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孩子必須擁有自強精神

孩子必須擁有自強精神

孩子

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早在我國周代典籍《易經》中就講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漢代典籍《禮記》中也講到:“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我們的祖先歷來強調:凡是有志氣、有道德、有本領的人,必定是自強不息的人。並告誡年輕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即使對老年人也倡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和“不須揚鞭自奮蹄”的自強精神。

現今,我們的父母們都在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求生存、求發展,父母們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備自強不息的精神。然而我們看到,有的父母抱怨孩子依賴性太強,凡事依賴父母,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去做,不會做;有的父母抱怨孩子沒志氣,缺乏上進心,得過且過,整天疲疲塌塌不見起色;有的父母抱怨孩子經不起一點困難和挫折,不能知難而進,總是知難而退;有的父母抱怨孩子玩心太重,玩起來勁頭特別大,一坐下來讀書就無精打采,潦草、胡弄,甚至厭學、逃學……

孩子不自強,不能怪孩子,而應怪他們的教育者——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當造成的。因此,有三個主要原因應引起重視:

·懷疑孩子的能力

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總是持懷疑甚至認為孩子不行的態度;

·打擊孩子的自信

否定評價和責備太多,肯定孩子的評價實在太少;

·限制孩子的自由

包辦、代替太多,孩子自主性被嚴重束縛。這些原因積以時日,孩子的自信心越來越弱,沒有了自信,談何自強?

培養孩子自強的精神需父母與老師共同努力

·助孩子樹立目標

沒目標就沒有奔頭。每個孩子情況不同,目標要切合實際,不能定得本高,讓孩子“跳一跳,夠得著”。如果定得太高,總也達不到,孩子會失去信心。對於問題較多的孩子,目標要具體,內容要少一點,不能一下子貪多,多了達不到,難以建立自信。孩子每達到一個小的目標,就及時肯定,孩子就增加一分自信,增加一點自強精神。

·幫助孩子成功

每個孩子都有成就動機,問題再多的孩子,也渴望有成功的機會,品嚐成功的喜悅。當幫助孩子訂出了具體奮鬥目標時,還必須有達到目標的具體措施,比如可行的學習計劃,勞動計劃,具體內容要求,檢查辦法等。父母要有自己明確的任務和責任。成功由小到大,在於點滴積累。在追求成功過程中,遇到困難最需要支持、鼓勵和具體幫助,這是培養自強精神的關鍵。

·變責備為激勵

缺乏自強的孩子,越責備越沒信心,嚴重的會自暴自棄。教育者要轉換思維方式,從尋找孩子的缺點為尋找孩子的優點,從否定評價變為肯定評價,從責備變為激勵。常用的語言應該是:“這次幹得不錯”,“有進步,我很高興”,“好樣的,再努一把力會更好”,“你真行”,“好棒,該慶祝一下”,“知錯就改,挺好”,“別洩氣,失敗是成功之母”,“有什麼困難,咱們一起想想辦法”……

·給孩子自主機會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凡是應該孩子自己做的,父母就不要越俎代庖。父母應該堅持這樣的原則:你能幹的,我決不替你幹;你不會幹的,我教你幹;你讓我乾的,我要考慮該不該幹。如果父母包辦代替,孩子就養成依賴性,依賴是自強的大敵。有的父母認為在生活方面多替孩子服務,讓孩子把時間用在學習上會有好處。其實不然,生活上的依賴會干擾、阻礙學習上自強精神的形成。有自強精神的孩子,生活上也不依賴父母。

·教孩子正確對待挫折

孩子的成長,必須經過各種考驗,教育孩子在遇到挫折時,不灰心,不喪氣,總結教訓,振奮精神,繼續前進。這是培養自強精神的重要時機。讓孩子從小懂得“人生無坦途”,要樹立大無畏的精神和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