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趙構正值當打之年,為何退位當太上皇?

嘌送o8fi4010


當打之年這個詞挺有意思,題主聽評書聽多了吧?當打之年是指大俠們武功處於顛峰狀態的年齡段。

宋高宗趙構(1107-1187年),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能活到80歲而且善終的皇帝。


北宋滅亡,徽欽二帝被擄,趙構于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在南京應天府(別誤會,是今天的商丘)即位,重建宋朝,是為南宋。這時候他剛剛20歲,可以說是“富於春秋”。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趙構禪位給皇太子趙昚,被尊為光堯壽聖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武緯文紹業興統明謨盛烈太上皇帝。這個時候他已經當了35年的皇帝,年齡也有55歲了。這個歲數,在古代雖然不是古稀,但進入老年是沒問題的,所以說“當打之年”是不合適的。

淳熙十四年(1187年),宋高宗駕崩,享年八十有一,是中國歷史上數得著的長壽帝王,也是當太上皇時間最長的,26年啊!不服不行。

趙構早早退位當太上皇,應該主要是從政權穩定過渡考慮的。

趙構生有5女一子,但是不幸的是唯一的兒子趙旉不到3歲就夭折了,而且五個女兒在靖康之恥中都被擄至金國,途中死了三個,兩個長成人後又慘入“浣衣坊”。有傳說他泥馬渡江,連驚帶嚇失去了生育能力。後來不得不收養了兩個兒子,都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一個是趙昚,一個是趙璩。

  趙昚1127年生,於紹興二年(1132年)被高宗選中育於宮中,紹興三十年(1160年),被立為皇子,封建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被立為皇太子。趙構考慮到如果自己臨終時再傳位,作為接班人的趙昚年齡越來越大,心中一定不會感激他,甚至會對他心生怨恨,父子不和甚至反目成仇,這在歷史上的例子太多了。

而且宋高宗屬於太宗一支,趙昚則屬於太祖一支,按照血緣關係遠近,雖說北宋皇族近支幾乎被一網打盡,但比起趙昚血緣關係近的太宗子孫卻大有人在。這種安排勢必會招來種種非議,某些勢力會千方百計阻撓趙昚繼位,弄不好就引起內部流血爭鬥,以致於動搖國本。

但是在他牢固掌握權力時傳位,這種接位的阻力就會小很多。扶上馬送一程,也比較符合規律,以太上皇的名義在後面掌控大局,由趙昚在前面撐著處理一些日常事務。這樣一來他選定的接班人得以順利繼位,二來他“抓大放小”,壓力不致太大,樂得清閒;三來退位內禪,也博得了不貪慕權力的美名。但是誰都沒想到,他這麼長壽,一“送”就送了26年!



而事實上,趙構禪位後,也的確沒有躲在深宮,頤養天年,不問朝政,每到關鍵時刻,大至對金和戰,小至官吏任命,他都會出面干涉,做出最後決定。說明他還是願意為國事憂勤,還是對權力狠抓不放,並非他所講的“久欲閒退”。


於一粟端見十方剎


第一,紹興議和之後,南宋向金稱臣,約為父子之邦。這就等於說趙構當的其實是個兒皇帝。金國的天子一直是他爸爸。可是,金國海陵王完顏亮還是在紹興議和之後發動了對南宋的戰爭,而海陵王的政權又被金世宗完顏雍推翻,宋金進行了再次議和。趙構認為他給完顏雍的爸爸當過兒子,現在不能再給完顏雍當兒子,於是,讓位給自己的養子趙眘。

第二,宋高宗趙構從建炎元年登基到紹興三十二年退位,已經當了整整三十六年的皇帝。這三十六年趙構幾乎是在殫精竭慮中度過的。南宋在他的手中一點一點從戰亂走向和平。因此,在宋金第二次議和時,宋高宗覺得自己可以放手去頤養天年了,因此他以“倦勤”為由退位。

第三,宋高宗趙構退位還是想糾正一些朝政失誤。例如岳飛,宋孝宗一即位,就給岳飛平了反,諡號武穆,追封鄂王。而給害死了岳飛的秦檜,諡號為繆醜,收回一切封贈。這些作為太上皇的趙構也沒有反對。並且當時的南宋政權已經有了腐化的跡象,宋孝宗繼位後,通過一系列措施,使得南宋在一定程度國力日蒸。

第四,宋高宗趙構退位之後,說是不問政事,其實也還是有所幹預,例如他就極力反對韓侂冑北伐,他給兒子宋孝宗說,當年我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你也不可能完成。結果,韓侂冑北伐失敗,宋孝宗又將韓侂冑的人頭送去金國謝罪。當然,趙構退位後還當了25年的太上皇,活了81歲。


傅斯鴻


趙構當年也是騎虎難下,他也有收復失地的夢想,否則他就不會把都城起名臨安(臨時安頓的意思),可是要想收復失地,哥哥、父親如果回來,自己的 皇帝就做不成了,可是不抗金,又不好向國民交代,況且殺了岳飛後,社會的矛盾變的尖銳化,面對這樣的壓力,他把自己的位置讓給了兒子,自己做了太上皇,可以說,他的太上皇日子做的還是很安穩的,他的權利都也放手,但他的兒子當了皇帝后,又要和金國打仗,這時,趙構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他不主張攻打金國,因為確實國力在那擺著,如果不打,可以靠半壁江山苟延殘喘,但如果打金國,恐怕連半壁江山都會丟掉,從這裡我們看出,趙構退位,實際上就是把責任推給了兒子,同時也暴露了他不想打金國的理由,這個理由,也是他退位理由 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