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集美多部门联合面对面为200多位台青台商答疑解惑

海西晨报讯(记者潘薇)日前,由集美区台办、区国地税、区人社局联合主办的“集美区2018年‘台商台胞服务年活动’之惠台措施说明会”在集美区行政服务中心举行。此次惠台措施说明会是自厦门市颁布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惠台60条措施”)后,全市开展的首场措施说明会,主要围绕税收政策和台湾人才政策,为200多位在厦台青台商答疑解惑。

“税务人员多次在海峡两岸青年创业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开展政策宣传,让我们及时享受税改红利。”鑫京瑞钨钢(厦门)有限公司创始人、台青李京达说,他算了一笔账,自成立以来,企业2015和2016年度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共减免所得税3.4万元,办理出口退税额16.22万元、免抵税额29.54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李京达的公司在2017年获评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方面预计减免税款13万元。接连不断的“减税红包”减轻了企业负担,企业2017年销售额实现大幅度增长。

作为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基地的执行长,陈振铭收集了“厦门北站” 、“一品威客”等青创基地的台青台商的意见建议共三十几条。“厦门惠台60条措施出来了,我们觉得优惠真的是很多,但台胞们最关心的就是优惠政策的落实具体对应哪些职能部门,具体的执行细则又是什么?”

“比如‘60条惠台措施’第一条有支持台企在厦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定,国土局是对应的职能部门,那么台企需要具备多少的资本额,法人占股比例又是多少,就跟国土局进行对接;再比如,台青来厦就业、创业、实习,还有律师、医生等相关资格认定,都是由人社局负责对接。”陈振铭说,大家认对了“门”,才能走对路或少走冤枉路。

据悉,厦门集美区拥有近400家台企,常住在集美区的台商、台青、台胞、台生大约有2000人。未来,集美区将继续收集和整理台胞对厦门“60条惠台措施”的疑问,邀请相关部门,围绕台胞关心的问题开展专题说明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