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便攜式粒子對撞機

自加速器發明以來,為了讓粒子獲得更高的能量,大型化是其發展趨勢,以至於今天,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創下了歷史紀錄。不過,未來的加速器也許不用造得那麼龐大了。

便携式粒子对撞机

許多人都知道,當今世界上最大、最複雜的機器是位於瑞士日內瓦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這個歐洲發達國家聯合制造的龐然大物,埋在周長27千米的地下隧道里,從設計到竣工耗時20多年,花費了近90億美元。

這臺機器是為了尋找一種叫“希格斯”的粒子而造的。理論家預言,希格斯粒子質量非常大,為了找到這種粒子,科學家不得不造這麼一臺大傢伙,把兩束質子加速到光速的99.9999991%(在這種情況下,質子的質量是其靜止質量的7000倍),然後讓它們迎頭碰撞。如果希格斯粒子存在,它就可能在碰撞產生的碎片中被找到。

強子對撞機已經建成投入使用快三年了,可至今還沒有找到新粒子。最近,還有不好的消息傳來:即使希格斯粒子存在,也可能已經超出大型強子對撞機所能達到的能量範圍之外……這意味著,要產生希格斯粒子,目前的這臺強子對撞機還嫌不夠大!

其實,不僅大型強子對撞機這樣的高能加速器,就是一些用於研究分子、原子的低能加速器,其體積也相當龐大,動輒佔據一幢建築。

那麼,加速器就不能造得小一點嗎?當初計算機剛造出來時,體積也非常龐大,現在卻微型化到可以拿在手上,為什麼加速器就不能呢?

這個夢想在以前幾乎是不可企及的,但近年來隨著一種叫等離子加速器的研製,讓人感到我們離實現這個夢想不太遙遠了。未來,一臺加速器也許一張檯球桌就可以擺得下。

便携式粒子对撞机

加速器為何越造越大?

要想知道等離子加速器為何可以讓加速器小型化,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傳統的加速器體積總是那麼龐大。

取兩塊金屬板,以一定的間距平行放置,通上電,在兩板之間就建立了均勻電場。如果在兩塊板上各挖一個能相互對準的小孔,讓一個帶正電的粒子從負極板的孔中射入,在電場作用下,它將運動得越來越快;當它從正極板的小孔飛出時,如果緊跟著又飛進另一個平行板電場,它將再次被加速……帶電粒子每次獲得的能量取決於兩平行板之間的電壓。

這就是傳統的直線加速器的工作原理。而為了節省材料和空間,我們還可以加一個磁場,讓粒子做圓周運動,然後一次次穿過兩塊金屬板之間的電場,每穿過一次,就被加速一次,於是這就成了迴旋加速器。

所以,要想讓粒子獲得更高的能量,把直線加速器造得儘可能長,迴旋加速器造得直徑儘可能大,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的確,加速器的發展就是這一趨勢的最好印證:差不多每隔10年,加速器的能量就提高近10倍,而體積也越造越龐大,最後終於有像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這樣的巨無霸機器出籠了。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一臺迴旋型的加速器,質子要在其中繞行1700萬圈,相當於走過4.5億千米的路程,從最初的能量450GeV(1GeV=10億電子伏特)提高到7000GeV之後,才能引出來使用。

但其實能量並不是決定加速器龐大的唯一因素。在直線加速器的例子中我們看到,帶電粒子每次獲得的能量取決於兩塊平行板之間的電壓,如果我們把電壓提高10倍,粒子獲得的能量就相應地提高10倍;這個能量原先可能需要該粒子穿越10個同樣的平行板電場才能達到,而現在只需穿越1個平行板電場就能獲得;所以從理論說上,只要提高加速電場的電壓,在保證輸出粒子能量不變的前提下,加速器完全可以造得小些。

但問題恰恰就在於實踐中加速器的加速電壓不能設計得很高。還是以前面的平行板為例,如果兩板之間的電壓太高,電場強度太大,那麼金屬板中的自由電子就會被電場從金屬表面拽出來,射向正極板,跟正極板上的正電荷中和,電場就迅速下降了(這叫擊穿)。所以,為了避免被擊穿的命運,我們只好在安全電壓下,耐心一點一點給粒子加速,這樣一來,就導致了今天加速器越造越大的弊病。

給加速器“瘦身”

在傳統的加速器上,自由電子是一群專門搗亂的傢伙,而在新型的等離子加速器上,它們卻成了實現給粒子加速的生力軍。

等離子體是有別於固態、液態、氣態的第四類物質形態。不像空氣主要是由分子、原子等中性的粒子組成的,等離子氣是由帶正電的離子和大量自由電子組成的。通常,一個正離子所帶的電荷是一個自由電子的幾倍,但自由電子的數量反過來卻是正離子的幾倍,兩者扯平,等離子氣整體呈電中性狀態。

現在設想把一束脈衝電子射入等離子氣中。在前進途中,脈衝電子要跟等離子氣中的正離子和自由電子相互作用。由於正離子的質量通常要比電子大幾千倍,所以正離子基本上“巋然不動”,但那些自由電子卻被脈衝電子排斥到老遠。這樣,在脈衝電子瞬間所在的區域,正電荷的濃度要遠大於負電荷的濃度。這相當於脈衝電子“清掃”出一片沒有負電荷的“等離子泡泡”,這個泡泡整體帶正電。

這個“等離子泡泡”將隨著脈衝電子的運動而向前移動。在它的尾部,就像一艘快艇開過之後其尾部的水迅速合攏來一樣,那些被“等離子泡泡”排斥出去的自由電子,等泡泡“開過去”之後,在那些呆在原地不動的正離子的吸引下,迅速彙集。這樣一來,在“等離子泡泡”裡頭,彙集的是大量正離子,而在其尾部,彙集的卻是大量自由電子,一個帶正電,一個帶負電,在兩者之間,就形成了很強的電場。這個電場有多大?答案很驚人,最高甚至可以達到每米1000億伏特的量級,這是傳統的加速器望塵莫及的(假如傳統加速器上的電場能達到這個量級,那麼為了實現把質子加速到7000GeV的目標,我們只需造一臺不到10米的直線加速器就可以了)。假如這個時候,剛好射來一束有待加速的帶電粒子,在這個強大電場的作用下,就可以瞬間獲得很高的能量,而這也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在上述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用強激光脈衝代替電子脈衝,其原理基本上是一樣的。

這項技術最誘人之處在於,在一般只有幾個微米尺寸的“等離子泡泡”中,就可以產生非常高的電場,而且用不著像傳統加速器那樣擔心電壓一高就被擊穿。這樣一來,加速器的規模就可以極大地縮小了。

等離子加速器這些年來發展非常迅速。1980年代,科學家們用這項技術才把一些電子加速到千分之一GeV的量級,到了1990年代,他們已經能夠在1毫米的距離內把上百億個電子加速到0.1GeV了。

2007年,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科學家創下了把電子加速到85GeV的紀錄。不過他們先在3千米的傳統直線加速器上給電子加速,使其達到42GeV,然後再引到只有幾米長的等離子加速器上加速,最後才達到這個紀錄的。但不管怎麼說,在等離子加速器上獲得43GeV的能量也算是創紀錄了。

雖然對於粒子物理學家來說,等離子加速器目前還遠遠達不到他們的要求,但對於從事分子、原子研究,只跟低能加速器打交道的科學家來說,等離子加速器目前的能量基本上已經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新型加速器大概只有一手臂長,甚至可以攜帶在身。

其實,我們還可以沿用傳統加速器的辦法,讓粒子在一個等離子加速器中加速後,飛到下一個等離子加速器中繼續加速……這樣一來,就可以把粒子的能量加速到非常非常高,甚至連目前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也望塵莫及。

到那時候,煊赫一時的強子對撞機恐怕將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