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LPR的目的是什么,有多少国家在住房领域实施LPR?

用户97075963568


LPR目的是什么呢?

从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利率长期趋势是降低的,我们未来也一定会是这个趋势,但是这样的话,银行的房贷收入会变少,但是如果坚持不降低贷款利率又无法刺激实体经济,无法给企业降低贷款成本。

于是,LPR来了,有了LPR就可以把房贷和其他贷款彻底分开,利用LPR既可以保证房贷利率长期稳定不降低,又可以让企业获得较低的贷款利率,因为企业的贷款利率加点值可以与银行商定,而个人住房贷款的加点值却是固定的。举个例子,假如LPR变成6.0%,企业仍然可以通过较高的加点值获得低息贷款。


TechTalking


LPR的目的是为了定向降息。

以前没有lpr的时候,利率一降,钱就会流向房地产,这是国家不希望看到的,因为降息的目的是为了给企业创造一个低利率的融资环境,为了让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每次降息都会事与愿违,因为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所以实际利率并不高,我们现在看到的五点几的利率,只是名义利率,如果考虑通货膨胀,那么实际利率要低很多。

为了解决这个尴尬局面,lpr应运而生。lpr的公式为银行报价+银行加点+政府加点。对于比较优秀的企业或者高新技术企业,银行和政府都会加点比较少,这样就可以拿到低息贷款。不是很优质的企业,比如给房企的贷款,利率加点就会比较高。这样一来,就会避免每次降息钱都会流向房地产这种情况。

说白了,lpr就是货币放水的时候,控制水的流向的工具。

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早已实施很多年了,但是并不是特意在住房领域实施。我们的lpr与他们不同,目前我们采取一年期和五年期两种lpr,我们称其为双轨制,目的就是控制房贷利率。


景玉镖局


什么是LPR?即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从国际经验看,不少发达国家都曾建立起类似LPR的报价机制,作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的参考,在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10月25日,我国的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LPR是由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由主要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等因素报出的优质客户贷款利率,并由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央行的指导下负责监督和管理。

我国原有的LPR多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市场化程度不高,未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动情况。改革后,各报价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市场化、灵活性特征将更加明显。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中期借贷便利期限以1年期为主,反映了银行平均的边际资金成本,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

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一方面,前期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幅度较大,LPR形成机制完善后,将对市场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另一方面,新的LPR市场化程度更高,银行难以再协同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打破隐性下限可促使贷款利率下行。同时,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央行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是贷款利率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过程中,个人住房贷款定价基准也需从贷款基准利率转换为LPR。

所以央行宣布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进行调整,其核心是将房贷利率定价基准由基准利率转换为LPR,使房贷利率更加市场化。调整前,个人住房贷款的定价基准是贷款基准利率,即按基准利率上浮或下浮多少,来确定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后,个人住房贷款的定价基准是LPR,即在LPR的基础上加点,根据LPR来确定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与一般贷款不同的是,房贷利率实行“下限管理”??这其中有两个下限,一是央行确定的下限,即首套不低于LPR,二套不低于LPR加60个基点,二是央行省级分支机构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确定的各地加点下限。在上述两个下限的基础上,各商业银行可以决定各自的加点幅度。该调整是坚守“房住不炒”定位特别是“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体现。


大湾区财经关注


lpl出台的目的是区分企业贷款和住房贷款。

以前我们只有一个基准利率,就是4.9%那个基准利率。不管是住房贷款,还是企业去银行贷款,都是以这个基准利率上浮或者是下调。

同一个利率的缺点是,如果降息的话水进入企业,也进入了炒房市场。

现在我们转化成lpr了,并把lpr分成两种,一种是一年期lpr,一种是五年期lpr。一年期lpr对应的是企业贷款的利率。五年期lpr对应的是房贷的利率。

这个出台的大背景是房住不炒,所以对房贷要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又要支持实体经济。就想了个办法,把这两个贷款的利率分开来算。这样的话就可以给实体经济降息,可以给房贷少降一点了。



这一年时间里,一年期lpr降低了0.2%。而五年期lbr只降低了0.1%。可以看出来降息还是更针对企业贷款的,给企业多降一点。给房贷少降一点,防止大水漫灌热钱进入炒房市场。

如果热钱再进入炒房,把我们的房价再炒起来。那不仅对民生是一个打击,对经济更是一个打击。

所以采用把lpr分成两种的方式,既支持了企业贷款,又对房贷进行了一定的打压。未来如果需要支持房贷市场,那么也可以把五年期lpr降的更多一点。比较灵活。

有很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了这种方式,比如美国日本。还有我们的香港也是这种方式。


莫水宏观经济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LPR反应的是经济的活跃度,LPR贷款利率上浮,说明经济活动增强,GDP增加,虽然你的房贷利息多了,但你的居民收入增长了,没事,社会稳定,银行大赚!反之,LPR贷款利率下浮,说明经济不景气,你的收入虽然少了,但房贷利息也降低了,心理平衡了,没事,社会稳定!


YHK2018


lpr 就是,既想降低存款利息,但是又不想降低房贷的利息。lpr就应运而生了。还违反了合同法


A吴见


贷款基础利率,又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oan Prime Rate, LPR)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贷款基础利率的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是在报价行自主报出本行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指定发布人对报价进行算术计算,形成报价行的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并对外予以公布。运行初期向社会公布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2013年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首日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5.71%。

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是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机制在信贷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扩充。具有以下积极作用:一是有利于强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促进定价基准由中央银行确定向市场决定的平稳过渡;二是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定价效率和透明度,增强自主定价能力;三是有利于减少非理性定价行为,维护信贷市场公平有序的定价秩序;四是有利于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机制,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LPR报价机制主要始于1933年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随后拓展至其他经济体,从现在来看LPR最初是被定位于过渡性的定价基准。根据搜集的信息,除中国大陆外,目前仅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等少数经济体使用LPR报价机制。

1、美国LPR始于1933年,其最初目的是为保护银行存贷息差 。

(1)1933年,为保护银行存贷息差空间,美联储推出Q条例(规定存款利率上限)及由30家银行报价的LPR(规定贷款利率下限)。最初LPR主要基于成本加成进行定价,本质上仍应算作是一种管制利率,对市场利率的变化并不敏感。

(2)受两次石油危机推高通胀等因素影响,美国市场利率不断走高,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力明显上升。为此1970-1987年期间美国进入了长达17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相继废除Q条例,取消存贷款利率限制,商业银行也顺势推出参考市场利率的贷款品种,贷款利率开始向下突破LPR,LPR的作用进一步弱化。

(3)1994年,美联储改变了LPR的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将LPR报价区间调整为LPR=联邦基金目标利率+300BP,使得LPR的走势直接与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同步,与市场利率之间联动性反而进一步弱化。 需要说明的是是,300BP的加点幅度至今已持续25年,至今未发生变化。

(4)2008年10月,LPR报价行减少至10家,其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收窄,目前美国工商业贷款中只有15%左右是参考LPR定价,且集中于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

2、日本于1959年参考美国经验设立了LPR 日本的路径和美国较为相似,基本是前后脚的事情。

(1)1947年日本推出类似美国Q条例的《临时利率调整法》来控制存款利率上限并对一年以内的贷款利率进行管制,1959年3月日本推出挂钩银行贴现利率的LPR来对贷款利率下限进行管制。

(2)1978-1994年期间,日本启动了长达16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同时也开始启动对LPR的改革,逐步将LPR定价权下放至各银行,并将LPR报价由挂钩银行贴现利率调整为基于银行自身融资成本来确定(这实际上是美国最开始的做法),以避免利率市场化对日本银行业造成过渡冲击,具体如下, 短期LPR=银行加权平均融资成本+1% 中长期LPR=短期LPR+加点幅度

(3)利率市场化完成后,日本的企业融资更多偏向市场化的资本市场,LPR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收窄,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贷款、零售类贷款等两个领域。

3、中国香港和澳门

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分别于上世纪80年代和本世纪初开始使用LPR报价机制,其中中国香港的LPR在公布频率上既有月度亦有年度,主要用于个人住房贷款,且LPR也无法作为其它贷款的利率下限(加点幅度可以为负)。 目前中国香港的LPR和其基准利率之间的加点幅度保持和美国一致,即300BP。而中国澳门的加点幅度则要高一些,即326BP。


修远求知


拉动经济就得降低基准利率,刺激流动性。然而又不想房子利息这块吃到嘴里的肉没了,所以就得搞两套利率模式呗。

其实房地产尾大不掉,把老百姓手里的钱都绑在了不动产上,怎么消费,怎么流动,哪有内需,人工成本升高,出口失去了绝对竞争力,怎么搞?

房子的刚需已经饱和,剩下是改善型买房,新生人口降低,老年死亡人口慢慢增多,闲置房子变多,房子卖不动的时候怎么处理?

一个字,税。

一套组合拳打完,可以持续性收税了。


钜锟先生


经过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听小强说情感


增加lpr是细分利率

房贷属于长期贷款

5年以上贷款参照基准利率

现在增加的lpr属于5年以上长期贷款

房贷参照lpr与加点情况

lpr可≠5年以上贷款

调整基准利率涉及整个长期贷款

现在只需调整lp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