用質量換銷量,給中國製造爭口氣。

你們覺得呢?


更多內容,請關注皇包車司導:大衛

讓體驗世界變得更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