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果让你当皇帝,你会选择秦二世、汉献帝、宋钦宗、崇祯帝、光绪帝中的谁?

张紫炜zz


当然选择秦二世啊,其他四个皇帝改变不了体质上的问题,只有秦二世还好。

第一个是汉献帝,汉朝末年,群雄逐鹿,都是军阀和士家子弟,政令不出皇宫,还有神对手曹操,如果安安稳稳的混吃等死,还能平平安安过一生,要想花天酒地都没可能,随便一个借口都是废阙,玩的地方就是皇冠那一亩三分地,憋都憋死了。

第二个是宋钦帝,宋朝建立之时就是重文轻武,国大而不强,好铁不打钉的观念深入人心,王安石变法又得罪了原先利益集团,一个人再厉害也改变不了这些人想法做法,皇帝的政令会被层层阻截,金兵战术比农耕时代更先进,中原无战力强劲马匹,士卒无杀敌之技巧,唯一的好处是宋朝经济强,人口众多,但宋钦宗头上还有一个徽宗啊,宋朝又是程朱理学的时代,想法根本实现不了,就算看到朝廷疾病也改变不了,上有比你大的管你,下面一些人也不会配合你,特别是徽宗提拔的一个好鸟都没有,火车头都是歪的,拿什么改啊。

第三个崇祯皇帝,好多人认为他能翻盘,小冰河期,前后十四年天灾人祸,朝廷里面朋党为奸,这些人内斗内行外斗外行,你能把整个官场全杀了?就靠杨嗣昌、卢升象等人?这些人也架不住东林党人扯后腿啊,你让增兵,大臣讲没钱,你去抄家,你会得到报告没银子,因为万一抄家抄到银子你就会惦记着抄家了,皇帝自己去抄,那买东西会贵的要命,你只能一个个的杀,杀的结果就是大臣造谣皇帝有病,连吃饭都可能被下毒,怎么办?卢升象等人不是败在哪个手里,最终败在朝廷,明朝末年还有一个李定国,还是闯王手下,也争取不来,整个大明彻底烂了,加上小冰河期,老百姓都想换个朝廷,人心思变。

第四个是光绪,这个从头到尾都没有权力的人,最好就是不要变革,等慈禧一驾崩宣布立宪,不过希望不大,北洋军阀已经自成体系,孙文的主张是驱除鞑虏,手里没兵,人民思变,没有谈判的资本,而且满清遗老遗少思想固执,你要变革,首先保障他们利益,不然没有力量支持;得到他们支持,变革就是一句废话,老百姓不相信,而且满清遗老根本就没有把握时代发展的眼光,最终变革还是会失败,最终下场还是人死道消。

为什么我说秦二世可以当,因为秦国基础还是好的,没腐烂,郡县制度也是好的,唯一面对的是六国残余势力,任何一个朝代更迭都会有反复性的。首先,听赵高的,杀扶苏和蒙怡,非杀不可,不然自己没办法实施政策;后杀赵高,一定等赵高向李斯下手之后,等李斯下大狱后联合李斯杀赵高,这样,李斯才能涨教训,停止修长城,修养生息,以法家思想做骨,以道教思想做血肉,稳步推进郡县制度,同时安抚六国中非皇族士家,打压皇族子弟,优先找韩信和张良,实行科举和人才推荐双规制,保留部分士族权力,先稳定一世,以后起码可以延命300年。前面四个皇帝主要是社会矛盾激化,属于这个朝代一开始建立时就存在不可逆转的疾病,除非是分段改革,前后思路一致才能成功,而秦朝属于制度先立,与六国前期思维制度不合,只是正好碰到胡亥这个笨蛋才搞的一败涂地,所以,穿越到胡亥身上,翻牌的希望最大。



轻舟恋


题主说到的这几个皇帝,虽然未必有亡国之名,但基本上都具备了亡国之实,如果非要在其中做出选择,国史君(国史通论)会毫不犹豫地选最有资本、最有机会翻身成为一代贤君的——秦二世。

第一、秦二世处于国运上升期

在这几个皇帝中,汉献帝、宋钦宗、崇祯帝、光绪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在位期间,所在的朝代已经处于国运急速下滑的时期,并且国内早就出现了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同时还面临着致命的外患。而秦二世则完全不同——他即位之时,强大的秦国刚刚建立十几年时间,即便当时秦国的版图都没有宋朝大,但是此时的秦国正在急速扩张——六国刚刚被吞并,百越刚刚被征服,蒙恬正率领数十万亲兵阻击甚至出击匈奴。这都证明,当时的秦国那是相当的嚣张啊,不把任何困难放在眼里,有专啃硬骨头的勇气和信心。

第二、秦二世有雄厚的资本

秦始皇在位后期虽然做了一些“暴政”,但挖运河、建长城、修驰道、造宫室等大规模的工程都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这些都是秦二世的资本。后世任何一个有中人之资的皇帝,如果能够坐在秦二世的位置上,都应该会有更大的作为。

第三、秦二世最有机会成为明君

汉代著名学者贾谊在《过秦论》中曾经说过,秦二世即位之时的形势是“天下嚣嚣”,民不聊生,而这,正是“新主之资”,原理非常简单——“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秦朝之前可是持续数百年战争的春秋战国啊,天下几乎没有一年不打仗,现在六国统一了,战争结束了,百姓都“虚心仰上”以求惠政。老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吃饱穿暖,谁会铤而走险?所以,秦二世只要稍微消停一点,不再折腾老百姓,哪怕自己在深宫之中乱搞呢,也会留下一个“与民休息”的美名。

所以,秦二世以这么好的条件都能亡国,那也真是怪不得任何人了。


国史通论


老实说,这几个倒霉皇帝咱家都不想当。你还问为啥?题主你出的这个问题就是让俺们来遭罪的,因为这几个家伙都太苦逼了。

秦始皇给儿子们留下的江山是铁打的,可是愣是让胡亥给弄成了个纸糊的。他在位的时候,信赖赵高。听从赵高的建议,逼死扶苏、杀死蒙恬、车裂李斯、实行暴政,残酷镇压农民起义,最后却被弄权的赵高逼着自尽了。这小子肯定是脑残粉,想想都替秦始皇屈得慌,这么伟大的始皇帝,怎么就生了这样一个混账东西?还有扶苏,虽然后来的起义军借助扶苏的旗号造反,但是扶苏怎么也不想想明白就自杀了,让你死你就死呀?想来也是个脑瓜不够灵光的糊涂蛋。胡亥死的时候才只有24岁,啥都没享受着呢这年纪,我不会选择当这个短命鬼。

光绪皇帝还是个吃屎的孩子就离开父母进了宫里,在一帮严重心理扭曲的太监宫女的照管中慢慢长大,有的时候还吃不饱,身体也自然就经常生病。当了皇上以后还没有实权。啥事自己也做不了主,三个媳妇里一个驼背一个吃货,就剩一个长得挺不错也听合得来的珍妃,后来还让大姨妈慈禧给扔井里去了。一辈子没有掌权的机会,还得跟着出去逃难,拿着个玉玺总是在赔钱赔地的不平等条约上盖章,把祖宗和大清国的脸都丢尽了。最后还死在瀛台那个海子中的小岛上。妈的,要是再撑一天就能当上真皇帝了,慈禧这老娘们心也忒狠了点,还整了点砒霜把我给药死了。算了,这光绪皇帝咱家也不当了。

崇祯皇帝受命于危难之间,也是个很勤政的皇帝。刚登基的那天晚上就开始睡不好觉,拿着一把宝剑围着个被子守了半夜,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合了一会眼,光怕有人来刺杀。从上班第一天开始就兢兢业业地努力当好一个皇帝,可是国内咋就这么不让人省心。钱粮收不上来不说,还连年遇到天灾人祸。寻思裁撤驿站省点钱好用于赈灾吧,没想到把他妈李自成的饭碗子砸了,这老小子造反起义后来还真成了气候,早知道说啥我也不能想到裁撤驿站这个幺蛾子呀。长城外满鞑子也不让人省心,成天上边关来劫掠粮食和人口,后来还要夺朕的江山。我一着急杀了魏忠贤,没想到朝廷也乱套了。没办法我就开始玩命地杀,杀袁崇焕、杀王洽、杀杨镐、杀刘策、杀杨一鹏、杀孙元化、杀熊文灿、杀郑崇俭、杀......等等,什么?李自成攻进北京城了,妈妈地,怎么这么快,我还没杀完大将呢。只好杀公主了,算了,城破了。我也没地方去,还是自杀吧。

宋钦宗一定是太沉迷于自己的书法艺术了,总觉得大家都是讲道理的人,不至于刀兵相见吧。没想到老爹把皇位传给自己一年多好日子就到头了,还给整到死冷寒天的北国五国城去遭洋罪。家里的兄弟姐妹亲属都给金人当了奴才,老爹死了还被做了灯油。自己在北国当了三十年的贱民,好像最后还被金人骑马给踩死了,妈的,真不知道这五十七年是咋活过来的,不当这个破皇帝。

汉献帝刘协虽然没有老爹汉灵帝刘宏命好,成了末世之君。不过最后也得到了曹魏的优待,皇上没当成,成了山阳公也算不错,享一万户供养。好吃好喝自然有的是,还能干自己喜欢的看病营生。比早死的哥哥汉少帝刘辩强太多了。还娶了曹操的三个女儿当老婆,皇后曹节对自己也是忠心耿耿。虽然只活了五十四岁,总算是无灾无难地度过了一生。如果真要选的话,我还是选当这个没有野心,随遇而安、幸福到老的汉献帝刘协吧。

头条作者徒步说史期待您的关注,请在评论区发表您的高见。


徒步说史



秦二世最大的对手是自己的智商跟二百五似得,其次才是赵高。

汉献帝最大的对手是一代枭雄曹操,也曾衣带诏密谋除掉曹操,可惜失败了,生不逢时。

宋钦宗最大的对手来自内部父亲宋徽宗的误国,造就金军南下,有一种躺着也中枪的悲催。

崇祯帝最大的对手是下面东林误国,自己也没有中兴之才,爱瞎指挥,造成了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还有关外的满清做大。

光绪帝最大对手是慈禧太后。

要是能重来,秦二世或者光绪都可以。

秦二世是一手好牌打烂了,二百五的智商被赵高架空,其实秦始皇留下的江山还是可以的,虽然六国残余势力蠢蠢欲动,但是书同文,车同轨,最起码文化上绝了分裂意图,秦二世勤政一些,仁化一些,渡过开国的危险期,两三代以后,原来六国的贵族都死完了,后代对六国认同感不大,没有群众基础,掀不起什么风浪,要知道秦末秦国势力还是很大的,因为秦二世不得民心,南方最大一股势力,赵佗自立门户,建立南越武国都抗衡了强汉数十年,大好局面被猪一样的秦二世败坏了,换做我以仁治天下,让百姓吃饱饭,让六国贵族对调地方,小心翼翼一些,秦国何至于如此之快亡国。



光绪帝终究还是太年轻太急躁,戊戌变法中的“围园杀后”,不管是不是他的主意,既然知道了就要想办法万全一些,结果被袁世凯出卖,他可以参考汉宣帝之霍光,利用自己年轻的优势,耗死慈禧,然后亲政,也可以参考北周武帝诛杀权臣宇文护,骗其入宫,只有心腹一二人即可完成,最终成功,光绪身为一国之君,诛杀慈禧又何妨,慈禧一死,没有大臣再发难的,可惜光绪太着急了,太过情绪化,被慈禧囚禁后,没有韬光养晦故意示弱,最终被慈禧死前毒死,遗恨万年,如若耗死慈禧,自己大权在握,好了中兴清朝,不好了顺应世界潮流,建立君主立宪制,成就自己圣君之名,保住爱新觉罗家族的荣华富贵,真是可惜。


宋安之


崇祯帝吧,我想知道,在那个时代,为什么几千万汉人干不过一个连二十万都不到的女真!

我想知道,为什么大明王朝当年猛将如云,却没有一个能够力挽狂澜!

我还想知道,那些自诩忧国忧民的东林党朋,自诩高风亮节的清流中会出现那么多无耻的汉奸!我想把他们骂的体无完肤,每次读完明末之史,我都想提刀杀了那帮读书贼,伪君子!

我还想看看,通古斯野猪皮是如何一刀一刀屠杀那些手无寸铁的汉人!何以将一座城池杀的只剩下八十一人!何以将一座江南繁华之地杀的人畜不生,冤魂不散!他们的“丰功伟绩”何以还被不要脸的阎崇年等说成是文化的融合,先进的文明!


柯扶风


我不奢望穿越后我能改变历史走向,所以我只能挑一个生活相对“幸福”的皇帝来当了,只求安稳。

先看秦二世。胡亥只做了三年皇帝,二十四岁就死了,而且是为赵高所逼自杀。在以上五位皇帝中是活得是最短的一个,而且死得很不体面,我肯定不会选。

再看宋钦宗。赵桓只当了一年零几个月皇帝就做了女真人俘虏,虽然活得挺长(57岁),但大半辈子都是在东北苦寒之地,当了三十年金人囚犯。有一种说法是,赵桓是活活被一群马踩死的。大半辈子做俘虏,还是被踩死的,我肯定也不会选。

接着是崇祯。崇祯做了十七年皇帝,活了三十三岁,但几乎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他与大明朝整天生活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没享过福,而且是上吊而死的,我肯定也不会选。

然后是光绪。光绪活了三十七岁,当了三十四年皇帝,是以上五位皇帝中当皇帝最久的。光绪的命运倒是比秦二世宋钦宗和崇祯要好一些,也做过几年不是傀儡的皇帝,但很可能也并非善终,据说死于砒霜中毒,所以我也不会选。

我会选汉献帝。

事实上,刘协也是这五位皇帝中唯一得到善终,寿终正寝之人。从做皇帝的角度而言,刘协当然远远说不上幸福,做了三十二年皇帝,每一天都是傀儡,也算是活得战战兢兢。但是,刘协的后半生很幸福,准确说就是,他自从不当皇帝之后,生活就幸福了起来。刘协于220年被迫禅位给曹丕,之后又做了十四年的“山阳公”,无权无势但却衣食无忧的生活,基本实践了曹丕之前的许诺,“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刘协五十四岁去世的时候,享受的是天子礼仪,魏明帝曹叡还率群臣亲自哭祭,也算是极尽哀荣了。

所以,你应该也会选汉献帝吧。


张明扬不说话


我选择当秦二世,因为作为大秦帝国的铁粉,我想力挽狂澜,延续大秦千秋万世!当然我是以穿越者的身份来当秦二世的,如果本身就是秦二世,非我所愿!


首先我会同意赵高李斯修改父皇遗昭,赐死仁慈有余的哥哥扶苏。之后我会联合李斯与蒙恬除掉赵高,以李斯为丞相,蒙恬为上将军。然后授意李斯修改秦法,把战争时期的秦法修改成和平时期的秦法,使天下万民自安,如此陈胜吴广不起义!对于嬴秦宗室与帝国元勋尽量不杀,多加安抚,为新朝效力!

如果项羽反叛,则派遣蒙恬领十万精兵南下,赵佗领二十万精兵北上,则楚有三户也让三户全部成秦户!刘邦这个小吏,安排到郡县当长官,干不好就依法斩杀之,干得好就把他塑造成清官能吏,让他成为大秦的好官,使其不能谋反!



最后,作为秦二世我会停建阿房宫,各种大型工程工期都延长三倍,用我一辈子去完成!如此百姓自安,天下大治,我的文治武功一定能跟父皇嬴政齐名!


大秦铁鹰剑士


如果让我当皇帝,无论当谁都会被玩死,因为政治不是我等小屁民能玩的。

但是凡是省长以上级别的,就有选择余地了。

咱逐个分析:

秦二世,老爹留下的军队和人才太多了,而赵高李斯只是文官,只要联络得当,制服他们的机会还是最大的。他登基时候国家还是可控的,也没有叛乱,只需休养生息,修改严苛的刑法,那么这个伟大的帝国会延续很多年。

难度一颗星

汉献帝,翻盘的希望渺茫,曹操就不说了,你以为刘备会为了他真心帮助他吗?不会,他只是一个扩张实力的借口,无论谁击败曹操,他只有死路一条,跟着曹操,好歹能活的长一些,毕竟曹操不想背骂名。

难度五颗星

宋钦宗,希望很大,因为人心都向着大宋,权力也算稳固,因为即使蔡京童惯都可以说贬就贬。而且有足够的军队实力,财力,也有李刚,师道等能打的将军,只要坚定排除投降派的干扰,击败金兵不是一件很难的事,金兵一定,再打击贪腐安定百姓,方腊之流小意思。

难度二颗星

崇祯帝,比宋钦宗要困难,他控制不了朝局,大臣心怀鬼胎,关键他生不逢时,小冰河天灾接踵而至。要想改变,必须不能猜忌犹疑,首先放弃东北,将重兵布防在山海关一线防止入关,信任袁崇焕把握好权力,整肃朝纲,积极赈灾,只要挺过灾年,控制好民变,满人就只能小打小闹,不敢入关了。

难度三颗星

光绪帝,难度仅次于汉献帝,但他比汉献帝强在慈禧曾经有限度的给了他权力,如果他想翻身,首要的是要蛰伏,像唐宪宗一样,装傻,等着耗死慈禧,而不是让慈禧提防他害死他,其次到了这个时代,必须改变了,顺应时代,要学日本天皇,君主立宪,逐渐把军事权力抓到手,当然该向列强求援就得求援,孙大炮不也依靠日本起来的嘛。

难度四颗星

总之秦二世最简单,汉献帝就不要想了,想吃啥爱吃啥吃啥吧。


K_HF


这五个人里四个都没戏。

首先,从秦二世来说。他爹始皇帝没错是统一了六国,但始皇统一六国并不是始皇一个人的功劳。始皇帝的功劳的统一是建立在“奋六世之余烈”的基础上。再看二世胡亥自己的条件,没有一样出众的,他有振长策而御宇内的魄力吗?他有吞二周而亡诸侯的本事吗?他有履至尊而制六合的手段吗?他有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的威仪吗?他有……当然,最主要的还不是二世的个人原因。始秦始虽然从形式上统一天下,但为什么秦代短命?因为六国还未从心理上适应统一。所以高祖建汉相当于又一次统一六国。这个任务难度太大,如履薄冰,还是不要试一试的好。

钦宗之世也无可为之处。北宋从刚开始就建立在并不统一的基础上,而且本身的官僚机构问题、财政问题从根本上就存在缺陷。积弊了一百多年下来,问题都已经到了无法解决的程度。种种社会矛盾白热化到无法解决。再加上临到最后来了位道君皇帝自毁长城,生怕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宁愿自摆乌龙从内里杀起,钦宗还有什么可为之处?当年宋太祖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问题是到了北宋末年那酣睡的邻居刚睡醒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而北宋则如同到了风烛残年的暮年老人,局势倒易非人力所及。何况钦宗自己对自己都没信心,根本不想当皇帝。

明末崇祯所处的情况和北宋钦宗类似。不过更不想当崇祯皇帝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他的性格太狭碍过于猜疑,比如不喜欢崇祯这个年号……实际上作为藩王出身的崇祯临危受命也实在是有点赶鸭子上架。从来没有被当作储君去培养,坐上帝位又本身不合法理,也难免他心有疑惑。总之,这个皇帝当得太累。别说外有强敌,就算真的能平了外患,也未必能坐得稳。既然能发生一次英宗复位,为什么不能再来一次谋位之变呢?

封建帝制末世的光绪这个皇帝就当得更没有滋味了。虽然自从雍正之后,中央集权制得到了加强,皇权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是这个权力和光绪丝毫没关系,都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有这么一个强势的夺权者,又是名义上的母亲,还是养大自己的人,光绪的处境可见有多么为难。顺从太后,自己就实在不能当这个皇帝。如果不顺从太后,更难以想象在“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清朝还怎么立足?

如果非要在这五个人里挑选一个,那就只能是汉献帝。汉末局势虽乱,但正因为处于封建王朝早期,很多制度未定,而因此正容易发生不合法理、不合事理的事。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具备汉献帝成为英雄的可能性。而从汉献帝本身的条件看,也算是聪明有才华,端庄有帝王之质。

汉献帝在三国这个乱之中为自己图谋的机会和可能性其实很多。他可以不必专门倚重于谋一些人,比如何必一定要想着倚靠伏完、董承或是刘备?完全可以合纵连横组织起一方势力对抗另一方势力。让两方势力各自斗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找机会掌握权力。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汉献帝的皇后曹节是曹操之女,而且曹操的谋士荀彧也是不主张图谋汉室的。当时保汉室的势力不能说没有。而想以汉帝为名义而胁天下的诸侯也不只曹操一个人。既然三国已是乱象纷呈,人人都想有所图谋,为什么其中不能再多一个汉献帝呢?


沅汰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都是末世之君,这些末世之君有的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行而亡国如崇祯。有的是接手就是一个烂摊子。如宋钦宗,有的是受制于权臣,能力不得施展,如汉献帝。有的就是太能作,如秦二世。如果让我选择 。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

应当说,崇祯接手的时候,大明的根基还是不错的,虽然内外交困。但如果措施得当,还是完全可以转危为安的。下面就设想一下‘’我‘’如果是崇祯将如何应对。

第一点就是要避免两线最作战,首先就得先和满清讲和。以山海关为界。休兵。让卢象升驻守山海关一线。以预防为主。不让满清进军关内。这一点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点就是由孙传庭为主帅 剿灭流寇李自成,对于李自成的剿灭既不要急,也不要缓。只要尽数歼灭即可。对于其他流寇则以安抚为主。分化和孤立李自成。

第三点就是所有东林党人一律罢黜。让孙承宗与洪承畴为内阁首辅和次辅。来处理国事和军机事务。对于皇族宗室一律开除皇籍。由其自生自灭。

第四点就是开放所有海关。如隆庆开关一样。让白银大量进入大明境内。而且要加强与满清的贸易。但铁器,布帛要严格控制。既不能堵,也不能太活跃。保持一定的往来是有必要的。

在剿灭李自成以后,还必须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最后可以由卢象升,孙传庭为帅出兵山海关平定辽东,剿灭满清。也可以派人前往朝鲜。组成明朝和朝鲜联军从背后牵制满清。使得满清首尾难顾。最终完全可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实际上崇祯为人刚愎自用。性情急躁,薄恩寡义。可以说,一手好牌让崇祯打的稀碎。崇祯勤政并不是说明他是一个明君。就好比一个小学生再勤奋也做不出大学的论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