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评价X-7反坦克导弹?

哼哈321


二战后期德国鲁尔钢铁公司制造的X-7“小红帽”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反坦克导弹。但彼时X-7“小红帽”反坦克导弹尚未投入实战,德国就已战败,因此一直没有用武之地。但X-7“小红帽”的出现,标志着反坦克导弹这种新型反坦克武器的诞生。此后,反坦克导弹得到广泛认可,并迅速发展成为坦克最为致命的天敌,数十年来与坦克上演了一幕幕激烈搏杀的矛盾之争。

上世纪40年代,世界各国坦克的数量急剧增加,德国面临东西两线坦克大战的巨大压力,而德军传统的反坦克武器“铁拳”火箭筒(见下图)射程仅有数十米,这对于射手来说简直就是自杀攻击。为此,德国在40年代中期启动研制X-7“小红帽”导弹,导弹长950毫米,全重15千克,直径为150毫米,翼展600毫米,发动机是一台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飞行速度约90米/秒。制导方式为有线制导,两根0.18毫米的指令导线,射程1000—1500米。

X-7“小红帽”武器系统包括导弹和发射装置等部分。导弹弹体短而粗,呈流线形;鼻锥部为空心装药战斗部,内装炸药2.5公斤,穿甲厚度最大可达200毫米;弹上装有陀螺仪和双推力发动机。弹体两侧各有一翼,翼梢装有线管,线管外有整流罩,线管上绕有漆包线以传递指令。导弹尾部还有一根长而弯曲的尾杆,端部装有舵机;尾杯中心线与弹体中心线有8度夹角,以避免续航级发动机的排气冲击舵机。

发射制导装置由发射架和控制箱组成。导弹射手采取目视跟踪导弹和敌坦克,通过操纵控制箱卜的两个操纵手柄发出控制指令,控制导弹航向,给出高低和方向修正指令,直到导弹命中目标。导弹飞行中产生每秒两转的转速,以保持飞行稳定性。

总的来说,X-7“小红帽”可以看作是火箭和穿甲弹的结合,采取有线操纵,制导装置相对简陋,不仅需要射手瞄准目标,还需要同时手动控制导弹的飞行变化,能够满足当时的战场环境。如果能够及时投入战场,会给同盟国坦克部队造成重大威胁。

感谢阅读,敬请关注,更多精彩在等您!


军备解码


在现代战争中,反坦克导弹是无疑是在非对称作战中对敌方坦克威胁最为巨大的武器。一枚反坦克导弹造价不过数万美元,却能够击毁造价数百万美元的主战坦克。而最早的反坦克导弹,就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末期设计的X-7“小红帽”反坦克导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苏联的KV-2、IS-2重型坦克和大量的T-34-85中型坦克,德军的“虎”式、“黑豹”和“虎王”坦克虽然在性能上并不落后,但在数量上却差了很多,完全无法与苏军坦克抗衡。而“铁拳”和“坦克杀手”等反坦克火箭弹射程过近,射手只能在距离坦克几十米的距离上开火。面对成群的苏军坦克,这种攻击无异于是自杀行为。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德军急需一种精度更高,成本也较为低廉的新型反坦克武器。X-7反坦克导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出来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X-7反坦克导弹生产了几百枚,但还没有装备部队,德国就战败了,没有机会在战场上进行检验。但战后各国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设计都参考了X-7反坦克导弹。X-7反坦克导弹是一种线导导弹,发射时需要射手目视导弹,通过遥控装置对导弹进行手动遥控,引导导弹命中目标。X-7反坦克导弹的射程受导线的限制,但由于其使用目视进行引导,远距离精度不高,一千米的射程已经足够了。这一设计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多种反坦克导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