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摩拜單車現在月卡怎麼這麼貴,從之前的2元變為一個月20,你還會騎嗎?

美妝小清華


說一下目前幾個的月卡政策:先說摩拜吧,現在20元包月,不限次數,2小時以內免費騎行;ofo,先是取消了月卡,也在頂不住的前提下,也恢復了月卡,他也比較狠,擴張20倍,由1元包月,變成20元包月,每天20次,2小時以內免費騎行;哈羅單車,2元包月,不限次數,2小時以內免費騎行,超過一個月,哈羅月卡是摩拜和ofo的半價。目前來說從月卡的成本角度來說,哈羅還是比較有優勢,但是哈羅目前一線城市比較少,在選擇平臺的時候,成本是一方面,便捷是另一方面,選擇哪一種,看你所在的城市了。


黑夜的眼睛Honor


先說個小故事吧:我每天給你一塊糖你很高興,當突然有一天我不再給你糖的時候,你反而怨恨我!送給那些理所當然的人!

在滴滴和快滴還是兩家的時侯,瘋狂的補貼大戰,讓吃瓜群眾得了不少實惠,想問問那些曾經得到實惠的人,現在還用滴滴打車嗎?

馬雲的支付寶紅包活動還在繼續,不過每天的一毛錢已經吸引不了太多人的興趣,馬化騰的微信抽免單也還在繼續,可始終沒抽到過,請問,你還在用支付寶或者微信嗎?

任何一個新事物的出現都會有一陣紅利期,早晚會迴歸其經營的本質:賺錢!摩拜單車有經常搞免費活動,到騎行賺紅包,到2元包三月,到5元包三個月,到現在的20元包一個月,人們已經習慣了近乎是免費的方便,突然不適應了!摩拜車兩種收費標準:一種是五毛的,一種是一塊的,如今五毛的已經不多見!基本上騎一次就是一塊錢。如果說,你認為一個月騎車能超過20次,你就有必要購買月卡的必要。如果說只是偶爾才騎一次,那就完全沒有必要!

共享單車行業不可能一直燒錢模式,會想盡各種辦法回籠資金,踏回正常的行駛軌道。現在只是為以後的正常按次收費做鋪墊而已!不值得大驚小怪!若你認為貴,不使用就得了!


老趙雜說


今天早上騎摩拜單車時突然發現之前的優惠月卡活動已經沒有了。月卡突然由之前的5元3個月上漲到了60元3個月,平均每個月20大洋,趕上我們的公交車月票的價格了。懷著僥倖心理,去看小黃車是否還有優惠,果不其然,跟摩拜一樣,也迴歸到了20元/月的價格。——兩者可謂“不謀而合”(到底有沒有暗中合謀,小編不得而知)。



有道是春節過後天氣轉暖,很多人都開始選擇騎單車出行的節骨眼上,兩大巨頭一起漲價,即在情理之中,但也寒了像小編這樣底層打工階層的小心心。

當初就是因為摩拜的優惠活動而從摩拜和小黃車之間選擇摩拜的。(為啥不選小黃車?小編另一篇文章裡有過解釋,好奇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的歷史文章去看)



春節前摩拜推出的共享押金活動宣傳文案,小編我還著實感動了一把,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向大家推薦摩拜單車呢。(當時還被質疑說是摩拜單車的水軍)現在想來,全是套路!年前的不管是低價月卡還是共享押金活動,實際上是瘋狂擴充用戶基數。年後突然回覆原價,給了很大一部分人們一個“意外”——可以說是毫無預兆。



仔細想來,其實漲價是勢在必然的結果。不管是摩拜小黃車還是已經停擺的酷騎小藍單車等,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誰也沒有找到一條行之有效的盈利方式。所以小公司都紛紛倒下了,只留下以摩拜和小黃車為首的少數幾個共享單車企業依靠不斷融資來苦苦支撐。去年底就不斷傳出摩拜和小黃車融資困難的風聲,當時,小編周圍的同事們都紛紛退押金,以防重蹈酷騎之類企業退押金難的覆轍。



雖然,摩拜也嘗試了諸如:地圖車標變廣告、賣充電寶、賣雨衣、賣手套、賣手套、賣紀念品車模等的很多方式來挽回低價月卡造成的損失,但是收效不是太明顯。起碼小編我不會去購買這些個看似花哨實則沒用的玩意兒。(價格太TM離譜)而且早前的商城的禮品都可以直接用環保幣省時幣什麼的全額兌換,現在必須加價才能換,並且商品也比之前少的可憐。



好在小編的月卡還有一個月。鑑於摩拜月卡的突然迴歸正常價格,我已經決定不再繼續充值了。當然,對於摩拜幾千萬的龐大用戶群來說,小編我其實連個滄海中的一粒粟都算不上。但是,估計通過摩拜這次的月卡調整,還是會損失一定數量的跟小編一樣的用戶吧。對於摩拜單車月卡迴歸正常價格,小編也可以理解的,沒有一個公司會一直是日前機構,它們要想長期運營下去,必須要找到穩定的運營路子。在嘗試了諸多收益路子後,摩拜也終於明白了月卡充值才是長期運營的不二法則。



回頭看看跟摩拜相伴的日子裡,喜悅大於遺憾,摩拜帶給小編的很大程度上還是非常方便我的生活的。

如果讓我在摩拜和小黃車之間做個選擇,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摩拜;如果讓我在摩拜20月元月卡的充與不充之間做個選擇,那麼,我只能跟摩拜說聲對不起了。畢竟20元對於小編這種上班步行也才十幾分鍾路程的底層打工者來說(包括一部分去小區附近買菜的大爺大媽們),還是能省則省的。

最後,祝願摩拜單車挺過回暖期,幹過小黃車!也希望摩拜運營者能看到小編的小小心聲和意見。


快樂多一點兒


如果有需要,還是會騎。但從心理上來說,會覺得貴,很貴,超級貴!

2017年,各大共享單車品牌為搶佔市場,紛紛推出優惠活動,作為一名普通用戶,直接獲得便利。

體驗過的單車如下:

1、小鳴單車。押金付了199元,並充值了20元。選擇原因是當時住處附近,小鳴是最多的。但個人認為小鳴單車不適合長距離騎行。後來,當押金難退的新聞爆出後,選擇了直接退押金;

2、ofo單車。選擇原因是其推出的月卡活動,以及和支付寶聯合提出的“憑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動,讓人沒有拒絕的餘地。基本相當於0投入,在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騎,因此在一段時間內,也算忠實用戶了;

3、摩拜單車。有一次出行,騎過摩拜後,其他單車真的覺得將就,與小鳴和ofo相比,摩拜更好騎。在年前購買了3個月的月卡,最近天氣漸漸熱了,騎的次數也更多。

我的月卡還有20多天到期,下次購買月卡的使用時間應該是4月、5月、6月,天氣正好適合騎行,雖然價格漲到了60元3個月,但我會選擇繼續購買月卡,但從心理上來說,還是會覺得貴。


兮說


雖然月卡變貴了,但是我認為還是合適的。我上班下地鐵後,還需要倒兩次公交車,單程就要4元,並且時間上也不敢保證,如果遇上堵車,到單位遲到,再扣點工資,那就得不償失了。這是我的具體情況。

對於我的朋友王春燕來說,她可能就不划算了。她家離單位近,走路五分鐘就到了,只是偶爾在買菜、購物時騎一下膜拜單車,方便攜帶東西。20元的月卡對她就不合適了。

其實,這件事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各取所需就好了。提高收費也利於膜拜單車的長遠發展,長期來看更加有利於消費者。一己之言,請您指正。


霸氣學習


摩拜月卡從2元到5元再到20元,經歷了半年時間,算不上變化快,這半年裡倒閉跑路的共享單車就十幾家了。摩拜也不是燒錢機器,該漲回來了。

但我要說的是,這種一刀切的漲價方式,跟摩拜人性化,使用先進技術的形象完全不符。摩拜對每個用戶都有大數據記錄,根據使用次數進行階梯定價完全可以做到。

像我這種每個月只需騎幾次的老用戶,2元月卡已經可以收回成本。而對於每天上下班都騎的,20元月卡,也可以接受。一刀切的方式,將大大降低用戶粘性,也不符合鼓勵大家低碳出行的宗旨。大數據時代,劫富濟貧的定價方式,如今已經玩不轉了。


追心的稻草人


如果有需要肯定會騎,別人給你提供了服務,你就應該給予相應的報酬,膜拜ofo收費毫無爭議,不過,我可能就騎的少了,包月對於我一個月騎不了幾次的人毫無誘惑力,按次收費倒是可以接受,一次一塊,挺便宜的。

我是一個關心社會現象的大叔

歡迎評論交流關注


老八雜談


這彷彿像溫水煮青蛙。共享單車包括現在最常見的摩拜和ofo小黃車從最開始出現的目的定位就是便民服務,從免費騎到騎車有紅包,再到1元包月或2元一月、5元三個月等,人們的思維模式逐漸覺得這是個便民的免費的交通方式。1月份以後逐漸恢復價格,這對企業來說按說是正常的收費方式,但對用車人群還是收費標準提高的太多,沒有形成階梯狀收費。對於那些不絕對依賴共享單車出行的人群可能會逐漸適應不騎,但對一些絕對依靠共享單車出行人群覺得可以接受。前提是單車的損壞率要大幅度降低,好騎率上升。溫水煮青蛙吧,習慣成自然。




山不轉水轉zch


時代不同了,手段變了,用戶該做取捨了。

現在ofo和摩拜的價格戰過去了。以前幾塊錢騎一個月的時代過去了。憑藉著先前良好的口碑和過硬的質量,摩拜得到了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和大學生的青睞。雖然飽受爭議的高額押金還有,但摩拜已經把戰場瞄準了營利。與剛開始的半小時五毛不同的是,現在基本都是半小時一塊的車。而且月卡的概念也漲價了。紅包車的幾率和金額也少了。摩拜的規則也越來越多。

很明顯,摩拜已經從市場推廣的轉到營利上去了。

那麼用摩拜的成本是多少,不算押金,一月20,一年240。夠買一個自行車的了吧?

對於學生黨來說,真不如買一個車。尤其是大學生,活動範圍就在學校和周邊,再遠就有滴滴和公交。所以一輛車一把鎖足矣。

但對於上班族來說則不盡然。尤其是北上廣這種擁擠的大城市,騎自行車的速度在某些情況下實際上挺划算的。20塊對他們來說也不貴,騎完就關也不用擔心丟。可能就是找車麻煩點。這不影響他們繼續用。

所以,摩拜這麼搞下去可能用戶群體會根據層次發生變化。起碼以前作為主力的大學生,會流失很大一部分。大學校園裡賣自行車和修車的師傅可能又要忙了。


老趙85999


北方來說,冬天太冷。白給估計也不會騎。其餘時間來說,共享單車還是挺受歡迎的。但是這個價格來說,說實話不太親民。如果你還是使用頻率高的話,每個月使用超過20次,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合適的。每次計費不到1元。路程短的話坐公交也差不多。還能鍛鍊身體。如果你每個月使用頻率不高,大多數人不會買月卡的。再加上押金問題,如果摩拜能和ofo學,增加更多免押金城市,這一點人們估計會更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