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研究生全國如何調配?

天馬行空77428304


題主問的研究生調配,我的理解是兩層意思:一是全國研究生招生數量總體如何安排,數量如何確定的問題;二是對於那些考得不太好但具備基本讀研資格的人如何進行再次分配,即考研調劑的問題。

一、全國研究生數量如何確定

研究生數量的確定,從每年的招生總數上說,是由教育部進行統籌安排的,對每年招生的總體數量有一個規劃,比如,教育部預計在2020年預計每年招收研究生的人數達到90萬人(包括碩士和博士,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這個就是一個總量的規劃和控制,當然,這個總數在實際的執行中,會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只是大致的數量可控即可。

實際上每年研究生招生的總量,也是在相應政策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核算和預計的,主要的數據來源就是全國範圍內具有研究生招生權限的大學及科研院所,他們所擁有的資源能招生多少,他們計劃招生數量,以及教育部門對他們招生數量的認定情況,然後進行規劃和核算的。研究生招生單位的招生計劃需要獲得相應的教育主管部門的審批,教育主管部門也會根據相應政策,對招生單位的計劃進行評估,對其計劃的招生數量會進行調整。一般來說,大學等研究生招生單位都比較傾向於想多招生,而教育主管部門(重點大學一般是教育部或其他中央部門,普通大學一般是當地省或直轄市的省或市教育廳)通常會對這個數字進行控制,所以,一般情況下,獲得審批的招生計劃的招生人數會等於或者小於上報的計劃人數。比如,某211學校的一個二級學院,2018年計劃招收金融碩士58人,實際獲得批准為56人。

某些時候,招生單位如果發現他們的生源很火,他們就會向教育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希望臨時增加招生名額,這個就是大家常說的“去要名額”,所以有時在實際錄取中,實際招生人數會略多於計劃人數,也就是“臨時會擴招”。當然,這種增加需要主管部門同意,所以一般增加的名額很少。

二、研究生調劑的問題

當招生單位計劃招生名額獲得批准後,他們就有權限招收相應數量的研究生。但不少學校,由於地域、名氣、實力、專業冷熱等多方面原因,報考人不多,超過考研國家線的人數達不到計劃招生人數,他們就會從報考其他學校但沒有考上的人中調劑一些符合條件的人來補充名額。通常,學校名額都會得到補充或者基本補充到位。所以,實際上,調劑也是保證在國家層面能夠完成每年的大致計劃招生總人數的一個有效措施。

在調劑中,招生單位就具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了,人們常說“考研調劑水很深”,就是指的在考研調劑中,招生單位的自由裁量權較大。但這個只要是符合政策法規的,也無可厚非。

關於調劑的具體情況,我在前面的一些問答裡面詳細談到過,這裡就不贅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