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果看待5G标准表决会议中联想的投票?

陆陆帅


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罗超频道”,获得最新互联网评论、干货和资讯。

这几天,联想遇到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舆论风波: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不少类似于“联想为什么不给华为投票”、“联想不支持Polar方案”这样的内容,指出“在3GPP举办的5G标准表决会议上,联想针对5G标准的Polar方案(该方案由中国移动、华为等中国企业主导)投了反对票,站队高通”,在“中国芯”事件尚未平息的大环境下,联想此举受到很多网友的谴责。不过今天联想集团发表声明称,联想以及包括联想旗下的摩托罗拉移动,在表决会议上针对Polar方案所投的都是赞成票,联想还出示了相关资料来支撑这一结论,联想,可能真的是躺枪了。

那么,5G标准中的一个方案,为什么会引发行业如此大的关注?

标准就是话语权

3GPP是一个国际组织,旨在为通信系统制定全球适用技术规范和技术报告,从2G、3G、4G、到即将开启的5G,每一代网络都有对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在移动通信技术上,我国起步较晚,1G、2G时代都是以应用为主,依赖GSM等国外通信技术标准,在终端、通信设备上同样靠进口。从3G开始,我国意识到通信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尝试研发的TD-SCDMA成为全球三大标准之一,虽然3G作为一个过渡期没有延续多久,但也给4G时代自主研发TD-LTE标准打下了基础,如今TD-LTE已是全球4G主流标准,被用户广泛使用。

在4G旗开得胜后,针对5G通信,我国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高度重视,在4G大规模商用前就已在布局,希望在全球5G标准制定上掌握话语权。华为作为中国通信行业佼佼者,同时拥有位居行业第一的通信和终端业务线,有最大规模的研发投入,走在了前面,本次风波中,由华为牵头力荐的polar码方案已成为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主要应用场景是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场景的控制信道编码。3GPP计划在今年6月公布5G的首个标准规范,通信标准涉及到不同场景,不同信道,会涉及到多个技术方案,编码只是一部分,中国技术最终能占多少尚不可知。

我国对通信技术标准如此重视,是因为技术标准就是话语权。如果掌握自主通信标准,或者在国际标准中技术方案能够与国外玩家分庭抗礼,就不会受制于人。2018年轰轰烈烈的贸易战掀起了对“中国芯”即掌握核心技术的热烈讨论,本次联想“投票门”可被视作是其余波,中兴被制裁陷入被动是“核心技术落后就要挨打”的血淋淋的事实。不只是芯片,技术标准也不能落后于人。

落后就要挨打

说到技术标准,很多人可能会想到芯片、通信这样的高科技,事实上,标准无处不在。

不同国家/地区有不同的插座标准,不同形状、插孔数量和电压,插座标准不只是决定了插座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对应电器的接口标准,你在国外买的电器在国内要用可能需要转接头。中国大陆汽车是左舵,日本却是右舵,这不只是限制了汽车的造型也影响了交通基础设施甚至交通习惯。

最初技术标准还只是一种保护本地市场的手段,今天的技术标准却已是生财之道和市场武器——既可以伤人也可以护己,专利体系的发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标准和专利就像孪生兄弟,前者走技术路线,后者走法律路线,做法很简单:先让一项技术成为行业的一项标准,技术背后是大量的专利,拥有该技术的企业就能通过出售设备或授权专利获益,进而攫取巨额利润,正是因为此,才有一流企业卖标准的说法。

在强化技术标准、建立专利体系上,美国都走在了前面——就算不考虑芯片这样的核心技术,美国在USB这样的技术上都十分注重标准,iPhone 7取消3.5mm耳机孔,强推Lightning接口显然不只是从用户体验出发,类似于这样的标准,在电脑、音频、视频、家电诸多领域都已形成。

4月,国新办发布的数据显示,对外贸易高顺差的背后,知识产权使用费上却有高逆差,去年中国对外支付的知识产权使用费已经达286亿美元,逆差超过200亿美元,主要逆差国家是美国、日本、德国。其中支付美国的知识产权使用费同比增长14%,其中通信行业占了大头,比如国内企业每出货一台2000元的手机,都需要向高通公司支付200元左右的专利使用费,这还是在受到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处罚后。

不只是通信手机行业,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中国企业有着一部“专利”血泪史,形成了所谓的“一美元”现象。

在互联网前时代,电视、VCD/DVD和音箱几乎是家家必备,中国深圳也在这一时期诞生了大量的科技品牌,然而当时知名的TCL、万利达、德赛、奇声等中国碟机企业都要缴纳昂贵的专利费,视频上有3C、6C、蓝光等专利费,音频上有杜比、DTS等专利费。所谓“6C”就是日立、IBM、松下、三菱、东芝、JVC、华纳家庭影院7家DVD技术及格式的主要开发公司组成的联盟,中国DVD企业每生产一台DVD就要向6C联盟缴纳超过10美元的专利费,每台蓝光播放机为9.50美元,甚至光盘都要缴专利费:蓝光只读光盘的专利费率为每张0.11美元,蓝光可录光盘为0.12美元,蓝光可擦写光盘为0.15美元。

专利费成了企业的“苛捐杂税”,我国当时出口一台DVD售价32美元,交给国外的专利费是18美元,成本13美元,中国企业只能赚取1美元的利润;一台售价79美元的国产MP3,国外要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制造成本要32.5美元,中国企业获得的纯利润只有1.5美元。中国企业如果拒绝缴纳,法律诉讼和出口限制就随之而来。

虽然DVD已经成为历史,不过专利费却从未终结,2017年开始,小米就要向杜比实验室旗下子公司Via Licensing支付相关专利费用。“一美元现象”,在汽车、手机、软件等等行业都在出现。不断给世界源源不断地制造商品却只能拿最少的利润,正是“中国制造”时期的一个典型特征。缺乏技术标准、专利意识淡薄,是“一美元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显而易见,“落后就要挨打”,在科技产业一直在上演,中兴不是第一家受害的企业——行业虽然不同,然而方法几乎一样。

互联网未能幸免

互联网是一个相对开放的产业,也是一个相对不受专利限制的行业——PC时代出现了大量的Copy 2 China模式的网站,就没有承担法律责任,因为软件专利的界定和保护比硬件要难很多。当然在计算机芯片、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设施上,中国依然出现了受制于人、替人打工的现象,微软、Intel等巨头拿走了PC产业的巨额利润。不过,互联网服务产业如搜索、社交、电商、支付、金融、生活服务等等行业,却不再受制于人,中国出现了不少自主创新的产品,也出现了BAT这样的世界级巨头。

然而,互联网上依然有“一美元现象”,音视频领域是重灾区。我们手机或者电脑里的音视频文件都有一些主流格式,文件格式背后是不同的音视频解码标准——事实上,手机上的短视频直播背后同样要用到各种音视频解码技术。不过,中国在音视频解码领域的技术标准基本一片空白,在泛娱乐和注意力经济在互联网加持下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严峻。

音视频不只是在硬件环节有专利费,解码标准的使用也要支付相关费用,正是因为此,互联网公司、音视频网站、短视频直播平台也要支付昂贵的费用。

比如近年来很受关注的H.265专利费问题,就是中国缺乏视频技术标准的缩影。H.265是一个高清视频技术标准,它的压缩技术可以让视频更高清的同时占用更少的存储和带宽,受到苹果、华为等硬件公司、BAT等互联网公司、视频直播网站的支持,已被广泛使用,2015年HEVC Advance宣布将对H.265收取专利费,中国大量企业受此影响。当然,H.265 只是众多视频解码技术的一种,中国企业要缴纳的视频解码专利费还有很多,有数据显示,中国公司每年向相应标准组织缴纳的与视频解码有关的专利授权费就多达40亿元,在目前一直无法盈利的视频行业,这个数额堪称巨额。

再比如音频领域,目前数字音频主流核心技术和标准由美国杜比公司、DTS等国际音频巨头掌控,我国音箱、电视、音乐平台等厂家每年支付高额技术许可费用,其中一些行业,交给国外巨头的专利费超过全行业利润的总和。

缺乏技术标准对中国科技产业的影响已经十分显著,缴纳高昂专利费用是直接后果,长期来看,缺乏技术标准、专利储备薄弱,还将威胁产业经济安全、阻碍企业全球发展,中兴就是一个例子。

中国企业当自强

在中国芯事件后,不少中国企业表态要在自主芯片技术上加大投入,诚然,核心技术是产业创新的基础,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不过,从通信、DVD、视频、音频等行业缺乏技术标准,进而“挨打”的过往来看,在重视核心技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各方面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同步进行大规模的知识产权储备,包括但不限于专利。

一些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缺乏技术标准的痛楚,通信领域华为、中兴等巨头正在奋起直追,在4G时代建立优势后在5G时代抢占先机——所以才有了开篇提到的那一幕。而在视频领域,目前也有一些巨头正在加强布局。H.265标准就出现了中国企业的身影,华为、联发科都贡献了多个技术方案,其中一些被标准组织采纳,这两家公司因此获得了相应的专利,不过目前话语权依然不在中国企业手里。在下一代音视频编解码标准VVC(Versatile Video Coding)上,出现了中国最大的科技巨头腾讯的身影,其旗下的音视频实验室标准团队代表腾讯公司提交了多个高质量提案,同时获得了标准制定的多个专家组主席、联席主席和核心实验负责人的重要席位,从而深度参与到标准制定过程中,这应该是中国企业在视频编解码标准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在自主技术标准上,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完成“补课”甚至“弯道超车”?

第一,是基于市场优势建立自主技术标准。

不论是通信、手机、汽车还是视频等互联网市场,中国都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即让中国企业自给自足,也让国外企业垂涎。中国完全可以基于市场优势在国内建立事实上的标准。

腾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将文化(包括内容和泛娱乐)作为战略,不只是在音视频、文学、动漫、游戏、体育等版权上战略布局,也开始对技术标准日益重视,此前,腾讯发布自主图片压缩格式TPG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保护,今年又开始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事实上,小程序也可以被视作是一套应用技术标准。简言之,腾讯完全有能力在其业务体系内推广自有标准——不只是图片和视频,还有音频、游戏、娱乐、支付等等,再通过生态推广到行业,就像苹果不断将自己的标准变为行业标准一样。

第二,是基于国家战略实现技术标准输出。

就在5月7日,彭博社发表了题为《中国正悄然制定全球标准》的文章,其称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众多领域输出了技术标准,进而助力本土企业通过专利及销售设备获利。技术标准包括金融、建筑、金融、数据管理。中国近来修订《标准化法》和《网络安全法》也具有更深远的重要意义,它们或将长期在中国境外产生回响,与西方标准一较高下。

与此同时,中国知识产权正在越来越完善,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为47.86亿美元,同比增长311.5%,增速居国内服务贸易之首;分类别看,复制或分销计算机软件许可费出口额居各类别之首,出口额为34.05亿美元,同比增长652%,占比71.1%。

简单地说,中国企业自主或者联合建立了自主技术标准,就可以借助于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实现对外输出,最终不只是可以少缴纳昂贵的专利费,还可以获取利润。

第三,要抓住技术更新换代的机会弯道超车。

在一个技术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后,后来者就很难打破壁垒——这是标准的意义所在。正是因为此,只有抓住技术更新换代的机会,加大投入才有可能形成自主技术标准。DVD时代中国碟机厂商意识到缺乏技术标准后一起做了一个EVD模式,然而互联网的到来让任何光盘标准都变得无意义。反而是在3G\\4G这样的更新换代时间节点,中国形成了自己的技术标准。如今,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高铁、泛娱乐诸多行业中国都可与世界比肩,这正是建立自有技术标准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有更多类似于华为、腾讯这样的科技巨头参与进来,甚至形成联盟,想必也会加快中国标准的建立。


罗超频道


联想回应5G标准投票:2016年旧闻 当时给华为投赞成票。小编在这里来梳理一下这次“联想站队高通5G标准”事件全程。

昨天,各大社交平台上都出现了讨伐联想的声音,原因是网传联想公司在关于5G标准的制定的会议上同众多国外企业站队高通公司,而不支持中国华为公司,由此引发了大量网友讨论。事实上,这个这个3GPP会议早在2016年11月举办,并非最近才发生的事情。据联想官方表示,在该次投票表决中,联想包括旗下摩托罗拉移动,所投的均是赞成票。同时,还出具了一份英文资料。该资料显示,联想在赞成之列,投赞成票的企业还包括中兴、小米、OV等。事情的真相确实是这样,但是却不是全部的真相。

2016年10月14日,在3GPP在葡萄牙里斯本举办5G长码方案讨论,经过商讨5G长码方案确认为美国高通公司主导的LDPC方案,华为主导推动的Polar码方案以微小的差距告别5G长码方案,而在11月17日举办的5G方案讨论中,短码仍为LDPC方案,而中国主导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最终方案。而在背后,联想到底是怎么投票的呢?

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联想投票赞成5G方案全部采用高通公司的LDPC方案。而华为则为自家方案站台,坚持长短码统一采用Polar方案,除此之外华为和其他众多厂商也赞同采用多种类型的信道编码。大于X长度的长码用LDPC码,而小于X长度的短码用Polar码。

在最终的结果中,高通LDPC方案成为长码的首选方案,接下来便是2016年11月17日美国里诺3GPP RAN1#87会议对短码及控制码标准的争夺。最终短码也还是采用了高通所主导的LDPC标准,但是在信道控制码标准上,联想积极站队华为,于是乎Polar便成为5G控制信道的上下行编码方案。

所以说事情真正假假,网友们说联想投票站队高通确有其事,因为联想及其旗下摩托罗拉投票赞成5G方案全部采用高通公司的LDPC方案,联想辟谣说当时给华为投赞成票也是事实,因为确实在控制信道方案的标准上,联想也确实投的华为的Polar方案。


芯智讯


打开今日头条搜索「找靓机」,关注我们,每天分享各种数码评测信息,互动还送奖品哦!

我们先来整理一下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整个3GPP讨论5G标准过程太长,我们尽量概括一下,用看官老爷们听得的懂的话来说一遍吧。


要知道我们平常用的3G,4G这些网络都是有一个标准的,怎么传输信号,怎么控制信道。都有一个国际组织制定,那个组织就叫3GPP,而事情的起因就是3GPP对5G标准的制定讨论会上,联想的一次投票问题。我不会再这部分掺杂个人情感,就事论事,废话不多说,进正题。

事情的关键就是那两场会议,第86次会议和第87次会议。在第86次会议之前,有三个方案:LDPC(美国高通代表队)和Polar(中国华为代表队)以及Turbo(法国代表队)。这个时候还没有说谁负责哪一个部分,都想自己承包整个5G的标准。然后就来到了备受争议的第86次会议上,3GPP就这三只代表队给出的方案给出了以下选项让大家投票:

1.只使用高通的LDPC方案

2.法国的Turbo+高通的LDPC的混合方案

3.华为的Polar方案+高通的LDPC方案

这里就是一切争议的起点,联想及旗下的摩托投票给了1.只使用高通的LDPC方案。然后在讨论数据信道编码上,因为一些技术上的原因在长编码上华为的Polar方案比起高通的LDPC没有太大优势。中兴等企业为首,建议把数据信道编码划分成长码和短码两块,想办法让华为的Polar方案占得一席之地。然后在确定Polar作为数据信道的短编码上,联想确实投了给华为的Polar方案。会上讨论确实激烈,最终以LDPC作为数据信道编码中的长编码结束,其他事情日后再定。

然后就来到了第87次会议,这次会上联想均站队华为的Polar方案成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最终以数据信道的编码方案被LDPC独占,控制信道被华为的Polar独占落幕。


这就是整个事件我能了解到的前因后果,该怎么评论联想呢?

可能是在3G时代被高通的阴影笼罩太久了,看到华为一步步走到现在,我很欣慰,确实很不容易。无论是在这里还是在手机市场上,华为的努力大家都看得见。反观联想最早的接盘IBM,因为定价不均的问题闹出美帝良心想的笑话。再到后来的接盘摩托,子品牌关闭,手机业务一再萎靡。还有最近这个被踢出恒生,可能我不用说太多吧,观众老爷们都懂的。

无论怎么样我都乐于看到中国企业为在任何领域为中国争取话语权,加油。


找靓机


联想有个外号,叫“美帝良心想”,简直不是白叫的。

首先,科普一下相关的问题。

5G这个东西大家都知道,一种新的通讯方式,意味着更高的速度。5G标准大家也明白,意思就是我定一个标准,大家以后都按照这个标准来,所以谁掌握了这个标准实际上就是掌握了话语权——还有相关的经济利益,尤其是通信相关的专利费。

5G标准分为两大块:1,控制信道;2,数据信道。简单说,就是一个传输控制信息,一个传输数据信息。同时,无论是控制信道还是数据信道,都是分为长码和短码,代表一条数据的长短,因为控制信道一般用不到长码,所以基本上是短码。

就是5G标准的大饼最终被分为了三大块:控制信道短码,数据信道短码和数据信道长码(如下图所示)。

↑5G标准的利益大饼↑

所以说基本上是三足鼎立。但是这块大饼的三块不是说势均力敌的,其中在控制信道-短码这块,华为倡导的Polar方案是有压倒性的优势的,所以基本上是相当于内定了华为提出的方案;而数据信道-长码则是高通的LDPC方案占了压倒性优势。那么也就是说,最终的争夺重点,是在数据信道-短码部分。

三块大饼,最终的交锋只在一块上。

联想在其中干了什么?

刚刚已经说了,最激烈的争夺重点,是在数据信道-短码部分,制定标准的大会3GPP在去年十月份已经开过一次会了,就是因为数据信道-短码部分的归属权争执的不可开交,最终决定大家回去重整旗鼓,开第二次会。

联想干的事情,就是在这第二次会上,联通旗下的摩托罗拉,把最关键的两票投给了高通的LDPC方案。最终,以一票之差,华为主导的Polar方案输给了高通。

联想的律师函是什么意思呢?

对于网上一片对于联想的指责,联想很快做出了反应,并且发出了律师函,表示他给华为投了赞成票,并且放出了所谓的证据图:


↑联想为自己辩解的证据图↑

这个图不放还好,放了之后真的是欲盖弥彰。有人已经查过了,这个所谓的R1-1613211文件,是控制信道-短码的投票结果,刚刚也说了,在控制信道-短码方面,华为的Polar是有绝对优势的,从这张图上后面密密麻麻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种压倒性优势,所以联想在这个地方做个顺水人情,很正常。

但是,你关于那个最激烈的争夺——数据信道-短码的投票结果呢?你这儿不说,是要我们猜吗?那你觉得我们要猜你投的谁?简直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欲盖弥彰!

怎么看联想的行为?

在5G通讯标准这个事情上,华为主导的Polar方案可以说是力挽狂澜,完全属于是后起之秀。看看那些投了赞成票的中国厂商,有通讯方面的老对头中兴,有手机业务的老对头小米,甚至于一干台湾厂商都投了华为的票,而联想却干出来这种事情。

其实简单搜一下联想,高通,骁龙855,你就知道为什么了——纯纯的利益,我还能说什么呢?

↑你猜联想为什么投高通↑

其实联想的心态很好理解:反正中兴、小米、台湾厂商都不会投华为的,所以我偷偷投一下高通也没有人会发现的。但是没有想到,人家中兴、小米、台湾厂商就是投了华为,这下就尴尬了——就好比抗日战争里有人觉得,反正大家都会投降的,我也投降吧,结果一回头,所有人都坚持抗日了,你说他尴尬不?

这件事跟中国的消费者有什么关系呢?

全球范围内使用高通移动网络核心专利的5G手机都必须依照下列条款缴纳专利费:单模5G手机:2.275%;多模5G手机(3G/4G/5G):3.25%。同时使用了高通移动网络标准核心专利、非核心专利的5G手机,收费标准为:单模5G手机:4%;多模5G手机(3G/4G/5G):5%。

简单说,这个票投出来之后,按照中国2017年手机销量4亿部、手机均价1500、平均专利费3%元算,高通每年躺在家里什么不用干就可以收中国消费者180亿的专利费。

联想,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好像都要给这每年180亿背锅了。

所以,联想作为数据信道-短码投票中唯一把票投给高通的中国(含台湾)厂商,到底是怎么想的呢?真把自己当了美帝良心了?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一件已经在2016年就被盖棺定论的事情,近日随着几篇知乎上的文章,再度吸引了大量“吃瓜群众”的关注,诸如“5G标准上,联想为什么不给华为投票”一类的“惊悚”标题,也成为了外界关注的源头。但是我们在详细阅读了这些文章之后,却发现作者有大量使用专有技术名词的情况下,有着“带节奏”的嫌疑。

而在这篇文章的准备阶段,我们三易生活也专门联系了高通、华为、联想三方。截至发稿前,高通和华为并未就此事件进行回应,联想方面相关人士则表示,“希望业界不要在这个狭隘的层面上评价创新技术”。

首先,3GPP不是霸权组织,更没有阴谋论

首先,和某些“阴谋论者”的看法不同,5G标准的制定组织3GPP,在华为无线网络标准专利部部长万蕾博士(她同时也是华为5G标准Polar码方案主要贡献者之一)看来,是一个公正、透明、团结和技术性极强的组织。万博士曾这样评价3GPP:“技术是没有国界的,3GPP之所以成功,就是归功于它的国际化,它的罗马论坛式的技术辩论是推动技术优化趋于完善的核心机制。衷心祝愿3GPP的全球化的民主精神源远流长……”

作为这种“透明公开”的直接体现,3GPP每一次的会议都有详细的记录可供公开查询——当然,会议纪要是全英文的,而且动辄数万字之多。这确实给了一些人断章取义的机会,但作为一家合格的IT媒体,我们三易生活的编辑也是耐着性子仔仔细细地看完了2016年8月(第86次)、2016年10月(第86次b)和2016年11月(第87次)三次英文会议纪要……终于得以将整场事件以较为明晰的顺序,呈现在大家眼前。

2016年8月第一次会议:三种标准被提出,技术争论很激烈

关于5G移动宽带 信道编码的三大标准,争论的源头来自于2016年8月的3GPP第86次会议。在这次大会上,LDPC、Polar和Turbo三种编码方案被正式提出。

从官方会议纪要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时三大阵营的支持方和后来流传的并不一样。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稍微统计了一下:

LDPC方案(第一次会议):高通牵头,支持者包括三星、诺基亚、中兴、联发科、英特尔、夏普、vivo、OPPO、小米,以及美日韩的主要电信运营商。

Polar方案(第一次会议):华为牵头,支持者包括华为海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展讯、以及少数欧洲和美国的电信运营商

Turbo方案(第一次会议):LG牵头,支持者包括爱立信、NEC、法国橘子电信(这货在Turbo和Polar上两头下注)等少数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以为3G、4G时代是高通独霸天下,其实不然——3G、4G时代采用的反而是5G时代“小众”的Turbo编码方案,当时的LDPC还处于完善期,而Polar更是还在理论阶段……

在这场被很多媒体忽视了的第一次会议上,各方并没有进行表决。但却发生了非常热烈的技术讨论。

有趣的是,从3GPP的会议记录来看,实际上高通、三星、华为、中兴、LG等也都并非固执于自己的“阵地”,而是同时参与了多个方案的技术评估和讨论。这背后的原因,除了3GPP本身浓厚的技术氛围外,其实也因为在5G时代,大家基本上都是在技术和专利上“多方下注”。比如高通既有LDPC的部分专利,也有Polar的部分专利,反之,华为主导Polar,也同样参与了LDAC的建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像3G、4G时代那样存在着明确的专利墙或者独占情况。

2016年10月第二次会议:投票开始,联想出场?

在这次的会议上,上次提出的三种5G编码方案的技术争论仍然在持续,但是和第一次会议相比,第二次会议发生了大量的“变故”。

三个阵营相互“挑刺”的密密麻麻的记录……

其一,是三种方案的支持者开始相互攻讦,从单纯炫耀自身技术的先进性,变成了指责其他方案的技术短板,在这个过程中,LDPC的确在技术层面上占据了上风。

其二,是三种方案本身的支持者阵营发生了很大的改动,具体来说如下:

LDPC方案(第二次会议):华为、高通、NTT、三星、爱立信、LG、NEC、索尼都为之站台

Polar方案(第二次会议):只剩下了华为、华为海思

Turbo方案(第二次会议):已经基本没有支持者了

在各方唇枪舌剑一番之后,会议的议题就此发生了关键性的改变:从到底是要哪一种5G数据编码方案,变成了大家到底需要几种5G数据编码方案。而这一次,也正是在网上被传得神乎其神的“第一次投票”。

这个时候,各方阵营再次发生了奇怪的分裂:

1.只需要LDPC:爱立信、索尼、夏普、诺基亚、三星、英特尔、高通、联想、富士通、摩托罗拉移动,再加上几家日韩为主的电信运营商

2.只需要Polar:华为

3.需要LDPC,但也兼顾Turbo码:LG、IMT、NEC、富士通、法国橘子电信

4.需要LDPC,但也兼顾Polar码:中兴、联发科、努比亚、小米、OPPO、展讯、再加上其他几家。

由于“唯Polar派”只有华为一家,到了实际的投票阶段,华为主动弃权。此时阵营1和阵营4几乎旗鼓相当,最终的结果是两边暂时各让一步:初步决定在5G数据传输的“长码”部分使用LDPC,同时留下了一部分“短码”空间待定。至此,LDPC可说是小胜一场。

在这次的投票中,联想是否有表态支持LDPC?显然是有的,但是从整个阵营分部来看,这种表态对于投票结果是否有决定性影响呢?应该说,没有。至于为什么笔者敢肯定没有,大家只要知道3GPP的投票并不是“一人一票”,而是有权重的概念,应该就能明白了。

2016年11月第三次会议:尘埃落定,团结的胜利

在上一次的会议中,已经决定了5G移动宽带的数据传输部分部分采用LDPC方案,从而留下了两件事待定,一是数据信道中,“剩下的部分”采用何种方案,另一点则是除了数据传输之外,用于网络控制的信道采用何种方案。

由于LDPC在前一次的会议中,已经拿下了5G移动宽带数据信道的大部分份额,因此,在剩余的“短码”部分,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了。这一次,除了没什么存在感的Turbo码阵营之外,LDPC和Polar码阵营都拉上了大量“盟友”,概括如下:

LDPC方案(第三次会议):三星、阿尔卡特朗讯、上海贝尔、爱立信、英特尔、三菱电子、摩托罗拉解决方案、NEC、诺基亚、KDDI、高通、夏普、SK电信、NTT Docomo、T-Mobile、Verizon……总共约33家

Polar方案(第三次会议):华为、华为海思、宏碁、ADI、贝尔移动、博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联想、Marvell、联发科、摩托罗拉移动、努比亚、OPPO、东芝、vivo、小米、中兴……总共59家

可以看到,由华为主导的Polar方案这次明显是有备而来,而且联想也的确在这一轮投票给了华为没错。但是,由于Polar的支持者们所占的投票权重不够高,因此最终结果还是由LDPC码拿到了5G移动宽带数据信道的全部份额。

这样一来,Polar码唯一的希望就只剩下5G移动宽带控制信道一途。在最终的这一次表述和投票中,中国企业(包括联想以及其他的全球盟友们)展现了真正的团结。对于这段历史,来自中国台湾省的数名参会代表有着生动的描述:

其实,从技术上来讲,5G数据信道追求的是传输速率,主要都是大型封包,这一块LDPC的性能的确有明显优势(这也是为何第一次投票,LDPC极其顺利拿下数据信道长码部分的原因)。而对于5G控制信道来说,本身传输的数据量小,比起速度更注重可靠性,就恰好是Polar码的拿手部分了。最终,Polar码在本身有技术优势,加上中国厂商们的集体支持下,成功被确立为5G移动宽带控制信道的国际编码标准。这,就是近日又被炒作起来的,2016年3GPP三场会议的完整过程。

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联想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的话,其实联想在整个三场会议中,基本上没起到什么作用。它并没有独自发表技术成果。也没有独自为某一个标准站台。

而从三次投票的结果来看,联想参加了全部的三次投票,在第一次投票(究竟一种还是多种编码制式)的时候投给了LDPC,之后的两次投票(数据信道短码制式、控制信道制式)中则全部投给了Polar。总结一下就是:联想在大家都不看好Polar的时候,选了高通和华为当时都力挺的LDPC,而在中国企业团结起来支持Polar的时候,也跟着一起挺了一把华为。

这个结果,其实就能看出和互联网上疯传的某些说法,其实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

就在今日早间,联想官方发表了正式回应,主要表明两点:

① 联想及旗下的摩托罗拉移动,在相关投票上所投的都是赞成票;

② 联想一直支持中国5G技术的发展,并全力推动5G技术和相关产品的研发。

或许,比起单纯的diss联想或者旧事重提,这样的结论更加真实客观,无疑也更加有趣。


三易生活


这个事情我也是翻看问答才看到的,很多答友也做了说明!联想估计是在投票里支持了高通的方案,让高通以比较微弱的优势胜出了,如果联想当时支持华为的方案估计华为就赢了。

这个事情不好说了,可以骂骂联想,联想没有民族感情!我不清楚联想是不是感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压力,但是我觉得美国政府估计还不会直接对它施压!政治因素估计有,但应该不是主要的!

我认为这里面可能有公司间的恩怨和公司带头人间的矛盾。联想和华为是同时起步的,一开始联想也比华为势头好名气也大,但是这几年华为确实是盖过了联想而且距离也越来越大,舆论上的比较也越来越多,对联想不是很客气,经常冷嘲热讽的,估计联想内部对这些闲言碎语也有怨气,公司的领导层也不可能没有想法,关键时刻黑一下华为也不是很超出预料!

这次5G标准对华为甚至对所有通信类公司都有重大意义,也算是行业标杆,这次华为如果能胜出那就好比鲤鱼跃龙门,更上了一层,这下联想与华为的距离会拉的更大!

鉴于此,我有点理解联想这次的举动了!人都要为自己的名声考虑!


帝国历史


通信标准的背后是大国的博弈。

联想的投票让人浮想联翩。

关于5G标准表决上联想的投票,确实有投给华为。2016年11月3GPP第87次会议中,华为主推的Polar以压倒性的优势拿下了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场景下的控制码。华为一共拿到55家企业的支持,其中就有联想和摩托罗拉。



这是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判定中具有决定性的胜利,理性为华为欢欣鼓舞。

华为拿下控制码之后,本以为会再接再厉,再下一城,没想到联想却关键时刻掉链子。

在数据通道的编码上,当初有三个选项。我在这里只说两个,

第一个是,仅LDPC(高通)

第二个是,LDPC长码(高通)+Polar短码(华为)



会议上,华为投了“仅LDPC”反对票,当时总共有24票反对。

而联想和旗下的摩托罗拉手投了“LDPC长码+polar短码”的反对票。共27票反对。

Polar短码是华为主导的,LDPC虽然也有短码,但是两者个有优势,否则也不会进入投票选项。

试想一下,如果联想投了“仅LDPC”反对票,那么结果就会变为,

“仅LDPC”26票反对,“LDPC长码和Polar短码”25票反对,华为肯定会胜出,在5G标准中赢得一时之地,这是中国企业被世界认可的关键一环,联想却在这时候投了美国的高通。

科学是无国界的,这句话固然不错。如果国外的技术远远领先于我们,当然是首先选择国外的技术标准,但如果两者个有优劣的情况之下,作为名族企业,难道我们不该支持自己国家的企业么?


萌宠科学家


目前这状态爆出这个事件,确实很耐人寻味,咱们先来谈谈当时的事实。

首先明确一个大前提,就是3GPP组织定义的5G一共分为3大场景:

eMBB: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物联网业务;URLLC: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如无人车等

在移动端应用如火如荼的情况下,显然eMBB是个大蛋糕,eMBB场景下传输控制信息,分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无论哪种传输信息前,需要对信息进行信道编码,而编码又分为短码和长码。

3GPP会议上主要争夺的编码方式分为3种,主推主体各不相同:

LDPC 包括高通在内的一些美国企业主推Polar 包括华为在内的一些中国企业主推Turbo2.0 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的企业主推

2016年10-15日的会议期间,联想联署了支持将LDPC码成为eMBB数据信道的唯一编码(长码+短码)方案。

实事求是的说, Polar码在长码中的技术尚不成熟,和 LDPC相比是有差距的,所以虽然联站队了高通,但客观上影响不了长码标准的大局。但是,在Polar码主打的短码标准中,联想却也站队高通,选择支持LDPC成为标准,十分耐人寻味。

接下来我们再看联想的回应:

但这个是控制码的投票!不是短码。5G标准化的投票,主要包括长码+短码+控制码,当然控制码和短码都属于短码,你投控制码也可以说支持了短码,但你投了控制码就说你投了短码就有点不好了吧。


欧界传媒


关于联想的投票事情,其实这不是最近才发生的,而是早在2016年就已经投完票并确定下来了。这个投票会议是3GPP组织的5G标准表决会议,会议围绕的均是信道编码方案的投票。接下来让金十君带你了解一下这个会议吧:

5G标准都在投什么票?

在3GPP制定的5G通信标准当中,分为3大场景:

1、eMBB: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

2、mMTC:大规模物联网业务;

3、URLLC: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如无人车等。

其中,商用价值最高的场景明显是eMBB,所以,这一块标准争夺的最为激烈。

eMBB场景下分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传输控制信息,数据信道传输数据,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可以分别采用不同方案。

在信道编码中,编码分为短码和长码,这么做可以降低平均码长,提高通信效率,即使用频次较高的长码和使用频次较低的短码也可以采用不同方案。

在会议中,有三种方案在竞争:

LDPC:包括高通在内的一些美国企业主推

Polar:包括华为在内的一些中国企业主推

Turbo2.0: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的企业主推

最后投票结果是:控制信道由Polar码拿下,而数据信道则由LDPC码拿下。

联想到底有没有投票给华为?

首先要知道,LDPC码在长码有绝对优势,而Polar码是在短码比较有优势,因为数据信道是以长码为主,而控制信道是以短码为主,所以投票最终结果还是比较符合大家预期的。

只不过华为的Polar码方案是为了争夺数据信道的短码,并且提出了L+P(LDPC长码、Polar短码)的方案,但最后数据信道的长短码都是给了高通的LDPC码方案。

这个最终投票结果还是要从会议过程说起,这个5G标准会议其实并不是只开了一次,在当时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争夺中,是开了两次会议才确定下来的,分别是2016年10月14日的86次会议和11月17日的87次会议。

在86次会议上,联想投了数据长短、控制长短都给高通。

这次投票数据长码没悬念是LDPC码,联想的投票并不重要,控制信道也没悬念是华为。只不过控制信道和数据短码都没有确定下来,而是留到了下次会议再做决定。

在87次会议,联想的确在数据短码和控制长短码都投票给了以华为为代表的Polar码方案。但最后结果却是控制信道由Polar码拿下,而数据信道则由LDPC码拿下。

说到这里,联想的确有投票给华为,但只是在87次会议投了,86次会议是投了高通,至于为什么联想会这样做,那就不得而知了。

只是金十君想在这里说句,对于2016年的投票,我们没有必要用“民族情绪”的眼光去看待它,Polar码不等于中国,LDPC码也不等于外国,两者其实都是外国学者提出的,投票已成事实,就让我们静待5G时代的到来吧。

“金十数据”,以最独到的视角揭开天下事、社会事、身边事的背后真相,关注“金十数据”,我们给您提供更专业的解答!

金十数据


我的理解,关键是要搞清楚投票规则,到底是不是无人反对才能形成最终结论,还是按票数多少决定?目前来看,联想关于投票事实经过的说明有自相矛盾之处: (一)联想解释说,会议提案通过的规则,是要没有任何一方反对,而不是根据票数多少来决定。好,假设联想此话属实,这就是规则。 (二)在第86次会议上,关于数据信道长码,结论是采用三星(联想说的)或高通(网上说的)主导的L码。联想解释说,大家均无异议,包括中国公司。那么,意思就是华为自己也不反对L码,同时联想投票是数据信道采用L码作为唯一编码(我理解意思就是长码短码都用这个)。好,这符合前述第(一)点规则。 (三)还是在第86次会议,关于数据短码,没有定论,因为联想说大家有争议,注意联想的措辞是"相持不下"。那么,这个相持不下,意思是支持L码和支持P码的双方票数差不多,还是只要有一票反对就通不过?呵呵,看来联想还是中国人嘛,对汉语掌握的真好。~~算了,咱们也不纠结了,总之,这次会议没定论的短码,也算是符合前述第(一)点规则。 (四)然后到了第87次会议,继续讨论数据短码,还有控制码。联想说这两项它都投票支持华为的P码方案。但是我们都知道数据短码最终结果还是用的L码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联想反对数据短码采用L码方案,那么根据前述第(一)点规则,这个L码方案是如何通过的?另外,即使联想弃权,不同意也不反对,其他中国公司总有投华为P码的吧?那这个L码到底是怎么通过的? 所以,我冒昧吃瓜不负责任猜测一下,或者,联想关于投票规则说了谎,或者,两次会议投票规则不一样,或者,联想学会了汉语但是不懂逻辑,或者,联想还隐瞒了另一些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