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短信回T退訂?別傻了,那是釣魚測試!

基本不用短信的我,每一次接到促銷、中獎、優惠券的短信(以下發短信方簡稱“運營商”),我都傻乎乎的按照要求回T退訂,還以為這樣就不會再接收到類似短信。然而事實證明,圖樣圖森破,這類短信依舊對我的手機狂轟亂炸。

短信回T退訂?別傻了,那是釣魚測試!

關於垃圾短信,還有個有意思的現象,蘋果手機接到的垃圾短信遠遠多於安卓手機。還是原來的號碼,還是原來的套餐,然而自從換了蘋果手機後,垃圾短信的數量急劇增加,讓你不厭其煩。相比於其他廣告,短信廣告的優勢非常明顯,猶如一個粗暴的廚師,也不管你喜不喜歡這口味,操起盤子直接塞你一嘴。

據說還有程序員編寫程序軟件專門給陌生人發支付寶紅包短信,兩天時間便淨賺近百萬人民幣。這位仁兄也是心地善良,看到自己的好哥們結婚沒錢便把這方法告訴了他,結果被支付寶發現,好哥倆雙雙進了監獄。

回“T”退訂?

垃圾短信不厭其煩,不少網友都對此深惡痛絕,然而,垃圾短信退訂規則更是讓人感到智商欠費。

許多垃圾短信結尾處往往會有“回覆T退訂”,“回覆TD退訂”等文字,但是如果你真的回覆“T”、“TD”後,卻發現絲毫沒有用處,垃圾短信照舊騷擾你。有網友經過多次回覆測試後發現,運營商不按套路出牌,設定的規則非常奇葩,往往需要回復“復TD”、“回覆TD”、“TD退訂”等文字才能退訂。不同的短信退訂回覆規則不一,具體如何回覆才能退訂還需要讀者自己測試。

短信回T退訂?別傻了,那是釣魚測試!

運營商之所有設置如此奇葩的短信回覆規則,一方面是為了規避國家監管。根據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在不經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不得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消費者個人信息,不得向消費者發送商業性信息,違者將被處以50萬元以下罰款,或同時承擔行政責任。

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運營商為了逃避國家監管,因此在短信末尾寫上“回覆TD退訂”;為了不讓用戶真正退訂短信,運營商設置瞭如此奇葩的退訂規則,通過玩文字遊戲來設置各種障眼法,企圖以此矇混過關。事實上,效果確實不錯,沒有多少用戶真的花費時間來測試該回復什麼關鍵詞。

另一方面,運營商設定秀智商的短信退訂規則還有一個目的,進行釣魚測試。

短信回T退訂?別傻了,那是釣魚測試!

運營商在短信末尾寫上“回覆TD退訂”,按照正常邏輯,想要退訂的用戶大多都會回覆“TD”。當用戶回覆“TD”時,垃圾短信並沒有被退訂,但是運營商卻收到了用戶的反饋信息“TD”。這個回覆信息意味著該號碼是正常使用的號碼,同時,該用戶對短信內容保持較高關注度(如果關注度不高的用戶連短信都不會看,更不會回覆“TD”)。

這兩點特徵表明該用戶是一個高價值的活躍用戶,因此,運營商非但不會減少對用戶發送垃圾短信,相反,垃圾短信的量還會增加。唯一可能改變的是營銷信息的內容,可能用戶對此次營銷內容不滿意,下次有可能換其他產品的營銷信息。簡單來說,你不回覆還可能是個殭屍粉,一旦回覆“TD”,不僅不會退訂,還證明自己是個活躍粉,垃圾短信將會更多。

不知道是哪家企業想出如此精妙的計策,堪稱是一石三鳥之計。

首先是利用回覆退訂來逃避國家法律的監管;其次是避免用戶真的退訂短信;最後是釣魚測試,判定該用戶是否是活躍、高價值用戶。僅僅在短信的末尾加上“回覆TD退訂”6個字,加上秀智商的退訂規則,所產生的價值無疑是巨大的,而用戶則慘遭運營商愚弄。

那麼,垃圾短信到底該如何退訂呢?方法有兩種。

其一,用戶收到了垃圾短信,不確定按照指令回覆能否成功退訂、或者說回覆了指令沒能退訂,可以撥打客服熱線舉報,並向客服提供垃圾短信發送號碼,讓工作人員在後臺操作攔截垃圾短信。弊端是增加用戶負擔,操作流程麻煩,而且只能屏蔽舉報的號碼發送的短信,如果運營商更換號碼,用戶還是會收到垃圾短信。

其二,依靠手機內的安全軟件疲敝垃圾短信。目前,安全屏蔽軟件大多可以標記關鍵詞來屏蔽短信內容。用戶可以編輯“退訂”等此類詞語作為屏蔽關鍵字,凡是有該關鍵字的短信全部屏蔽。弊端是如果有效短信出現該關鍵字同樣會屏蔽。

廣告彈窗

現實生活中,釣魚測試的例子不止是垃圾短信退訂,還有廣告彈窗。

短信回T退訂?別傻了,那是釣魚測試!

每次打開電腦,右下角位置必定會出現一則彈窗小廣告,風雨無阻,比戀人還要準時。當然,這並不妨礙我毫不猶豫的點擊關閉,真的是一秒鐘都不想多看。

然而,有一次,我的鼠標在叉叉上多停留了一秒鐘,意外發現原來除了直接關閉,還有“不感興趣”的選項。好奇的我立即選擇了“不感興趣”,期待著明日電腦打開不再出現廣告或者廣告內容發生變化。第二天,當我滿懷希望的打開電腦後,廣告依舊如期而至,而且內容還是一模一樣的。

這也就意味著所謂的“不感興趣”並不能讓廣告彈窗不再出現,廣告內容也沒有發生變化,那麼問題來了,“不感興趣”的選項的作用是什麼呢?

這其實是和短信退訂一個道理,皆是為了釣魚測試用戶。試想一下,如果用戶不是直接點擊關閉,而是選擇下面的“不感興趣”的選項,這意味著用戶以及對廣告內容進行了選擇性判定,也就是說,對於廣告內容用戶已經看過了,這也就達到廣告的基本目的——廣而告之。

同時,用戶的操作還透露出一個信息,該用戶是活躍用戶,使用筆記本較為頻繁,而且對廣告有著較高的關注度。一旦系統出現這樣的判定,那麼彈窗廣告還有可能減少嗎,每次開機必定要給你上廣告啊,因為你才是高價值用戶。

此外,一旦用戶點擊某一類廣告後,那麼接下來的時間裡,該廣告的投放次數會比其他廣告多很多,用戶打開電腦彈出基本是此廣告內容。

最初,廣告是被動投放,所依賴的是廣告載體的影響力和流量;大數據時代,依靠對用戶勾勒出比你媽還要了解你的用戶畫像,廣告終於實現精準投放,美其名曰,將廣告給最需要的人,最大化廣告的價值。

不論是短信退訂還是廣告彈窗,設置出不符合常理的遊戲規則,其目的也是在採集用戶數據,篩選用戶信息,最大化廣告的價值。然而,這其中絲毫沒有考慮到廣告受眾的感受,用戶一心想要退訂,垃圾短信反而越來越多,這又該是誰的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